1088減班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各種有用的問答集和懶人包

另外網站鶯歌到中壢公車也說明:... 由35班增為37班201 3/07/01 調整班次,平常日由53班減為35班,例假日由48班減 ... 路一段127號旁198 號中正藝文特區桃園區中正路1088 市區公車內壢火車站、家樂福.

臺北市立大學 教育行政與評鑑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 黃旭鈞所指導 吳淑華的 臺北市國小校園餘裕空間提供表演藝術團體使用之研究 (2015),提出1088減班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校園餘裕空間、表演藝術。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東華大學 自然資源與環境學系 梁明煌所指導 郭耿豪的 東台灣地區國小校長對裁併校及活化的態度研究 (2014),提出因為有 活化校園策略、廢校政策衝擊與調適機制、校園再利用、裁併校的重點而找出了 1088減班的解答。

最後網站修正「臺北市立高級中等以下學校及幼兒園減班超額教師遷調及 ...則補充:公告主旨, 修正「臺北市立高級中等以下學校及幼兒園減班超額教師遷調及介聘處理原則」,並自即日生效. 發佈日期, 2020 年12 月17 日. 發佈單位, 人事室.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1088減班,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臺北市國小校園餘裕空間提供表演藝術團體使用之研究

為了解決1088減班的問題,作者吳淑華 這樣論述:

本研究為探究臺北市國小校園餘裕空間是否可能提供表演藝術團體使用及可行方式,以為臺北市表演藝術團體尋找新的可用空間。研究採問卷調查法,研究工具為自編之「臺北市國小餘裕空間現況調查問卷」,問卷分學校教育人員及表演藝術團體人員二種。學校人員問卷係採立意取樣方式,選擇自99至103學年度,減班10班(含)以上之46所國民小學之校長及教務、總務主任;教學、事務、設備組長進行施測。表演藝術團體問卷隨機由臺北市文化局立案1341個表演藝術團體抽取223個團體進行施測。本研究結論結下:一、臺北市國小校園餘裕空間提供表演藝術團體使用具有高度可行性,唯仍需政府政策上的支持。二、臺北市國民小學教育人員希望校園餘裕

空間提供表演藝術團體使用可與藝術人文領域課程結合。三、臺北市國民小學校園餘裕空間提供表演藝術團體使用時,仍希望維持學校管理主體性,並獲得文化或教育局協助辦理相關事務。四、臺北市國民小學教育人員認為校園餘裕空間提供表演藝術團體使用最需要克服的是管理維護以及經費、人力不足之問題。五、不同職務的臺北市國民小學教育人員對校園餘裕空間提供表演藝術團體使用看法確有不同。六、所有類型的表演藝術團體均希望使用臺北市國民小學校園餘裕空間紓解空間缺乏的問題,最需要的空間是用以排練、演出的排練(舞蹈)教室以及大型會議室或禮堂。七、表演藝術團體希望使用校園餘裕空間目的在節省租用空間費用及增加與學校或鄰近社區互動八、學

校教育人員與表演藝術團體對於校園餘裕空間使用方式雙方可以建立共識。九、校園餘裕空間提供表演藝術團體使用可以提升學校藝文風氣、推展藝術紮根教育,對學校及表演藝術團體都有益處。最後依據以上結論分別對主管文化及教育機關、學校教育人員、表演藝術團體、及未來研究提出建議。

東台灣地區國小校長對裁併校及活化的態度研究

為了解決1088減班的問題,作者郭耿豪 這樣論述:

國內外已有前研究分別針對裁併校政策及校園化再利用的文獻產出,本研究者認為校園閒置空間再利用進而裁併校到最後的活化閒置校園,應該是以個案的時間軸方式來追蹤討論呈獻,才有其連續性。本研究目的如下:一、了解校長可以做哪些事來處理學校少子化的危機,免於學校被減班、降為分校、裁併?二、探討裁併校過程階段的程序及如何減輕對於原住民和社區發展及學生授教權影響的原則?三、描述代管學校剛接管時的操作及後續委外經營管理校園的作為為何?四、發掘哪些機制使學校得以人數增多甚至成功活化轉型?本研究從2014年九月起試圖用文獻分析及深度訪談法來進行。文獻分析顯示教育部裁併校政策準則、活化機制,但是各地方政府回應機制不

同、宜花東三縣裁併的學校與其他地方成功活化案例、碩士論文及目前使用中的實驗教育三法與民族教育的策略都陸續增加中。深度訪談集中在宜花東地區,對象有七位的校長。分成二部分,花蓮是以2014年剛被裁併的大富國小為例追蹤前任、當任及接管的學校校長為訪談對象,宜蘭與台東部分則是有接管學校經驗及成功活化學校的宜蘭縣憲明國小、岳明國小,台東縣知本國小(前永安校長)、樟原國小四位校長為對象,這四位也是縣內環境教育輔導團的召集人或重要成員。訪談問題是依照學校裁併時間軸來設計,分成綜合性議題態度、困境中學校的逃脫危機策略、裁併校流程實務、接管初期的操作與後續的委外活化管理等五大部分。研究結果顯示受訪校長對小校是否

應裁併的意見相當分歧。有二位受訪校長敘述他們避免學校被裁併而做的許多創新課程、活化空間計畫與活動,但一個無力對抗大環境,另一個稍微度過難關。學校因人數過少,而進入被裁併校的過程是由教育處主導,學校與家長、社區都是關鍵的角色,也得召開多次說明會來溝通,並有交通補助費來減緩學童受教權益衝擊。但是被指定接管的學校能獲得的補助有限,並得依法行政遴選後續活化再利用單位,來促進社區文化。研究期間發現目前的新實驗教育法也提供了三個縣小學校三種轉型的機會,而民族教育法也是原住民小校可以採行的作法,三個縣都開始出現小學校的操作案例,都值得後續的追蹤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