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堂上香時間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各種有用的問答集和懶人包

靈堂上香時間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朱全斌寫的 當愛比遺忘還長 和沈弘 [美]羅伊‧休厄爾的 天城記憶︰美國傳教士費佩德清末民初拍攝的杭州西湖老照片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喪禮習俗禁忌:1. 吃飯不能坐著吃,家中有喪事代表...也說明:家中的電燈早晚都不可以關,靈堂的蠟燭、香要不間斷的燒,幫往生者帶路祈福。 ... 告別儀式由家祭開始,家祭禮主要項目為上香、獻奠品。上香二支三拜,孝眷一般行三跪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有鹿文化 和山東人民所出版 。

國立高雄科技大學 智慧商務系 傅振瑞所指導 莊馥蜜的 登山行程領隊危機應變行為之個案分析—以馬博橫斷山難為例 (2021),提出靈堂上香時間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登山領隊、危機管理、馬博橫斷、登山業務、個案研究。

最後網站Q44:【捧飯及豎靈期間禮節】 - hocom.tw則補充:早上六至八點時先向佛祖上香(三柱)換敬茶水,不可用酒,準備盥洗用品放於靈前,並 ... 相反,要先上香請逝者用餐畢後,晚上(八點至十點)依逝者生前休息時間再端上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靈堂上香時間,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當愛比遺忘還長

為了解決靈堂上香時間的問題,作者朱全斌 這樣論述:

淚水並不能夠全然洗去憂傷 淚光卻可以鑑照我們的心房   ★ 朱全斌無比深情的療傷之作,獻給愛妻韓良露   ★ 相識、相戀、相知、相守…愛讓我們不忍相別   「透過本書的書寫,但願我們美好的緣聚可以留下印記,待他日有緣再見卻不相識時,我們也會因靈中滿載著彼此曾給予的愛與祝福而歡喜著。」──朱全斌   當我的靈充滿愛的光,我便不再害怕遺忘   作家、生活家韓良露正值盛年即因病捨報,令人無限欷噓。當世人懷念韓良露用她的眼界,幫助廣大讀者感受世界的美好時,與她鶼鰈情深的夫婿朱全斌,決定把兩人最浪漫的故事,最真實的相處,最不忍的告別,以及所有的思念全部化成文字。深知身在情長在,韓良露的肉

身雖不復存在,但在朱全斌的文字裡,他們三十年的相處、三十年之恩愛,歷歷在目,力透紙背。   這是一個人的療癒之書,也是一個人的布施,世間有情,我們方知愛可以如山之堅、如海之深,美好的緣會和生命短暫有如晨間的朝露,如夢似幻,但露珠上映現的人影、樹影和花影,將會永隨人心;哀傷終會被眼淚洗淨,最終能因為這份愛,重新感受到喜悅。 名人推薦   ★ 王浩威、呂旭亞、詹宏志、許悔之  淚光推薦   「這是一部讓你感到哀傷的悼亡之書,卻又是讓人無比振奮的希望之書,原來世界混亂至此,愛情並不曾滅絕,它還存在我們認得的或不認得的人當中……。」──詹宏志   「良露從來不是完美的,卻也因為如此而美好。良

露和全斌的靈魂伴侶關係也從來不是完美的,卻也是因為這樣,兩個人才可以繼續彼此的真誠,擁有比記憶還長的美好關係。」──王浩威   「全斌無意識世界裡愛的誓言,也是對死亡全然的接受。或許清醒的白日,全斌尚未能止住悲哀,可是無意識裡的自己已然能擁抱這個死生的智慧。」──呂旭亞   「這本艱難痛苦的書,是全斌兄的菩薩行吧。愛染明王終究也會現覺悟相,譬如愛染,雖然這本書離覺悟還那麼遠,但是那麼靠近我們的心房。」——許悔之

靈堂上香時間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娛樂八卦 #SmartTravel #吳孟達喪禮 #周星馳 #吳孟達周星馳 #安息禮 #吳孟達組群時間安排 #香港殯儀程序 #達哥訃告 #悼念達哥 # 那個名人出席喪禮最痴線 #周星馳會唔會出現 #吳孟達出殯 #周星馳劉德華扶靈 #田雞吳孟達

【空姐爆料】系列, 專業人士、家庭主婦、OL、行政人員、男士、傳媒亦喜歡報導我的呢個 #SmartTravel, 可以滿足你 #娛樂、輕鬆、#剝花生 #旅遊資訊 #平吃買玩 #各地文化, 要睇梗係睇原汁原味, 你係咩人就會支持返咩嘅youtuber, 國際華人傳媒, 最喜歡報道Smart Travel
https://youtube.com/playlist?list=PLhKZNoNE4iEf-Rsl1fa8Um8aY2Yl86Q95
大家可以透過Payme, 支持下我同貓貓阿Cash, 打賞打賞鼓勵鼓勵:
https://payme.hsbc/smarttravel

?合作邀約請洽
[email protected]
https://www.instagram.com/gold7778t/

成為這個頻道的會員並獲得獎勵: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IuNPxqDGG08p3EqCwY0XIg/join

請用片右下角調4K睇片。

呢條影片會講下吳孟達達哥喪禮將於 聽日3月7號設靈嘅資料畀大家聽下,亦都分享一下喪禮前後嘅冷知識。

田雞表示,設靈當日下午5~6時給傳媒採訪, 跟住晚上六至七時為公祭時段,開放給公眾人士及影迷前來致敬;隨後的安息禮拜祈禱儀式,屬私人儀式進行,只限親屬好友參與,不作公開安排;3月8日告別儀式及火化禮同樣是私人儀式進行。

另外,田雞又特意為達哥家人澄清說︰「因應近日謠傳四起,現家屬謹此聲明,沒有授權或同意任何人士、機構,以任何方式、渠道代收帛金或舉辦任何追思會事宜。」以免撞中有人混水摸魚 ,謀取私利 。

訃(附)告表示為表對亡者的敬重及尊重家屬意願,任何時段於靈堂範圍內嚴禁攝錄, 違者將逐出靈堂。因應疫情持續,進場人士必須遵守衛生署現行有關場地人數限制、佩戴口罩及遵守治喪處防疫安排,不能作長時間逗留,以策安全。

而家我又同大家分享一下有關出殯前後嘅冷知識。

香港的殯儀程序一般包括:

設靈〔於先人出殯前一晚進行,同時進行宗教儀式,傳統上親人會在當晚於靈堂過夜,稱為守夜
入殮〔把先人遺體安放入棺木〕
大殮〔包括瞻仰遺容、封棺、辭靈等,同時進行宗教儀式〕
出殯(靈柩前往下葬)
下葬(通常為土葬或火葬,同時進行宗教儀式)
從殮房直接出殯則只可簡單儀式。


有什麼法事/儀式最堂見和分別?
道教
道教是香港最普遍的殯儀宗教儀式,較為人熟悉的儀式有破地獄[3]、擔幡買水, 坐蓮花等,亦會燒一些紙紮用品,以求「陰安陽樂」。
佛教
佛教是香港普遍的殯儀宗教儀式,較為人熟悉的儀式有上貢等,目的為超渡先人,儘快輪迴。
天主教
天主教是香港普遍的殯儀宗教儀式,會講道,奉香,唱詩歌,祈禱等,目的是為了紀念先人,祝福先人到了天國,享有永生。
基督教
基督教亦是香港普遍的殯儀宗教儀式,會講道,唱詩歌,祈禱等,目的與天主教一樣,是為了紀念先人,祝福先人到了天國,享有永生。

「頭七」及「回魂夜」是什麼?
「頭七」及「回魂夜」好多人都以為同一樣?其實係兩回事。
「頭七」:- 代表先人已正式「開喪」,而「開喪」則代表先人已可納受後人香火及拜祭。同時,亦代表先人已知自己死亡。
- 「七」,即是先人每七日就會經?生死一次。故此古語曰:「生人做生日,死人望做七」。
- 「頭七」係人死後第七日,如:先人1月1日死亡,1月7日就係先人「頭七」。
通常「頭七」、「三七」、「五七」、「尾七」都會道堂打齋超渡先人,或於家中為先人設祭品、香燭,拜祭一番(俗稱做七)。古時,法事過後,家屬都會招待親友飲食齋菜或自家茹素(俗稱食七)。而做七,同時亦係代表「拜閻王」。而「二七」、「四七」、「六七」稱為暗七,暗七屬外嫁女、女性身份拜,祗需簡單上香、燒金銀、溪錢拜祭。

「回魂夜」:
- 「回魂夜」又稱「回煞」,回魂夜日子、來回時間、來回方位、停留時間。而「回魂夜」則由先人生辰、死亡八字以道家計式再配合通勝而得出。
- 「回魂夜」其實係一連兩晚….
第一晚為「私歸」,即是先人自己偷偷回舍探望家人。
第二晚為「正歸」,「正歸」才是「回魂夜」日子,即是當晚會有牛頭馬面(凶神)及黑白無常(煞神)帶住先人回舍、享用祭品及離去。
「回魂夜」當晚,生人睡覺前需將較剪或其他利器放於床頭才睡覺。到第二朝早,將較剪或利器拋擲出客廳才步出睡房,此做法目的係避免仍有凶煞神停留於屋內,此舉稱為「出煞」。

..............

登山行程領隊危機應變行為之個案分析—以馬博橫斷山難為例

為了解決靈堂上香時間的問題,作者莊馥蜜 這樣論述:

本論文研製之方向係以108年3月14日在登山界素有四大障礙之一稱號的「馬博橫斷」登山路線上,發生了歷年來國內登山領隊遭判刑極重的案例。而登山領隊在入山聲明書上偽簽隊員簽名部分,則被依偽造文書罪判刑。高山旅遊不同於一般平地旅遊,礙於氣候地理位置相較於一般單純旅行的輕鬆而言極具挑戰性。本個案針對該登山團的突發意外事件個案研究,就登山領隊人員在帶隊時的危機應變管理層面,延伸探討遇到的問題及危機可能發生的事前預防。以危機管理觀點出發,包括事前的預防與準備、事發過程中的處理判斷,以及危機發生後的修復、溝通與學習等三階段為教學主軸。個案本文以事件發生先後時間流程詳述事件做個案討論,提供相關理論讓學生學習

認識許多的危機其實是可事先預防的,及認識危機當下做出正確決策與溝通的重要性,同時傳遞避免遺憾事件發生前的專業預防,至事件發生後對利害關係人的危機溝通管理之重要。台灣旅行社近幾年來能做到專業承辦登山旅遊者尚屬少數,而旅遊業如能深入強化登山安全教育訓練,自登山愛好者中培訓出一群專業領隊,除可增加登山行程的商機,又可提高公司知名度與業績營業額。畢竟登山風險的危機控管對於旅行社來說,要變得人人都很容易介入操作仍需長時間的經驗值。本案取自真實案例,因不影響判決考量,不公開真實人名。

天城記憶︰美國傳教士費佩德清末民初拍攝的杭州西湖老照片

為了解決靈堂上香時間的問題,作者沈弘 [美]羅伊‧休厄爾 這樣論述:

在二十世紀初,曾經有不少在華的西方人為了揭開罩在華夏大地上的神秘面紗,考察中國沿海地區和內地的真相,不辭辛勞,以非常簡陋的交通工具,冒著隨時都會遇到的不測事件和生命危險,走遍了大江南北的山山水水,並用照相機為工具,忠實地拍攝和記錄了清末民初中國社會的方方面面,從而為我們留下了一份珍貴的歷史遺產。原之江大學校長費佩德(Robert Ferris Fitch, 1873-1954)就是這樣一位中國人文地理和攝影藝術的愛好者。 費佩德出生于上海一個著名的美國傳教士家庭。父親費啟鴻(George F. Fitch, 1845-1923)是1870年來華的美國北長老會傳教士,曾先後在蘇州和寧波

傳教,從1888年起出任上海由美國北長老會所主辦的美華書館(American Presbyterian Mission Press)的主任,後來又兼任了在美華書館出版的著名新教在華傳教使團期刊《教務雜志》(The Chinese Recorder)的總主筆。由于曾擔任旅杭州西教士聯會的負責人,再加上父親的關系,費佩德跟《教務雜志》保持了非常密切的聯系。他的許多有關杭州的照片和文章最初就是在《教務雜志》上得以發表的。 在1909年前後,費佩德已經在為準備一部名為《杭州-浙江游記》(Hangchow-Chejiang Itineraries, 1918)的書而查閱相關資料,撰寫英文文本,

以及拍攝作為書中插圖的照片。從那時起,一直到1937年抗日戰爭的爆發,費佩德一直在增補和再版這部介紹杭州風景和歷史文化的暢銷書。與此同時,他也在《教務雜志》上發表了一系列的杭州老照片。正是由于這些照片,我們才較為完整地保留了對于杭州這所古城的歷史記憶。 費佩德所拍攝的大量杭州老照片大致可以分為三方面的內容︰首先是介紹西湖周邊包括山林、運河、錢塘江等自然風景的照片;其次是介紹杭州城里學校、佛寺、道觀、尼姑庵等其他人文景觀的照片;最後是他所拍攝社會各階層人民的照片。 他之所以拍攝大量跟西湖著名景點有關的照片,自然是跟他撰寫《杭州-浙江游記》(後分為《杭州游記》、《普陀山游記》二

書)這本書有關。費佩德來到杭州之後,深深地為西湖的自然環境之美所吸引。每逢周末,他總是帶著相機在西湖的周邊地區轉悠,時間一久,他就成了西湖景點的一個活地圖。他所拍攝的西湖老照片不僅時間較早,而且也是景點最齊全的。為了拍攝西湖的全景照片,他曾經反復地到寶石山和葛嶺的山頂上去觀察,尋找最佳的拍攝地點。為了拍攝一張理想的雷峰塔照片,他一次又一次地前往柳浪聞鶯和三潭印月的小島上,去等候最佳的拍攝時機和角度。據不完全的統計,費佩德在1910年左右拍攝的西湖景點照片就包括了西湖全景圖、寶石山、寶�塔、大佛寺、大石佛、昭慶寺、東岳廟、孤山、平湖秋月、文瀾閣牌坊、岳墳、白堤、西泠橋、石屋洞、煙霞洞、靈隱寺、飛

來峰、五百羅漢堂、天竺寺、韜光寺、法相寺、倉頡祠、梅花碑、涌金門、三潭印月、龍井、北高峰、六和塔,玉皇山頂七星缸、城隍山,等等。 由于他拍攝的照片時間早,而且清晰度高,所以無論它們的藝術價值和歷史價值都非常高。照片中往往保留了一些不為人所知的珍貴細節,可以揭示杭州西湖在清末民初的本來面貌。事過境遷,這些照片現在已經名副其實地成為了反映杭州豐富自然和人文底蘊的一份不可多得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序言 攜帶相機,走遍中國——記原之江大學校長費佩德在華的攝影活動 費佩德家族與杭州西湖 費佩德杭州西湖老照片(1908—1939) 1908年位于杭州大塔兒巷的育英書院 育英書院

1908年的畢業班 1910年育英書院全體師生的合影 1910年育英書院部分校友合影 1908年育英書院在錢塘江邊新買下的一塊地皮 從新校區的地皮上遠眺六和塔和錢塘江 1911年育英書院之江校區的後山 1911年育英書院之江新校區已落成的校園建築 之江大學1918年的畢業班學生 1914年之江大學物理實驗室 1914年之江大學的學生們正在參加社會實踐 1914年之江大學的學生們在參加勤工儉學 民國初年杭州的一家祠堂 杭州吳山頂上城隍廟里的倉頡祠 在杭州城隍廟里扶乩算命的人們 杭州的一個靈堂和孝子 杭州玉皇山慈雲嶺石雕造像 杭州玉皇山上的七星缸(1920年前後) 杭州寶成寺麻曷葛刺造像 杭州法相

寺的“定光古佛” 通往南高峰的一條山間小徑 杭州大佛寺中的大石佛 杭州內城的一幢標志性建築 位于杭州西湖邊的浙江忠烈祠 杭州白堤和里西湖 杭州西湖的一個幽靜港灣 杭州西湖南岸的雷峰塔 從柳浪聞鶯遙看雷峰塔 雷峰夕照 從小瀛洲看雷峰塔 從夕照山向西南方眺望九曜山 外西湖的水光天色 杭州西湖小瀛洲 小瀛洲一角 杭州文瀾閣牌坊 文瀾閣牌坊與石獅 杭州郊區的一座石橋 人、船、湖之一 人、船、湖之二 杭州小橋流水之一 杭州小橋流水之二 杭州山上的小瀑布之一 杭州山上的小瀑布之二 杭州的山澗小溪之一 杭州的山澗小溪之二 通往龍井的上山御道之一 通往龍井的上山御道之二 西湖周邊山上的原生態樹林 雲棲御道 雲

棲古寺 杭州郊區的上香古道 杭州郊區的風景 杭州古剎大門附近的涼亭 杭州水星閣 杭州紫雲洞內的西方三聖佛像 杭州瑪瑙寺住持與收尸掩埋隊隊員們的合影(1939) 杭州瑪瑙寺難民習藝所部分婦孺難友的合影(1939) 杭州廣濟醫院的麻風病院(1916) 杭州郊區犁地的農民之一 杭州郊區犁地的農民之二 杭州市郊農民在水窪地中捉魚的方式 杭州運河邊的水車 杭州孤山的徐錫麟等三烈士墓 杭州長老會傳教使團所建的思澄堂 杭州思澄堂的鐘樓 杭州臨安的錢王陵墓碑 錢塘江上游的景色和船民 錢塘江上的帆船 錢塘江上的一葉白帆小舟 錢塘江上的運貨帆船 錢塘江上的劃槳小船 在錢塘江邊歇息的帆船隊 錢塘江上的沙洲之一 錢塘

江上的沙洲之二 錢塘江邊擱淺的一艘住家船 錢塘江邊灘涂上裝貨的牛車之一 錢塘江邊灘涂上裝貨的牛車之二 錢塘江邊灘涂上裝貨的牛車之三 玉皇山頂的福星觀正殿 在杭州東岳廟走廊里被供奉的閻羅王 杭州東岳廟陰曹地府的黑白無常 杭州東岳廟陰曹地府的牆壁 東岳廟里把守鬼門關的牛頭馬面 東岳廟里的血污池 東岳廟里的一口大銅鐘 主宰道教地獄的五位閻羅王 杭州昭慶律寺天王殿與大雄寶殿之間的香爐 杭州昭慶律寺的一口銅鐘 杭州昭慶律寺的住持惠宗和尚 杭州昭慶律寺的誦木魚 杭州昭慶律寺的梆木魚 正在擊鼓鳴鐘的昭慶律寺住持 杭州昭慶律寺的銅磬 敲玉磬的杭州昭慶律寺和尚 杭州昭慶律寺內一位當值的和尚 杭州昭慶律寺齋堂中的

僧眾 杭州昭慶律寺的廚房 杭州韜光寺正殿 杭州上天竺法喜寺的香爐亭之一 杭州上天竺法喜寺的香爐亭之二 杭州上天竺法喜寺的一位香客 在上天竺法喜寺燒香的一位紹興農民 杭州某道觀的一位老道士 杭州某佛寺的一位和尚 杭州某尼姑庵的一位尼姑 杭州天竺附近的一位老年香客 杭州天竺佛教景區之一 杭州天竺佛教景區之二 杭州天竺佛教景區之三 杭州天竺佛教景區之四 靈隱寺後面的一條山路 從北高峰上俯瞰法華寺 靈隱寺山門右側的門神 1909年正在重建的靈隱寺大雄寶殿 位于靈隱寺回龍橋之上的春淙亭 依澗而建的靈隱寺冷泉亭 大雄寶殿重建之前的靈隱寺如來佛像 靈隱寺天王殿的韋陀像 靈隱寺大雄寶殿一側的部分諸天像 正在靈

隱寺大雄寶殿做功課的靈隱寺和尚 靈隱寺內正在制作塑像的一位小藝人 靈隱寺民間藝人創作的白蛇娘娘 京杭大運河杭州段之一 京杭大運河杭州段之二 杭州西溪運河的美麗景觀之一 杭州西溪運河的美麗景觀之二 京杭大運河杭州段在月光下捕魚的漁民 杭州市內運河中的養鴨場 杭州市內的運河人家 在杭州市內運河邊洗衣的女人 杭州運河碼頭邊停泊的小船 杭州運河上的一個翻壩 杭州市內運河上水警專用的方尾虎頭船 嚴州府的一個城門 嚴州府城門內的一尊“貪”石雕像 嚴州府城的水戽門 嚴州府大街上的貞節牌坊 嚴州府城牆上的梅花形雉堞 莫干山上的別墅群 莫干山上的游泳池 莫干山上一條幽靜的竹林小徑 莫干山上的一位農夫 莫干山上的

一道瀑布 紹興禹王廟全貌 紹興禹陵的正門 紹興禹王廟內供奉的大禹像 費佩德博士是我的外公,他將自己的一生貢獻給了中國人民。他的父母費啟鴻夫婦是早在1870年就已來華的美國傳教士先驅,而費佩德本人則繼承了父母的衣缽,也成了一位在華傳教士。費佩德于1874年出生在上海。在美國獲得了神學博士的學位之後,他與新婚的妻子艾莎(我的外婆)于 1698年又回到中國,並在那兒度過了成年後幾乎所有的時光,主要的地點是在杭州。他們的擅長都是在教育領域。我母親珍妮特于1909年出生于杭州,並在那兒幸福地度過了她大部分的青春年華。她後來與我父親約翰在紐約的一所藝術學校里相遇,1932年他倆

在北京結為了夫妻。約翰也為中國的燦爛文化所吸引。 如今我們可以回顧早期基督教傳教士在中國的工作,並能理解他們的許多信仰和工作由于美國與中國之間的文化、宗教和政治差異而沒能生根、開花和結果。然而我相信,費佩德夫婦的一生無論對于美國同胞還是中國人民來說,都具有一種非常正面的影響。 費佩德具有基督教牧師、宗教學者、教育家、之江學院創始人、講師、作家、攝影師等不同的身份——但他首先是一位偉大的人道主義者。盡管本書並不能反映出他對于人類所作貢獻的廣度,但由于他對攝影的熱愛,它確實向我們提供了中國一百年前的珍貴視覺映像。 我在幼年時曾經見過外公,當時他剛回到美國不久,因長期被

在華日軍囚禁和折磨而被損害的身體也正在康復之中。只記得在父親接受美國國務院派遣,帶母親、姐姐和我去印度生活和工作之前,我自己僅見過外公一次而已。不久他便去世了。 35年之前,當外公的第二位妻子也去世之後,我吃驚地得知,按照外公和外婆的遺囑,我自己成了費佩德在中國拍攝的所有老照片的繼承人。當時我只知道這一收藏是個寶藏,但是我卻不知道該怎麼處置它。于是,這些照片便在我家里的一個隱秘、黑暗和陰涼的角落里靜靜地呆了35年之久。 2006年,浙江大學的沈弘博士通過電子郵件跟我聯系,詢問有關我母親所寫的一本關于她如何在中國長大的回憶錄的事宜。我向他提起自己繼承了費佩德照片收藏一事,沈弘

听說此事後非常興奮。我倆很快就產生了一種良好的友誼。我因此特地將外公遺留下來的中國照片和底片都掃描了下來,以便能與家人和沈弘分享。 2007年,妻子艾瑟和我應沈弘的邀請訪問了杭州的浙江大學。沈弘帶我們去參觀了費佩德曾經任職的之江大學校區舊址,那兒離西湖只有幾英里之遙。那個後來成為浙江大學光華法學院的校區里當時雜草叢生,但是那兒的風景非常秀麗。我看到了母親幼年時與外公住在一起的那幢別墅、小教堂和費佩德親自監造的那些校園建築,還有杭州其他許多美麗的風景。我看到了靈隱寺,外公曾經跟那兒的住持結為好友,並經常在周末跟對方在那兒切磋和討論比較宗教學的問題。我還看到了孤山,母親小時候曾經在那兒的

西泠印社跟真正的大師們學過繪畫和書法。浙江大學的人們,包括校務委員會主席、教授、助教和學生在內,全都熱情地接待了艾瑟和我。我告訴沈弘,盡管以前從未來過杭州,但我自己卻有回家的感覺。 在從事了33年的工程師職業之後,我改行成了一位全職的攝影師。也許這是因為我身上長有費佩德的基因。當自己花費幾個月的時間來掃描他的照片時,我加深了對外公的了解。我了解到,他確實具有出色的能力,可以輕松自如地來拍攝那些背景與自己大相徑庭的人們。他可以流利地說好幾種漢語方言,而且他肯定有一種仁慈與溫和的待人接物方式。我看到他對于寺廟、船只、橋梁和人民具有強烈的興趣,而且我也意識到,他已將藝術家的眼光傳給了他的後

人。 沈弘為這本書從費佩德的整個照片收藏中選取了一些有代表性的作品,為介紹費佩德的攝影工作和解釋每張照片的內容進行了細致的研究工作,並將這些優秀的攝影作品展現給中國人民。沈弘是一位仔細和熱忱的研究者,我欽佩他的為人,並將永遠稱其為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