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航罷工成功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各種有用的問答集和懶人包

華航罷工成功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何明修寫的 抗爭者:從工廠到到街頭(為什麼要佔領街頭+支離破碎的團結) 和吳全成,馬翠華的 勞資關係(第二版)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華航承諾賠償,平息罷工要5億也說明:罷工 3天,營收損失7800萬元 · 抗爭質變,綁架旅客內外交迫 · 重啟談判,今午5時勞資協商 · 專案管理實戰:搞定難題,讓專案成功的14堂課 · 情境管理:主管必學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左岸文化 和新文京所出版 。

中華科技大學 航空運輸研究所在職專班 黃昌宏所指導 陳彥亨的 航空機組員罷工案例與航空從業人員職場倫理之關聯性研究 (2021),提出華航罷工成功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空服員罷工背景、長榮航空罷工事件、華航機師罷工事件、職場倫理。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政治大學 國家安全與大陸研究碩士在職專班 薛健吾所指導 黃鈺鈞的 勞工運動與國家安全:從台灣航空業罷工案例探討影響勞工運動成果之因素 (2020),提出因為有 罷工、2016年華航空服員罷工事件、2019年華航機師罷工事件、2019年長榮空服員罷工事件、航空業的重點而找出了 華航罷工成功的解答。

最後網站華航罷工一週年交通運輸業血汗情況改善了嗎? | 信傳媒則補充:華航罷工成功 後,鼓舞許多交通運輸業的勞工,北捷駕駛員、台鐵基層員工、台汽客運、長榮航空空服員、物流業駕駛也紛紛成立工會。(攝影/蕭芃凱).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華航罷工成功,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抗爭者:從工廠到到街頭(為什麼要佔領街頭+支離破碎的團結)

為了解決華航罷工成功的問題,作者何明修 這樣論述:

抗爭者,他們如何消極抵抗,又為何站上街頭?   抗爭,誰說只能有一種形式?   除了英雄般的勇武抵抗,是否還有其他方式爭取自己的權利?   而這些行動,對台港公民社會造成了怎樣的影響?   這些抗爭者在行動當下並未意識到,自己會對未來造成怎樣的改變。   兩書田野及理論並行,一方面透過個人的生命史,描繪出抗爭者更立體的樣貌;一方面藉由發生在島嶼上的抵抗故事,為社會運動理論注入本土的在地觀點。   +++   【為什麼要佔領街頭?】   走上街頭,並不是認為自己有可能贏   而是感受到威脅。擔心自己若不行動,將會失去某些更重要的東西   佔領,是台灣與香港2014年的關鍵字;在這一年

之後,也成了兩地公民社會的抗爭意象。在這一年的年初、年末,兩座命運相似卻又不同的島嶼,不約而同地經歷了一場翻天覆地的改變。   2014年3月18日到4月10日,台灣出現一場長達24天的佔領立法院行動,爭議的焦點是將大幅開放台灣與中國雙邊投資與移民的服貿協議。由於一位花店老闆的捐贈,媒體使用「太陽花學運」來稱呼這場受到全國與國際關注的抗爭行動。   該年稍晚,香港也出現了一場密切相關的抗議。9月26日,香港學生黃之鋒帶著群眾衝入立法會大樓與行政長官辦公大樓之間的空地,隨即有上百名參與者跟著加入這場「重奪公民廣場」行動。9月28日下午,警察開始投擲催淚彈,但卻引發更多香港市民站出來聲援,最後

形成了金鐘、銅鑼灣與旺角的佔領地,正式宣告雨傘運動的登場。雨傘運動持續了79天,當時是香港回歸中國主權後,規模最大的抗爭行動。   台灣與香港在這兩場運動之後都經歷了重大的政治與社會變遷,更多的社會運動登場,並且蔓延至新的議題;許多年輕人決定參與政治,他們成立新的政黨,並且投身於選舉。2016年5月,台灣出現了第三次政黨輪替,民進黨取得總統大位與立法院多數,首度完全執政。在雨傘運動之後的香港,儘管有不少運動參與者被判刑入獄,但追求獨立的呼聲也首度公然躍上檯面。   2019年6月9日,100萬香港人走上街頭反對逃犯條例修正,「反送中」運動登場,之後幾乎每週都有大型集會行動,截至11月24日

區議會選舉為止,這場反送中運動已經轟轟烈烈持續了168天,規模遠超過五年前為期79天的雨傘運動。儘管香港政府已經在9月4日正式宣告撤回逃犯條例,但香港人民的抗爭仍未止息。後續發展?尚未可知。   太陽花、雨傘、反送中都屬於一種罕見的社會運動類型,其特點在於未預期的爆發、大規模而且密集的參與、有深遠影響的後果。社會學家認為,某些特殊的抗爭事件,在行動當下或許成敗未知,但若由後見之明觀之,這些事件將會徹底扭轉既有的政治格局,開啟前所未有的行動可能性。他們將其稱為「翻轉歷史的抗爭」。   發生於台灣與香港的這三場運動,更有其社會脈絡下的特殊之處。華人文化向來服從政治權威,為何會上演這般高度衝擊性

群眾抗爭?這幾場抗爭的成功機率幾乎為零,兩地參與者為何會參與一場看似不可能成功的行動?公民團體與政治人物都在這幾場抗爭中被邊緣化,太陽花與雨傘的運動領導者甚至是學生,我們要如何解釋這種不尋常的運動領導者?如此大規模的集體行動,究竟是如何產生,並且長期維繫?   本書田野及理論並行,一方面透過一百多次的訪談,試圖描繪運動參與者的所言所行,賦予這幾場近年來對台港兩地造成巨大影響的抗爭運動,更立體的樣貌。另一方面則試圖就社會運動研究者的角度,解釋台灣與香港幾場翻轉歷史的抗爭之起源、過程與後果。   【支離破碎的團結】   台灣到底有沒有貨真價實的勞工運動?台灣的勞工是否存在階級意識?   20

16年6月24日,華航空服員為爭取合理的勞動條件發動罷工,結果資方徹底讓步;7月19日,因反對政府不願落實真正的週休二日,勞工團體發動絕食抗議,各大媒體工會史無前例發動串聯……接連兩起勞工抗爭事件引發社會關注,我們彷彿看到台灣勞工意識的覺醒,勞工們終於站出來,討回自己應有的權益。   然而,情況真的是如此嗎?   2014年太陽花運動,反對的是未來可能衝擊六百多萬服務業勞工的服貿協定,但全國性工會卻在這場重大的抗爭中缺席了;佔領立法院民眾的訴求有捍衛民主、堅持程序正義、反對中國併吞、反對自由貿易……為什麼鮮少聽到來自基層勞動者的聲音?為什麼太陽花運動不是一場勞工運動?   或者,我們該問

的是:台灣的勞工是否具有團結一致的「階級意識」?勞工的抵抗除了英雄般的勇武抗爭,是否還有其他的形式?的確,比起階級認同,台灣的勞工更加在意族群、黨派等其他身分,汲汲營營地追求與這些身分相關的利益。不過這不表示他們沒有意識到自己面對的壓迫情境。在漫長的歷史中,台灣的勞工只是通常選擇以較隱蔽的抵抗方式,設法改善自己的處境。   本書的主角是煉油廠與糖廠的勞工,書中記錄了他們超過半世紀的發展軌跡。中油跟台糖是兩個非常特殊的案例,在日治時期分別是帝國海軍與私人財閥所掌控,卻在國民政府接收台灣後一夕成為國營企業,也意外成為國民黨佈署黨工和情治人員的重點單位;在原本的勞資關係之外,工廠內部儼然呈現黨國體

制縮影,以及複雜的族群政治關係,勞工們因而採取各式各樣的抵抗策略,從激進的革命起義,到「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的行禮如儀、瑣碎協商。另一方面,工廠外在這段時期則經歷了反共、美援、經濟結構的變革、政治上的民主化、社會運動的興起與轉型,這些重要的歷史階段也對勞工的抵抗和日常生活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國營事業勞工就是在這些形形色色的抵抗方式中,展現出自身的能動性,進而創造自己的歷史。   一部關於國營事業勞工的歷史考察當然不能宣稱涵蓋其他類型的勞工,但透過他們的故事,一方面呈現台灣勞工抗爭史的縮影;另一方面,也藉由深入考察本土的經驗個案,提出更具包容性的「勞工階級形構」理論。   台灣勞工向來給人安份

認命的印象,「愛拚才會贏」、「黑手變頭家」是傳統台灣勞工的典型,彷彿勞工們並沒有意識到、也不在乎自己的權利;甚至還因此間接縱容了統治者、資本家的剝削。本書以社會學角度,重新認識台灣國營事業勞工,以及他們是如何在一種被稱為「支離破碎的團結」情境下,形成自己的階級意識。   作者簡介 何明修   1973年出生於台北市西門町,2000年取得台大社會學博士學位,曾任教於南華大學、中山大學,現為台灣大學社會學系教授。   主要研究領域為台灣的社會運動、勞工與環境議題,著有《為什麼要佔領街頭?從太陽花、雨傘,到反送中運動》、《支離破碎的團結:戰後台灣煉油廠與糖廠的勞工》、《四海仗義:曾茂興的工

運傳奇》、《綠色民主:台灣環境運動的研究》、《社會運動概論》,編有《社會運動的年代:晚近二十年來的台灣行動主義》,合著《八輕遊台灣:國光石化的故事》、《秩序繽紛的年代1990-2010》。   【為什麼要佔領街頭?】 自 序 導 論 第一章 佔領之前 第二章 機會、威脅與對峙 第三章 臨機應變 第四章 佔領過後 第五章 關於佔領的想像 第六章 香港的時代革命 附錄一 深度訪談 附錄二 抗議事件分析的方法論 註釋 【支離破碎的團結】 序 言 導 論 尋找台灣勞工的抵抗 第一章 族群的政治:新殖民主義與革命起義 第二章 黨派的政治:黨國體制的動員與行禮如儀 第三章 職位的政治:適得其反的內部

勞動市場改革 第四章 兼差打工與瑣碎的協商 第五章 勞工運動的登場:社會運動型工會 第六章 勞工運動的轉型:經濟型工會 結 論 激進階級政治的可能性:重新思考制度、團結與抵抗 年 表 注 釋

華航罷工成功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指考總複習 #長榮罷工 #華航罷工 #勞動三權 #勞動三法
此片長16分半!
今天是指考總複習系列啦!
最近正在發生的長榮罷工事件和之前的華航罷工事件有一樣嗎?
那這次長榮罷工事件他們的訴求是合理的嗎?有可能成功嗎?
那麼到底什麼又是勞動三權什麼又是勞動三法呢?
和這次事件有關係嗎?
一起來聽聽羅文老師如何解釋吧!



羅文好公民 未來將在以下時間發片 請大家告訴大家

記憶口訣:333

1.每週三天(一、三、五)
2.每片約三分鍾(常常會超過 請多見諒)
3.凌晨三點發片(太另類了吧~~~)


►羅文快速記憶系列影片:https://reurl.cc/jld8M

►羅文快樂學習系列影片:https://reurl.cc/ZXnja

►羅文大學學什麼系列影片:https://reurl.cc/ZeZXW

►羅文三分鐘學會系列影片:https://reurl.cc/qkDgn

►羅文三分鐘開箱系列影片:https://reurl.cc/WD43y

►羅文三分鐘開好書系列影片:https://reurl.cc/zAyea

►羅文好公民FB(趕快來按讚):https://reurl.cc/1eQom

►羅文IG(請追蹤):https://reurl.cc/a1l93

航空機組員罷工案例與航空從業人員職場倫理之關聯性研究

為了解決華航罷工成功的問題,作者陳彥亨 這樣論述:

台灣在短短三年之內爆發三起空服員與機師罷工事件,已經引起社會大眾的憤怒,更讓所有人省思,提供社會基礎運行服務的行業,勞資權益的談判必須要有一定的規範,否則空運市場大亂、金融市場無法運作、國內運輸停擺、甚至水電、教育等行業都可能爆發類似的事件,造成全體社會難以彌補的傷害。至於是不是修改罷工預告期就可以一勞永逸,今日就勞資關係探討空服員罷工背景、長榮航空罷工事件、華航機師罷工事件與航空從業人員職場倫理之關聯性研究以華航及長榮航空作為研究探討,我們知道會發生這些罷工事件的主因是資方有不合理或不平等的工作要求,至於勞方部分可能對工作上有些訴求,雙方無法好好坐下來談,導致事件爆發,主要也是沒有重視職場

倫理造成的,職場倫理包含三個部份:1.與顧客的互動關係。2.與出資者之間的互動關係。3.與同事間的互動關係,包括與老闆或主管之間的互動關係,也包括與部屬之間的互動關係,更包括與其他同事之間的互動關係。職場中的倫理,不只是片面的要求基層員工,也包含組織的幹部和領導人,因為提高管理者和被管理者對於倫理在組織活動中作用的自覺意識,對於培養和造就高素質的組織人員,確立組織全體成員共同認可的管理價值觀,增強組織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協調組織與外部的關係,樹立良好的組織形象皆具有重要的意義。 從罷工事件資方的處理方式可以發現,保持良好關係對於資方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如果雙方有糾紛的發生,對於資方會造成重大

損失,對於雙方來說沒有好處可言,但如果勞方與資方能保持良好的關係,有糾紛時能夠坐下來好好討論,達成雙方共識,這樣就能避免更大的紛爭,也許就不會有此次罷工事件的發生。關鍵字:空服員罷工背景、長榮航空罷工事件、華航機師罷工事件、職場倫理

勞資關係(第二版)

為了解決華航罷工成功的問題,作者吳全成,馬翠華 這樣論述:

  本書以最新觀念與法規為主軸,帶領讀者了解勞資行為及關係、勞工及雇主間的合作、矛盾之形式,並由勞工及雇主間的法律關係探討國家的社會、經濟政策,以及權力思想及勞務管理等。內容力求簡潔,並有一氣呵成的學習效果。   各章均編有「勞資案例」,啟發讀者對該章所闡述的課題進行實務層面的思考並得到更合理的觀念;章末提出「問題與討論」供讀者回顧該章的重要問題,並可在課堂中互相討論。本書附錄「自我演練」收錄歷屆考題,讓準備相關國家考試的讀者能快速複習。   作者在論述上力求對勞方或資方不偏不倚,在內容上則兼顧理論與實務,讓讀者在理論上得到實務的應用,在實務上亦能在理論中得到印證。

  本書名為「勞資關係」,然而內容涵括了「勞工問題」、「勞資關係管理」,甚至在「人力資源管理」專章「團體協商」、「工會」、「員工關係」等,對許多相關課程均有參考價值。   近年來,空中運輸企業與工會的罷工爭議越發興盛,其中涉及搭便車條款的擬定,勞資雙方不讓步、不妥協,造成社會成本負擔。第二版特別新增2016年華航空服員罷工、及美國RCA職業災害爭議案例,同時補充勞資關係發展歷程、美國集體勞動法沿革之相關知識,另外,同步更新勞資爭議處理法規相關資訊,使得全書內容更趨完整。   本書書末「自我演練」附解答;各章「問題與討論」供授課教師引導學生討論、互動,或自學讀者歸納整理該章所學,並加以思考、

探討,不提供解答。讀者選購時請知悉,出版社與銷售單位均無法提供解答。  

勞工運動與國家安全:從台灣航空業罷工案例探討影響勞工運動成果之因素

為了解決華航罷工成功的問題,作者黃鈺鈞 這樣論述:

航空業對於台灣這樣的海島國家,重要性不言而喻,而若航空業發生罷工,其規模持續升溫、擴大,不免影響到整體社會氛圍。在2016~2019短短三年間,台灣就發生了三件航空業罷工案例。故筆者欲進一步探討之問題為:2016年華航空服員罷工事件(資方讓步多、罷工成果對工會未來的發展有正面影響)、2019年華航機師罷工事件(資方讓步多、罷工成果對工會未來的發展有負面影響)及 2019年長榮空服員罷工事件(資方讓步少、罷工成果對工會未來的發展有正面影響),為何勞方取得的成果有所不同?且這些影響到勞方成果的因素,與文獻中所歸納出有利於勞方在一場罷工中成功取得訴求的論點相互對照之下的相符程度又是如何?若此三件罷

工事件不完全符合學者們所歸納出的成功取得訴求要素論點,是否有過往文獻未能發現之因素?本研究透過對於參與者的訪談發現,這三次罷工都具備「罷工規模是否夠大」、「政府是否介入」及「罷工之職業/產業服務內容是否替代性較低」的條件,唯2016年的華航空服員罷工又具備「勞工是否足夠團結」、「公股是否造成影響」、「工會組織是否充分發揮其功能」和「輿論是否支持」,而2019年的華航機師及長榮空服員罷工,前者缺少「勞工是否足夠團結」、「工會組織是否充分發揮其功能」和「輿論是否支持」,後者則缺少「勞工是否足夠團結」、「公股是否造成影響」和「輿論是否支持」,可能是解釋這三次勞方取得的成果有所不同的原因。希望本研究的

發現,能夠促進勞資的平等對談習慣,成功建立良好的勞資關係,進而維持社會秩序及安定民心,為國家安全之內部安全中的一環打下穩固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