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y意思日文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各種有用的問答集和懶人包

ky意思日文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山本七平寫的 「空氣」之研究:解析隱藏在日本人心中的決策機制:「讀」空氣 和飯間浩明的 編辭典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鴻海科技集團-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也說明:鴻海科技集團(英語譯名:Foxconn Technology Group)是總部位於臺灣新北市土城區的跨國企業集團,亦為世界第四大的資訊科技公司。是1974年由郭台銘與友人合資於土城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遠足文化 和麥田所出版 。

國立成功大學 法律學系 侯英泠、許澤天所指導 謝宛婷的 代理機制下病人醫療自主之落實 (2019),提出ky意思日文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醫療自主決定、代理機制、自我決定支援制、安寧緩和醫療條例、病人自主權利法、意思能力。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高雄大學 法律學系碩士班 曾千娟所指導 林秀泙的 獨立性擔保權利納入我國擔保法制之必要性及可行性之研究 —以不動產擔保權利為中心 (2018),提出因為有 抵押權、從屬性、不動產債務、轉抵押、物權法定主義、歐盟抵押權的重點而找出了 ky意思日文的解答。

最後網站"ky"是什麼意思? - 關於日語(日文)的問題 - HiNative則補充:ky 的意思KY is an abbreviation of Kuuki Yomenai (空気読めない=unable to read air, meaning, unable to understand unwritten rules.)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ky意思日文,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空氣」之研究:解析隱藏在日本人心中的決策機制:「讀」空氣

為了解決ky意思日文的問題,作者山本七平 這樣論述:

◇⊱—「讀空氣」文化的研究經典—⊰◇ 「日本人是空氣在決定事情!」 「讀」空氣,是現代日本人立足世間的基本, 是具有獨特性的心靈秩序與傳統思想, 難以名狀如空氣般存於周身的群體默契, 不僅約制個人言行,也是社會運作方式, 理解日本社會性與個體之間的關係, 就由與周遭他人的「空氣」框架開始。   「空氣」,擁有「只能這麼做」的權威影響力,   往往最終拍板的,「是現場空氣,而不是人」。   人們高舉實證邏輯與科學理則等作為判斷事物所據,實則經常有「某種事物」凌駕於各種論理,從大問題到日常小事,甚或意料之外的突發事件,「某種事物」都成為控制人們言行的標準。   「空氣」確實是呈現某種狀

態的精準表達,人們被無色透明而難以在意識上確認其存在的「某種事物」控制著,這個擁有絕對威權的妖怪,更因無法透過邏輯說明,所以才以「空氣」來稱呼。   察言觀色、審時度勢、揣忖臆測……旁棄理據上的客觀情勢,服從「空氣」形成決斷,是日本社會的隱藏體制。空氣宛如「本能」附在人們身上,以此形態控制每個人。而被蔑稱白目的KY(讀不懂空氣者),輕則處境尷尬、人際不佳,重則在群體中成為眾矢下的異類。   本書作為日本「空氣」研究的開基之作,細剖傳統源流與近代發展之脈絡,並與異國的社會集體性做出比較。是「日本人論」書類中,不可缺讀的一本。   「真正能夠理解『空氣』時,就擺脫了空氣的控制。」――山本七平

本書特色   本書出版於一九七七年,是首部全面解析日本「讀空氣」文化的經典著作,即使四十多年後的今日,仍是日本人甚至是外國人理解日本集體決定論的必讀經典。山本七平認為戰後的日本人連自己都無法理解自身遵從的規範是基於哪種傳統而來的,因此連空氣實際上如何影響、拘束人們等都搞不清楚,就算被控制,也無法掌握如空氣般的操控者。透過這本論著,山本嘗試探討潛匿於日本的傳統思想與內心秩序,以及基於這樣的背景建構出來的隱藏體制;甚至提出透過理解,得以反過來控制這以往控制自己之物。   專文導讀   中央研究院史語所副研究員藍弘岳博士

ky意思日文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LikeJapan生活】連佛教符號「卍」也出動!來一起學8個日文網絡用語/流行語

你知道在日文裡,JK、KY、草、卍是什麼意思嗎?這些都是日本人常用的網絡或(曾經的)流行語。今集菜鳥日文教室, Whitney就教大家8個日本人在日常生活中會用到的「潮語」。
學了日本流行語,下次在日本人面前活學活用,保準讓日本人大吃一驚!

#LikeJapan_whitney

代理機制下病人醫療自主之落實

為了解決ky意思日文的問題,作者謝宛婷 這樣論述:

醫療事務是與己身生命健康利弊相參的各種醫療處置,是極為私人且具高度自我負責性的,醫療自主決定並非為了成就某種法律關係上的效力,而僅是一個人生老病死自然生命歷程所展現的樣貌,具有根本性以及一身專屬性,且非與他人之間產生權利義務的相互變動關係,而不會動搖到法的安定性。因此,醫療自主決定並非是一種法律行為。醫療自主決定亦非與他人形成一種意思的要約,也隨時可依己意而撤回,因此醫療自主決定並不具有契約的特性。在法律上,不應為了追求安定性而因此犧牲了個人的自主被尊重的過程,且更應該重視醫療決定在臨床實務上的流動性,賦予足夠的彈性和自由,讓個人儘量表達醫療自主決定。 要能夠為自己的醫療決定負責,具有

意思能力是進行醫療自主決定的必要資格,意思能力應歸類為一種精神能力,是使個人足以判斷區別個人行為所產生的法律效果的識別能力,參酌國內外學者與醫療和法律實務的討論,意思能力的核心要素包含有1.理解、2.邏輯思考、3.認知、4.選擇的表明並保留該想法。意思能力的元素加上精神機能判定方法所著重的當下狀態,就已經相當符合事理辨識能力,同時不只是為了進行一般法律行為能力的全面(global)判斷能力,而是針對財產管理、治療同意、個人護理等各種領域上該受評價的領域特異(domain specific)判斷能力,因此事理辨識能力就是「能管理/處理自己治療與個人照護事項的能力」。為保障個人權利,在個人被證明不

具有上述任一意思能力須具備之要素前,是被推定為有意思能力的。然而,即使未能符合事理辨識能力的判定標準,仍舊不能機械式地剝奪其醫療決策權利,而應採支援意思決定能力的作法,至病人臨終,都以輔助最大化的方式促成其醫療決策能力的行使與展現。 文獻顯示,病人對於身體健康與照護關注的是一種穩定符合自己價值的狀態,而非僅是特定的醫療決定,法律上更要將之解為是對醫療自主意願變動性的關注,因此我們需要的不是如預立醫療決定般的law in book,那僅是片刻的想法,而應該是持續不輟的醫病討論如醫療自主計畫的law in action。 在我國唯二使用醫療委任代理人字眼與概念的安寧緩和醫療條例以及病人

自主權利法之兩部法律中,醫療委任代理人所能決策的醫療項目相當的侷限,功能僅與使者相近。因此本文建議必須更明確賦予醫療委任代理人在預立醫療照護諮商過程中的角色,尤其是支援意思表示的角色,醫療委任代理人應提供關於病人的個性、習慣、文化背景、對健康照護所服膺的價值、對治療的偏好、信仰以及禁忌等相關資訊,同時醫療委任代理人因為是病人所信任或熟識之人,對於失智症等需要仰賴熟悉的人才能發揮其意思表示最大能力的族群,醫療委任代理人也應擔負個體性的支援意思決定者之角色與功能。 本文重新剖析醫療自主決定的內涵,介紹事理辨識能力在醫療決定上的應用,以及探討支援意思決定的制度對於維繫事理辨識能力減損病人的醫療

自主保障之貢獻,進一步檢討我國保障自主與善終權益的兩部法律——安寧緩和醫療條例與病人自主權利法,在醫療委任代理人制度下對於保障病人醫療自主的不足或扞格之處,同時提出修法建議。而本文除倡議自我決定支援制,也建議法律在醫療自主決定中退位,僅需在保障個人醫療決策過程的自主與自由之基礎中,開展出空間讓實際上最為熟悉醫療照護之臨床工作者,以專業指引形式做為指導性原則,採保護、輔助、促進個人自主實現的方式增強個人醫療自主決定過程的保障,而非由法律以限制方式,來界定或是剝奪醫療自主決定的權利與能力。

編辭典

為了解決ky意思日文的問題,作者飯間浩明 這樣論述:

真實版《啟航吧!編舟計畫》,直接踏入三省堂國語辭典的編輯現場!   〔右〕〔愛〕〔萌〕……你會怎麼定義這些詞彙?釋義依辭典的不同而異,《三省堂國語辭典》試圖以不同於其他辭典的視點,來定義誰也無法模仿的釋義。但是,要怎麼樣才能辦到呢?──深陷《三國》修訂工作中的辭典編纂人,公開辭典的製作內幕,訴說其「想做出一本動人的辭典」的熱切之心。追隨筆者到街上採集用例,絞盡腦汁企圖寫出優於其他辭典釋義的心情等各階段的心路歷程,傳達出國語辭典是如此充滿了魅力和人性。   即使是「瑞士捲」也要討論再三,才能加入「辭典」的行列   有三個人在這個詞標示了○,這應該是幾乎要當選了,但因為只有我畫了X,不是畫△

,所以成為議論的對象。   我覺得「這個詞有點太瑣碎了」。「這次『蛋糕捲』也列入新條目的候補名單當中,這個字已是現代用語不可少的詞彙之一。『瑞士捲』可說是其中一種,如果把它也列入新條目,那麼『巧克力捲』、『草苺捲』是否也要列入才行。」   「不,『瑞士捲』指的並非是『巧克力捲』、『草苺捲』這種細類。」鹽田回答。   「換句話說,它是『蛋糕捲』的變型種。蛋糕捲一般是指塗了充足的鮮奶油後捲起來的蛋糕。但瑞士捲的鮮奶油和果醬層是很薄的。比起鮮奶油類蛋糕,更接近蜂蜜蛋糕的扎實口感。」   「原來如此啊,是不一樣的甜點啊。」   聽聽很熟悉甜點的山崎的意見吧,不知你怎麼想的。   山崎接著說

,「『瑞士捲』已經變成一般名詞滲透至民間,收進《三國》裡應該不會覺得突兀才是。」   至此我的想法也底定了,我放棄打X的意見。「瑞士捲」當選。這個詞在其他辭典裡應該還沒有見過,終於要在《三國》第七版的國語辭典裡登場了。 名人推薦   一本關於「(辭典)誕生事件」的偵探推理事件簿,不是殺人事件,讀來卻讓人格外興奮緊張。作者飯間先生似乎不太擅長算數的個性,反而讓人對他產生好感!──《啟航吧!編舟計畫》作者三浦紫苑大力推薦! 作者簡介 飯間浩明   一九六七年出生於香川縣。早稻田大學第一文學部畢業。取得早稻田研究所博士課程學分。專攻日語學。《三省堂國語辭典》編輯委員。早稻田等大學的兼任

講師。著有《語言產生的誤解》、《如何以文章傳達意念的書寫教室》、《為不擅邏輯思考的人所設計的文章書寫入門》等書。 譯者簡介 黃碧君   從事翻譯及口譯。曾任大型連鎖書店網路編輯、台灣及日本版權公司的版權代理人。譯作有寺山修司《幻想圖書館》、三浦紫苑《啟航吧!編舟計畫》《三浦紫苑人生小劇場》、角田光代《明天到阿爾卑斯山散步吧》等。2012年在東京成立聞文堂翻譯及版權工作室,致力中書日譯,把台灣好書介紹到日本。目前經營介紹台灣出版品資訊的全日文網站「motto-taiwan.com」。 引人狐疑的自我介紹 我是國語辭典的「編纂人」 辭典用語的基礎知識 第一章【編輯方針】

始於一封來信 變短的修訂循環 《三國》的編纂小組 根據實例撰寫的條目-大方針之一 中學生也能輕易理解的說明-大方針之二 編輯方針的諸多對立軸線 蒐集了一四五萬個詞語的見坊豪紀 新鮮的實例凸顯辭典的個性 「女性」是「雌性的人類」? 用餐時也離不開詞彙的話題 第二章【用例採集】 為什麼要採集用例 拍攝看板和海報 「赫本涼鞋」是從電影衍伸出的用詞? 無法理解的用例採集活動 一字一句緊盯雜誌的封面 被翻爛的過期週刊雜誌,其實是…… 會話的用例採集 電視節目必定錄下來 資料集中化管理 第三章【取捨選擇】 哭著丟掉的詞語 一萬則以上的不採用詞語 見坊豪紀的龐大不採用語 珠玉的不採用語「詞彙的垃圾筒」

成為一般用語的「KY」 四處可見的「旬菜」、「旬鮮」 以○×△判定是否採用 地震和核電廠事故的陰影 要收錄「抽噎」嗎? 召開新條目的決定會議 「瑞士捲」的國語辭典登場 新條目將超過四○○○個 第四章【釋義】 釋義執筆「總動員」 一天完成七則詞語的執筆進度 「RDD」的下一個詞「あいよ」 國語條目與百科條目 「總而言之」的說明 到動物園觀察水豚 白荳蔻的「實物」 網路上的阿薩伊果味道證詞 聽遍「前衛搖滾」 提升「ガチ」的釋義精確度 「よし来た」和「キター」(來了)的關聯 以「語言學的」角度來思考「素髮」 「ほうれい線」是「法令線」 總算寫完釋義了 第五章【推敲琢磨】 全部的八分之一得「推敲琢

磨」 「愛」不光只存在於男女之間 「男女」相關語牽一髮動全身 影響大的「基本詞語」的釋義 每本國語辭典都為「右」煩惱 想超越《岩波國語辭典》的「右」 次文化條目的違和感 是否應該去一趟酒孃俱樂部 刪除多餘的情報 很實用的「可能」動詞欄位 「推敲琢磨」才是修訂作業的主角 第六章【今後的國語辭典】 會議後的聚餐 為了誰的辭典 標示「現在是否被使用」的辭典 學生無法使用的窘境 等待已久的《三國》電子版 紙本辭典消失也無所謂嗎? 免費辭典的威脅 維基多語辭典沒有的特色! 語數不可能超過太多? 以詞語數來分勝負是不對的 以詞彙來建構世界的模型 結語 前言 引人狐疑的自我介紹   大家好,午安。

我叫飯間浩明。我是《三省堂國語辭典》的辭典編纂人。在大學教課或是研討會時,我總是這麼介紹自己,但看得出來聽眾的腦袋冒出一堆的「?」問號。   「我在○○食品公司上班」、「我是公務員」、「我從事農業」、「我是家庭主婦」這樣的自我介紹很容易理解,光聽到這幾句話就能聯想到某種畫面,但「國語辭典的編纂人」又如何呢?相信很多人的腦海裡,無法浮現具體的畫面吧。   首先,大家或許不了解「編纂」這個詞彙的意思。先把它想成是「編」這個動詞好了,「編國語辭典」似乎依舊難以理解。對一般人來說,國語辭典是為了查閱詞語而存在的書籍,但是誰來「編」它一事,相信很多人想都壓根沒想過這個問題吧。雖然知道一定有人編它,才

會有辭典的存在。以上應該是台下聽眾的心裡時常會浮現的疑問吧。   在大眾面前發言時,我會事先說明自己的工作和身分。但有些場合的主題和國語辭典其實沒有什麼關聯,我也不能花太多時間來說明辭典相關的事。聽眾就這樣對我的底細存疑,繼續聽我說。   相反的,在時間充裕可稍加說明的場合,或許就可解決此疑惑吧。但其實卻不然。   「唔?編纂國語辭典是嗎……」   我花十分鐘的時間說明後,聽眾依然似懂非懂的表情。花二十分鐘說明時,好像非常懂卻又似乎完全不懂的樣子。似乎花愈多時間說明,反而對這份工作有更深的誤解。   情況許可的話,我想在沒有時間的限制下,盡情說明自己的工作內容。我希望讓更多人了解,編

纂國語辭典到底是怎麼一回事,這也是我書寫此書的原因。   編纂辭典的內容很有趣嗎?我似乎能想像讀者心裡的聲音。如果說明的內容是很多人有興趣的職業就算了,但國語辭典的編纂,不但毫不起眼,一點也不光鮮亮麗,感興趣的人應該少之又少吧。拿它當成話題,說實話很難讓人提起興致吧。   但對我這個置身其中的人來說,再沒有比這件工作更有趣的事了。不但充滿了驚悚和新發現,還有產出新事物的愉悅成就感。是件能讓我一頭栽進去且熱血沸騰的工作。如果能把這樣的心情順利地傳達出去,相信讀者一定也會感染到我的喜悅才是。   我是國語辭典的「編纂人」   先來說說「編纂」這個難懂的詞。簡單來說就是「編(辭典等的)出版品

」,但難道不能用簡單的「編輯」一詞來取代嗎?   這兩個詞我是分開使用的。簡單說明「編纂」,就是蒐集材料,書寫辭典文稿的工作。另一方面,「編輯」則是把稿子集結起來,將之製做成書籍的工作。兩者的工作內容是不相同的。   我的工作是前者的「編纂人」,後面的工作則是由出版社的「編輯」來執行。容易讓人混淆的是,有時「編纂」一事也可以用「編輯」來取代。現在的《三省堂國語辭典》中,我的名字出現在「編輯」裡,似乎很容易落人口舌,「什麼嘛,這樣不就隨便哪個詞都行嗎?」   我雖然被歸為「編輯」,但其實我不是出版社的人,也不是接案的外稿編輯,很容易被誤解。我兩者都不是。我是專門研究日語學的研究員,也在早稻

田大學、成城大學等學校教課。我的主要研究課題就是國語辭典的編纂,因此我才自稱是「編纂人」。   在接受報紙等的採訪時,我對外會使用「《三省堂國語辭典》編輯委員」的頭銜。「編纂人」的「纂」因為不屬於常用漢字,一般不使用,故雖然不是「編輯」也只好安於使用這樣的稱呼。   在我剛進研究所不久後,開始對編纂國語辭典發生興趣。我邂逅了見坊豪紀(一九一四~一九九二)這位偉大的國語辭典編纂人的著作,受到了很大的衝擊,這也是我編纂辭典的契機。我在古書店裡到處找尋他的著作,並且一本不漏地仔細研讀。見坊的厲害之處,我在第一章會另做說明。   當時被身邊的人問到,「你將來打算做什麼?」我記得我曾回答過,「我想

要編纂國語辭典。」說出口之後自己才發現這是個不太可能實現的願望。我既不是知名學者,怎麼可能隨便就有機會編纂國語辭典,發現自己真是太傻。   之後我不再向周遭的人提起我想編辭典的事。雖然心裡還是抱著,這真是件有趣的工作,有機會的話一定不要放棄參與編辭典的工作。但要如何才能具體參與編辭典,我完全摸不著頭緒。雖然其間曾打過工,協助辭典類書籍的編輯工作,但這些都不能算是辭典的編纂經驗。   後來我離開研究所,開始以大學的講師維生。   二○○五年終於有了轉機,也就是我三十八歲的秋天,三省堂辭典編輯部的奧川健太郎向我邀約,要不要加入《三省堂國語辭典》第六版的編輯(我所指的「編纂」工作)工作團隊呢?

我曾協助奧川先生負責的三省堂的類語辭典,因此在工作上有過往來。   這本《三省堂國語辭典》簡稱為《三國》,就是見坊豪紀擔任總編輯的國語辭典。我平常就對這本辭典愛不釋手,平常也時常把「《三國》裡是這麼解釋的」當成話題。不是什麼大學者也不是什麼名人的我,能參與《三國》的編纂真的是太榮幸了。當然這不是打工,而是正式的編輯委員。我研究所時期的夢想終於要實現了。   《三國》的第六版,排坐於數名編輯委員末席的我,一頭栽進編纂的工作,熱衷到忘我的境界。辭典最後交出了漂亮的成績,但我個人卻還有很多地方須反省改進。我下定決心,下一版一定要做得更好,在平常也不斷地累積事前的準備工作。   緊接著,《三國》

的第七版決定發行,我和前一次一樣接下編纂的工作。本書所描寫的內容即是此《三國》第七版的編纂進度和製作辭典過程中的有趣之處及國語辭典的魅力。這正是我想傳達給讀者的理念。   辭典用語的基礎知識   在開始說明國語辭典前,我想先和讀者確認國語辭典是什麼樣的書籍,雖然這或許是很多人都知道的基本常識。   我現在手上拿著的是橘色封面的《三省堂國語辭典》第六版,橘色是這本辭典的印象顏色(小型版是白色封面)。   值得一提的是,同一家出版社還發行了另一本《新明解國語辭典》。「新解」是業界的通稱,這本的封面是紅色的。或許容易搞錯,但這些都是不同的辭典。請試著以封面的顏色來區分。   接著讓我們翻開

橘色封面,看看內文吧。讓我以某一頁為例,說明國語辭典的基本用語。先找出「辭典」這個詞的所在頁面,其內容如下。   じしょ【辭典】(名)集結眾多的詞語,以一定的規則整理、分類後,標註發音並解釋意思、用法等的書籍。辭典。「查閱辭典」此擷取的部分,也就是這個詞語的基本資料,稱為「條目」。國語辭典的宣傳時常寫著「收錄數○萬則條目」,就是指這些條目的總數有幾萬個,「條目數」也稱為「詞語數」。   條目的最前方以仮名〈じしょ〉標出,這是「讀法」,以五十音的順序排列,是檢索詞語時的規則。   讀法下方是【辭典】,也就是「漢字寫法」(原日文漢字應為「辞書」),(名)則是指「詞性」。(名)即是名詞,形容詞

以(形)來表示,副詞以(副)來表示。   接著則是〈集結眾多詞語……的書籍〉的說明文。此說明文也稱為「釋義」。就是「解釋詞語的意義」之意。如不用「釋義」,也可以用「詞語的意義說明」來表示。   最後的「查閱辭典」部分,就是「例句」。舉例如何使用「辭典」這個詞。此例句不是由編纂人隨便撰寫的,而是參考報紙、雜誌、書籍、電視等實際出現的例子歸納而出,這些實際的例句被稱為「例子」。   例如,報紙和雜誌裡出現「試著查閱辭典」、「多翻閱辭典吧」等的句子,這就是「辭典」這個詞的例子。根據這些例子,歸納並寫出「查閱辭典」的例句。此例句本身也被稱為「例子」。   前述舉出的用語是辭典編纂的第一現場平常

使用的詞語,會反覆出現在這本書裡。先瀏覽一遍,如果仍不清楚這些專門用語,請再翻回來複習。 第四章 [釋義](名)詞語的解釋、說明。「簡明的釋義」 到動物園觀察水豚(Capybara) 以動物為例。我手邊蒐集了很多「水豚」的用例,最早採集到的例子是電視新聞。 〔岡山.池田動物園的影片〕水豚和老鼠同類,看到眼前的水果和蔬菜一臉開心的模樣。 (NHK「七點新聞」二○○八年九月十二日播放) 影片裡的水豚約有一隻狗的大小,但卻是老鼠的同類,我覺得很有趣,將之加入用例的說明。之後我查閱報紙和其他資料,得知水豚主要生長在南美,長大後體長約可達一公尺,重達五十公斤。我將這些相關資訊全部輸入用例資料裡存起來。

 蒐集到的用例已足夠當成釋義撰寫的材料,但為了獲得更全面性的知識,還是得確認專門的事典。 《動物的大世界百科》(日本メール.オーダー社)、荒俣宏《世界大博物圖鑑》(平凡社)等資料裡有水豚的描述。完全草食性動物,擅長游泳,肉質鮮美等說明,引起我的興趣。 雖讀了這些資料,我還無法對水豚有具體形象的描繪。「總而言之,水豚是什麼樣的動物」還是很不清晰。 如果有小朋友問我,「水豚」是什麼動物時,我只能回答「是一種草食性動物,很會游泳,肉好吃的動物。」這不算是最適切的說明。要如何說明才更容易了解呢?我想寫出更適當的釋義。 還是親眼去見見水豚吧。 因此,不光只是為了水豚,加上其他罕見珍貴的野獸觀察,我來到很

久沒來的上野動物園。 在上野動物園,水豚和貘、大羊駝生活在同一個柵欄裡。這些動物雖然不同種,但氣氛卻很相近。很適合「呆然放空」、「悠閒緩慢」這樣的詞彙。尤其是水豚,半閉的眼睛和長鼻子下,散發著一股非常幽默自適的氛圍。

獨立性擔保權利納入我國擔保法制之必要性及可行性之研究 —以不動產擔保權利為中心

為了解決ky意思日文的問題,作者林秀泙 這樣論述:

我國不動產擔保制度之奠定,始自滿清末年之第一次民律草案,於物權編仿德國民法例設土地債務、抵押權、不動產質權與動產質權為擔保物權,繼於第二次民律草案,以我國習慣無土地債務及不動產質權,並依當時經濟狀況認無採用必要,故刪除土地債務、不動產質權。然而,民法物權自施行以來,至今亦已80餘年,隨著社會經濟情況之需要與歐陸法律潮流之激盪,其與現今社會結構、經濟型態或是人民之生活觀念,傳統擔保物權是否仍能符合現代社會的需求,自有相當程度之落差,雖於2007年就擔保物權修正部分三讀通過,將我國實務上已行之有年之最高限額抵押權明文,然基於物權法定原則,擔保物權從屬性要求,擔保物權必須與其所擔保債權之成

立、移轉、消滅同其命運,嚴格遵守擔保物權從屬性,實有過度僵化,阻礙企業金融靈活運用之虞,不能發揮抵押權之現代效能,而在外國立法例上,有將不動產擔保權利解釋為非從屬於債權而為獨立之價值權,於德國之擔保物權中,不受限於從屬性原則之土地債務,相較於一般擔保性抵押權,在社會實際運用上更加廣泛,鄰國日本另外承認在一定的條件下,可不堅持抵押權從屬性,此例外的情形即為轉抵押(転抵当)及抵押權的讓與(抵当権の譲渡),讓抵押權在融資上較為方便,亦得使抵押權脫離從屬性桎梏。臺灣近來的民事立法,有從小混合走向大混合的趨勢,也就是從歐陸法系各國法制的混合,走向引進英美法系的個別制度;且近年來,歐洲共同體國家於土地擔保

法律的融合,於1966年的Segre報告及1987年國際拉丁公證協會的建議都趨向以德國土地債務(Grundschuld)或瑞士債券之抽象土地擔保權(Papier-Schuldbrief)為模式,並運用波蘭不動產上債務(Immobilienschuld)相關法規,而於2004、2005年在柏林起草歐盟之抵押權準則(Basic Guidelines for a Eurohypothec),對於抵押權流通化之促進及獨立性擔保物權於世界各國相繼立法,其獨立性擔保物權是否適合我國國情與實務,有無引進我國立法之可行,得與國際趨勢接軌。因此,本文擬從探討擔保權利概念及意涵談起,藉此了解不動產擔保權利之種類,

並論述及分析大陸法系間就不動產擔保法制上之差異,進而探討獨立性擔保物權之架構、國際上抵押權立法之趨勢,接著論述債、物二元的制定沿革及理由、物權法定主義之歷史緣由及描繪物權法定主義緩和化發展之輪廓,最後就獨立性擔保物權得以何方式納入我國法制,並彙整出未來立法之展望及可行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