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凰花園平面圖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各種有用的問答集和懶人包

鳳凰花園平面圖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法)勒·柯布西耶寫的 走向新建築 和鈴木敏彥、松下希和、中山繁信的 世界最美建築的絕妙設計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鳳凰菩提平面圖 - Ophalls也說明:設計案名稱鳳凰菩提集合住宅設計案位置,高雄市前鎮區一心二路二巷13弄7號業主, ... 找到了鳳凰菩提平面圖相关的热门资讯。 ... 「鳳凰花園平面圖」情報資訊整理.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江蘇鳳凰文藝 和如何所出版 。

中原大學 室內設計研究所 黃慶輝所指導 李又馨的 場所經驗對空間設計之影響 (2011),提出鳳凰花園平面圖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環境心理學、空間設計、設計心理學、設計過程、場所經驗。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 社會與區域發展學系碩士班 郭金水所指導 林淑絹的 「來說多元文化故事」---運用新北市新住民多元文化繪本於低年級教學之行動研究 (2010),提出因為有 多元文化繪本、多元文化教學、說故事課程、多元文化素養、行動研究的重點而找出了 鳳凰花園平面圖的解答。

最後網站「新莊中正路鳳凰花園」情報資訊整理 - 愛呷中彰投則補充:愛呷中彰投「新莊中正路鳳凰花園」相關資訊整理- 【記者蔡尚秦報導】新莊中正路三百四十號即將打造四千坪的鳳凰花園社區,從九月廿三日開賣至今已售出一半的房屋,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鳳凰花園平面圖,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走向新建築

為了解決鳳凰花園平面圖的問題,作者(法)勒·柯布西耶 這樣論述:

這是一本揭示建築設計方法、顛覆建築價值觀的書,向世界宣告一個全新的建築時代的來臨。 本書是柯布西耶在其主編的《新精神》雜誌上發表的文章結集,書中闡述了何為機械美學,以及有關工業、經濟、形式與功能的關係。作者提倡建築走平民化、工業化、功能化的道路,以及相應的建築美學革新,其石破天驚的理念對現代建築的形成和發展產生了重大而深刻的影響。 柯布西耶指出現代建築應當結合時代的需求、拋卻虛華的空洞、批量建造住宅,提出“住宅是居住的機器”這句劃時代的名言,並確立了現代建築的美學觀念“工程師美學”。柯布西耶在本書中強調建築的功能性、強調人能戰勝自然,他石破天驚的理論和觀念,對世界現代建築的形成和發展產生了

重大而深刻的影響。 對於當代建築師、城市規劃師來說,書中200多幅照片及線描手繪圖是啟發性的原始參考資料,這些也為廣大建築專業師生及建築愛好者提供了一種最純粹的觀察角度。     勒·柯布西耶(1887 -1965) 法國建築師、畫家、城市規劃師、雕塑家,被稱為“現代建築的旗手”,法國現代主義建築運動的傑出代表,20世紀著名建築師與設計藝術理論家,國際現代建築協會(CIAM)的創始成員。柯布西耶致力於為擁擠都市的居民創造更好的生活環境,其於1926年提出的現代建築五要素(底層架空、屋頂花園、自由平面、自由立面、橫向長窗)對20世紀的建築發展與城市規劃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勒·柯布西耶一生著作40餘部,完成大型建築設計60餘座,對現代建築風格有重要影響。   工程師的美學——建築 給建築師先生們的三條忠告 ·  I 體塊 ·  II 表面 ·  III 平面 基準線 視而未見的眼睛 ·  I 遠洋客輪 ·  II 飛機 ·  III 汽車 建築藝術 ·  I 羅馬城的經驗 ·  II 平面圖上的幻象 ·  III 純粹的精神創造 批量住宅 建築或者革命 第二版序言 專家導讀 主要觀點  

場所經驗對空間設計之影響

為了解決鳳凰花園平面圖的問題,作者李又馨 這樣論述:

「家」對於每個人而言,所代表的事物不同,而場所依戀與鏈結也截然不同。伴隨著生命的成長,我們對環境的喜好與品味也會有所改變,而此些改變包含某些重要的記憶或兒時生長環境的依戀有關。本研究目的主要針對本國設計師如何透過自我的場所經驗及設計手法,協助業主完成自我期待之居住空間。透過個案分析的研究方法,探討設計師與使用者的過往經驗與生活環境之間的關聯性,並採用實務案例為討論基礎,將所收集來的資料依據設計心理學的分析架構進行探索。研究流程主要分為案例探討與實務案例分析,透過文獻回顧所彙整出之架構進行比對。研究成果則指出設計者展現對場所經驗的轉換手法,擷取使用者對空間喜好的元素進行設計,達到使用者完成自我

內心對生活環境的依戀。本文的研究貢獻包含環境心理學中所提出自我場所經驗的重要性,及彙整出室內設計獨特的設計過程架構,瞭解自我的場經驗將會影響每個人對空間的喜好與認同感,也便於日後設計者在進行空間規劃時能作為設計之考量,亦可縮短設計規畫所耗費之時間,進而降低室內設計時所產生之問題。

世界最美建築的絕妙設計

為了解決鳳凰花園平面圖的問題,作者鈴木敏彥、松下希和、中山繁信 這樣論述:

  萊特、德羅、柯比意、費爾德、奧圖、普魯維、雅克布森  唯一一本,一次解構 7位世界級建築大師!   不論時光如何流轉,這些經典設計必將繼續流傳……   用最簡單的圖解方式,一次看懂7位建築大師設計背後的巧思   法蘭克.洛伊.萊特(Frank Lloyd Wright)  密斯.凡.德羅(Mies van der Rohe)  勒.柯比意(Le Corbusier)  里特.費爾德(Gerrit Thomas Rietveld)  阿瓦.奧圖(Alvar Aalto)  尚.普魯維(Jean Prouve)  阿魯涅.雅克布森(Arne Jacobsen)  看這些世界級建築巨匠,如何構思

及打造他們最美的設計。   本書用最簡單的方式,把深奧難懂的建築奧秘分為:形體、家具.室內設計、尺度、室內環境、住宅、集合住宅、優美環境等,以大師們的設計草圖、平面圖、立面圖、透視圖和完工後的照片來做詳細的解說。全書賞心悅目,並集結建築.空間.家具等設計,是你認識建築、了解美不可或缺的一冊。 作者簡介 鈴木敏彥   畢業自工學院大學建築研究所,曾任職於黑川紀章建築都市設計事務所、法國新都市開發公社EPA marne。於早稻田大學建築系修畢博士課程後,1999至2007年間擔任東北藝術工科大學產品設計系助教、2007至2010年首都大學東京系統設計學系副教授、2010至2011年工學院大學建築都

市設計學系教授。   現為工學院大學建築學系教授、首都大學東京系統設計學系工業藝術課程客座教授。ATELIER OPA股份有限公司共同主持人。 著有《世界最美建築的絕妙設計》(撰寫1、2、3章)。 松下希和   哈佛大學設計學院建築研究所畢業,曾任職於槙總合計畫事務所,現為KMKa一級建築師事務所主持人,並擔任工學院大學建築學部兼任講師。著有《世界最美建築的絕妙設計》(撰寫5、6、7章)。 中山繁信   法政大學工學研究系建設工學碩士,曾任職於宮脇壇建築研究室、工學院大學伊藤Teiji研究室,於2000至2010年間擔任工學院大學建築系教授。   現為(有)TESS計畫研究室主持人、工學院大學

建築系兼任講師、日本大學生產工學院建築系兼任講師。著有《世界最美建築的絕妙設計》(撰寫4、8章)。 譯者簡介 蘇文淑   雪城大學建築研究所畢,現居京都,專職翻譯。   譯有《漫談設計》《當神話開始思考》《植物圖鑑》《付喪神出租中》《源氏物語樂讀本》《世界最美建築的絕妙設計》等,最愛柯比意。   個人部落格:frenze.pixnet.net/blog 第1章 前言 71何謂建築設計? 82從七位建築大師的傑作學習建築設計之基礎  103建築設計於整個建設過程中的角色 18COLUMN 柯比意與新建築五原則 20 第2章  物件與空間的形體 211形體的基本觀念:點.線.面.量體 222由人

體尺寸看形體、大小與尺度 243色彩.光線.質地:決定了建築的質感 26COLUMN 普魯維與雪鐵龍2CV 28 第3章 大師的家具與室內設計 291家具與室內設計左右了空間質地 302萊特用以區隔空間的:家具.室內元素 323密斯的空間塑造:以家具決定空間用途 344柯比意的室內設備 365里特.費爾德之家具=建築 386手感執著:奧圖的家具與室內設計 407個性獨具的腳部設計:普魯維的家具與室內設計 428建築與家具的平衡:雅克布森的設計 44COLUMN 雅克布森和螞蟻椅 46 第4章 人體尺度與空間比例 471建築物的大小奠定於人體比例與身體尺寸 482人體動作左右空間大小 503身、

心決定椅子的形體 524模矩是決定形體與空間的基準 545柯比意的理想模矩 556充滿模矩之美的馬丁角度假小屋 567柯比意以度假小屋來發展模矩系統 588壁爐很適合客廳的氛圍 609臥室不只是睡覺的地方 6210廚房著重機能性與便利度 6411浴廁需重視舒適度 6612上下樓的連接詞:樓梯與坡道 68COLUMN 里特.費爾德從家具出發 70 第5章 室內環境設計 711窗戶的作用與光線、空氣的控制 722整面開窗,招攬戶外景色入內 733讓高窗為小空間帶來明亮 744外牆脫離結構後,便可在窗上開出水平窗帶 755各種不同造型與特徵的可開式窗戶 766天窗有其效益,但需注意對應細節 777有

效確保隱私的洞穴小窗 788搭配遮光板以調節日照的窗戶 799最好的設計非整體亮度均一:照明計畫 8010為特定場所設計的燈具 8211宛如雕塑般融入建築環境中的燈具 8412自然光與燈具的搭配 86COLUMN 萊特遺留下來的建築 88 第6章 住宅設計之重點 891住宅設計之重點:從「住宅」到「家」 902解讀基地的重點:方位、形狀、道路之關係 923找出能影響設計的基地特徵 944將生活方式化為形體 965老夫婦的靜謐居所 976逃離日常,環繞在綠意中的開放住宅 987挑戰全新養育方式的住宅 998從機能需求發展空間特性 1009什麼才是起居間的本質?中庭也可以是客廳 10210做菜的地

方、吃飯的處所:餐廚空間的基本重點 10311廚房與用餐空間的距離:可遠可近 10412安心舒身的寢室 10613設計出符合需求的收納空間 10714利用家具來設計空間 10815住宅中的內、外之別 11016平、立面一起設計,縱向空間的連結 112COLUMN 奧圖的知音谷力庫森夫妻及Artek 114 第7章 集合住宅的設計重點 1151集合住宅的規畫重心:多而繁雜的需求對應 1162住戶單元的集合方式 1183並排式規畫 1194單位圍繞∕分散 1205單位堆疊 1226種類繁多的半公共空間:公用動線的類型 1247可直接 進入住戶單位:獨立動線式 1258公用動線之種類:垂直動線與單邊

走道動線 1269公用動線之種類:中廊動線式 12810住戶單位的開口方式:朝南或兩面開窗? 13011單邊開窗需仔細安排隔間配置 13112寬闊的空間感,兩面呈九○度開窗 13213在相反的兩面開窗,有利通風、採光 13314平屋頂之外的其他選項:住戶單位內的剖面連結 13415利用住戶共享的空間,形塑社群 136COLUMN 您有辦法在范斯沃斯別墅裡生活嗎? 138 第8章 住在優美的環境中 1391住在優美的街廓中 1402道路與住宅間若即若離的關係 1413維護隱私與安全 1424群體意識是住宅區是否舒適的關鍵 1445界線的設計 1466讓庭園、中庭、屋頂花園成為戶外客廳 1487兼

具客、餐廳機能的薩伏瓦別墅屋頂 1508通往家園的舞台入口與車道 1529溫暖的回家空間入口與車道 154參考書籍 156用語解說 157書中作品 158 前言 第1章 前言   1何謂建築設計?   本書站在橫跨家具、室內、建築、都市等面向的宏觀角度上,與您分享各種全面性的設計與規畫理論。我們將以七位建築師為標竿,這七位,全傾向以統整性的態度去面對建築設計。   建築並不只是蓋房子而已,而是要去設計出一個包容我們日常生活的場域。這個場域是由眾多建築物聚集而成的都市空間,同時間,它也是由牆壁、家具所圍塑及分隔出來的室內。因此建築師除了要創造出建築物的形體並善加規畫外,也要設計家具、隔間,並妥

善地配置。   從前家具設計、室內、建築與都市規畫被劃分為不同的領域,各司其職、各有專攻,像是室內設計,從前就被劃分到藝術大學的產品設計系裡,而不隸屬於建築系。但是當我們從統整性的角度來思考建築時,就有必要把所有切面整合起來,因此2010年時,日本出現了建築學院,將建築系從工學院的勢力範圍內劃分出來,自此,建築走向了符合它本質的統整大道。這可說是值得紀念的一大步,而本書則可當成建築學院裡學習建築規畫的教科書。   上圖是柯比意(知名法國建築大師)在規畫建築時的概念草圖。他習慣在設計時把都市到室內的各個面向合併在一起思考,從小到大一併設計。在上圖中,他畫出了太陽、綠意,把人行道與車道分離、高層集

合住宅的一樓抬高,讓行人得以穿越一樓。在屋頂上,他則設計了泳池,做為屋頂花園使用。集合住宅的某一層樓裡,有人正站在脫離地面的高樓地板上,他的眼前有一大片玻璃窗,可看見外頭的寬廣空間。所有住戶藉由內部通道到達上下樓層,有些則打通了兩層樓。這棟大樓的東西向光線良好、視野寬廣。柯比意就在這樣一張草圖裡,規畫出了包含建築物內、外的整體空間。   2從七位建築大師的傑作 學習建築設計之基礎   接下來,我們要看的這七位建築大師並不只是設計建築,他們把家具、日用品、室內、建築與都市都當成整體來設計。雖然這世上有許多值得我們尊崇的大師,但這七位的特別處在於他們連細節也不錯過,包含家具、燈具、甚至刀叉餐盤也設

計了。這種連室內的小細節也精心考慮的建築大師,一定對於人們的日常生活有過深刻的思考。至今他們的家具作品仍在市面上銷售,持續提供人們優質的生活選擇。   讓我們依出生地順序來談起,首先是1867年誕生於美國的法蘭克.洛伊.萊特,接著過了大約二十年後,誕生了第二世代的三位建築師,分別是1886年生於德國的密斯.凡.德羅、1887年生於瑞士的勒.柯比意、1888年生於荷蘭的里特.費爾德。過了十年後,出現了第三世代,分別為1898年芬蘭的阿瓦.奧圖、1901年法國的尚.普魯維與1902年丹麥的阿魯涅.雅克布森。   這幾位建築大師互相影響,密斯就深受萊特的風格啟發,雅克布森則尊崇密斯。里特.費爾德、奧

圖與柯比意互有往來,柯比意則對普魯維的作品讚揚不已。   接著,讓我們來一件件地欣賞這些建築大師於家具、住宅與集合住宅上的代表作品吧!   萊特曾在艾德勒與沙利文建築師事務所工作,後於1893年開設自己的事務所。他在早期的住宅作品中,確立出了所謂的草原風格,讓房間與房間之間保持微緩的連繫關係、並未完全獨立。他在這段時期的代表作「羅比之家」(1960年)中,強調了水平意空間。1910年,德國出版社Ernst Wasmuth出版了《萊特全作品集》後,這股草原風格從芝加哥的郊外席捲了歐洲各地,並為本書中介紹的許多建築大師帶來影響。   1 Frank Lloyd Wright  法蘭克.洛伊.萊特 

 (1867-1959)  國籍:美國  誕生:1867年誕生於威斯康辛州里奇蘭中心。  卒於:1959年(滿91歲)於亞歷桑納州鳳凰城過世  本書中收錄作品:  建築:蘇珊.羅倫斯.唐納邸(Susan Lawrence Dana House,1902)∕羅伯特邸(C.E. Roberts House,1903)∕羅比之家(Robie House,1906)∕Suntop Homes(1931)∕賈克布斯宅(House for Herbert Jacobs,1936)∕羅倫.波普邸(House for Loren Pope,1939)∕落水山莊(Fallingwater,1935)家具、產品:

高背椅(lobby chair,1908)∕Taliesin I(1925)∕Taliesin III(1925)   密斯在建築師彼得.貝倫斯的事務所裡學得建築專業,而柯比意也曾於這間事務所裡工作過一段時間。1912年時,密斯獨立開業,1927年以德國工作聯盟主持人的身分,參與「白院聚落住宅博覽會」。1929年,他為巴塞隆納會館設計了「巴塞隆納椅」,1930年擔任包浩斯第三任校長。之後包浩斯在1933年時遭納粹關閉,密斯也從此流亡美國。1938年起,他擔任伊利諾理工學院的建築系教授。1951年,范斯沃斯別墅完工。   2 Mies van der Rohe  密斯.凡.德羅  (1886-1

969)  國籍:德國∕美國  誕生:1886年生於德國阿亨(Aachen)  卒於:1969年(滿83歲)於美國芝加哥過世  本書中收錄作品:  建築:白院聚落(Weissenhof Settlement,1927)∕圖根哈特別墅(Villa Tugendhat,1930)∕克魯斯公寓(Johnson, Crous, and Hess Apartments,1930)∕范斯沃斯別墅(Farnsworth House,1951)∕河濱大道公寓(Lake Shore Drive Apartments,1951)家具、產品:巴塞隆納椅(1929)∕巴塞隆納桌(1929)∕可調式躺椅(adjusta

ble chaise lounge,1930)∕吸頂燈(ceiling light,1930)∕圖根哈特椅(Tugendhat chair,1930)∕咖啡桌(1930)∕沙發床(1930)   3  Le Corbusier  柯比意曾在巴黎的Auguste Perret與德國Peter Behrens事務所裡工作,學得實務經驗。1922年時,他與同樣在Perret事務所工作的表兄弟皮爾.江努雷合開事務所。1928年,他發表了一系列包含躺椅在內的充滿機能感之鋼管作品。1929年,於秋季沙龍展策畫了「家具展覽會」,主張將家具視為整體室內設計的一部分,呈現出新的生活樣式。1931年,薩伏瓦別墅竣

工,實現了他所主張的「新建築五原則」。1952年,馬賽公寓完工。   勒.柯比意  (1887-1965)  國籍:瑞士∕法國  誕生:1887年生於瑞士拉紹德封(La Chaux-de-Fonds)  卒於:1965年(滿77歲)於法國Roquebrune-Cap-Martin過世  本書中收錄作品:  建築:湖濱小屋(Villa Le Lac,1925)∕羅緒-詹努列宅(Maison La Roche-Jeanneret1925)∕茵步魯公寓(Immeuble Clarte,1925)∕斯坦大宅(Villa Stein-de Monzie,1927)∕雪鐵龍邸(Citroen House,

1927)∕秋季沙龍展家具展覽會(1929)∕薩伏瓦別墅(Villa Savoye,1931)∕馬賽公寓(Unite d’habitation Marseille,1952)∕Cap-Martin度假小屋(1952)∕廊香教堂(1955)∕迦太基別墅(第一期)∕柯比意中心(1967)∕昌迪加爾都市計畫(1965)家具、產品:LC2沙發(1928)∕LC4躺椅(1928)∕LC1扶手椅(Sling Chair,1929)∕LC6餐桌(1929)∕LC7旋轉椅(1929)∕Casiers Standard(1925)   里特.費爾德在1917年時以家具設計師的身分成立了家具工作室。1919年,他

遇見了建築師杜斯伯格,從此成為荷蘭風格派運動(De Stijl)的一員,這是由杜斯伯格創辦的雜誌與推廣的一項運動,主張使用無色彩或紅、黃、藍三原色,以線、面構成非對稱並凸顯單元要素的獨立性。里特.費爾德在接觸了這項主張後,風格出現前所未見的轉變。1923年時,他發表了紅藍椅,並於1924年完成施洛德住宅。1925年時他創辦了自己的事務所,成為建築大師。   4 Gerrit Thomas Rietveld  里特.費爾德  (1888-1964)  國籍:荷蘭  誕生:1888年生於荷蘭烏特勒支(Utrecht)  卒於:1964年(滿76歲)於荷蘭烏特勒支過世  本書中收錄作品:  建築:施

洛德住宅(Schroder House,1924)∕Erasmuslijn低層集合住宅(1931)家具、產品:吊燈(1920)∕紅藍椅(1923)∕柏林椅(1923)∕軍事椅(1923)∕軍事桌(1923)   奧圖於赫爾辛基理工大學習得建築技藝後,於1923年開設自己的建築設計事務所,隔年勇奪派米歐療養院競圖首獎,並設計出以當地木材所製作的家具「artek41」。奧圖對於室內與家具設計極有興趣,甚至於1935年成立了Artek公司,販售自己設計的燈具與家具。1946至1948年間,他擔任麻省理工學院客座教授,設計了MIT學生宿舍與貝克大樓(Baker House)。1953年,實驗住宅完工。

1962年,不來梅公寓竣工。   5 Alvar Aalto  阿瓦.奧圖  (Alvar Aalto,1898-1976)  國籍:芬蘭  誕生:1898年生於芬蘭庫洛塔尼(Kuortane)  卒於:1976年(滿78歲)於芬蘭赫爾辛基過世  本書中收錄作品:  建築:派米歐療養院(Paimio Sanatorium,1933)∕衛普里圖書館(Viipuri Library,1935)∕實驗住宅(The Experimental House,1953)∕自宅(1954)∕路易士.卡萊邸(Maison Louis Carre,1959)∕不來梅公寓(Aalto-Hochhaus in Bre

men,1962)∕赫爾辛基理工大學圖書館(1969)∕沃爾夫斯堡文化中心(Wolfsburg Cultural Center,1962)家具、產品:artek41(1932)∕artek112(1933)∕artek402(1933)∕artek400(1935)∕Goldbell(1937)∕Beehive(1950)∕Table X800(1950)∕玄關把手(1955)∕樓梯扶手(1956)∕artek BILBERRY(燈具,1950年代後期)   普魯維曾在鐵工藝家Emile Robert的工作室裡習藝,1923年獨立後,於南錫成立自己的工作室,1929年開始製作家具。同年與Mal

let-Stevens、柯比意、Charlotte Perriand等人共同創辦UAM(現代藝術家聯盟)。1944年時,擔任南錫市長。1947年於馬賽維爾(Maxeville)興建工廠,1950年為馬賽公寓設計金屬骨架結構、樓梯、廚房與展示間家具。1952年時他完成了工業化量產住宅「默頓集合住宅」。1954年,自力興建南錫自宅。   6 Jean Prouve  尚.普魯維  (1901-1984)  國籍:法國  誕生:1901年生於法國巴黎  卒於:1984年(滿82歲)於法國南錫過世  本書中收錄作品:  建築:默頓集合住宅(Les maisons de Meudon,1952)∕國民健

康保險所(1952)∕南錫自宅(Jean Prouve’s House in Nancy,1954)家具、產品:都會椅(Cite armchair,1933)∕訪客扶手椅(Visteur Armchair,1942)∕咖啡桌(1940-45)∕標準椅(Standard Chair,1950)∕桌子(1950)∕旋臂燈(Swing Jib Lamp,1950)∕圓規針腳桌(Compass Desk,1958)   雅克布森曾於丹麥皇家藝術學院學習建築,1927年畢業後,進入哥本哈根市政府建築處工作。1929年,與Flemming Lassen共同贏得了「未來之家」的競圖而一舉成名,並開設自己的事

務所。1950年,完成了Soholm集合住宅。1956年,擔任母校皇家藝術學院的教授。1960年,他設計出丹麥最早的高層建築物「SAS皇家飯店」。蛋椅便是為了搭配SAS皇家飯店的大廳所設計,如今仍擺在原飯店(現更名為Radisson Blu Royal Hotel)使用。   7 Arne Jacobsen  阿魯涅.雅克布森  (1902-1971)  國籍:丹麥  誕生:1902年生於丹麥哥本哈根  卒於:1971年(滿69歲)於丹麥哥本哈根過世  本書中收錄作品:  建築:未來之家(The House of the Future,1929)∕Soholm集合住宅(Soholm Housi

ng Estate,1950)∕SAS皇家飯店(SAS Royal Hotel,1960)家具、產品:series3000(1956)∕AJ Royal(1957)∕蛋椅(Egg Chair,1958)∕天鵝椅(Swan Chair,1958)∕AJ立燈(AJ Floor Lamp,1958)∕玻璃餐具∕AJ碟形壁燈(AJ Discus)∕餐具∕把手∕時鐘∕客房化妝台 第3章 家具‧室內設計1家具與室內設計左右了空間質地家具跟室內元素是組成室內整體氛圍的重要細節。這指的不只是桌椅等家具,還包括了燈具、壁鐘、家電、甚至還有樓梯與門扇的把手、餐具、玻璃杯與燭臺等。事實上,這些室內元素怎麼設計與擺

設,會決定一個空間的質地。本書將介紹這七位建築大師所設計過的室內細節。柯比意曾說:「要改善現代住宅的問題,首要解決家具問題。」他甚至還覺得「如果不這麼做,不管再怎麼追求現代化也沒用。」因此將家具這個名稱改為「室內設備(equipment)」,推翻了以往大眾對於家具的概念。所謂「室內設備」,指的是能夠將我們日常所需的各種物件整理與分類的家具。後來柯比意又創作了Casiers Standard這一系列具有系統性的著名櫥櫃。上圖為柯比意於1929年時,與夏洛特(Charlotte Perriand)、江努雷(Pierre Jeanneret)合作,在秋季沙龍展中推出的「家具展覽會」意象圖。特徵在於以

室內設備,在寬闊的展場中自由地組構出各種空間。房屋左邊宛如牆壁般的Casiers Standard既是置物櫃、同時也具有隔間牆的區隔空間的效果。而桌椅則區劃出了用餐空間、躺椅製造出放鬆的空間。這就是以室內設備來區隔出屋內空間的絕佳範例。對柯比意而言,室內設備是生活不可或缺的道具,因此應該以機能為前提來精心設計。請各位想像一下,當時的社會還是洛可可風格大行其道的時代,突然推出這些鋼管、玻璃桌、能傾斜成各種角度的躺椅,不啻是為社會帶來一股新時代的春風。此外,Casiers Standard的特徵在於它能以規格化的單元隨意地組合搭配,創造出隔間效果,因此它不但能創造出柯比意所想要的室內空間,也能保有

絕佳的自由度,這點很重要。2 萊特用以區隔空間的家具‧室內元素萊特顛覆了以長廊連結起許多房間的古典住宅形式,創造出所謂的草原風格,他不以壁面來區隔空間,而是讓各空間流暢地連結在一起,形塑出獨特的空間風格。這種沒有隔間的手法,讓室內成為一大片空間,因此萊特便賦予家具區隔與界定的意象,來為空間做出分隔。例如他把椅背拉高(高背椅),圍繞著餐桌形塑出了無形的家族團聚空間。他發現,家具可以用來界定空間,從此為家具與空間發展出了新的關係。讓我們來看一下1902年完工的蘇珊‧羅倫斯‧唐納邸。萊特只在長廊般的挑高空間正中央擺上了一套高背椅與餐桌而已,如此便界定出了用餐空間。高直的椅背,就像小隔間般地為這個用餐

處所圍塑出了界線。而從餐桌正上方垂吊下來的吊燈,則緩和了空間的高度。萊特透過了原本擺放在平面上的高背椅這種家具、與具有壓縮空間效果的吊燈等室內元素,來為寬敞的開放性空間,圍塑出合適的用餐角落。用餐空間的旁邊是遊廊(gallery),室內元素在這裡也發揮了極大作用。這裡放置了高背沙發與兩張折疊式桌子。我們很明顯地發現,這些家具在流暢的空間裡擔負起了區隔空間的作用。從三個方向包攏起的高背沙發,不但界定出了一處安穩的休閒角落,也定義了它前方的場域。折疊桌在收起時,像是屏風般的低矮隔間,可以將沙發前方的空間包起來,但展開後則成為展示桌。界線消失了,空間又再度寬敞。近代建築的室內空間便如此藉由家具與產品

,組合出了各種具有機能的隔間效果。萊特為家具與室內空間所連結起的這種新關係,也為往後的其他六位建築大師帶來了莫大的影響。

「來說多元文化故事」---運用新北市新住民多元文化繪本於低年級教學之行動研究

為了解決鳳凰花園平面圖的問題,作者林淑絹 這樣論述:

「來說多元文化故事」---運用新北市新住民多元文化繪本於低年級 教學之行動研究摘要 本研究旨在探討研究者發展「來說多元文化故事」教學方案於低年級教學的歷程;實施「來說多元文化故事」方案教學時,學生所呈現的多元文化經驗及其意義;及研究者在教學方案實施過程中的省思與成長。本研究採用行動研究的方式,以研究者任教的國小二年級學生為研究對象,進行16節課的教學活動。研究者蒐集「來說多元文化故事」教學方案實施歷程的多種質性資料,包括錄影、錄音、課堂觀察記錄、訪談記錄、教學省思札記、學習單等,加以整理分析,歸納出本研究之研究結果,主要有以下結論:一、「來說多元文化故事」是參考說故事模式規劃、實施、修

正的多元文化教學 方案。二、運用說故事課程模式教學,有利於探究、擴展低年級學生的多元文化經驗。三、「來說多元文化故事」方案教學,能提升低年級學生的多元文化素養。四、研究者在發展「來說多元文化故事」教學方案的過程中,增進了多元文化課 程設計與教學的能力。 根據上述的研究結論,研究者對新北市教育局和有志運用新北市新住民多元文化繪本教學的小學教師,提出以下建議:一、對新北市教育局的建議(一)、多元文化繪本故事主題應再擴大範圍,除了新住民文化,建議增加原住 民、不同膚色者、殘障者、弱勢者的題材。(二)、多元文化繪本指導手冊的編寫,除了注重豐富多元的內容之外,建議還

要加入文化差異觀點的研究或考證資料。(三)、鼓勵教師參與多元文化教學實務的進修活動,以增進教師編寫多元文化 教案和設計學習單的能力。二、對有志運用多元文化繪本教學的小學教師的建議(一)、建議教師在教學前,先檢視自己關於多元文化教育的覺知與信念,再挑 選符合教學情境、教學主題的繪本規劃教學。(二)、建議教師運用多元文化繪本教學時,考慮學習者的多元文化經驗,依學 生學習情況彈性轉化多元文化繪本相關教材和學習單。(三)、建議教師依教學對象,適度調整說故事課程教學模式關鍵詞:多元文化繪本、多元文化教學、說故事課程、多元文化素養、行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