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響論壇雜誌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各種有用的問答集和懶人包

音響論壇雜誌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周靖庭寫的 爵士試聽間 和郭思蔚的 唱片收藏面面觀:一個樂迷到收藏家的歷程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Gryphon - 亞柏利音響也說明:Mojo S · Antileno EVO · Zena ; Mojo S · 果然是迷人的魔咒. 音響論壇341 期. 2017.02月. 以上文章取材於音響論壇雜誌. Antileon EVO. 未來三十年仍是典範. 音響論壇371 期.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 和有鹿文化所出版 。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音樂學系 洪小琴所指導 劉芷晴的 劉芷晴碩士學位音樂會樂曲解說:多拉悌《二重協奏曲》之樂曲分析與演奏詮釋 (2020),提出音響論壇雜誌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多拉悌、二十世紀、雙簧管、二重協奏曲、匈牙利音樂。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音樂學系 林麗玥、莊文達所指導 黃以安的 安塔爾.多拉悌 《雙簧管與鋼琴二重協奏曲》之詮釋與分析 (2016),提出因為有 多拉悌、雙簧管與鋼琴二重協奏曲、泛音指法的重點而找出了 音響論壇雜誌的解答。

最後網站音響論壇414 2023.03 > 雜誌> 佳佳唱片行則補充:雜誌 /音響論壇414 2023.03, ... 星期六~星期日(國定假日) 上午10:30-下午06:00. 台灣. 音響論壇414 2023.03. 雜誌(所有作品). 網路價NT$ : 180元.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音響論壇雜誌,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爵士試聽間

為了解決音響論壇雜誌的問題,作者周靖庭 這樣論述:

───|歡迎光臨爵士試聽間|───   本書的製作初衷,是希望讓音響迷和對音響不熟悉的純樂迷可以交流彼此的音樂經驗,後來發現僅僅是爵士樂這塊領域就有很大的交流空間。爵士樂的錄音版圖除了經典名演和具備歷史意義的專輯,也確實涵括了「無甚野心可言、卻擁有個性」的唱片,本書主要是順著幾位樂手的錄音歷程,找出那些小眾卻動人的演出。   由於網路資訊極度發達,許多歐美樂手的生平、專輯、軼事等等,早已為人熟知,因此面向爵士樂迷,書中介紹幾位音響發燒圈較常提及的日本樂手:山本剛、菅野邦彥、與世山澄子。其次,則是打算向有興趣慢慢接觸爵士樂的音響迷介紹Chet Baker的錄音,因為他的音樂容易帶人進入狀況,

感性層面的溝通力足夠,從入門到進階都合適。最後,也列出從古典樂汲取靈感的爵士樂專輯,也許能在各大榜單的經典名演之外,為愛樂朋友們帶來新的聆賞樂趣。 本書特色   ◎ 發燒友必知!山本剛&菅野邦彥 ∥ 音響迷超捧場的兩位日本鋼琴家,究竟有什麼魔力   ◎ 沖繩爵士女伶,與世山澄子 ∥ 隱藏版的實力派歌手,每張專輯都帶著靈魂在唱歌   ◎ 私心推薦的Chet Baker專輯 ∥ 除了早期名盤,70年代後也有不容錯過的精彩錄音   ◎ 古典樂改編成爵士樂有什麼好聽的? ∥ 看似交集不大的兩種音樂,其實也存在對話的可能   ◎ 內附限量復刻專輯 ∥ 安田南 × 山本剛鋼琴三重奏 《Sunn

y》 作者簡介 周靖庭   《音響論壇》雜誌專欄主筆   《MUSICO音樂圈》特約編輯   2020年 08月出版《爵士喫茶案內所》   2021年 09月出版《爵士試聽間》   2021年 12月出版《爵士喫茶案內所》海外日文版   現為自由撰稿者,兼職英日文稿編譯校對   周靖庭 [email protected] ■前言‧聽見更多趣味 ■山本剛‧三盲鼠 ■山本剛‧三盲鼠之外 ■山本剛‧冷門盤 ■菅野邦彥‧錄音雜談之一 ■菅野邦彥‧錄音雜談之二 ■菅野邦彥‧錄音雜談之三 ■與世山澄子‧四張專輯 ■Chet Baker‧印象速寫九則 ■爵士樂和

古典樂的模糊邊界 ■內附限量復刻專輯:安田南 × 山本剛鋼琴三重奏 《Sunny》 ─|Introducing Sumiko Yoseyama|─ 與世山澄子的第一張專輯《Introducing Sumiko Yoseyama》在1983年5月發行。就灌錄唱片而言,她是新人,其實這時她已經出道超過廿年,只是一直沒有出版過專輯,從這張「出道專輯」的沉穩唱功可以聽出她的表演根柢。第一次聽到與世山澄子歌聲的我,真的嚇了好大一跳,確實如樂評所說,英文的咬字發音很傳神,只有偶爾在幾個咬字的腔調拿捏才能察覺「原來這位歌手的母語不是英語」。就算帶著一點口音,也沒有什麼讓人出戲的問題。 前奏導入時

還沒什麼意料之外的驚喜,然而,與世山澄子張口那瞬間,上顎後方的振動真讓人心醉!隨著咬字變化,口腔與面部的發聲共鳴無不顯示精湛唱功,再聽她直直地送氣到句尾,然後冷不防追加抖音的喉韻,怎麼可能聽不出成熟的嗓音放了真心?譬如〈I See Your Face Before Me〉、〈The Man I Love〉兩軌抒情曲,初聽會很容易被她那「從纖巧到磁性」的歌唱跨度所吸引,多聽幾回後,我最珍視她嗓音轉折時放輕力道的短暫片刻;那是聲音的素顏,幾乎沒有矯飾,可以聽出天生素樸的音質,而且她在唱那些最輕柔的句子時,存在感極強,那股柔弱勝剛強的表現彷彿讓所有樂手都傾耳凝神,就算聽不出她在對誰傾訴,我想這依然是

會觸碰內心的聲音。 開頭幾首慢歌讓樂迷聽見她的基本功,也可以聽見專輯中幾位當時在日本都有一席之地的樂手毫不爭搶鋒頭,用心地襯托人聲聲線——她之後的專輯,樂手也都以如此態勢,一同燉著她專屬的風味——聽〈Lover Come Back to Me〉 跟〈East of the Sun〉,樂手對快節奏的掌握很安全,而偏快的速度感照樣留了很多空間給與世山澄子,每個句子,甚至每一個單字,都有完整的力度展現,她用自己的聲音把歌詞包裹起來,也承載住歌詞的情感強度。專輯收尾的〈You’re Getting to Be a Habit with Me〉劃了很棒的句點,整首歌的分段很清楚地呈現了這位女伶的優點,聲

音略顯粗雜的質感比較收斂,她用不同的音色妝點自己,顯出唱腔的巧妙。整張專輯恰如其分地完成任務,把這位實力派女伶介紹給更多樂迷。

音響論壇雜誌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NOW! 加入陳寗頻道會員:https://lihi1.com/ZT8bZ
陳寗嚴選 iPad Pro/iPhone 保貼:https://lihi1.cc/VnHIF
陳寗嚴選兩聲道音響:https://lihi1.com/2ecL7
陳寗嚴選抗菌靜電濾網/防潑水抗菌強化膜:https://lihi1.cc/x7Sse
──────
最近在思考要開始來玩耳機了,不然跟這世界脫鉤太久,大家還以為我不懂咧...其實在剛到台北念書的時候,我主要還是玩耳機為主,因為那時大一必須去總區上課,而宿舍在徐州路這邊的經濟系學生,午休時只能在校園裡流浪,也因此才會有我在圖書館把音響論壇雜誌全部看完的事情。

因此大一時我的主力就是耳機,改機改線什麼的也都是從耳機開始。後來升上大二不用天天去總區之後,才開始在宿舍裡玩音響,耳機也就與我漸行漸遠了。

今天哥先來回應一下留言,談談我對玩耳機的一些看法,包括推力、花費、金錢分配等等。你會發現,其實玩耳機跟玩音響並沒有太大不同,只是一個喇叭放你面前,一個塞你耳裡而已。到底有哪些一定要知道的知識呢?請看影片囉~

#藍牙耳機 #耳機 #音響
--
喜歡這支影片嗎?
請點下面連結加入本頻道的社群計畫,為影片上字幕/翻譯簡介/翻譯字幕:
http://bit.ly/SubtitleNing
感謝你的協力!
──────
本頻道幾個原則跟你約定好:

1. 開箱零業配:
真實使用過後才發表心得,通常試用至少 1 個月,所以你通常不會看到我最早發表,但哥真性情的評論,保證值得你的等待。

2. 理性討論:
我有自己的偏好,你也有自己的好惡,我們互相尊重,時時用大腦,刻刻存善念,不謾罵,不矯情。可以辯論,不可以沒邏輯。

3. 我團購我驕傲:
我很愛買東西,也很愛比較產品,我自己使用過、多方比較過,還是覺得喜歡的東西,我才會辦團購。(簡單說就是挑品很嚴格,至今 80% 廠商找上門都被我打槍。)辦團購我一定有賺,但我跟廠商拿到提供給你的團購價,也會讓你一定有划算感。所以如果你品味跟我相近,或是剛好有需要,就跟我團購,我們互惠。如果你覺得跟我團購,你就是我乾爹,說話不懂得互相尊重,那就慢走不送,你可以去找一般店家買貴一點。

看了以上,覺得可以接受就請你訂閱,訂閱順便開鈴鐺。我們每天晚上 6:00 見。

我的網站連結在這:https://ningselect.com/
也別忘了幫我的 FB 粉絲專頁按讚:http://bit.ly/ningfb

如果有任何問題,包括團購等問題,都可以在影片下方留言問我,同一支影片下很多人都想知道的問題會優先用留言回答,如果是比較大的題目,則有機會拍成 QA 影片回答~如果你想問的是針對個人的音響選購、配置問題,可以直接傳 Line 問我:http://bit.ly/ningline

另外團購商品請參考我的商城:https://shop.ningselect.com/
廠商合作請先了解相關原則:http://bit.ly/coopning

劉芷晴碩士學位音樂會樂曲解說:多拉悌《二重協奏曲》之樂曲分析與演奏詮釋

為了解決音響論壇雜誌的問題,作者劉芷晴 這樣論述:

德國、奧地利、義大利、法國等四國一直以來為西洋音樂發展史上之主軸區域,然而在十九世紀末至二十世紀初,巴爾托克(Béla Bartók, 1881-1945)及高大宜(Zoltán Kodály, 1882-1967)等匈牙利作曲家們開創了另一條音樂道路。同為匈牙利作曲家的多拉悌(Antal Doráti, 1906-1988),在音樂學習生涯中受教於巴爾托克與高大宜,其音樂的創作及音樂風格深受著他們的影響。多拉悌是二十世紀相當著名的指揮家兼作曲家,一生以指揮家的身分遊走於世界各國,並曾擔任許多頂尖交響樂團的指揮及音樂總監,而與樂團合作演出亦使他結識許多音樂演奏家。多拉悌更將指揮樂團經驗帶入其

作品中,充分展現各種樂器的特性,其中不少作品是為合作的器樂演奏家所譜寫,並備受讚賞。本研究之曲目《二重協奏曲》(Duo Concertante)創作於一九八三年,題獻給瑞士雙簧管演奏家霍利格(Heinz Holliger, 1939- )與鋼琴家席夫(András Schiff, 1953- )。此作品段落間表情、風格各有特色,音色粗獷、手法現代,而其中更使用了五聲音階、教會調式、舞蹈音樂、匈牙利民謠元素等的音樂素材,整首作品聲響效果聽起來十分豐富多彩,作曲家以雙簧管與鋼琴作為配器的手法,使得此作品更具備了多元的風貌。全文共分為五個章節,第一章為緒論,說明本文之研究動機與目的。第二章介紹作曲家

生平背景、雙簧管相關作品與《二重協奏曲》之創作背景與手法,此章節將會針對此曲加入的匈牙利音樂元素加以說明。第三章為樂曲分析,詳細探討兩個樂章中的旋律、節奏、動機與樂曲架構。第四章為演奏詮釋,提出個人演奏見解,與演奏詮釋之建議。第五章為結論,總結筆者對此作品之研究心得與收穫,以期在演奏時,充分地掌握作品之理念與情感,呈現出樂曲中的生命力與感染力。

唱片收藏面面觀:一個樂迷到收藏家的歷程

為了解決音響論壇雜誌的問題,作者郭思蔚 這樣論述:

  獻給所有發燒樂迷,華文出版界的唱片收藏聖經   〈商業周刊〉1262期,書摘專文推薦!!   ★作者郭思蔚從台大求學開始在各大音響、音樂雜誌撰寫專欄,到他赴美取得博士學位,至今定居於國外,從不曾間斷關於黑膠與音樂的書寫,從其文可感受音樂激盪生命的熱情,因此受到發燒友、樂迷、專業人士的一致推崇。郭思蔚首次出版此本全面性的西洋音樂大全,書中照片由他親自拍攝,也第一次全面公開多年近萬張的珍藏。想感受西洋音樂的美好,了解歷史演變,聆聽歌曲背後的意涵,唱片操作背後的祕辛,如何挑唱片、選廠牌,教您收藏與保養唱片….所有你應該知道的西洋音樂世界,只需此本音樂聖經!   ★為什麼經典電影「無間道」,加

入蔡琴「被遺忘的時光」一曲播放之劇情,因而成了經典橋段,被影迷津津樂道?當唱針放下的那刻,時間頓時為之凝結,這就是黑膠唱片的魔力與魅力!《唱片收藏面面觀:一個樂迷到收藏家的歷程》就是告訴您黑膠的樂趣,以及你必須知道的唱片發展大方向與小細節。   ★此書詳備了二十世紀西洋音樂的發展,從歷史、文化、歌曲的進展,到唱片的挑選、賞析、收藏。更可從書中一窺唱片公司的演化,合併、分家、互告、破產,本世紀最精采的西洋流行樂祕辛,內行人看門道,外行人更要來長知識。   ★作者郭思蔚的本業是材料學博士,但從高中時期對音樂的喜好,成為此領域的達人與翹楚之一,透過本書鼓舞你,如何在本業與職場打拼外,兼顧自身興趣與愛

好,豐厚您的人生。   ★500張唱片發展史與所收藏的唱片相關珍貴圖片,一次公開!   經由唱盤系統播放出來那種自然、輕鬆、溫潤,讓人可以久聽不厭的聲音。……只要聽過優秀唱片錄音所重播出來的那種迷人音色,很難不為其打動。因而近年有人戲稱玩唱片為「吸膠」(黑膠是也!),這種上癮、難以自拔的感覺。 ~ ~ 郭思蔚   近年來愈來愈多人投入聽黑膠唱片、收藏黑膠唱片的陣容。旅美資深唱片收藏達人郭思蔚,有感於華文出版界對於唱片收藏整體行為的文獻闕如,從CD取代唱片,到近年所謂「黑膠文藝復興」之間,不同世代收藏者似乎在經驗傳承上有個斷層,遂以〈音響論壇〉雜誌專欄內容為本,補齊連載時遺落割捨的章節,為喜愛唱

片的發燒樂迷作了一個系統性的完整解答,圖文豐富,堪稱是迄今華文出版界解析最透徹的唱片收藏聖經。 作者簡介 郭思蔚   廣東省潮陽縣人,台大機械系畢業,美國紐約羅徹斯特大學料科學博士。現居亞利桑納州鳳凰城。高中時開始購買黑膠唱片,迄今收藏超過萬片,曾於《中國時報》人間副刊,《音樂論壇》、《CD購買指南》等雜誌發表音樂評論及音樂技術原理分析等文章,為知名華人樂評家,譯作有《巴倫波因的音樂生涯》等。

安塔爾.多拉悌 《雙簧管與鋼琴二重協奏曲》之詮釋與分析

為了解決音響論壇雜誌的問題,作者黃以安 這樣論述:

本篇論文除了研究匈牙利作曲家兼指揮家多拉悌(Antal Doráti, 1906-1988)的生平、音樂生涯以及重要作曲手法外,同時也藉由樂曲分析與利用樂團聲響的基本架構下來探討《雙簧管與鋼琴二重協奏曲》的樂曲創作技巧手法、樂曲中的聲響與匈牙利的音樂特色,對應此曲與匈牙利音樂特色之間的關係以及演奏上的色彩變化。利用表格方式來呈現出樂曲段落,將每一樂段的風格做整理;利用指法表呈現泛音指法以及改變音色的替代指法;將樂曲中特別之處加上筆者的研究及演奏加以說明,同時並參考不同的影音演奏版本來統整出樂曲的詮釋風格。期盼此篇論文可以讓後人更認識多拉悌、匈牙利的音樂、對此曲可以有更多角度的體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