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詩歌破解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各種有用的問答集和懶人包

電子詩歌破解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馬文寫的 臺北知府陳星聚傳奇 和柯利弗德.皮寇弗的 科學之書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Tonieszkola也說明:電子詩歌破解 论坛. 鹹蛋黃薯片庫網. あられav 影片轉檔. エンジン模型販売大臣. 労災保険成立証明書とは. 福岡県ワールド模型. 那英出賣mp3 下載1731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如是文化 和時報所出版 。

嘉南藥理大學 儒學研究所 張靜環所指導 高雅玲的 從《禮記.樂記》觀流行音樂 (2020),提出電子詩歌破解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樂記、流行音樂、美學、倫理、教化。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清華大學 臺灣研究教師在職進修碩士學位班 王鈺婷所指導 吳宇芯的 本土與世界的關懷—方耀乾台語詩集研究(2009-2020) (2020),提出因為有 方耀乾、台語詩、圖像詩、西拉雅族、台灣精神主體性的重點而找出了 電子詩歌破解的解答。

最後網站在App Store 上的「電子詩歌」則補充:閱讀評論、比較客戶評分、查看截圖,並進一步瞭解「電子詩歌」。下載「電子詩歌」並在iPhone、iPad 和iPod touch 上盡享豐富功能。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電子詩歌破解,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臺北知府陳星聚傳奇

為了解決電子詩歌破解的問題,作者馬文 這樣論述:

  陳星聚任清朝臺北知府期間,施仁政、聚民心,為臺北的建設和發展嘔心瀝血,做了大量艱苦卓絕的工作;法軍侵略臺灣時,他又身先士卒,浴血奮戰,為保衛臺北獻出生命。被海峽兩岸人民稱頌為純儒循吏和民族英雄。  作者簡介 馬文   畢業於鄭州大學審計專業。   出版了一本《幽默故事小品詩歌集》和三部長篇小說,長篇小說《俠女諜戰》獲五個一工程獎;長篇小說《審計局長》獲中國作家新論壇創新獎,市優秀作品獎;長篇小說《馬小寶歷險記》獲青天河杯全國文藝大賽金獎。戲劇小品《母愛無私》獲文化部藝術服務中心中華頌──全國小戲小品曲藝作品大展賽二等獎。   現任漯河市詩詞協會顧問,係河南省作家協會會員,河南省

詩詞學會會員,中華詩詞協會會員。   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序一  一部塑造民族英雄鮮活形象的長篇小說 ▎序二  一部高品質的長篇小說 ▎主要人物 ◇楔 子◇ ◇第一章◇ 為求學孜孜不倦 中秀才晨星初露 ◇第二章◇ 錯良緣知音何求 廣遊學金榜題名 ◇第三章◇ 賑饑民樂善好施 展雄才力保社稷 ◇第四章◇ 巧斷案抑強扶弱 險招安逢凶化吉 ◇第五章◇ 施妙計智解疑難 破命案懲辦惡霸 ◇第六章◇ 無頭案螞蟻破解 拆炮台寧折不彎 ◇第七章◇ 除陋俗撥亂反正 樹正氣降妖除魔 ◇第八章◇ 滅匪巢出生入死 設陷阱一舉殲敵 ◇第九章◇ 建臺北費盡心機 輕稅賦開

倉放糧 ◇第十章◇ 保臺北浴血奮戰 欲全節名垂千古 ▎後記一 緬懷高祖陳星聚 ▎後記二 斯人長眠功成名就 ▎後記三 讀者來信   序一 一部塑造民族英雄鮮活形象的長篇小說 臺中科技大學副教授 馬以謹博士   2017年7月,我因參加河南省漯河市舉辦的海峽兩岸紀念陳星聚二百歲誕辰學術研討會,結識作家馬文先生,他惠贈大作《臺北知府陳星聚傳奇》草稿,徵求意見。我看後,深有感觸。透過他洗鍊的文筆,將陳星聚的個性、行誼描繪得栩栩如生,這雖然是部小說,但情節大致都符合史實,可見先生用功極深,對於這位同鄉先輩的資料蒐羅與研讀,花費相當氣力。先生文筆暢達,情節鋪陳用心,讓冷冰冰的史料和人物在他的筆

下頓時鮮活起來,讀之不禁讓人彷彿回到百餘年前的場景,有歷歷在目之感,陳星聚的風範與氣度也躍然紙上。他賦予已逝去的歷史人物人性與血肉,讓人得與之親近,文中不僅是人事的想像,更包含先生對於先輩典範的敬慕與形塑。   我之所以知道陳星聚,是因為我作為中正大學歷史所博士,準備為撰寫有關陳星聚生平的文章收集資料時,才開始對陳星聚有些粗淺認識,隨著閱讀的史料增多,益發讓我對他肅然起敬。   陳星聚是河南臨潁縣人,生於嘉慶二十二年(1817)二月十六日,道光二十九年(1849)中舉,後因辦理團練參與剿捻,在籍守城,以軍功保舉知縣。陳星聚一生均在福建省為官,與福建結下不解之緣。他在八年中先後歷任順昌、建安

、閩縣、仙游、古田五縣縣令,因政績卓異,實心任事,被閩省長官聯袂舉薦擔任臺灣淡水廳同知一職。當時的臺灣尚未獨立建省,仍是福建省下的一道,但因位置孤懸海外,且新附未久,臺民難治,因此一般官員都將到臺灣任官視為畏途。但就海防而論,臺灣實為東南沿海四省屏障,清末西方列強俱從東南海上而來,故臺灣之開發與建設刻不容緩,必得有魄力、能做事之循吏方得勝任,而陳星聚能幹、務實,政績與聲望俱佳,正是不二人選。   同治十二年(1873)陳星聚到任履新,成為北臺灣的地方父母官,管轄範圍從臺灣中部大甲溪以北至宜蘭,約占四分之一個臺灣。偌大的地界中,漢番雜處,負山濱海,加上開發程度極低,施政之困難可以想見。光緒元年

(1875)臺北設府,淡水廳也升格為淡水縣,淡水同知一職裁撤,陳星聚轉任中路撫民理番同知。擔任臺北知府林達泉於光緒四年(1878)到任視事,因為當時臺北府的府城尚未興建,林達泉只能暫借淡水廳治竹塹(今臺灣新竹)城辦公,實際未去過臺北府。半年後林達泉丁父憂去職,旋即病逝任所,陳星聚便以中路撫民理番同知代理臺北知府職務,同時負責營建臺北城。隨後兩任的臺北知府為向燾與趙均,向燾到任時亦假竹塹城辦公,為時未及一年便去職,談不上什麼建樹;而趙均因為同時身兼臺灣(今臺灣臺南)與臺北兩知府,故而根本未到臺灣北部就職,而是撰擇留在臺南,這期間的空窗期均是由陳星聚代理臺北知府。光緒七年(1881)趙均再度因母喪

丁憂去職,前三任臺北知府雖為名義上的臺北知府,但基本未到臺北知府履職。清廷補授陳星聚為第四任臺北知府,此時他已代理知府一職長達三年半,一直在臺北辦公,因此實際陳星聚才是真正的首任臺北知府。光緒八年(1882)臺北城正式營建,二年後在中法戰爭的砲火中竣工,陳星聚也是首位在新建臺北城上任的臺北知府。光緒十年(1884)中法戰爭爆發,陳星聚以六十八高齡仍督軍補給。光緒十一年(1885)陳星聚因積勞成疾,疽發於背而亡,也成為第一位逝於任上的臺北知府,清廷追封他為「三品道台」,歸葬故里臨潁。光緒十五年(1889)為紀念陳星聚對臺貢獻,將其出生地孝台村改名為台陳村。   綜觀陳星聚一生,他是將儒士的教養

與信念努力實踐在做官與任事上。他出生農家,沒有顯赫的家世與背景,亦非天縱英才般有著傲人的才華與學識。但他憑著苦幹與勇於任事,為自己開創了仕進之路。他的仕途並不輕鬆順遂,任官的縣份也多為窮鄉僻壤,民智未開,經濟蕭條。但他不拘一格的靈活施政和事必躬親的負責態度,為他贏得百姓一致的讚譽。儘管他沒有政治派系,也無強硬的後台,勉強只有一位賞識他的貴人左宗棠,但他的政績有目共睹,不但官長願意提拔他,也成為他們眼中解決偏遠縣份多年沉痾的絕佳人選。他以幹練的行事風格和吃苦耐勞的毅力,得到朝廷和長官的再三肯定,因此三次考核計典均被評為「卓異」,這是無上榮譽之事。   做人難,做官更難。官場上的人情禮數,陳星聚

必須顧及,但又不能違背是非和官箴,要在其中周旋,必得拿捏分寸。他身為臺北知府時面對各派系不同的長官和同僚,既要推動政務達成使命,又要與各方爭取資源,還要上下協力,互相奧援,箇中艱辛,實非外人所能道。饒是如此,陳星聚幾乎在人和上沒有什麼瑕疵,今日可見所有他的長官對他的評語全是正面肯定的,這點在複雜捭闔的官場中,極其少見。他在建設臺北城的這段期間,百廢待舉,然而朝廷卻財政困難,無法撥款,因此各項花費都得藉由民間捐輸方得達成,為此,陳星聚傷透腦筋,當時北臺灣有幾股地方勢力,彼此較勁,這些士紳既是陳星聚的金主,又是搶占各種資源的既得利益者,陳星聚表面上是地方父母官,實際上所有的建設都要仰賴各方的贊助捐

獻方得辦理,他夾處在各方勢力之下,任何一方都不能偏袒或得罪,還要同時兼顧他們的利益,並且要再三地協請他們捐資,甚至激起他們多次抗捐,這種難為與為難,都被他逐步克服。   陳星聚的不凡在於他總能將別人辦不到的事情一一落實,這種善於協調和高效率、高執行率,是做為一位公務員最難得的特質,值得當代每個公務員垂範。因為他的堅毅與負責,讓臺北城在一片水田沼澤地上從無到有巍然聳立。因為陳星聚執行了最困難的開創工作,日後才有臺灣巡撫劉銘傳大刀闊斧地推行新政,把臺灣建設為當時最現代化的省份。一百三十年來,眾人皆知民族英雄劉銘傳,卻未聞民族英雄陳星聚,劉銘傳已享受了百年的榮光,而陳星聚披荊斬棘的開創之功在臺灣卻

隱而不彰,這與我們宣傳不夠有關。   我做為一位臺灣人和史學界的一員,理當為陳星聚爭取更多的關注與探索,但翻閱有關陳星聚的資料,都是歷史史料和理論探討,第一次見到描寫陳星聚事蹟的小說,小說還原了陳星聚的真實而親切的形象,我感到很欣慰。我認為,無論大陸人,還是臺灣人,或海外華人都要利用各種輿論工具大力宣傳鮮為人知的民族英雄陳星聚。現在有幸能推介馬文先生的大作,我感到很高興,期待藉由他的小說讓更多人認識陳星聚。是為序。

從《禮記.樂記》觀流行音樂

為了解決電子詩歌破解的問題,作者高雅玲 這樣論述:

摘要 音樂是動態的藝術,隨著時間一分一秒流逝,聽眾多少會跟著旋律或哼之或唱之或舞之。《禮記.樂記》乃為現存儒家文獻中首部收錄完整的音樂美學著作,講述古時候儒家最高治國原則;近代的「流行音樂」包容萬象,兼具多元特色,變化多端,本文期許以古觀今,擦出不同的火花。 本論文共分為五章,第一章為緒論,就本研究之動機、目的與研究方法及文獻回顧做說明。第二章則先將《禮記.樂記》作者、內容、思想等作脈絡性的整理,以期了解《禮記.樂記》的主要精神。第三章書寫流行音樂的性質、發展形式及功用。第四章在分析、闡述《禮記.樂記》和流行音樂是否有異同,依照樂之本、樂之文、樂之化三者討論之。最後,第五章結論部

分,將本文內容和目前社會現象做連結,期待在未來有更多的人可將臺灣人文融入其中流行音樂中,以求臺灣文化的傳承與遠播。

科學之書

為了解決電子詩歌破解的問題,作者柯利弗德.皮寇弗 這樣論述:

史上最強、科普界全能鬼才皮寇弗全新力作!   史上最強系列第9集《科學之書》 從西元前1萬8千年前的伊尚戈骨,到20世紀的複製人, 250則趣味的科學故事+詳解歷史+精采圖片 從閱讀中學習科學知識的百科     一本圖文並茂的科學百科.一本博古通今的科學歷史   一本趣味橫生的科學故事.一本條理分明的科學資料庫   關於科學世界裡最重要、最有趣的故事盡在其中     「經過演化的人腦,讓我們逃離非洲莽原上的獅子,但光憑人腦,可能無法揭開那籠罩著現實世界的無盡面紗,我們需要數學、科學、電腦、大腦增強,甚至是文學、藝術和詩歌的幫忙。即將徹底閱讀這本《科學之書》的讀者,別忘了尋找事物之間的關聯性,以

崇敬的眼光凝視這些想法的演進,然後徜徉於想像力構成的無垠海洋中。」──柯利弗德.皮寇弗     ‧時光旅行是可能的嗎?   ‧為什麼青銅可以擁有一個以它為名的歷史年代?   ‧病毒的發現為科學的歷史建立了什麼樣的里程碑?   ‧小男孩原子彈又是什麼?     《科學之書》橫跨多元主題,畢竟現今科學家涉獵廣泛,從探究各式各樣的主題和基本定律,為了了解自然界的作用、了解宇宙,以及現實世界的結構,到思考器官移植、基因治療和複製的問題,研究DNA和人體基因組揭開了生命本質的基礎奧秘等等。本書採取較為廣泛的觀點,囊括涉及工程學、應用物理學、以及使我們對天體本質的理解有所提升的主題,甚至還選錄幾個帶點哲學

意味的主題。     本書內容條目依年代順序組織,各含一則簡短摘要和至少一幅令人驚豔的全彩圖像。每頁底下的圖說與參照條目,提供更深入的資訊,是科學知識入門的最佳讀物。   本書特色     ‧豐富條目:250則科學史上重大里程碑一次收錄。   ‧編年百科:條目依年代排序,清楚掌握科學發展演變;相關條目隨頁交叉索引,知識脈絡立體化。   ‧濃縮文字:每篇約700字,快速閱讀、吸收重要科學觀念和大師理論。   ‧精美插圖:每項條目均搭配精美全彩圖片,幫助記憶,刺激想像力。   ‧理想收藏:全彩印刷、圖片精緻、收藏度高,是科普愛好者必備最理想的科學百科。 作者簡介   柯利弗德.皮寇弗(Cliff

ord A. Pickover)     他是一位多產作家,涉獵主題從科學、數學一路涵蓋到宗教、藝術及歷史,累計發行已超過四十本書,並被翻譯成數十種語言。皮寇弗在耶魯大學取得分子生物理化博士學位,在美國擁有四十多項專利,並擔任數本科學期刊的編輯委員。他的研究內容獲得CNN、《連線》(WIRED)、《紐約時報》(New York Times)等諸多媒體重視。著有《數字的異想世界:125個有趣的數學遊戲》、《光錐.蛀孔.宇宙弦》、《數學之書》、《物理之書》、《醫學之書》等書。個人網頁(www.pickover.com)的造訪人次更是數以百萬計。想要在推特上關注他,可以追蹤@pickover。  

譯者簡介   陸維濃     國立中興大學昆蟲系博士。目前為專職譯者,熱愛大自然,以傳遞科普新知為志業。近期譯作包括:《人類這個不良品》(天下文化出版)、《預見未來的人》(貓頭鷹出版)、《毒生物圖鑑》、《下一個物種》(臉譜出版)等。     譯文賜教:[email protected] 約西元前1萬8000年 伊尚戈骨 約西元前1萬1000年 小麥:生命之糧 約西元前1萬年 農業 約西元前1萬年 動物馴養 約西元前7000年 稻米栽培 約西元前5000年 宇宙學的誕生 約西元前3300年 青銅 約西元前3000年 骰子 約西元前3000年 日晷 約西元前3000年 縫合術

約西元前2500年 埃及天文學 約西元前1850年 拱門 約西元前1650年 萊因德紙草書 約西元前1300年 冶鐵 約西元前1000年 奧爾梅克羅盤 西元前600年 畢氏定理和三角形 約西元前600年 汙水系統 約西元前350年 亞里斯多德的《工具論》 約西元前350年 正多面體 約西元前300年 歐幾里得的《幾何原本》 約西元前250年 阿基米德浮力原理 約西元前250年 π 約西元前240年 埃拉托斯塞尼測量地球 約西元前240年 埃氏質數篩選法 約西元前230年 滑輪 約西元前125年 安提基瑟拉儀 約西元前50年 齒輪 約西元126年 羅馬混凝土 約西元650年 零  西元830年

阿爾花拉子模的代數 約西元850年 火藥 西元1202年 費波那契的《計算之書》 西元1284年 眼鏡 約西元1500年 早期微積分 西元1509年 黃金比例 西元1543年 《人體的構造》 西元1543年 以太陽為中心的宇宙 西元1545年 帕雷的「理性外科」 西元1572年 虛數 西元1608年 望遠鏡 西元1609年 克卜勒的行星運動定律 西元1614年 對數 西元1620年 科學方法 西元1621年 計算尺 西元1628年 循環系統 西元1637年 笛卡兒的《幾何學》 西元1638年 落體的加速度 西元1639年 射影幾何學 西元1654年 帕斯卡三角形 西元1660年 馮格里克的靜

電發電機 約西元1665年 現代微積分的發展 西元1665年 《顯微圖譜》 西元1668年 推翻自然發生論 西元1672年 測量太陽系 西元1672年 牛頓的稜鏡 西元1678年 發現精子 西元1683年 體內動物園 西元1687年 牛頓帶來的啟發 西元1687年 牛頓的運動定律和萬有引力定律 西元1713年 大數定律 西元1727年 歐拉數e 西元1733年 常態分布曲線 西元1735年 林奈氏物種分類 西元1738年 白努利的流體力學定律 西元1760年 人工選殖(選拔育種) 西元1761年 貝氏定理 西元1761年 癌症病因 西元1761年 莫爾加尼「受難器官的呼喊」 西元1783年 黑

洞 西元1785年 庫侖的靜電定律 西元1797年 代數基本定理 西元1798年 天花疫苗 西元1800年 電池 西元1800年 高壓蒸氣引擎 西元1801年 光的波動性質 西元1807年 傅立葉級數 西元1808年 原子論 西元1812年 拉普拉斯《機率分析論》 西元1822年 巴貝奇的機械計算機 西元1824年 卡諾引擎 西元1824年 溫室效應 西元1825年 安培的電磁定律 西元1827年 布朗運動 西元1828年 胚層說 西元1829年 輸血 西元1829年 非歐幾里得幾何學 西元1831年 細胞核 西元1831年 達爾文及小獵犬號航海記 西元1831年 法拉第的感應定律 西元183

6年 化石紀錄與演化 西元1837年 氮循環與植物化學 西元1837年 電報系統 西元1839年 銀板照相術 西元1839年 橡膠 西元1841年 光纖 西元1842年 全身麻醉 西元1843 年能量守恆 西元1844年 超越數 西元1847年 塞默維斯的洗手方法 西元1850年 熱力學第二定律 西元1855年 柏賽麥煉鋼法 西元1855年 細胞分裂 西元1856年 塑膠 西元1858年 莫比烏斯帶 西元1859年 達爾文的天擇說 西元1859年 生態交互作用 西元1859年 動力論 西元1859年 黎曼假設 西元1861年 大腦功能分區 西元1861年 馬克士威方程組 西元1862年 病菌說

西元1864年 電磁頻譜 西元1865年 消毒劑 西元1865年 孟德爾的遺傳學 西元1869年 週期表 西元1874年 康托爾的超限數 西元1875年 波茲曼熵方程式 西元1876年 吉布斯自由能 西元1876年 電話 西元1878年 酵素 西元1878年 白熾燈泡 西元1878年 輸電網路 西元1887年 麥克生─莫雷實驗 西元1888年 超立方體 西元1890年 蒸氣渦輪 西元1890年 心理學原理 西元1891年 神經元學說 西元1892年 發現病毒 西元1895年 X光 西元1896年 證明質數定理 西元1896年 放射性 西元1897年 電子 西元1899年 心理分析 西元190

0年 黑體輻射定律 西元1900年 希爾伯特的23個問題 西元1902年 染色體遺傳學說 西元1903年 萊特兄弟的飛機 西元1903年 古典制約 西元1905年 E = mc2 西元1905年 光電效應 西元1905年 狹義相對論 西元1908年 內燃式引擎 西元1910年 氯化水 西元1910年 主星序 西元1911年 原子核 西元1911年 超導電性 西元1912年 布拉格晶體繞射定律 西元1912年 大陸漂移 西元1913年 波耳原子模型 西元1915年 廣義相對論 西元1919年 弦論 西元1920年氫鍵 西元1920年 無線電臺 西元1921年 諾特的理想子環論 西元1921年 愛

因斯坦帶來的啟發 西元1924年 德布羅依關係式 西元1925年 包立不相容原理 西元1926年 薛丁格的波動方程式 西元1927年 互補原理 西元1927年 食物網 西元1927年 海森堡測不準原理 西元1927年 昆蟲的舞蹈語言 西元1928年 狄拉克方程式 西元1928年 青黴素 西元1929年 哈伯的宇宙擴張定律 西元1931年 哥德爾定理 西元1932年 反物質 西元1932年 中子 西元1933年 暗物質 西元1933年 聚乙烯 西元1933年 中子星 西元1935年 EPR悖論 西元1935年 薛丁格的貓 西元1936年 圖靈機 西元1937年 細胞呼吸 西元1937年 超流體

西元1938年 核磁共振 西元1941年 摻雜矽 西元1942年 核能 西元1945年 小男孩原子彈 西元1945年 濃縮鈾 西元1946年 ENIAC 西元1946年 恆星核合成 西元1947年 全像片 西元1947年 光合作用 西元1947年 電晶體 西元1948年 資訊理論 西元1948年 量子電動力學 西元1948年 隨機對照試驗 西元1949年 放射性碳定年法 西元1949年 時光旅行 西元1950年 西洋棋電腦 西元1950年 費米悖論 西元1951年 海拉細胞 西元1952年 細胞自動機 西元1952年 米勒─尤列實驗 西元1953年 DNA結構 西元1955年 原子鐘 西元19

55年 避孕丸 西元1955年 安慰劑效應 西元1955年 核糖體 西元1956年 平行宇宙 西元1957年 抗鬱劑 西元1957年 太空衛星 西元1958年 分子生物學的中心法則 西元1958年 積體電路 西元1959年 抗體的結構 西元1960年 雷射 西元1961年 破解合成蛋白質所需的遺傳密碼 西元1961年 人類首次進入太空 西元1961年 綠色革命 西元1961年 標準模型 西元1963年 混沌和蝴蝶效應 西元1963年 認知行為療治療 西元1964年 腦側化 西元1964年 夸克 西元1965年 宇宙微波背景 西元1966年 動態隨機存取記憶體 西元1967年 內共生學說 西元1

967年 心臟移植 西元1967年 農神五號火箭 西元1969年 ARPANET網路 西元1969年 人類首次登月 西元1972年 遺傳工程 西元1975年 費根堡常數 西元1975年 碎形 西元1977年 公鑰密碼學 西元1978年 心智理論 西元1979年 重力透鏡 西元1980年 宇宙暴脹 西元1981年 量子電腦 西元1982年 人工心臟 西元1983年 表觀遺傳學 西元1983年 聚合酶鏈鎖反應 西元1984年 端粒酶 西元1984年 萬有理論 西元1987年 粒線體夏娃 西元1990年 生命分域說 西元1990年 哈伯望遠鏡 西元1990年 全球資訊網 西元1994年 全球定位系統

西元1998年 暗能量 西元1998年 國際太空站 西元2003年 人類基因組計畫 西元2004年 火星上的精神號與機會號 西元2008年 複製人 西元2009年 大型強子對撞機 西元2016年 基因療法 西元2016年 重力波西元 西元2017年 證明克卜勒猜想 ‧約西元前5000年〔宇宙學的誕生Birth of Cosmology〕 在希臘文中,「kosmos」意指「宇宙」,因此現在我們使用「宇宙學」(cosmology)來指稱研究宇宙性質、起源和演進的科學。在古典學中,一個社會的宇宙學代表這個社會的世界觀,或這個社會如何思考方式人從何而來、人為何出現在此、以及人的去處。整個人類歷史中

,人類文明透過創世故事、神話、宗教、哲學,打造並滋養了人類社會的宇宙觀,最近這段時間,科學也加入了這個行列。 一直以來,有關人類如何看待星辰,或者我們那些久遠的祖先一定是以哪種方式看待蒼芎之類的老生常談,不時出現在我們耳裡或眼前。雖然推測是一件有趣的事,但我們不可能知道史前人類到底是怎麼想的,因為,就定義而言,史前時代是一段沒有記錄的時代。這也是為什麼最古老的考古遺物中,和天文主題有關者如此重要的原因:它們提供了一些實際的資料,讓我們可以藉著這些資料,來試圖瞭解古代人如何看待宇宙。 有關人類文明如何看待宇宙這件事,已保留下來的最古老證據來自蘇美文明,這些證據就在一部分的蘇美星圖,或簡陋的天文工

具零件之中,有些學者相信,這樣的歷史可以回溯至5000至7000年前。甚至從那個時代有限的資訊碎片中,都能看出蘇美人對太陽、月亮、主要行星和恆星運行的理解,有著一定的複雜程度。於是,蘇美人打造了史上第一個城邦,成為終年種植作物,不再游牧遷徙的族群,這件事說來或許也沒那麼令人意外。 蘇美人的宇宙觀可能是人類史上第一個將天體神格化的宇宙觀,後來的巴比倫人、希臘人、羅馬人,和其他宇宙學家也承襲了這樣的做法。蘇美人的宇宙觀還決斷地認為,宇宙並非以地球為中心,還有許多天堂和地球存在。這樣的觀念意外地和現代的宇宙觀產生共鳴,因為事實看來是這樣的:宇宙根本不存在所謂的中心,而且顯然有很多像地球這樣的星體存在

本土與世界的關懷—方耀乾台語詩集研究(2009-2020)

為了解決電子詩歌破解的問題,作者吳宇芯 這樣論述:

自1997年方耀乾出版第一本台語詩集迄今超過20年,以2008年為分水嶺,2008年以前方耀乾的台語詩集特色被評價為內容多變、形式多樣,而2009到2020年的方耀乾的作品風格演變,尚無研究者進行研究,故本文針對方耀乾於此期間出版的四本詩集《方耀乾的文學旅途》、《烏/白》、《台窩灣擺擺》、《我腳踏的所在就是台灣》為研究範圍,以文本分析、文獻歸納及訪談方式進行研究,探討方耀乾在此一階段如何突破自我,展現對於本土與世界的關懷。 本文先爬梳方耀乾的生命經驗、創作歷程來了解方耀乾的創作風格,接著進行個別詩集的研究,針對各詩集「主題」及「形式特色」的分析與討論,其中,《方耀乾的文學旅途》詩集內容涵蓋了

方耀乾從1997到2008年的創作精華,可從此詩集中歸納出方耀乾第一階段創作的詩觀與風格,對於本文研究有承先啟後的意義,並在爾後出版的詩集研究中發現,方耀乾的詩集有「主題本土化」、「形式多樣化」等特色,後來則有「範圍擴大化」、「內容深度化」、「主題統整化」等轉變,針對形式則有更具創新性的書寫。  在《烏/白》詩集中,方耀乾以圖像詩來探討哲學議題,試圖帶領讀者解構二元對立的思考模式,建立一個更奔放的思想空間。《台窩灣擺擺》則是描繪台灣平埔族西拉雅族文化風貌的詩集,方耀乾用後殖民主義式的精神回顧西拉雅族的歷史,並對殖民壓迫的事實提出抗議,藉此建立族群認同。最後則是針對第一部以台語書寫的世界旅行詩集

《我腳踏的所在就是台灣》進行探討,此詩集以台華對譯的方式呈現方耀乾旅行世界各國的見聞,並在異國與台灣的對照中建構台灣主體性的精神。  方耀乾以認識自己、守護台灣、關心世界為創作中心思想,用不同的思考面向、表現手法不斷突破與創新,這是方耀乾詩集的特色,並且是詩人方耀乾在台語文學界持續享有重要地位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