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種吉他譜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各種有用的問答集和懶人包

芒種吉他譜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焦元溥,林慈音,羅俊穎,李宜錦,許惠品寫的 樂讀普希金(輯錄樂界名家演繹12首經典曲目,超過72分鐘的聆音盛宴)【典藏珍品CD書】 和焦元溥,林慈音,羅俊穎,李宜錦,許惠品的 樂讀普希金(輯錄樂界名家演繹12首經典曲目,超過72分鐘的聆音盛宴)【首刷附全體音樂人限量親筆簽名】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芒種】 - 趙方婧- 彈唱教學- soezguitar.com - 老徐彈吉他也說明:今天帶來一首"芒種" 影片中用了許多實用的指法與刷法,快跟著我一起來學習吧~ 以下包含完整譜以及教學分析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聯經出版公司 和聯經出版公司所出版 。

東海大學 中國文學系 呂珍玉所指導 蕭崇聖的 現代歌曲中的《詩經》接受研究 (2020),提出芒種吉他譜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詩經、現代歌曲、流行歌、音樂、詩歌、民歌、古譜。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 課程與教學研究所 歐用生所指導 黃彥文的 「共鳴的課程美感經驗」之研究 (2014),提出因為有 課程美學、美感經驗、互為主體性、共鳴的課程美感經驗的重點而找出了 芒種吉他譜的解答。

最後網站芒种吉他谱G调音阙诗听/赵方婧 - 对岸曲谱則補充:对岸曲谱为曲谱爱好者提供芒种吉他谱,吉他六线谱, 芒种吉他谱,选用G调指法编配,变调夹夹1品,音阙诗听/赵方婧演唱,也是最近抖音热门歌曲,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芒種吉他譜,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樂讀普希金(輯錄樂界名家演繹12首經典曲目,超過72分鐘的聆音盛宴)【典藏珍品CD書】

為了解決芒種吉他譜的問題,作者焦元溥,林慈音,羅俊穎,李宜錦,許惠品 這樣論述:

我們的一切都是由普希金開始! ──杜斯妥也夫斯基   有了普希金,俄國文學才光芒萬丈,音樂才靈思飛揚   12首經典樂曲、4位台灣名家頂尖演繹、72+分鐘音樂饗宴   重磅作品、獨家編曲、細膩解析,宛如現場演出的精巧鋪排,   帶你前往普希金的文學殿堂!   三年台港演出經驗 + 兩年潛心籌備製作 = 音樂與文學的絕美對話   以藝術見證時代,疫情期間完成的典藏珍品CD書   「俄國文學之父」普希金在疫情期間寫了《瘟疫中的宴會》,作者焦元溥與四位好友在新冠病毒突如其來的這些日子,則完成了CD書《樂讀普希金》,也算見證了一種歷史的巧合。   「樂讀普希金」是音樂與文學的交流,也是頂

尖音樂家的合作。本是四位卓越音樂家與作者在台港兩地演出,長達五年以上的解說音樂會計畫,現在以CD書形式展現成果。   收錄的樂曲不只具代表性且悅耳動聽,更包含最高難度的重磅經典。《尤金‧奧涅金》的〈塔蒂雅娜寫信場景〉與《鮑利斯‧郭多諾夫》的〈郭多諾夫駕崩場景〉,向來被視為女高音與男低音曲目中的頂冠名作,聲樂名家林慈音的清麗美聲與羅俊穎的醇厚嗓音,各自為角色投注真實、豐富且深刻的情感,和亦為指揮家的鋼琴家許惠品,共同打造出刻骨銘心的戲劇場面。他們在《黑桃皇后》與《阿列可》等著名詠嘆調中,也有淋漓盡致且面面俱到的精彩演唱。曾任國家交響樂團首席的小提琴名家李宜錦,不只以弓弦歌唱出情韻綿長的〈連斯基

詠嘆調〉,更毅然挑戰極其刁鑽艱深、至今錄音版本仍屈指可數的炫技奇作《金雞音樂會幻想曲》,亮麗佳績令人讚嘆。   這些作品各自都能成為音樂會招牌,如今齊聚一堂。即使是以普希金為題的錄音製作,也從未有過任何一張專輯同時收錄上述金曲。   CD書不只有獨一無二的選曲編排,也有獨樹一幟的編曲,包括以女高音、小提琴、鋼琴聯合演出的〈熊蜂疾飛〉與歌曲〈別對我歌唱〉,在音樂家的絕佳默契中更有巧妙發揮,可謂學術性與娛樂性兼備。專輯編排比照音樂會,跌宕起伏一氣呵成,深深牽動聽者情緒。長達七萬字以上的解說不只介紹普希金、討論如何詮釋普希金、比較音樂改編版與原作的異同,每曲也有精細分析,包括歌詞翻譯、演奏演唱技

法與音樂設計詳解,讓讀者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   「愛書人能多聽好音樂,愛樂人能多讀好文學」,這是解說音樂會的初衷,也是這本CD書背後的願望。樂讀普希金,希望您喜歡。   誰是普希金?   「每一個受過教育的俄國人,都應當擁有一部普希金全集,否則他就沒有資格聲稱自己受過教育,或聲稱自己是俄國人。」雖然英年早逝,卻留下萬丈光芒,時至今日,俄國人對普希金(Александр Сергеевич Пушкин, 1799-1837)的崇拜仍然未減。他不只被稱為「俄羅斯詩歌的太陽」,杜斯妥也夫斯基更讚嘆「我們的一切都由普希金開始」。他名作甚多,經典如《尤金‧奧涅金》、《黑桃皇后》、《鮑利斯‧郭多

諾夫》、《青銅騎士》、《高加索的囚徒》、《吉普賽人》、《薩爾坦王的故事》、《金雞的故事》、《別爾金小說集》,以及短詩〈我愛過你〉、〈假使生活欺騙了你〉、〈紀念碑〉、〈致凱恩〉等等,不僅在俄語世界家喻戶曉,影響力更遠擴全世界。想要了解俄羅斯與俄國文學,或者只是想知道文學天才究竟能施展何等神奇,都不能不認識普希金。   普希金生於1799年5月26日(新曆6月6日,現在也是聯合國俄語日),父系為俄國古老貴族,母系也是貴族,還有非洲血統。他在法文環境中成長,8歲就以法文寫小型戲劇與詩歌,12歲進入當時剛創建的彼得堡沙皇村貴族中學,1814年即有作品刊於《歐洲導報》,才華早發無可遏抑。1817年完成

學業後,他在彼得堡交遊探索,詩作充滿自由主義色彩,卻也因此觸怒當局,被命令前往高加索等地。但最終也因為遠離京城,1825年普希金無法參加「十二月黨人起義」,逃過流放苦役或處決,並被沙皇召至莫斯科看管。1831年2月普希金成婚,卻似乎是一連串災難的預兆。最終他和不斷追求其妻的法國軍官決鬥,不幸身受重創,兩日後過世,享年37歲。   俄國文學之父   「從普希金才開始有了俄羅斯文學。」如此褒揚並非讚譽,而是事實——這不是說在普希金之前,俄國沒有文學作品,而是俄文到普希金筆下,才真正充分發揮其語言的藝術潛能。俄語來源多重,包括本土的古俄語、隨東正教引入的教會斯拉夫語、以及在十七、十八世紀俄國西化

過程中,逐步吸收的德語與法語。如此複雜的語言環境,讓「標準俄語」可望而不可得。普希金之所以不朽,在於他以不世出的語言天分,既掌握俄語各式來源,又能生動流暢地將它們整合為一。不只廣泛吸取民間語言的精華,將書寫與口語完美結合,他更融會古典形式、浪漫主義與寫實筆法,以樂觀冷靜且邏輯清晰的筆調,在詩歌、戲劇、小說、書信等各種文類中都展現傑出成就。加上諧擬諷刺的銳利機鋒與難逢敵手的聲韻美感,普希金證明了俄語的藝術性和創造性,也成為之後俄國作家與知識分子寫作的典範,等於是俄國標準語的奠基者。   文學的普希金,也是音樂的普希金   普希金在文學上的非凡成就,自然也成為其他藝術家的創作靈感。或許,作曲家

對他最是迷戀,不約而同、各顯神通,以音符將他的各種作品搬上舞台,讓讀者與聽眾歌頌文學的普希金,也讚嘆音樂的普希金。俄語歌劇中最著名、上演機率最高的三大名作,柴可夫斯基的《尤金‧奧涅金》、《黑桃皇后》與穆索斯基的《鮑利斯‧郭多諾夫》,皆改自普希金同名創作。拉赫曼尼諾夫以普希金敘事詩與劇本譜寫歌劇,也將他諸多詩作譜成歌曲,連鼎鼎大名的〈熊蜂疾飛〉(大黃蜂的飛行),也出自李姆斯基-柯薩科夫改編普希金童話詩《薩爾坦王的故事》而成的歌劇,無論你熟不熟悉普希金,你絕對已經認識和他有關的音樂創作。   十二首CD曲目   Rachmaninoff: ‘Don’t Sing to Me, My Beaut

y ’ from Six Romances, Op. 4 No. 4(5’03”)   Cui: ‘I Loved You’ from Seven Poems by Pushkin and Lermontov, Op. 33 No. 3(1’43”)   Cui: ‘The Statue at Tsarskoye Selo’ from Twenty-Five Poems by Pushkin, Op. 57 No. 17(1’24”)   Britten: ‘The Nightingale and The Rose’ from The Poet’s Echo, Op. 76 No. 4(4’2

4”)   Tchaikovsky, arr. L. Auer: ‘Lensky’s Aria for Violin and Piano’ from Eugene Onegin, Op. 24(6’06”)   Tchaikovsky: ‘Tatyana’s Letter Scene’ from Eugene Onegin, Op. 24(13’45”)   Tchaikovsky: ‘Love is No Respecter of Age’(Prince Gremin’s Aria)from Eugene Onegin, Op. 24(6’03”)   Rimsky-Korsakov: ‘F

light of the Bumblebee’ from The Tale of Tsar Saltan(2’02”)   Mussorgsky: ‘The Death Scene of Boris Godunov’ from Boris Godunov(11’25”)   Tchaikovsky: ‘Midnight is Nearing’(Lisa’s Aria)from The Queen of Spades, Op. 68(5’39”) Rachmaninoff: ‘The Whole   Camp Sleeps’(Aleko’s Cavatina)from Aleko(6’15”)

  Rimsky-Korsakov/ Zimbalist: Concert Phantasy on ‘Le Coq d’Or’ (The Golden Cockerel)(8’51”)   拉赫曼尼諾夫:〈別對我歌唱〉,選自《六首歌曲》,作品四之四(5’03”)   庫宜:〈我愛過你〉,選自《七首普希金與萊蒙托夫之歌》,作品三十三之三(1’43”)   庫宜:〈沙皇村雕像〉,選自《二十五首普希金之歌》,作品五十七之十七(1’24”)   布瑞頓:〈夜鶯與玫瑰〉,選自《詩人的回響》,作品七十六之四(4’24”)   柴可夫斯基(奧爾改編):〈連斯基的詠嘆調〉,為小提琴與鋼琴,選自《尤金.奧涅金

》,作品二十四(6’06”)   柴可夫斯基:〈塔蒂雅娜的寫信場景〉,選自《尤金.奧涅金》,作品二十四(13’45”)   柴可夫斯基:〈愛情對所有年紀的人一視同仁〉(葛雷敏親王的詠嘆調),選自《尤金.奧涅金》,作品二十四(6’03”)   李姆斯基-柯薩科夫:〈熊蜂疾飛〉,選自《薩爾坦王的故事》(2’02”)   穆索斯基:〈郭多諾夫之駕崩場景〉,選自《鮑利斯.郭多諾夫》(11’25”)   柴可夫斯基:〈已近半夜〉(麗莎的詠嘆調),選自《黑桃皇后》,作品六十八(5’39”)   拉赫曼尼諾夫:〈整個營地都睡了〉(阿列可的短歌),選自《阿列可》(6’15”)   李姆斯基-柯薩科夫/津巴利斯

特:《金雞音樂會幻想曲》,為小提琴與鋼琴而作(8’51”)  

芒種吉他譜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更多IG日常:https://www.instagram.com/arielsvlog_816/

「關於我與這頻道的一路走來」
2018年5月10日,
一個YouTtube頻道「欸你這週要幹嘛」誕生了。

2021年5月10日,
一個YouTtube頻道「欸你這週要幹嘛」的主題曲誕生了。

在兩年前,我跟大家一樣是個平凡的上班族。
每天上班等下班,下班等假日。
而這麼平凡無奇的一個人,
當時卻完全不知道她有著令好多人嚮往的生活。

我相信每個人都有改變一生的時刻發生。
也許早已發生,也許發生了數次。
這個世界或許會說你不行,
但只有你可以給自己機會去嘗試失敗。
再試一次、再失敗一次、
這次失敗的更好一點就好了

在每次要剪一支新的片前我都得深呼吸一口氣
因為接下來是一段漫漫的工作時間
有趣的是數段冗長的毛片本身並沒有意義,
但當我給它什麼意義,它就成為什麼意義。
記住,生活也是如此。

這三年來我收到了好多、好多的故事,
無論光芒的、沮喪的我們都一起經歷過
在這裡可以分享兩段最低潮的時間。

第一、是某次去育幼院跟小朋友們一起改造他們的家,
拋磚引玉的希望大家能一起幫忙,
得到很多評語卻是「利用」、「操作」、「大頭症」
睡前看著論壇上的留言想著
是什麼內容讓這個網路世界變得冷酷?

但當收到育幼院媽媽及小朋友後續的感謝
我又明白了,
當你在某個領域裡找到自己的目的和意義,
在不傷害人的前提下,你不需要注重外人的想法。
你不會變得沮喪、不會變得抗拒,
而是變得沈穩、變得更強大。

第二、是實現一直以來想拍節目的憧憬
欸Game的第一集並不受大家好評
確實我們還不夠熟悉,還有很多能進步的地方
我們承認那時是一個階段的失敗
擁抱失敗是無可避免的,
我們有膽子接受失敗並一步步的往前跌
現在大家談到的Let’s Play欸Game
是滿滿的回憶以及實現夢想的勇氣
做自己保持激情的事情、不要害怕跳出框架的思考
掌握好機會,這些都將定義你是誰。

回顧這三年的我們:
帶你們周遊列國的視野、
推薦許多台灣就能很滿足的食衣住行玩樂、
被自己的偶像看見我們的崇拜、
挖掘身邊的人各種潛力才華跟不可能、
陪伴小生命的孕育、誕生及成長、
實現學生時期拍節目的憧憬、
成立帶給你們優秀商品的副業、
正經歷從未想過的全球疫情,
這一項項都不容易,但沒有一項覺得愧對自己。

這是我的生活、我的日常,會繼續的譜寫下去。
那你們呢?
欸!你這週要幹嘛?

---
2020年6月25日 錄製歌曲
2020年7月7日 歌曲完成
2021年1月20日 開始拍攝MV
2021年4月27日 完成MV最後鏡頭拍攝
長達快一年的製作終於完成啦!!!!

這個MV有超級多彩蛋
充滿欸的元素跟細節
慢慢按暫停一定可以發現更多不一樣的東西
希望看完你們會跟我們一樣
發現自己嘴角上揚了三分鐘

這不是一支最華麗完美的MV
但對我們是一支最有溫度跟意義的MV
---

《欸你這週要幹嘛》
Shine:
在全世界風俗民情的街頭打轉
每家餐廳都吃不習慣

Ariel:
最喜歡飛機毛毯把自己
包的比木乃伊溫暖
只求吃飽睡好睡睡平安

合唱:
欸你這週要幹嘛
let’s go having fun

安排不完的橋段
隨手抓一台類單
給個旋律畫面隨便都來一段
夜幕低垂開始嗨
喝幾杯煙霧瀰漫
夜晚都比白天好看

珍奶的娘:
沒辦法一個人在家等太陽下山
喜歡曬太陽又撐陽傘

Ariel:
走沒兩步路吵著腳好痠
哭著鬧著只想發懶
旁邊的人叫我麥勾來亂

合唱:
欸你這週要幹嘛
let’s go having fun

安排不完的橋段
隨手抓一台類單
給個旋律畫面隨便都來一段
夜幕低垂開始嗨
喝幾杯煙霧瀰漫
夜晚都比白天好看

Shine:
安排不完的橋段

阿勳:
隨手抓一台類單

Shine:
給個旋律畫面隨便都來一段

合唱:
夜幕低垂開始嗨
喝幾杯煙霧瀰漫
夜晚都比白天好看

Ariel:
欸你這週要幹嘛

let’s go having fun
let’s go having fun

《音樂製作》
主 唱 :Ariel、Shine、阿勳、珍奶媽
作 詞 :Ariel
作 曲 :Shine、崇崇
製作人/編曲/木吉他/電吉他/人聲編輯/混音師/錄音師/ :吳奕宏
錄 音 室 :Playroom

《影像製作》
導 演 :喬大
製 片 :李 彥 鋒
執 行 製 片 :吳盈樺
製 片 助 理:朱浩鈞、駱靖怡、潘巧翔
攝 影 :李育霖
攝 影 大 助 :黃雨柔
美 術 :郭晟禎
助 理 :何伯庭
造 型 總 監 :李惠琳
妝 髮 協 助 :何秋香、小林芝羽

《特別鳴謝》
欸你這週要幹嘛全體親朋好友
中華航空 CHINA AIRLINES
早喚
彩虹眷村
桃園市政府文化局
財團法人桃園市文化基金會
桃園協拍中心

現代歌曲中的《詩經》接受研究

為了解決芒種吉他譜的問題,作者蕭崇聖 這樣論述:

  「先民集體創作的詩歌總集」是筆者對《詩經》的定位,「詩言志,歌永言」並非古人的專利。當代人透過口傳民謠、商業化的流行歌,也創造了許多膾炙人口的經典作品,其中不論是情感、主題、寫作,都與《詩經》有著相似之處。本文以《詩經》原典為本,從音樂韻律與文學賞析的角度對照現代歌曲,研究這個橫跨千年的共情現象:第一章 緒論    闡述研究動機、問題意識,爬梳前人研究文獻,設定預期成果。第二章 《詩經》詮釋的現代轉型從清末民初西方學科引入後,文學觀念啟蒙,延伸到對《詩經》學的重新檢視。邁入現當代,不論教學或藝文各界都轉化古老經典,汲取精華,豐富現代人的心靈。第三章 《詩經》的音樂性與民歌質性《詩經

》樂譜雖失傳,但從複沓、押韻、句式、曲式,其中歌舞痕跡依然可見。本章整理《詩經》音樂形式並考察《詩經》與民歌的同質性。第四章 現代流行歌曲中的《詩經》接受現代流行歌的前身是民歌與民謠,本章承繼前文,論述現代流行歌在情感、主題、曲式、寫作藝術等方面與《詩經》的同質性,並加強論述流行歌曲的詩性,以及《詩經》作為經典的永恆、普遍性。第五章 現代《詩經》曲譜傳唱方式與創新意義本章分別從依據古譜、自然吟詠、套用古調、重新譜曲翻唱、不同演出重製等,全面考察現代傳唱《詩經》的方式,筆者並為〈小星〉擬作吉他彈唱譜,新時代對先秦經典的接受傳播應與時俱進,嚐試著朝多元的方向進行。第六章 結論一、與時俱進多元的

《詩經》詮釋視野,二、《詩經》的音樂特質與現代歌曲的共通性,三、《詩經》音樂性在現代的多元開展,總結研究成果。

樂讀普希金(輯錄樂界名家演繹12首經典曲目,超過72分鐘的聆音盛宴)【首刷附全體音樂人限量親筆簽名】

為了解決芒種吉他譜的問題,作者焦元溥,林慈音,羅俊穎,李宜錦,許惠品 這樣論述:

我們的一切都是由普希金開始! ──杜斯妥也夫斯基 有了普希金,俄國文學才光芒萬丈,音樂才靈思飛揚 12首經典樂曲、4位台灣名家頂尖演繹、72+分鐘音樂饗宴 重磅作品、獨家編曲、細膩解析,宛如現場演出的精巧鋪排, 帶你前往普希金的文學殿堂! 三年台港演出經驗 + 兩年潛心籌備製作 = 音樂與文學的絕美對話 以藝術見證時代,疫情期間完成的典藏珍品CD書   「俄國文學之父」普希金在疫情期間寫了《瘟疫中的宴會》,作者焦元溥與四位好友在新冠病毒突如其來的這些日子,則完成了CD書《樂讀普希金》,也算見證了一種歷史的巧合。   「樂讀普希金」是音樂與文學的交流,也是頂尖音樂家

的合作。本是四位卓越音樂家與作者在台港兩地演出,長達五年以上的解說音樂會計畫,現在以CD書形式展現成果。   收錄的樂曲不只具代表性且悅耳動聽,更包含最高難度的重磅經典。《尤金‧奧涅金》的〈塔蒂雅娜寫信場景〉與《鮑利斯‧郭多諾夫》的〈郭多諾夫駕崩場景〉,向來被視為女高音與男低音曲目中的頂冠名作,聲樂名家林慈音的清麗美聲與羅俊穎的醇厚嗓音,各自為角色投注真實、豐富且深刻的情感,和亦為指揮家的鋼琴家許惠品,共同打造出刻骨銘心的戲劇場面。他們在《黑桃皇后》與《阿列可》等著名詠嘆調中,也有淋漓盡致且面面俱到的精彩演唱。曾任國家交響樂團首席的小提琴名家李宜錦,不只以弓弦歌唱出情韻綿長的〈連斯基詠嘆調〉

,更毅然挑戰極其刁鑽艱深、至今錄音版本仍屈指可數的炫技奇作《金雞音樂會幻想曲》,亮麗佳績令人讚嘆。   這些作品各自都能成為音樂會招牌,如今齊聚一堂。即使是以普希金為題的錄音製作,也從未有過任何一張專輯同時收錄上述金曲。   CD書不只有獨一無二的選曲編排,也有獨樹一幟的編曲,包括以女高音、小提琴、鋼琴聯合演出的〈熊蜂疾飛〉與歌曲〈別對我歌唱〉,在音樂家的絕佳默契中更有巧妙發揮,可謂學術性與娛樂性兼備。專輯編排比照音樂會,跌宕起伏一氣呵成,深深牽動聽者情緒。長達七萬字以上的解說不只介紹普希金、討論如何詮釋普希金、比較音樂改編版與原作的異同,每曲也有精細分析,包括歌詞翻譯、演奏演唱技法與音樂

設計詳解,讓讀者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   「愛書人能多聽好音樂,愛樂人能多讀好文學」,這是解說音樂會的初衷,也是這本CD書背後的願望。樂讀普希金,希望您喜歡。   誰是普希金?   「每一個受過教育的俄國人,都應當擁有一部普希金全集,否則他就沒有資格聲稱自己受過教育,或聲稱自己是俄國人。」雖然英年早逝,卻留下萬丈光芒,時至今日,俄國人對普希金(Александр Сергеевич Пушкин, 1799-1837)的崇拜仍然未減。他不只被稱為「俄羅斯詩歌的太陽」,杜斯妥也夫斯基更讚嘆「我們的一切都由普希金開始」。他名作甚多,經典如《尤金‧奧涅金》、《黑桃皇后》、《鮑利斯‧郭多諾夫》、

《青銅騎士》、《高加索的囚徒》、《吉普賽人》、《薩爾坦王的故事》、《金雞的故事》、《別爾金小說集》,以及短詩〈我愛過你〉、〈假使生活欺騙了你〉、〈紀念碑〉、〈致凱恩〉等等,不僅在俄語世界家喻戶曉,影響力更遠擴全世界。想要了解俄羅斯與俄國文學,或者只是想知道文學天才究竟能施展何等神奇,都不能不認識普希金。   普希金生於1799年5月26日(新曆6月6日,現在也是聯合國俄語日),父系為俄國古老貴族,母系也是貴族,還有非洲血統。他在法文環境中成長,8歲就以法文寫小型戲劇與詩歌,12歲進入當時剛創建的彼得堡沙皇村貴族中學,1814年即有作品刊於《歐洲導報》,才華早發無可遏抑。1817年完成學業後,

他在彼得堡交遊探索,詩作充滿自由主義色彩,卻也因此觸怒當局,被命令前往高加索等地。但最終也因為遠離京城,1825年普希金無法參加「十二月黨人起義」,逃過流放苦役或處決,並被沙皇召至莫斯科看管。1831年2月普希金成婚,卻似乎是一連串災難的預兆。最終他和不斷追求其妻的法國軍官決鬥,不幸身受重創,兩日後過世,享年37歲。   俄國文學之父   「從普希金才開始有了俄羅斯文學。」如此褒揚並非讚譽,而是事實——這不是說在普希金之前,俄國沒有文學作品,而是俄文到普希金筆下,才真正充分發揮其語言的藝術潛能。俄語來源多重,包括本土的古俄語、隨東正教引入的教會斯拉夫語、以及在十七、十八世紀俄國西化過程中,

逐步吸收的德語與法語。如此複雜的語言環境,讓「標準俄語」可望而不可得。普希金之所以不朽,在於他以不世出的語言天分,既掌握俄語各式來源,又能生動流暢地將它們整合為一。不只廣泛吸取民間語言的精華,將書寫與口語完美結合,他更融會古典形式、浪漫主義與寫實筆法,以樂觀冷靜且邏輯清晰的筆調,在詩歌、戲劇、小說、書信等各種文類中都展現傑出成就。加上諧擬諷刺的銳利機鋒與難逢敵手的聲韻美感,普希金證明了俄語的藝術性和創造性,也成為之後俄國作家與知識分子寫作的典範,等於是俄國標準語的奠基者。   文學的普希金,也是音樂的普希金   普希金在文學上的非凡成就,自然也成為其他藝術家的創作靈感。或許,作曲家對他最是

迷戀,不約而同、各顯神通,以音符將他的各種作品搬上舞台,讓讀者與聽眾歌頌文學的普希金,也讚嘆音樂的普希金。俄語歌劇中最著名、上演機率最高的三大名作,柴可夫斯基的《尤金‧奧涅金》、《黑桃皇后》與穆索斯基的《鮑利斯‧郭多諾夫》,皆改自普希金同名創作。拉赫曼尼諾夫以普希金敘事詩與劇本譜寫歌劇,也將他諸多詩作譜成歌曲,連鼎鼎大名的〈熊蜂疾飛〉(大黃蜂的飛行),也出自李姆斯基-柯薩科夫改編普希金童話詩《薩爾坦王的故事》而成的歌劇,無論你熟不熟悉普希金,你絕對已經認識和他有關的音樂創作。   十二首CD曲目   Rachmaninoff: ‘Don’t Sing to Me, My Beauty ’

from Six Romances, Op. 4 No. 4(5’03”)   Cui: ‘I Loved You’ from Seven Poems by Pushkin and Lermontov, Op. 33 No. 3(1’43”)   Cui: ‘The Statue at Tsarskoye Selo’ from Twenty-Five Poems by Pushkin, Op. 57 No. 17(1’24”)   Britten: ‘The Nightingale and The Rose’ from The Poet’s Echo, Op. 76 No. 4(4’24”)

  Tchaikovsky, arr. L. Auer: ‘Lensky’s Aria for Violin and Piano’ from Eugene Onegin, Op. 24(6’06”)   Tchaikovsky: ‘Tatyana’s Letter Scene’ from Eugene Onegin, Op. 24(13’45”)   Tchaikovsky: ‘Love is No Respecter of Age’(Prince Gremin’s Aria)from Eugene Onegin, Op. 24(6’03”)   Rimsky-Korsakov: ‘Fligh

t of the Bumblebee’ from The Tale of Tsar Saltan(2’02”)   Mussorgsky: ‘The Death Scene of Boris Godunov’ from Boris Godunov(11’25”)   Tchaikovsky: ‘Midnight is Nearing’(Lisa’s Aria)from The Queen of Spades, Op. 68(5’39”) Rachmaninoff: ‘The Whole Camp Sleeps’(Aleko’s Cavatina)from Aleko(6’15”)   Rims

ky-Korsakov/ Zimbalist: Concert Phantasy on ‘Le Coq d’Or’ (The Golden Cockerel)(8’51”)   拉赫曼尼諾夫:〈別對我歌唱〉,選自《六首歌曲》,作品四之四(5’03”)   庫宜:〈我愛過你〉,選自《七首普希金與萊蒙托夫之歌》,作品三十三之三(1’43”)   庫宜:〈沙皇村雕像〉,選自《二十五首普希金之歌》,作品五十七之十七(1’24”)   布瑞頓:〈夜鶯與玫瑰〉,選自《詩人的回響》,作品七十六之四(4’24”)   柴可夫斯基(奧爾改編):〈連斯基的詠嘆調〉,為小提琴與鋼琴,選自《尤金.奧涅金》,作品二十

四(6’06”)   柴可夫斯基:〈塔蒂雅娜的寫信場景〉,選自《尤金.奧涅金》,作品二十四(13’45”)   柴可夫斯基:〈愛情對所有年紀的人一視同仁〉(葛雷敏親王的詠嘆調),選自《尤金.奧涅金》,作品二十四(6’03”)   李姆斯基-柯薩科夫:〈熊蜂疾飛〉,選自《薩爾坦王的故事》(2’02”)   穆索斯基:〈郭多諾夫之駕崩場景〉,選自《鮑利斯.郭多諾夫》(11’25”)   柴可夫斯基:〈已近半夜〉(麗莎的詠嘆調),選自《黑桃皇后》,作品六十八(5’39”)   拉赫曼尼諾夫:〈整個營地都睡了〉(阿列可的短歌),選自《阿列可》(6’15”)   李姆斯基-柯薩科夫/津巴利斯特:《金雞音

樂會幻想曲》,為小提琴與鋼琴而作(8’51”)  

「共鳴的課程美感經驗」之研究

為了解決芒種吉他譜的問題,作者黃彥文 這樣論述:

有別過去總是由泰勒理性主導的課程理論,臺灣課程領域的美學研究近年來開始持續不斷的生成。僅管,這些美學研究重視的課程議題與側重的關注焦點不盡然相同,但是越來越多的學者開始使用「課程美學」這個詞來總括之。然而,回顧當前許多「課程美學的研究」往往將課程教學視為「外在的客體」進行「理性標準」的藝術鑑賞與批評,或過度偏重於「教師主觀的美學聲音」之敘說,這些研究可能都忽視了「課程美學」其實還具有一種「互為主體性」的共鳴之美的可能。有鑑於此,本論文旨在藉由「共鳴」提供「課程美學」一種「互為主體性」的「共鳴課程美感經驗」之研究新視野─ 情感層面的「共感性」、實踐層面的「協同性」、認知層面的「反身性」作為研究

架構;並採用「擴展性個案研究方法」(extended case method),藉由個案場域的親身體驗,進以描繪「共鳴的課程美感經驗」實際呈現出來的現象,並詮釋其背後蘊涵的課程美學意義。本研究的發現與討論如下:壹、「共鳴的課程美感經驗」可作為一種「互為主體」的可能性語言。一、「共鳴的課程美感經驗」的「共感性」呈現,如「蒙太奇身體意像」;其可以透過不斷的拼貼,揭示出「情感共鳴」的多元意義生成。二、「共鳴的課程美感經驗」的「協同性」呈現,如「眾聲喧嘩的即興樂曲」;其反應出「實踐共鳴」經由師生協調而體現為動態和諧的教學文化三、「共鳴的課程美感經驗」的「反身性」呈現,如「陌生人的故事呼喚」;其回饋的行

動體現出「認知共鳴」所蘊涵的一種「他者性」的理解與認同。貳、「共鳴的課程美感經驗」開拓了課程美學研究的新視域。一、「共鳴的課程美感經驗」提供了「非言說性」的身體美學語言。二、「共鳴的課程美感經驗」開啟了「遊移視野」的互為主體取徑。三、「共鳴的課程美感經驗」流露出「教育愛」的生命存有關懷。整體而言,僅管「共鳴課程美感經驗」本身存在許多研究的限制性,也不是研究「課程互為主體」現象的唯一方式,但是,本研究試圖拋磚引玉而提供一種「課程美學研究」的「新可能」,也冀期未來能有越來越多研究致力於關切於美學的互動論,從而跳脫「主客二元論」的長久迷思。關鍵字:課程美學、美感經驗、互為主體性、共鳴的課程美感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