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年號對照表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各種有用的問答集和懶人包

清朝年號對照表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清)李有棠寫的 遼史紀事本末(全二冊) 和(清)李有棠的 金史紀事本末(全三冊)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清朝庚辰年清朝_歷史紀年年號查詢 - Rkdof也說明:清朝 _歷史紀年年號查詢清朝,歷史,紀年,年號,干支,屬相,朝代,皇帝,都城, ... 清朝干支紀年與西元年對照表|1663年~2019年清朝干支紀年與西元年對照表|1663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中華書局 和中華書局所出版 。

大葉大學 設計暨藝術學院碩士在職專班 卓銀永所指導 陳永昌的 臺北迪化老街舊建築形態與紙模型構成創作研究 (2014),提出清朝年號對照表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老街建築樣式、紙模型、文化創意產業。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中正大學 歷史研究所 甘德星所指導 林書寧的 製作滿洲:清初統治意象及其制度之形塑 (2013),提出因為有 滿洲、祖源神話、政治秩序、堂子、盛京城、建州女真、正統的重點而找出了 清朝年號對照表的解答。

最後網站清朝年代表則補充:清朝 、日治時期、民國年號對照表清朝民國日本年號西元歲次嘉慶12 民前105 文化04 1807 丁卯年 ... 清朝干支紀年與西元年對照表|1663年~2019年, www.artbuy168.com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清朝年號對照表,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遼史紀事本末(全二冊)

為了解決清朝年號對照表的問題,作者(清)李有棠 這樣論述:

《遼史紀事本末》,清李有棠撰。與《金史紀事本末》為姐妹篇,全書共40卷。該書分“正文”和“考異”兩部分,“正文”部分按專題纂輯,縷晰條分,區別條流,各從其類。“考異”部分以小字夾註正文之中,援引歷代正史、官方文檔、前人史著等,約710種,以資考證。 此書不但補充了大量史料,而且對《遼史》做了很多的補正、考據工作,是清代尤其是晚清時期最具有代表性的紀事本末體史書之一。本次整理本以光緒二十九年(1903)經作者修訂後的重刻本為底本,正文校以《遼史》,間參《契丹國志》,考異部分的可疑之處,則校核了所徵引的原書。 李有棠(1837年-1905年) 號芾生,江西萍鄉人,清朝史學家

。李有棠(1837年-1905年),號芾生,江西萍鄉人,清朝史學家。幼年聰慧,理解力強,對經史特別留心。後補博士弟子員。光緒年間,任江西峽江縣訓導時,閱覽袁樞《通鑒紀事本末》,便有心寫《遼史紀事本末》40卷與《金史紀事本末》52卷,初刻於光緒十九年(1893年),後經不斷修訂,二十九年(1903年)由江西學政吳士鑒上奏朝廷,稱“紀述淹賅,考定完密”,為“乙部中不朽之作”。 遼史紀事本末總目 出版說明一 凡例一 卷首 帝系考 紀年表 卷一 太祖肇興 卷二 埒克等之叛察克事附 卷三 東丹建國 卷四 赫嚕佐命蕭達魯等附 卷五 韓延徽輔政韓知古等附 卷六 西北部族屬國叛服 卷七

征撫高麗 卷八 舒嚕太后稱制 卷九 太宗嗣立 卷十 太宗克唐 卷十一 石晉背盟 卷十二 趙德鈞父子構亂 卷十三 魯呼爭立喜隱事附 卷十四 世宗之立 卷十五 蕭翰謀逆 卷十六 烏哲定變室昉賢適等附 卷十七 劉漢之立 卷十八 穆宗之暴 卷十九 宋初和戰 卷二十 承天太后攝政 卷二十一 耶律隆運柄用張儉事附 卷二十二 色珍戰績 卷二十三 休格將略 卷二十四 澶淵之盟 卷二十五 西夏封貢 卷二十六 齊天蕭後之誣法天後事附 卷二十七 渤海延琳之叛高永昌附 卷二十八 重元父子之亂叛黨附蕭阿拉等附 卷二十九 重熙增幣之議 卷三十 昭懷太子之誣 卷三十一 耶律伊遜之奸奸黨附 卷三十二 金人兵起 卷三十三 天祚

播遷 卷三十四 蕭奉先誤國塔喇台附 卷三十五 耶律伊都之叛 卷三十六 北遼魏王之變雅裡附 卷三十七 李處溫父子稔禍 卷三十八 奚酋僭號 卷三十九 張玨歸宋 卷四十 耶律達實之立 卷末 引用書目 附錄 有關遼、金史紀事本末的兩個奏摺 遼史人名清元異譯對照表   出版說明 《遼史紀事本末》四十卷,清末李有棠撰。它和《金史紀事本末》是姊妹篇。關於作者李有棠的生平及成書年代等,我們已在《金史紀事本末》的出版說明中作了介紹,茲不贅敘。 本書體例和《金史紀事本末》一樣,分正文和考異兩部分,正文“區別條流,各從其類,均以正史為主”;考異則兼采群書,用小注的形式,把諸書異同“分載每條之

下……以便觀覽,而資質證”。(以上引文均見本書凡例)李有棠的考異,確實下了很大的功夫,解決了不少問題。例如《遼史》卷一六聖宗紀載,開泰七年十一月“壬戌……劉晟為霸州節度使,北府宰相劉慎行為彰武軍節度使”。考遼史卷三九地理志,“興中府,本霸州彰武軍,節度”。則霸州節度使即彰武軍節度使,同時命兩人為一地的節度使實屬不可能,故李有棠得出明確的結論說:“晟即慎行,紀誤分為二事耳。”(卷七)遼史把一人誤為二人的情況很是不少,如蕭排押與韓寧、只剌裡與耶律資忠、只沒與質睦等,李有棠都參酌前人研究成果,一一作了考訂。此外,李有棠還對它書的有關記載進行了辨證。如李燾《續資治通鑒長編》雲,仁宗天聖八年十二月,有“

王詢遣禦事民官侍郎元穎等來貢方物”的記載,李有棠在考異中對此加按語雲:“天聖八年系遼太平十年,而詢于太平二年十二月薨,見聖宗紀,長編誤也。”這些考訂,無疑對研究遼史是頗有裨益的。 本書的不足,也和《金史紀事本末》一樣,首先在於截取史文失之粗疏,間有時序之誤。如卷九雲,會同“二年春三月丁巳,封皇子舒嚕為壽安王、雅斯哈為太平王,加王鄑檢校太尉”。考《遼史》卷四太宗紀,王鄑加檢校太尉在二月丁酉。再如卷六,太平“十五年春二月丙寅,博羅滿達勒海蘭河百八十戶來附”。據《遼史》卷一九興宗紀,此事在夏四月甲戌。加上版刻之誤,本書這類情況就相當不少了。其次就是考異徵引過繁,不少與史文關涉不大或根本無關的資料,

均全文收錄,顯得十分臃腫。但本書畢竟搜輯了不少材料,並附在了有關的事件之下,其參考價值還是顯然的。本書和《金史紀事本末》一樣,亦沒有有關典章制度的專題,是其突出的缺欠。 本書版本亦和《金史紀事本末》相同,有光緒十九年(1893)初刻本和光緒二十九年(1903)經作者修訂後的重刻本。這次整理,即以重刻本為底本,正文校以遼史,(凡未注版本者,皆為我局1974年出版的點校本)間參契丹國志,考異部分的可疑之處,則校核了所徵引的原書。凡刪字皆用圓括弧括起,凡增補皆用方括弧括起。本書前原有兩個關於本書的奏摺,今移置書後作為附錄,以資參考。 本書早在1966年前就已由孟默聞同志初點完畢,我局崔文印同志在

舊稿基礎上,對標點進行了覆核,並作了分段、校勘,同時還編了“遼史人名清元異譯對照表”附於書後,以便檢核。 中華書局編輯部  

臺北迪化老街舊建築形態與紙模型構成創作研究

為了解決清朝年號對照表的問題,作者陳永昌 這樣論述:

從創意商品空間設計的趨勢,近年來轉向展現本土文化的特質,以當地文化特色,使商品更具吸引力與市場競爭力。本研究將藉由本土文化的特質了解臺灣在本土文化上的基本背景與其獨特性,並透過文獻對本土文化的瞭解,從對迪化老街之日常生活形態的瞭解與產業實景,並連接區域位置的特殊性及歷史背景。從建築物的裝飾意涵與圖像中,尋找與歸納出具有本土文化的特徵,針對老街之建築樣式相關文獻的整理,藉以尋找臺灣在老街建築樣式方面較具象徵性之文化特色的特徵與建築形態。本研究以迪化老街的建築形態探討紙模型構築之可能性,透過時下日趨流行的紙模型作為表現的媒材,並以文字述說歷史的模式,透過紙模型的商品方式,述說歷史。期許在面對國際

經濟全球化、高科技化、知識經濟化與資訊管理日益篷勃發展的環境下,促使建構老建築紙模型商品化之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模式,讓民眾能瞭解老建築的價值與歷史記憶,增加文化創意產業經濟的成長及老建築保存修護再利用的重要意義。

金史紀事本末(全三冊)

為了解決清朝年號對照表的問題,作者(清)李有棠 這樣論述:

清李有棠撰,52卷。光緒十九年(1893年)與《遼史紀事本末》40卷同時初刻,後經不斷修訂,引用書目達510種,事無鉅細皆詳加考辨,考異以小字夾注正文之中,又崇尚轉述,故小字過半。   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由江西學政吳士鑑上奏朝廷,稱“紀述淹賅,考定完密”,為“乙部中不朽之作”。 《金史紀事本末》重視政治興衰,於社會經濟較少涉及。 李有棠(1837年-1905年),號芾生,江西萍鄉人,清朝史學家。李有棠(1837年-1905年),號芾生,江西萍鄉人,清朝史學家。幼年聰慧,理解力強,對經史特別留心。後補博士弟子員。光緒年間,任江西峽江縣訓導時,閱覽袁樞《通鑑紀事本末》,便有心

寫《遼史紀事本末》40卷與《金史紀事本末》52卷,初刻於光緒十九年( 1893年),後經不斷修訂,二十九年(1903年)由江西學政吳士鑑上奏朝廷,稱“紀述淹賅,考定完密”,為“乙部中不朽之作”。   崔文印, 河北樂亭人,生於1941年1月,1966年畢業於北大中文系古典文獻學專業,次年分配到中華書局工作。曾參加點校“二十四史”中的《金史》,此後陸續整理出版《金史紀事本末》《遼史紀事本末》等,並撰有《大金國志校正》《靖康稗史箋證》 《中國古代文獻淺談》《古籍常識叢談》《籍海零拾》,其書不少與其夫人曾貽芬合作。 金史紀事本末總目   出版說明一   凡例一  

卷首   帝系考   紀年表   卷一帝基肇造   卷二太祖建國   卷三克遼諸路   卷四燕雲棄取張覺郭藥師附   卷五太宗滅遼遼主被俘後事伊都附   卷六太宗克汴   卷七宋帝北遷和議附   卷八張邦昌之僭   卷九攻取中原   卷十南侵江浙   卷十一規取隴蜀   卷十二劉豫之立   卷十三徵撫西夏   卷十四高麗賓服   卷十五宗翰軍謀希尹事附   卷十六宗望戰事   卷十七舍音宗幹輔政韓企先事附   卷十八熙宗刑政得失

  卷十九達蘭構亂   卷二十宗弼兵略   卷二十一田瑴之獄   卷二十二秉德唐古辯謀逆烏達等附   卷二十三海陵淫暴   卷二十四太宗子孫之戮蕭玉事附   卷二十五蕭裕亂政   卷二十六契丹諸部之叛薩巴蕭斡罕德壽   卷二十七海陵南侵   卷二十八李通奸佞張仲〔軻〕梁珫附   卷二十九完顏元宜之變   卷三十世宗致治   卷三十一大定初宋人和戰   卷三十二世宗朝宰輔   卷三十三河決之患   卷三十四章宗嗣統   卷三十五李妃干政胥持國事附   卷三

十六鎬王鄭王之殺   卷三十七布薩揆侵宋更盟   卷三十八衛王遇害   卷三十九元人克燕   卷四十宣宗南遷   卷四十一中原淪陷   卷四十二群盜叛服   卷四十三封建九公   卷四十四宋人構怨   卷四十五高琪用事高汝礪附   卷四十六哀宗守汴   卷四十七宋元克蔡   卷四十八博索誤國承立附   卷四十九崔立之變   卷五十官努之叛   卷五十一南渡忠諫諸臣   卷五十二末造殉節諸臣   卷末   引用書目   校刻遼金紀事本末原敘

  重刊遼金紀事本末跋   金史人名清元異譯對照表

製作滿洲:清初統治意象及其制度之形塑

為了解決清朝年號對照表的問題,作者林書寧 這樣論述:

本文旨在討論:(一)滿洲名號的由來及其內涵、有關「滿洲」的概念及意象如何被創作完成?(二)大清皇帝/滿洲之主如何具象化其統治正當性,並展示於臣民面前?(三)相應滿洲族名的大清國作為嶄新的政體,其政治秩序與制度如何建構,流露其中的滿洲意象是否等同於過去的女真文化?滿洲之號來自努爾哈赤的美號「滿住」,此稱號極可能源自文殊佛號。當努爾哈赤征服女真諸部,滿洲復為該政權名稱,且多用於對蒙古事務,但入關前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所謂滿洲其實是以建州女真的族群與地理空間為核心,現今廣為人知的白山黑水為滿洲故土的概念,其實是入關後透過軍事屯墾、文本撰寫、祭祀活動才逐漸製造的意象。滿洲始為首領美號,繼為國名,再繼

為統治族群的族名,最終成為含括中國東北大地的地名。傳國玉璽、三仙女神話、改族名滿洲、定國號大清等四事是有機的連結。傳國玉璽令皇太極獲得蒙元正統,成為草原大汗;神話以兩種祖源敘事,塑造統治正當性的論述(discourse);以崇德為年號,並行南郊祭天大典,打造大清皇帝以德配天的儒家聖主形象。滿洲之所以在皇太極改元登基前夕重新作為部名使用,正是因其原初的文殊寓意符合統治者的需求,可以榮耀征服者的身分。從金國(Ma. aiisin gurun)到大清國(Ma. daiicing gurun),制度之更張,透露統治者欲脫離合議制窠臼,迎向儒家禮法體系的企圖,甫成為統治群體名稱的「滿洲」,其背後的文化系

統乃受制於此,無論在典禮的儀式、宗教信仰的規範,或首都的布局規劃,皆蘊含政治秩序與統治思想的變化,在此過程中,過往的女真文化其實正遭受破壞,歷經入關前後歷任皇帝的論述打造,伴隨著清朝誕生而再現的所謂「滿洲」,實為大清統治者欲呈現其統治意象與政治秩序而逐步打造的成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