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塑下週油價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各種有用的問答集和懶人包

台塑下週油價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邱寶林寫的 中國紅色企業真相 和柳中明的 臺灣環境變遷解密:改變未來的12堂課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加油且慢! 台塑:下週一汽柴油降1元 - 新唐人亞太電視台也說明: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 和山岳所出版 。

東吳大學 法律學系 趙德樞所指導 馬馹駽的 中國大陸反傾銷法律實務與台灣因應對策研究—以石化產品正丁醇案為例 (2021),提出台塑下週油價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反傾銷、世界貿易組織、正丁醇、石化工業、因應對策。

而第二篇論文中華大學 企業管理學系 葉鳴朗所指導 范揚國的 民營加油站多角化經營之關鍵成功因素 (2019),提出因為有 多角化經營、加油站、關鍵成功因素的重點而找出了 台塑下週油價的解答。

最後網站台塑油價查詢則補充:95 無鉛汽油下週估大降1 元,創逾13 年新低| TechNews 科技新報歷史油價頁面讓你查詢中油以及台塑的汽油、柴油歷史價格,你可以在這裡輕鬆的找到油價變化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台塑下週油價,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中國紅色企業真相

為了解決台塑下週油價的問題,作者邱寶林 這樣論述:

如果你不知道中國紅色企業已崛起 本書將為你從紅色企業的前世論述到今生,以解開很多台灣人不知道的真相! 以石油、石化行業為主脈,幫讀者解彧國際能源價格起舞的來龍去脈。 中東、南美、俄羅斯等油區如何牽動世界局勢的博弈, 俄羅斯從共產轉向私有化,為什麼普京總統再轉回公有化的全過程! 是中國紅色企業『走出去』與、經濟能源策略的完整呈現!   中國國營企業為新中國快速實現工業化,發展和建立自己獨立的工業體系,立下了汗馬功勞,是當之無愧的中國經濟脊樑。由於改革的艱巨性和複雜性,國營企業的改革又被稱為「改革攻堅戰」,九曲十八彎,一直走到了今天。   2004年,中國的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

三桶油」年利潤1500多億元人民幣。媒體驚呼「壟斷」,中國人豔羨「暴富」。人們看到了千億利潤,卻忽略了他們每年還要繳三四千億人民幣的稅費、四五千億人民幣的投資。石油行業已站在微利時代的門檻上。看來,高利潤的背後,還有很多鮮為人知的酸楚。   「油價」是世界經濟的晴雨錶和操控桿。不過,這個晴雨錶在中國有些失靈了。中國人沒有美國人收入高,為何油價居然快打了平手?石油企業利潤高,為何還拿補貼?面對這些問題,有人提出是定價機制惹的禍,國際定價何時能有中國的強音?   為什麼有些媒體似乎總是在與國有中央企業「作對」?那是因為,在中央企業埋頭經營之際,忽視了身邊輿論環境的變化,「新媒體時代」已經到來。

正如一位傳播學學者所說:「我們看到的世界,是被大眾媒體選擇和解釋過的世界。」細小的風吹草動,經過輿論的推波助瀾,也會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看來,中央企業確實要與時俱進,把媒體監督作為鏡子和動力,以做好自身的工作。   在質疑者眼裏,十多年前還普遍虧損的中央企業,如今的持續增長仿佛是做了什麼錯事。對「國進民退」的質疑和「央企兇猛」的指責也不絕於耳。甚至在有些人看來,中央企業的崛起與西方經濟學關於市場經濟的常識不符,因而是要不得的!不過,也有人擔心,國退民進別成了「國退洋進」。   國際市場格局早定,後來者沒什麼優勢,只能面對強大的對手、不利於自己的規則。1993年,中國中石油走出國門開疆拓土,

建設「海外大慶」。中亞、中俄、中緬和海上四大油氣戰略通道,像四把油槍從四個方向為中國經濟航母加油。在這個沒有依靠、競爭白熱化的海外市場上,中央企葉幹得也不賴。   在早被跨國公司瓜分完畢的戰場上,中國人能闖出自己的天地嗎?如今,中央企業五分之一的資產和收入、三分之一的利潤來自海外,利潤達三千多億元人民幣。中央企業在海外的成功,證明中央企業不是一群在自家院子裏「窩裏橫」的雄雞,而是經過學習,成長為搏擊風雨的雄鷹。   面對國際市場的激烈競爭,已很少有反本國企業壟斷之說,有的只是控制力,有的只是行業集中度,有的只是國家利益和經濟安全。中國崛起,中國人還需強化「大國思維」,不能只局限在960萬平

方公里的大院內看待各種問題,而要站在全球一體化的角度去考量,因為一榮俱榮,一損俱損。   國際市場上,無所謂國與民,國也是民(中國人民),民也是國(中國),兩者都是中國民族經濟。中央企業就像中國企業群體中的基礎設施,在自身做大做強的同時,有義務、有責任支持和帶動民營企業更好地發展。「國、民共進」,就是中國進。中國要贏得世界尊重,不僅要「世界工廠」的稱號,更要有一批自己的世界級企業和品牌,要有自己的偉大企業。   本書能讓你瞭解到:   ● 中國的改革開放是什麼?   ● 中國如何把國營企業改變成國有企業?   ● 中國共產黨自第十一屆以來的三中全會對企業的影響?   ● 怎麼解讀「國有企

業」與媒體監督的互動?   ● 中國企業是如何在世界石油版圖中啃下骨頭,又能吃到肉?   ● 瞭解中國企業走出去戰略,也能幫助國家外交工作?   ● 告訴你中國人如何在尼羅河畔的戈壁灘上建成煉油廠?   ● 瞭解國際石油價格是誰在後面操縱?間接影響了美國政壇!   ● 從中國的中亞能源策略,瞭解『新絲綢之路』的全貌?   ● 中國如何在世界推動「中國標準」與「中國模式」?   ● 從美國對「壟斷」的改變認識新的商業規則?   ● 你知道俄羅斯也曾經實施過私有化,為什麼?   想要開始瞭解中國紅色企業的生存環境與策略?   掌握正確的社會主義宏觀知識與觀念,   從國際能源集團的合縱連橫深入

分析中國企業的競爭力! 作者簡介 邱寶林   中國石油報社長、總編輯。   1971年出生於中國安徽安慶。中國青聯常委,全國百佳新聞工作者。中國石油大學經濟管理學碩士,美國休士頓大學EMBA。 編譯/尹建國   中華企業研究院副研究員。   中國大陸問題研究所研究。   大陸庶民市場文化專業。   曾任中華企業經理協進會理事、中國山東力諾集團公司(中資企業)文化總監兼總裁特助等職。   現任大陸多家中資機構經營顧問,往來福建、深圳、北京,東北,台北等兩岸各地,為中資公司負責人及高管提供經營策略及兩岸產業合作商機。作有《商業談判智謀》。 第一章 中國中央企業有著怎樣的前世今生

國有國營新中國面對的「獨木橋」 老國有企業戴上虧損的「大黑帽」 「籠中鳥」國有企業改革陷入膠著 「拆與合」重組改制的模式之爭 新國有企業踏上資本市場的荊棘路 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成立中央企業登上歷史舞臺 第二章 高利潤:你從哪里來,又到哪里去 利潤一朝千億天下知 利潤大蛋糕是如何做成的 苦澀的瘦身中央企業三十八萬人大裁員 利潤大蛋糕如何分 「稅負」被忽略的另一筆千億 算筆細賬千億利潤到底高不高 中央企業真的不給全民分紅嗎 利潤背後的神秘之手 石油業站在了微利時代的門檻上 第三章 油價高低誰說了算 油價為何漲多跌少漲快跌慢 中國的油價為何比美國高 高油價下油荒的追問 氣荒來了中央企業是保供還是

「逼宮」 高油價的幕後黑手 定價權何時能有中國強音 第四章 中央企業遭遇輿論旋渦 「十二.廿三」安全事故催生新制度 新媒體時代掌握「第六種能力」 結構調整期、社會轉型期、事故多發期 能否安全百分之九十六取決於人 被冷落的「世界五百強」之首 八萬人裁員只是一個傳說 網路圍觀「門事件」 「危機管理」現代企業的必修課 聚光燈下的壟斷收入 新聞頭條是怎麼產生的 及時擦去雕像上被潑的顏料 第五章 國進民退大論戰 國有化浪潮來襲 進、退問題的由來 現象離真相有多遠 經濟學家的擔憂和國家統計局長的回答 「兩會」與報導的新焦點 國進民退還是優進劣退 國進民退是不是個假命題 第六章 沒有國家行政保護海外做

得怎樣 後來者要想吃肉得先啃骨頭 秘魯征戰掘出第一桶金 建「海外大慶」的戰略構想 委內瑞拉練兵在美國的後院淘金 海外創業從蘇丹騰飛 中哈合作,構建能源新「絲路」 競購優尼科不可忽視的商業因素 秘鐵雙龍收購有錢買不來幸福婚姻 中石油式收購買得上還得玩得轉 中、俄管道黑髮談成白髮 中亞管道建設速度就是競爭力 四國元首的盛會和遲到的貴賓 貸款換石油把握時機最重要 中、緬管道為能源安全再保險 四大能源通道為中國經濟加油 第七章 是窩裡雄雞還是海外雄鷹 走出去就得豁出去 二十年努力走進了大油海 在石油奧林匹克賽場奪金 穿著防彈衣在巴格達簽約 「規模發展」佈局中東大舞臺 海外找油為全球新增四億噸石油 做

世界工廠也做中國標準 中央企業走出去中國形象大展示 走出去需要大航母本土化也是核心競爭力 第八章 是壟斷問題還是行業集中度問題 中國價格為何還是水中月 明天的石油會是今天的煤炭嗎 不簡單的商品不一樣的壟斷 詭異的石油政治 今天的美國人如何看待壟斷 私有化的俄羅斯是否強大了 《反壟斷法》反的不是企業而是壟斷行為 中國石油市場不只有三大公司 如何培養大處著眼的戰略眼光 第九章 中國中央企業的未來 母國烙印跨國公司也有國籍 還原中央企業真實的面貌 在批評和抱怨聲中前進 社會責任中央企業的必然擔當 國、民共進就是『中國夢』 迎接中國「偉大企業」時代的到來 推廌序   長久以來,一般人對國營事業

(或中央企業)有種難以消除的印象,即經營官僚化,服務衙門化。這是計劃經濟制度下的通病。儘管改革開放以來,中小企業蜂起,然皆力道不足,且均以當地為發展領域。國營事業在改革開放的前十年,許多舊習仍然存在。諸如大鍋飯文化、形式主義,對虧空不負責任。當時無論海歸派學者,或出國經商或旅遊的人,對歐美企業的服務態度:親切、人性化,多留下深刻的印象。當回到國內,與他們親身經驗比較,知道國營企業待改進之處很多。所以對「國進民退」現象多表疑慮。   邱寶林先生所著《中國紅色企業真相》(原名《央企真相》)。對近廿年來中國中央企業的發展作了客觀而生動的論述,會使讀者對中央企業有一種嶄新的印象。現在的中央企業與過去

的國營事業有很大的不同。現在的中央企業所採行的股份制,即將中央企業的資產分成若干股份。一般人民均可持有它的股份,只要願意出錢去買,股份變成股票;股票可上市買賣,股價隨股市的波動而波動。中央企業採行現在的公司組織,董事會掌握公司的營運大權,董事長及總經理不再是官派,這點與過去的國營事業完全不同。這一變化對中央企業而言,是一大革命。可是這種變化尚未為一般社會大眾所認知。   到20世紀末,國際化、全球化的潮流勢不可擋。國內的企業要生存、要發展,不再有政府的保護,而是靠本身的競爭力─即所謂研發競爭力、管理競爭力、銷售競爭力、售後服務競爭力及資訊競爭力。一般的民營企業多不具備這些競爭力,唯中央企業,

特別是中石油、中石化和中海油,祇要再加整頓,多具備這些競爭條件。   中國大陸經過改革開放,所表現的經濟發展的氣勢,西方人士多認為中國已崛起,而中國人民也以中國崛起而揚眉吐氣。但是崛起的條件是經濟的持續發展,而經濟的持續發展要靠能源作動力;在能源中,主要為石油與天然氣。在油氣方面,中國本身所生產的是不足的,可是在這方面的需求卻愈來愈大。在這方面要完全靠西方公司的供應卻是十分危險的;因為它是戰略物資,戰略物資不能受限於人。為此,中石油、中石化義不容辭地要走出去,因為民營企業都不會冒太多的風險到海外去尋找油氣。   眾所週知,世界上最豐沛的油源區為中東,早已名花有主,旁人妄想染指;祇有向其他地

區,曾產過石油,今已被放棄,或非洲荒涼地帶,多嫌生產成本過高,而風險太大,西方公司已無興趣。中石油瞭解這種情況,但為了國家的發展不得不嘗試,首先他們瞭解到與當地政府關係的重要性,對探出的石油要分一部分給當地政府,對當地的經濟建設也要幫些忙。同時,更重要的,每個工作人員要具冒險精神,不怕辛勞。像這些條件,沒有一家民營公司肯去冒此風險。   為了國家使命,中央企業勇敢的走出去。   在海外探油,不但要靠辛勞,也要靠經驗和技術,在這些條件配合下,才有豐碩的成果。例如在南美的秘魯、委內瑞拉和北非的蘇丹之探井都有了成果。但是在蘇丹,由於治安敗壞,有五位工作人員遇害。在非洲其他國家,也嘗試探油,但因治

安太壞,風險較大。   伊拉克是盛產石油的國家,其油源之豐沛僅次於沙烏地。美伊戰爭停止後,國內種族相鬥,自殺炸彈到處發生。為在伊拉克有落腳之地,中石油冒風險,爭取伊拉克艾哈代布油田的一個股份,幾經折衝,最後總算爭取到這一股份。   經過多年的努力,多年的探索,中央企業終於成功地開闢了三條由中亞通往中國內陸的油氣管道:(1)中亞管道:由土耳曼斯坦,經烏茲別克斯坦、哈薩克斯坦,從新疆進入中國大陸;(2)中俄管道:這是歷時最久,磋商多次,才決定興建的管道,由泰舍特、斯科沃羅季諾到黑龍江的大慶;除此,(3)中緬管道:為油道與氣道並行,由緬甸的馬德島,經瑞麗進入雲貴。這三條管道的開闢,中央企業發揮了

人定勝天的精神。他們用耐力、技術和智慧,終於達成預定的目的。中央企業五分之一的資產和收入,三分之一的利潤係來自海外,而海外年利潤高達三千多億元(人民幣)。   經過十六年的辛苦努力,中石油建立起五個海外油氣合作區,中亞和俄羅斯、非洲、中東、美洲、亞太。在這五個合作區中,廿九個國家中所運作的投資項目共八十一個。二0一0年油氣作業產量達到八千六百七十噸,約佔大陸海外作業總產量的百分之七十。   目前百分之七十的中央企業已實現股份改造,而且在美國、中國內地和香港等地上市。可知現在的中央企業非廿年前的中央企業所給予國人壟斷、低效、腐敗等現象。中央企業除了完成國家交給的任務外,還在社會發展中擔當應負

的責任。例如中央企業連續把『神舟』飛船,嫦娥衛星放飛太空。近年來,對於國家天然災難,也發揮了中流砥柱的作用。同時對於國際活動,如北京奧運會、上海博覽會、廣州亞運會等也作出突出的貢獻。   二0一一年在大陸出版的《央企真相》一書確實產生了一些正面的效果,例如改正中央企業在一九九0年以前為國營事業時給社會大眾的不良印象。中央企業敢走出去,就是中央企業決定改變國人對它的舊印象。中央企業的股份中有相當大的部分是屬於政府的。也許有人要問:西方的石油公司都屬民營;而且這些大石油公司在國家為後盾情況下,已佔去石油天地全部份,要想從它們口中分一杯羹,那是不可能的事;況大陸的民有企業以中小企業為主,能走出去的

大企業尚不多見。在國際市場上,作為一個大國想蝸居在國內是不可以的;況石油又是戰略物資,每個大國都需要它。   對於像《央企真相》這類的書。在台灣及亞太會有人看嗎?這是個合理的問題。個人認為它會有人看,其理由:一、有人基於好奇會看這本書;二、中國崛起到底憑什麼條件?能源是經濟持續發展和生活改善的必要條件,這本書提供了答案;三、對石油生產有關的專業人員,會對此書有興趣,像台灣的中油公司,其石油全部來自中東,在油價上完全處於被宰割的地位;即使想走出去,既沒有足夠的實力,也無任何機會;至於天然氣,全部依賴由海上進口,目前蓄汽槽也不夠,況且價格昂貴,尚不能用於民生,對於以上三個理由,這本《央企真相》將

以《中國紅色企業真相》的名稱,內文為繁體字在台灣問世。   台灣的石油公司屬於國營,而民營的台塑規模不夠大。一般人也無國進民退或國退民進的想法。   我最後要說的,即《央企真相》的作者,他以「上窮碧落下黃泉」的精神彙集有關中央企業在海外披荊斬棘、冒險患難的經驗,以生動的筆法,予讀者一個血淋淋的現實故事。他不必為國進民退作爭辯,祇是將中央企業在海外的經驗告訴讀者,就會使讀者認為那些爭辯都屬無稽之談。(本文作者為中央研究院院士) 于 宗 先 2013/12 第一章 中央企業有者怎樣的前世今生管子雲:疑今者,察之古;不知來者,視之往。中央企業能有今天,不是「天上掉下個林妹妹」。中國選擇

國有化的城市工業之路,固然有學習和照搬蘇聯模式的意識形態因素,但也有當時國內經濟形勢和國際政治背景下的必然性。國營企業為新中國快速實現工業化,發展自己的重化工業、國防工業,建立獨立的工業體系,立下了汗馬功勞。然而,由於計劃經濟體制的缺陷,國有企業曾被捆住了手腳。就在中國農村經濟改革取得輝煌成就的時候,國營企業卻是愁雲慘霧,虧聲一片。在經歷了放權讓利、撥改貸、利改稅、承包制、責任制、集團化、剝離社會、下崗分流、優化組合、抓大放小、股份制、債轉股等一系列改革之後,九曲十八彎,國有企業走到了今天。國有企業改革依然複雜和艱巨。制度建設,沒有最好,只有更好。第二章 高利潤:你從那裡來,又到那裡去恩格斯說

,歷史從哪裡開始,邏輯就從哪裡開始。我們談論中央企業的利潤也應從歷史說起。二00四年,中石油利潤躍上千億人民幣,加上中石化、中海油,「三桶油」年利潤1500多億元人民幣。媒體驚呼『壟斷』,國人艷羨『暴富』。中石油的利潤真的只靠賣油嗎?細究起來,還要靠科技,上天容易入地難;靠管理,擰乾毛巾裏的每一滴水;靠國際化,中央企業三分之一的利潤來自海外;更靠人的付出:這既有國內和平年代裏的流血犧牲,也有國外面對槍林彈雨時的堅守,更有當年中石油三十八萬「買斷工齡大軍」的貢獻。七十多萬石油石化人、七百多萬國有企業員工落寞地離去。人們看到了千億人民幣利潤,卻忽略了「三桶油」每年還要繳三四千億人民幣的稅費,四五千

億人民幣的投資,賺一個就得投入三個,龐大的資金缺口只能靠融資和舉債彌補。數字看起來客觀,有時也有欺騙性。「三桶油」利潤的絕對數很大,但若從利潤的相對數來說,有些業務的利潤率就接近個位數了。原來,石油業已經站在微利時代的門檻上了。高利潤的背後,還有很多鮮為人知的酸楚。那就讓我們聊一聊這千億人民幣利潤的來龍去脈。

台塑下週油價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主持人:阮慕驊
來賓:資深期貨分析師 林昌興
主題:美元強勢,黃金、白銀、原油大宗商品弱勢不停
節目時間:週一至週五 5:00pm-7:00pm
本集播出日期:2021.08.23

#林昌興 #期貨分析
【財經一路發】專屬Podcast:https://pse.is/3k653s


-----
訂閱【豐富】YouTube頻道:https://www.youtube.com/c/豐富
按讚【豐富】FB:https://www.facebook.com/RicherChannel

▍九八新聞台@大台北地區 FM98.1
▍官網:http://www.news98.com.tw
▍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News98
▍線上收聽:https://pse.is/R5W29
▍APP下載
 • APP Store:https://news98.page.link/apps
 • Google Play:https://news98.page.link/play
▍YouTube頻道:https://www.youtube.com/user/News98radio
▍Podcast
 • Himalaya:https://www.himalaya.com/news98channel
 • Apple Podcast:https://goo.gl/Y8dd5F
 • SoundCloud:https://soundcloud.com/news98

中國大陸反傾銷法律實務與台灣因應對策研究—以石化產品正丁醇案為例

為了解決台塑下週油價的問題,作者馬馹駽 這樣論述:

本研究以中國大陸反傾銷法律實務為主軸,藉由探討兩岸法令規範與業者實務運作,分析台灣廠商因應中國大陸反傾銷案時的策略與建議,例如應訴態度或技巧的不同,足以影響反傾銷調查的最終結果,甚至讓市場重新洗牌。又如,廠商該如何獲得政府及相關單位的協助等等,試著從中整理出一個方向,提供台商在遭遇反傾銷措施時能將損害程度降至最低的參考。在世界貿易組織的允許下,反傾銷為少數可以合法使用的保護措施之一,更是世界各國維護自身國際貿易經濟利益的重要手段,尤其是近十多年,發展中國家的國際競爭力普遍提高,在競爭日趨激烈的國際貿易市場,各種貿易手段只會不斷的增加其強度。本論文則預期透過研究探討三大部分議題:第一部分就現行

《WTO反傾銷協定》規範,進一步探討中國大陸貿易救濟法令及調查程序與執行有無與WTO貿易救濟相關協定不相符合之處;同時也針對台商是否能利用合理手段減輕或規避中國大陸反傾銷制裁尋求因應策略。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以來,全球經濟成長速度趨緩,部分產業供需失衡,因此許多國家提高使用反傾銷等貿易救濟措施之頻率,加大措施範圍。在實務上,增加反規避、反吸收等調查,擴大調查機關的權限,或者強化逃漏反傾銷稅之查緝等。面對他國反傾銷等貿易救濟調查應訴難度之增加,業者實有必要掌握控訴國法規與實務運作。本文即針對中國大陸反傾銷立法概況、對外反傾銷歷程與狀況,以及兩岸反傾銷法制的比較加以研究,以瞭解兩岸反傾銷控訴的

因素與模式。第二部分則是蒐集整理出廠商在中國大陸反傾銷調查開啟後會面臨到的問題,包括:問卷填答技巧與重點、實地訪查因應重點、如何掌握應訴要領,以及政府與產業公會等相關單位可以提供哪些協助等,藉以提供業者最新的訊息與實務經驗。反傾銷是一場硬戰,因此業者必須建立反傾銷的觀念,積極應訴以確保權益。目前世界貿易組織沒有制式的反傾銷調查問卷,各國根據本國反傾銷法規制定了符合需要的調查問卷。《孫子兵法》寫道:「上下同欲者勝」,企業一旦決定應訴後,應隨即進行人員編組,一份回復問卷需要傾全公司之力,包括公司內外銷業務、會計、財務、生產管理、技術服務、資訊等部門,以及聘請專業人員(如律師、會計師)來協助相關作業

,上下一心,才有制勝的力量。最後,為使兩岸經貿關係能更正常化,在談判互動上,除了將兩岸貿易糾紛提交到WTO解決的方式,能否建立另一個以處理兩岸反傾銷爭端的協商機制,盡量避免政治因素牽涉到WTO事務進行,也是本論文探討的方向。有鑑於海峽兩岸之台灣與大陸目前分屬不同的法域,法制規範各有異同,本論文擬在不涉意識形態,且稱謂允宜簡妥之思量下,將述及各地區之法規、實務作法或其他事物時,依序以慣常之「台灣」、「中國大陸」稱之,如未特別標明地區名稱者,則指中國大陸而言,於此先予敘明。

臺灣環境變遷解密:改變未來的12堂課

為了解決台塑下週油價的問題,作者柳中明 這樣論述:

打開了文明的潘朵拉寶箱,一味追尋自我發展……人類,是否忘記對環境應有的生態義務?   地球上每一個活著的生物都是「環境公民」,無論身處何時、何地,我們都與周遭環境相關,所做作為也會改變環境;在享有天賦的自然權之際,我們也對環境負有責任義務!   愛地球、愛臺灣必讀環境教育好書!   氣象e時代,預報要統一?  你知道抗暖化為什麼要減碳嗎?不節能,能減碳嗎?  無碳建築,夢想能成真嗎?  氣候變遷會造成什麼產業、生態、環境衝擊?  暖化對企業是衝擊,還是機會?企業又該如何用減碳創新消費?  是天災可怕,還是人禍可惡?政府應如何修改政策、減少人禍?  抑制溫室氣體,經濟就會倒退?永續,為何是一場虛

偽的夢?  身為環境公民的我們,又該如何解讀氣候密碼、如何學習適應氣候改變,積極面對地球永續發展?   在退無可退下,未來數百年我們當如何與天災共存?   從納莉颱風造成台北捷運淹水停擺;賀伯颱風在臺灣造成300億的損失;莫拉克颱風引發多處水患、坍崩與土石流;凡那比颱風造成愛河滿溢,街道變河道……這天災,為何越趨嚴重,一次比一次造成更無可彌補的損失?   地球氣候越來越極端,全球各處都出現異於往常的龍捲風、颱風、水災、地震、火山爆發……許多人民流離失所,失去親人與家園。人類是否會被自己破壞殆盡的環境,給消滅掉?   你是否曾想過,除了設立煉鋼廠,台灣是否有成為「夢工廠」的可能?為何幫白海豚找個

家,對人類來說很重要?為什麼才僅僅半小時,颱風的豪雨就能淹一層樓高?   而臺灣這一方小小島嶼,正遭受到什麼樣你我所無法想像、承受的危機?   我們和我們的子孫,是否忽然有一天會因熱浪、暴雨或是海水位上升……等而受難?   而我們,能做些什麼? 作者簡介 柳中明   美國猶他大學氣象系博士。  現任國立臺灣大學大氣科學系教授、前國立臺灣大學全球變遷研究中心 主任。  專長為全球變遷、大氣化學、大氣幅射。  長期關注地球氣候變遷,從人文觀點出發,期盼政府與人民共同努力,重視並參與環境、氣候變遷課題的必要性與可行性。 PART01理解氣候變遷1.1 水淹古城,氣候變遷顯徵兆1.2 氣候現象,豈一

個亂字了得!1.3 災難頻仍,地球怎麼了?1.4 暖化研究,重點在前後百年1.5 天要塌了?暖化議題包山包海……1.6 全球暖化……水深火熱的世界正蔓延!1.7 氣象異常全球化來了!1.8 冬日寒流下,全球暖化的省思1.9 金融海嘯,掩不住氣候危機1.10 氣候異常,恐不再讓人意外 PART02應對氣象災難2.1 防災救災體系,是秀不出來的2.2 雨過天青,記取傷痛的教訓2.3 密切掌握天地變動,方能避禍2.4 怪颱,印證全球氣候大變遷2.5 氣象預測不足,更要警覺2.6 氣候安全,臺灣如何備戰?2.7 學習面對天災2.8 是天災可怕,還是人禍可惡?2.9 不遷村拆堤?救災甚於治水!2.10 

我們必須學習適應氣候改變2.11 氣候難民,該何去何從?2.12 臺灣氣候難民2.13 讓災害預警指數說話2.14 百年災難──無法阻擋,只能調適 PART03觀察氣象現象3.1 近年全球氣候為何大異常?3.2 熱浪:氣候變異的威脅與因應3.3 聖嬰現象3.4 颱風古今觀3.5 我們準備好面對明天了嗎?3.6 冬颱,可能不再是異象3.7 超大豪雨隨時會破紀錄3.8 聖嬰發威,好個暖冬3.9 都市發展與全球暖化3.10 臺灣人、美國人,面對颱風大不同 PART04氣象預測自由化4.1 專技人員考試,應增列氣象技師4.2 氣象e時代,預報要統一?4.3 若非氣象局點火,媒體怎能煽風4.4 氣象預測

不準,只能怪氣候4.5 投資氣候預報,降低人民風險4.6 冷月、寒冬、氣候預測的挑戰4.7 氣象預報,何不民營化4. 8 可預期卻又不確定的挑戰4.9 法規鬆綁氣象預報,良性競爭 PART05水的困擾5.1 秋冬初春冷鋒南下,人造雨事半功倍5.2 水荒,能等到選完再說?5.3 水荒!是天災?還是人禍?5.4 水管理新思維:以價制量與「綠」水工業5.5 治水,須考量氣候變遷5.6 氣候變遷威脅臺灣水資源 PART06氣候變遷衝擊6.1 氣候變遷過程,對我沿岸建設衝擊大6.2 解讀氣候變遷密件6.3 全球氣候異常變化,生態系面臨嚴重衝擊6.4 氣候變遷的真相6.5 臺灣未來學,何時成氣候?6.6 

臺灣需要氣候變遷評估報告嗎?6.7 暖冬阻礙禽流感肆虐6.8 熱浪殺人保命,有撇步6.9 從氣候變遷看產業衝擊6.10 當北極熊無處棲身6.11 永不止息的氣象災難 PART07氣候變遷的因應7.1 因應氣候變遷,勿只因應氣候變化公約7.2 氣候變異的威脅與因應7.3 掌握氣候變遷,降低自然災害7.4 二℃的期望7.5 積極面對氣候變遷7.6 脆弱的環境需要細膩的評估7.7 眼光放遠,才能真正面對暖化7.8 氣候政策,別抽一鞭才走一步7.9 氣候變遷調適的重要性7.10 全球天災頻傳臺灣應莊敬自強 PART08氣候公約面面觀8.1 溫室氣體排放減量,還看外交手腕8.2 全球氣候變遷與全球氣候變

化網要公約8.3 我們要重視氣候外交8.4 桂冠光芒,能否讓美國覺醒?8.5 全球溫室減量,新貧富戰爭8.6 CO2的爭議8.7 金融海嘯中,低碳產業蓬勃8.8 換了總統後…美國努力溫減,我們呢?8.9 哥本哈根會議的時代意義8.10 如果,吳揆到哥本哈根… PART09節能減碳的迷思9.1 擴充核電,鼓勵企業維持高耗能﹖9.2 問題是產業調整,非能源供應9.3 高油價時代9.4 氣候變遷與溫室氣體減量推動方案9.5 抑制溫室氣體,經濟就不會成長?9.6 植林就能救臺灣?9.7 邁向環保減碳的路上9.8 紙老虎法令9.9 時機歹,再生能源條例還加稅?9.10 不節能卻減碳?9.11 迷航中的全

國能源政策9.12 學美國…先限空汙,促溫減9.13 抗暖化為什麼要減「碳」? PART10想像那無法想像的10.1 緊跟京都議定書腳步!10.2 催生「台塑夢工廠」10.3 煉鋼廠不如夢工廠10.4 積極抑制二氧化碳排放,永續我國經濟成長10.5 綠色電價10.6 明天過後:持續增加的臺灣高樓!10.7 別管西裝了,用減碳創新消費10.8 節能產業終將興起10.9 無碳建築,夢想能成真嗎?10.10 植樹、砍林與二氧化碳 PART11環境問題的省思11.1 大陸的空氣汙染,臺灣的酸雨噩夢11.2 南極臭氧層破了一個大洞11.3 霾害警訊,跨國環境汙染不容輕忽11.4 東臺灣開發不當,海岸線快

速後退11.5 沙塵暴衝擊臺灣環境品質11.6 狼煙祭再起時11.7 臭氧層破洞11.8 應採先進空氣品質指標11.9 禽流感全球警戒,咱不動11.10 挺購地,幫白海豚找個家! PART12永續發展在臺灣12.1 車輛無限成長,當然塞車12.2 永續發展會議,難永續12.3 讓地球喘息吧12.4 大事、大位,臺灣「不願面對的真相」12.5 臺灣,走到第11個小時12.6 百年後的臺灣12.7 民主倒退?臺灣仍在J線下端12.8 別讓永續發展與臺灣絕緣12.9 消失的地方性永續運動 作者序 展望人間氣候   理論上說:短時間的天氣變化是氣象,長時間的氣象變化叫氣候。但是,是誰在決定多長的時間

,才是合理的氣候時間?   氣候是人為判斷的。譬如有人說:一輩子沒遇過這麼嚴重的水災,但說話的人最多才一百歲上下!或是說:儀器記錄以來最嚴重的豪雨,但是氣象科學儀器發展還不到一百五十年!那麼若果說:有文字紀錄以來,最嚴重的洪災,但是有系統的文字紀錄,不過五、六千年。   紀錄片「第十一個小時」,強調人類在地球演進史進入夜間第十一個小時五十九分五十九秒才發展起來,這是形容地球四十六億年的歷史中,人類不過是在近百萬年內漸漸地主宰著地球生態系。而過了午夜十二時,無論地球被人類破壞得如何,地球仍可以再持續十億年,讓新的物種重新發展起來。但是人類呢?人類還能持續多久?人類是否會被自己破壞殆盡的環境,給消

滅掉?然後,另一個新的能夠適應新環境的物種,是否會出現,而逐漸取代人類?   人間的氣候是人為主觀決定的。百年,大概是一個人的最長壽命;三百年,大概就是你我所能夠期望的子孫最長總壽命。所以,無論地球是否將再進入另一個冰期,無論人類物種是否在數萬年後消失,我們所擔心的,都是:未來我活的時候,以及我孩子與孫子活著的時候,氣候會是如何?相對的,當然我們會想:過去我與我父親活過的百年間,氣候是否與現在不同。   沒錯,有人說地球古氣候,有人談氣候影響朝代興亡,但是人只關心前後百年的氣候,這就是人間氣候。   科學家一定都不同意,可是一百人中有多少人會讀科學論文?有多少人瞭解十萬週期的冰期、間冰期變化,

然後可以接受:氣溫或許在未來數百年會上升,但在未來數千年後就會緩緩下降,進入到另一個寒冷的冰期。就算是最了不起的科學家,也必須面對最近一百年的氣候暖化,是否會讓自己與自己的子孫,忽然有一天因為熱浪、或是暴雨、或是海水位上升等而受難。   有人堅信人無法改變氣候,這點確實很難辯論。因為人不是上帝,既然不能創造宇宙,當然沒有能力影響大自然,改變氣候。但是,若果只談前後百年的氣候改變呢?人類既然能夠釋放破壞臭氧層的氣體,造成南極臭氧破洞,難道就不能在近百年內造成氣候暖化嗎?而這個百年時間,恰就是你我關心的人間氣候時間。   多數人都是後知後覺的,那麼我們就要多觀察先知先覺的人,是如何在規劃未來?其中

,節能減碳以穩定氣候變化的論點,似乎是所向無敵。無論有多少人是如何的不相信,或是如何努力地在耗能排碳,最終我們都是地球上的一員,無法逃避每個人必須承擔的責任。設若聯合國的氣候談判,真的成功,並且明訂每個國家未來的減量時程表,我們無論是相信或是不相信人類可以改變氣候,都必須配合。   那麼氣候談判是否會失敗呢?到目前為止,每一年都有人說是失敗的,但聯合國仍是每一年持續在推動談判。顯然,有許多先知先覺者,正在主導著未來人類的發展,期望影響人間氣候。而你我,不過是後知後覺的人,即不能讓氣候談判不召開,也無法讓談判失敗。那就必須想清楚:為何這麼多先知先覺的人,如此相信人類可以改變氣候?而若要阻止人類改

變氣候,到底真正重要的工作是什麼?   無論如何,人間氣候是以人為中心的,而這個議題的發展正影響著你我的未來,除了參與,我們沒有逃避的機會。   本書整理個人過去二十年的觀察,並且是那些投稿後被同意發表的文章,希望呈現出人間氣候問題的多元化,以及參與此課題的必要性與可行性。希望此書能對讀者展望未來的人間氣候,有所幫助。 1.4 暖化研究重點在前後百年氣候暖化議題發燒,人類真的改變了大自然的變動機制,讓地球持續熱下去嗎?天體運行的規律,目前是不會被人類破壞的,所以八萬年後地球氣溫將下降約十℃,全球冰川大幅增加,氣候進入另一次的冰河期,應該是必然會發生的規律。但,那是八萬年後,不是現在。現在,地

球正處於溫暖的間冰期,且並非過去八千年來最熱時期,但空氣中的二氧化碳濃度卻是六十多萬年來最高。若要地球氣溫不再上升,除非太陽遠離地球,或全球火山大量噴發――只有進入大氣層的太陽輻射量減少,才可能抑制大量二氧化碳的溫室效應增溫。大氣科學界對過去與未來百年氣溫持續上升趨勢的說法是:若忽略人為影響,無法解釋現今全球暖化的情形。換言之,是目前天體運轉的自然狀態,與人為大量排放溫室氣體,共同創造了目前氣溫持續破紀錄的情形,並非單由人類造成全球暖化。聯合國「跨國氣候變化小組」(IPCC)報告,主要將重點放在過去百年人為影響的重要性與未來百年,並非是千年、萬年後持續暖化中的地球。二○○七年的報告,更將二○五

○年後全球可能控制溫室氣體排放,使溫室氣體排放出現減少的情景納入模擬重點,期望人類能減少干擾氣候,讓氣候變化規律漸歸還大自然主宰。一波波的媒體熱炒,造成漣漪不停震盪,似乎符合《恐懼之邦》內環保及科學人士的設局。不過,那僅是創意十足的科幻小說。該作者雖找到四、五○年代科學界對資料分析誤判的切入角度,但其終究不是科學家。過去百年增溫,一九四五至一九七五年間卻略降溫情形,早已經科學模擬探討,確定是大氣與海洋交互作用下的小插曲。目前持續破紀錄中的全球氣溫,也可能再因海洋增溫較慢與海洋環流調整,再度出現一波修正,但那應不會影響未來百年持續增溫的趨勢。該書雖出版於電影《明天過後》之後,但作者或許不了解《明

天過後》誇張劇情背後的科學研究進展,而未將正確觀點納入書中。全球熱炒氣候暖化議題的局面,已持續燃燒。二○○七年四月底,IPCC經濟衝擊議題在泰國曼谷上場,五月在德國波昂進行氣候變化綱要公約(UNFCCC)下屬機構會議,六月初經濟高峰G8會議在德國海利根達姆討論下一階段溫室氣體減量目標,九月聯合國宣佈召開部長級會議,十一月IPCC在西班牙瓦倫西瓦提出第四次評估報告的整合版本,均為十二月在印尼巴里島舉行的第十三屆UNFCCC締約國會議提供更有決策效率的政治方向。我國各大報、雜誌、廣播與電視均注意此現象,也紛紛進行系列性專題報導、規劃與製作,而我國二○○八總統候選人也均對全球暖化下的臺灣因應策略有所

表態。★現在,地球正處於溫暖的間冰期,且並非過去八千年來最熱時期,但空氣中的二氧化碳濃度卻是六十多萬年來最高。◎「跨國氣候變化小組」( IPCC):又稱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簡稱IPCC,為附屬於聯合國之下的跨政府組織,在一九八八年由世界氣象組織、聯合國環境署合作成立,專責研究由人類活動所造成的氣候變遷。◎《恐懼之邦》: 6 6 State of Fear,是美國暢銷書作家麥可‧克萊頓(MichaelCrichton)於二○○四年出版的一部小說。這部小說與克萊頓以前多部小說一樣屬於「科技驚悚小說」,是關於環

保恐怖份子意圖破壞地球的故事,包含大量與氣候變遷有關圖表和注釋,還有兩項附錄和二十頁的參考書目。

民營加油站多角化經營之關鍵成功因素

為了解決台塑下週油價的問題,作者范揚國 這樣論述:

本文以深度訪談方法,以某民營連鎖加油站體系為研究個案,蒐集多角化經營與加油站經營之質性資料,分析加油站經營業者目前遭遇的經營困境與緣由,在其提升經濟收益之經營中,導入多角化經營與影響其多角化經營可能的關鍵成功因素。首先,本文說明加油站經營的狀況與加油站體經營之困境作為研究背景;其次,以文獻分析的方式,說明多角化經營的界定與實務,了解多角化經營在加油站經營當中的運作與可能之成功因素。最後,從加油站經營業者的觀點,分析訪談資料,提出研究發現,包含:1.本研究以個案加油站體的資料分析顯示,多角化項目對營業額的影響(佔比)其次序依序為自助加油、洗車業務、驗車業務,以及便利商店(由佔營業額比例大到小排

序)。2.站體的營業額會因為多角化的策略都有提升,但因為油品本身的淨利逐年下降,因此,多角化項目的淨利已經高過油品營運的淨利。另外,多角化經營的項目,其所有的營業額,佔總營業額的比例是逐漸升高。實際上,當多角化的佔比越趨高漲,不僅有助於協助站體在油價低迷的時候,取得較多的營業利潤。另外,以營業額的趨勢來說,多角化項目的執行,對於來客數的增加,確有幫助。3.政府法規對多角化營業項目的限制為業者首要考量,其次影響多角化經營之因素分別為加油站的地理區位、多角化項目的成本、多角化項目之模式(是否與本業相關)、人員培訓、人員流動、站體本身動線(包含油品銷售之服務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