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賓士股票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各種有用的問答集和懶人包

中華賓士股票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吉姆.羅傑斯,大野和基寫的 世界經濟未來在亞洲:負債在西方,資產在東方,吉姆.羅傑斯大膽預測中.日.韓.美10年內的消長變化 和野夫的 大地呻吟:中國基層政權運作現狀的觀察與思考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賓士股票上市的推薦與評價,FACEBOOK、PTT也說明:賓士股票 上市的推薦與評價,在FACEBOOK、PTT、MOBILE01和文茜的世界周報Sisy's World ... 賓士這個品牌就想當個小股東來過過癮是德國的Mercedes-Benz 不是台灣的中華賓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三采 和南方家園所出版 。

國立中正大學 企業管理研究所 鎮明常所指導 曾溫婷的 沙賓法案與公司治理之關聯性─以在美國上市之台灣企業為例 (2012),提出中華賓士股票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沙賓法案、公司治理、專門委員會、董事會、資訊透明、經營績效、美國紐約證券交易所。

而第二篇論文中原大學 會計研究所 張慧珊所指導 陳怡璇的 審計準則第四十三號對財務報導穩健性之影響 (2009),提出因為有 審計準則第四十三號公報、會計穩健性的重點而找出了 中華賓士股票的解答。

最後網站嘉縣保齡球館6000坪土地降價二拍 - 好房網News則補充:另外也有動產拍賣,包括賓士、BMW等名牌車以及日產、中華等車輛,還有大馬力的2部大貨車(9603CC、11020CC),同時有多家上市公司股票也是拍賣品。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中華賓士股票,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世界經濟未來在亞洲:負債在西方,資產在東方,吉姆.羅傑斯大膽預測中.日.韓.美10年內的消長變化

為了解決中華賓士股票的問題,作者吉姆.羅傑斯,大野和基 這樣論述:

世界負債在西方、資產在東方──亞洲時代來臨了!   全世界的熱錢流往何處?亞洲的經濟發展又會如何牽動世界走向?   懂金流就懂世界變化,與華倫巴菲特、喬治索羅斯齊名的「世界三大投資家」吉姆‧羅傑斯,   大膽預測日、中、韓、美的10年內的消長變化與經濟動向!   《全球財經衛星》、《朝日新聞》、《日經新聞》、《PRESIDENT》、《東洋經濟》等各家媒體介紹的話題書!     >當每一個國家都在努力印鈔票時,未來將會發生甚麼事?   >鴻海企業還會繼續併購嗎?   >日本的少子高齡化問題,30年後的負債會比現在還龐大,到底誰來還錢?   >中國實施一胎化政策,會嘗

到甚麼苦果?   >南韓出生率非常低,女性嚴重不足,但有個解決方法能將問題減輕。   >5年後亞洲最幸福的國家是哪一國?   >史上最大的經濟恐慌會來臨嗎?   >當全球股市暴跌時還可以持有那些國家的股票或國債?   2018年夏天,羅傑斯就已經預言「日美市場的好景氣只是假象,未來很快就會出現破綻。」果真到了2018年12月底,美股創下了百年紀錄的股災,連帶受到影響的日本股市,出現了恐慌性的賣壓。直到現在全球經濟狀況都呈現一種不穩定的變化。此外,羅傑斯也能供預測了雷曼兄弟、中國的崛起、川普當選,甚至是北韓的經濟開國。在名門耶魯大學和牛津大學主修歷史的羅傑斯總說,「我的

未來經濟預測背後都和歷史有關」。而歷史的背後其實是「世界金流」這個概念!   本書從世界史和經濟兩大脈絡,用短期和長期兩大視角分析日本、中國(台灣)、韓國的經濟未來。書的後段同時也分享他個人累積數十年功力的投資心法,以及對於未來貨幣與經濟模式的看法。日本經濟復興之路、朝鮮半島的和平與刺激、中國經濟命脈的阿基里斯腱、亞洲的窗口新加坡,世界級的投資家準確預測亞洲的經濟動向,牽動你我的未來。身為亞洲人,不要再袖手旁觀! 國外暢銷佳績/得獎紀錄   在日本銷售累積突破150,000本!   韓國也熱銷!Yes24經濟趨勢類第38名,總榜在榜3周,讀者評論8.8顆星。   名人推薦   專業推薦

:(依姓氏筆畫排序)   王文靜    前《商業周刊》執行長     市場先生  財經作家     吳孟道    台灣經濟研究院研究六所所長      陳鳳馨    News98〈財經起床號〉節目主持人     謝金河    財信傳媒集團董事長       「吉姆‧羅傑斯把握時局大勢的能力無人能及。」──股神 巴菲特     「吉姆曾說『只要還活著就去享受,並了解這個世界。』這本書不只是本經濟預言書,更是本哲學書。」──村上龍     「這是一本兼具經濟脈動與投資趨勢的好書,或許無法讓你立即打通投資的任督二脈,但功力大增是可以肯定的。」──吳孟道/台灣經濟研究院研究六所所長     「希望你能

夠透過這本書,學到吉姆‧羅傑斯如何順應世界局勢、預測未來變化的思考方式。」──Mr.Market 市場先生/財經作家

沙賓法案與公司治理之關聯性─以在美國上市之台灣企業為例

為了解決中華賓士股票的問題,作者曾溫婷 這樣論述:

自2006年起,於美國上市之台灣企業需遵循沙賓法案,每年就財務報導有關之內部控制制度有效性進行測試,同時也得依「公開發行公司建立內部控制制度處理準則」規定,每年自行檢查內部控制制度有效性。國內沙賓法案研究多以法令遵循、財務報表品質、審計成本及資訊系統開發。本研究選擇於美國紐約證券交易所(New York Stock Exchange,簡稱NYSE)上市之台灣企業為樣本及台灣未於美國上市之同業為對照樣本,選取董事會職能及資訊透明二大構面及公司經營績效指標,透過迴歸分析方式,研究2001年至2011年沙賓法案導入前後對二組樣本於公司治理的影響。本研究結果顯示:沙賓法案施行後於公司治理及專門委員會

相關變數間產生變化,相較於未施行前各變數間呈現不同程度的變化。

大地呻吟:中國基層政權運作現狀的觀察與思考

為了解決中華賓士股票的問題,作者野夫 這樣論述:

  如果我不能為這個悲劇時代留下一個真實的報告,   實在有愧於那麼多在天之靈的不瞑之目──野夫   ◎曾獲台北書展大獎、獨立中文筆會寫作獎、中國在場主義散文新銳獎等,繼中篇小說《1980年代的愛情》後,野夫最新報導式散文!   大地生民一望無涯,煙火人間卻迷霧重重。   很多時候呻吟入耳瘡痍在目,你卻無法破解其中的病因。   2007年春天,野夫受邀到川北汶川考察當地的城鄉統籌問題;汶川地處川陝大道上,自古有「蜀都門戶」之謂,是一個典型的縣級區域。它不大不小,下轄十個鄉鎮,都在丘陵地帶上。比東南縣域窮,但又比西部縣域富裕。如果拿這樣一個區域來進行調查分析,可能更接近於中國多數

縣治的境況。   正當走訪鄉村之際,腳下的土地顯然正在醞釀著巨大風暴。512四川大地震,突然的地動山搖,令所有人驚慌失色奪命而逃。汶川距所有的極重災區距離只有幾十公里,也遭遇極為慘重的災情。野夫親眼目睹無數雙淚眼在廢墟殘骸中尋找失散的親人。每天詳細記錄著災況和基層政權的救災措施與賑災手段,每天為那些洞穿心靈的命運而痛苦萬分。這是中華民族最悲傷的歲月,災難之深難以言狀!   而關於這場自然浩劫的追問或許還將持續一個世紀。中共的基層政權已經很久沒有面臨如此巨大的危機,此刻基層政權的反應,剛好給予野夫適切的切入點,更全面地觀察國家機器的運作和能量。從常態運作到危機應對,當基層政權的權力面對廣

大地方的鄉野民情,仍有許多箇中分寸的拿捏巧妙。當中也順勢概述中國基礎政權制度,包括制度分層和法規相關,而許多災後故事也讓整本報導式的散文更添地方人味。 特邀序文推薦:   楊渡/作家、林正修/前台北市民政局局長(曾參與印尼亞齊與援助川震重建)    王振耀/前中國民政部救災救濟司司長   作者簡介 野夫   土家族。筆名源自他1981年在家鄉恩施的山裡工作時「山野村夫」的俗語。1962年出生於湖北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利川縣最邊遠的小村。1968年上小學,1978年考進湖北民族學院中文系,同年開始詩歌創作。1980年創作長詩《為了歷史----致毛澤東同志》,1982年組織成

立鄂西第一個詩歌社團「剝棗詩社」。1985年擔任湖北省青年詩歌學會常務理事。1986年考進武漢大學中文系,組建湖北省「後現代詩人沙龍」,出版詩集《狼之夜哭》。1988年分配到某省會公安局,1989年因為支持學生,公開宣佈退出警界。之後因為參與掩護民運人員及「洩露國家機密」,被捕判刑。1995年減刑出獄,到北京謀生成為民營書商和自由撰稿人。現為自由寫作者。      自80年代開始創作以來,發表詩歌,散文,報告文學,小說,論文,劇本等約一百多萬字。詩歌和散文收入多種選本。2006年獲「第三代詩人回顧展之傑出貢獻獎」;2009年獲當代漢語貢獻獎。《江上的母親》一書獲2010台北國際書展大獎「非

小說類」年度之書。2011年獲得獨立中文筆會「自由寫作獎」。2012年獲中國在場主義散文新銳獎。2012年應邀荷蘭國家文學基金會駐市作家。2013年獲邀為德國科隆世界藝術學院年度訪問學者。著有散文集《江上的母親》,臺灣版、《鄉關何處》,中國版、《看不見的江湖》;詩集《門後的守望者》;中篇小說《1980年代的愛情》。       新浪微博:土家野夫。新浪博客:旁門兵棧。 推薦序  見微觀全貌──謝英俊 推薦序 記錄消逝的瞬間──楊渡 推薦序 纹縣來的大哉問──林正修 代序  三千年一巨變,路在何方──王振耀 自序 上篇:危機應對-震災下顯現的農村基層政權 第一章    

治小縣若統大國 第二章    廢墟上的民主夢 第三章    餘震綿延的大地 下篇:常態運作-深度解剖農村運作肌理 第一章    水生風起 第二章    失地守土 第三章    鄉鎮經略 代跋:深入他鄉 補記 附錄:鄉建訪談錄   推薦序 記錄消逝的瞬間 楊渡     1,從基層開始思考     大地遭遇天災,如同人體突遭大撞擊,所有內在體質的脆弱,如血管的阻塞、內臟的病徵、肢體的虛實,都將顯現無遺。2008年五月,汶川大地震就像給中國大地投下一道致命的撕裂,讓所有新傷舊創,全部顯現。   那時刻,野夫正在四川做田野調查。我們打電話不通,只能先問北京的

友人。無訊息。後來才從短信知道他人無恙,但四川重創,超出人們想像。我想起1999年台灣921 大地震的時候,在南投埔里災區所見的景象:那斷裂的道路,剎那崩解的大地,瞬間永隔的生命,流離失散的親人……,不禁感到深深的憂心。   一個多月後,我特地飛去四川探望,想聽他談一談災區還有什麼需要幫忙的,以及這期間災區與中國農村的狀況。他所調查的鄉村,並不是最嚴重的災區,但所有問題一樣複雜,一樣艱難。而所有的病徵,也一起顯現:農村基層組織的脆弱、傳統觀念的根深蒂固、農民依賴的心理,農村政權與中央的矛盾等等,逐一成為救災過程必須克服的課題。   然而,這也是一次最好的機會,一如為了治病而深入身體的肌

理,為了救災,野夫得以隨著農村基層政府,深入到每一個鄉村的「微血管」末端。他可以看見中央下來的救災物資,如何在農民「不患寡而患不均」的影響下,把應該給真正災民的物資,平均分攤,以避免生出民間衝突;也看見一點點的物資,只是因為傳言,就導致嚴重的群眾衝突。絕對不只是基層政權的問題,而是農民傳統意識、一黨專政的管理結構、長期的依賴心理等,才是造成今天農村問題的主因。   這些,野夫都逐一記錄下來,毫不鄉愿,毫不避諱,把農村與農民的真實面貌,呈現出來。   除了災難現場的即時解剖,理析出農村的病理;野夫更透過農村最重要的兩大生存資源:水和土地,以一個散文作家的細膩筆法,以故事性的敘述,呈現出水

與土地的爭奪與分配,是如何製造出矛盾。   要了解中國農村,不管是對外國的研究者,或者中國的專家,此書都是非常重要的參考。而更重要的是中國的當政者。因為一個錯誤的政策,可能影響千萬人的生命財產,而不了解農村、農民、基層組織的運作,如何制訂出正確的決策呢?   台灣的前副總統蕭萬長曾說過:一個決策要推行前,你一定要先從一個基層科員的想法去思考,才能得到確切的落實執行。   此書提供了一個非常現實的印證。     2,西方不了解的中國農村選舉     「想了解中國,必先了解農村。想了解農村,必先了解農民。想了解農民,必先了解他們的肚子。不了解農民的肚子,就永遠摸不清中國農民。摸

不清中國農民,你永遠不了解中國。」     這是1997年,我在做《中國村自治之研究》時,給自己寫下的筆記。     當時中國的《村民委員會組織法》尚未完成,但某些試點已著手進行。一些研究剛剛開始,西方學界對此抱著高度的期許,希望有正面的效應,以擴大基層民主選舉的範圍,逐步推動到鄉的層級,再向上推到縣,則中國民主改革有望。   然而那一年的實地調查,卻讓我相當震驚。其中有兩大關鍵是:其一是農村的傳統意識之濃厚,農村之封閉落後,遠遠超出想像。其二是,台灣與西方一樣,都是從自己社會的「農村社會」為想像去看大陸,卻不了解大陸的真實情況,以致於難免推斷出錯誤的結論。村自治與地方選舉,和西方

制度下的選舉,完全是兩回事,就是最好的例證。   中國的「村」這個層級的概念,和西方有一個最大的不同。中國的「村」是由過去的生產隊所承繼而來,是共產主義體制下最基層的單位,他們不僅是行政單位,而且在「集體所有制」之下,所有的村民是一個「集體」,這個「集體」,依規定,對當地的土地、建築、道路、水源水利等,都具有集體的權力(除非是被規定為國家或更高層級所有的資源如礦產等),所以,每一個村民都是資產的共同擁有者。   一個村的村委會主任,其權力與功能自是大大不同於資本主義體制下的村長。台灣的村長,頂多管管路燈亮不亮,道路平不平,排水管通不通,水利有沒有問題等,向上級申請修復工程,上面派人來修

理,如此而已。但大陸的村委主任,卻是可以管到村的土地分配(分在什麼地方,面積多大等),房子分配(集體建村屋來分配時),甚至和外面企業的合資,招商引資等,都是村委會要管的。   一個村委主任如果是能人,而所在地點又是經濟發展區域,他的權力可以讓他充份利用集體的土地與資源,招商引資,建立合資公司,繁榮地方經濟,增進地方稅收,讓全體村民都過上好日子。我曾採訪過廣東、福建的一些地方,村長有數輛賓士車代步,一點都不讓人訝異。而有些富裕的村子,還可以用各種經營所得,照顧村民從生到死的一切社會福利。   但貧窮的村子,則只能等因奉此,等待政府的補貼,或者到處爭取案子,好取得一點補助,作為地方營運的周

轉。   這根本性的不同,決定了大陸的村民委員會,其自治的權力,比台灣還大太多了。這種「高度地方自治」的具體落實,等於將村民的生計、生活、地方經濟發展、社會福利等,徹底與地方選舉結合。如果選舉得當,選出能人,為村民公共事務服務,會造福整個村子。但如果過度發展,也會變成村與村之間的競爭。而有些村子為了追求經濟利益,以吸收外資,甚至降低環保要求,犧牲地方生態為能事;有些地方長期為一家一族所把持,這也是不能避免的事。   總之,一旦進入選舉,所有傳統的農民意識、家族意識又都出現了。有趣的是,台灣地方選舉中曾出現過的派系、買票、黑金等問題,難免會重現於大陸。但它必然的優點則是:透過地方選舉,村

民參與了公共事務;以自己的一票,決定了村子發展的好壞,這對培養村民的權利意識與責任心,有很大助益的,也是中國走向現代化的最好的根基。     隨著鄉村城鎮化的推展,要求鄉鎮層級應推動自治選舉的呼聲也愈來愈多。如果此事成真,這可能是未來推動中國歷史的動力。   然而還有一個難題:那就是地方選舉,需要多一些的民間基層組織,以形成不同的利益團體,透過不同利益團體的良性的競爭,讓人民可以有不同的選擇。就這一點來看,這是目前大陸仍缺乏的。     野夫此書最有價值的地方,是以平凡平實的調查,不誇張也不刻意批判地方政權,帶著我們走入農村社會中,那最日常的生活。   他不是以中央政權的角度去

俯視地方活動,或者以學者的高度,用研究的方式去考察,而是以地方政權,即鄉村政府、農村農民的日常運作為考察對象,進入平凡真實的社會,看中國地震後的偏遠鄉村,如何維持一個農村的正常運作。   那裡面,有中國小農的千年傳統思想,有一個小人物的抗爭與搏奕,也有長期一黨統治下的農民依賴心理,也有生活所必然的小利小害小計較。   這些真實的面貌,複雜糾纏,不能一刀切,像報告文學,有非常鮮活的閱讀樂趣,更有人性的千百種糾結,但它的社會調查性質,卻有費孝通寫農村報告的參考價值。   總之,這是了解中國農村真貌的最重要田野報告。它所描寫的每一個問題,也將成為農村改革、中國改革的重要課題。    

 3   從一九六○年代開始,台灣經濟即開始了經濟學家所稱之為「農工之間的不等價交換」的過程。農村,為城市提供了廉價的原料、土地、以及源源不絕的勞動力。靠著農工間的不等價交換,工業資本快速積累,成就後來被稱為「亞洲經濟奇蹟」的高速增長。台灣經濟學者劉進慶研究指出,是農村的便宜勞動力、不必支付太多代價的土地、沒有任何環境保護的政策,讓工業有快速增長的機會。   農村什麼都沒有留下,只有污染的土地、難以生存的農產品和手工業,以及工業傷害而返鄉休養的工人。     台灣社會經歷一九七○年代的加出口型工業發展後,外匯存底積累暴增,而用美金賺來的外匯存底是要換成台幣的,整個台灣游資過剩。驟然

的富裕了起來的台灣,到了一九八○年代初,終於走上非理性的狂飆:土地飛漲,房地產亂蓋亂買,資本遊戲瘋行,賭博成風,股票升天……。   我還記得,當時曾勸告在台灣中部經營小企業的父親,千萬小心,資本遊戲是因游資太多,所以最好先買房地產,不然買可長期持有的股票,不要去玩賭博遊戲的大家樂(類似香港的六合彩)。但從農民出身的他,和許多台灣中小企業一樣,未聽進去,只說:「股票是騙子在玩的,那是詐賭。房地產不需要,我們住不了太多。」他們終究無法接受現代的資本遊戲。   我也曾目賭一個股市大戶,準備炒作某一支股票前,一定先去一家小小的神壇,請示三太子,他的朋友都知道,要三太子的神明同意了,他才會下手。

他的資金有數億在股市週轉,炒作基本上也是一群作手圍事,但一個數量龐大的現代資本遊戲,卻求助於古老迷信的三太子的神示,這合理嗎?這種古老與現代、封建與資本遊戲並存的社會,就是台灣走過的路。     這就是台灣,一九八○年代最典型的故事。它像不像今天的大陸?   我特別感受到一種現代化的程序與困難,正是緣於此。   歐美國家的資本主義化歷程,是經過四百年歷史演進,一步步從農村圈地而城市化,從工業技術的進步而進入機器生產,從農業為主而演進為工業化、金融資本的過程,歷時三、四百年,才有今日模樣。   可是我們不一樣。台灣是從一九五○年代依靠美援開始,中間經過一九六○年代的進口替代政策,一

九七○年代的加工出口型工業化,至一九八○年代中,完成其現代化進程。台灣靠著加工出口型工業,完成外匯存底的積累,整個過程,歷時約三十年。   而大陸則是一九八○年代展開的改革開放政策,經歷一九八九年的政治風暴,鄧小平的南巡,以及不斷深化的經濟改革,整個社會進入巨大的變遷,中間還有加入WT,一九九八年的亞洲金融風暴、二○○八年的全球金融風暴等衝擊,終於走到今日,積累出世界最多的外匯存底。這個過程,約莫也是三十年。   如果說歐美的現代進程是以四百年為度而完成,台灣與中國大陸則是以十倍速的發展,三、四十年就完成。   一如電影膠卷以每秒二十四格的速度放映,就是正常電影。但如果你以每秒二百

四十格的速度進行,那所有影像必然扭曲變形,前後糾纏而模糊了。   在十倍速的行進中,台灣與中國大陸一樣,有太多扭曲變形的生命被淘汰,太多文化傳統被犧牲,太多古老的遺產被丟棄,太多溫柔敦厚的人性被殺滅了。   也因為速度太快,舊的未去,新的已經來臨。所以我們會見到老農民流浪於北京的街頭上訪,尋找他心中的正義;老知識份子低迴於底層的鄉村,懷念古老的平等公理;農村的意識與價值還在,而時代的巨輪卻不斷淘汰古老的文化傳承……。   這便是我們的悲劇。我們何其有幸,生存於一個五千年未曾有過的變局中;我們也何其不幸,要目睹這所有失去的生命與文化傳承,永遠消失,不再歸來。   我們何其有幸,能

夠參與這個時代的變局,甚至還能為受苦者、受難者做一點事;而我們又何其不幸,因奉獻的力量,和總體的變局相較,是如此卑渺而無力。但也正因渺小,我們彷彿只有更賣命,更用力的去歌唱,去呼喚……。     野夫這一本書,記錄的是這個必將消逝的瞬間,一個屬於中國農村的側顏。那是必將消逝的容顏,也是一個時代的見證。 1.治小縣若統大國   這一天的開始直至中午,應該都算是四川盆地少有的能夠看見陽光的好日子。淺丘地帶為主的地貌,如果在空中俯瞰,幾乎就像是一個巨大的盆景——田裡的油菜已然結籽乾黃,和小麥一起成熟而風韻,等待再曬乾一點之後即可開鐮收割。育種的秧田也開始泛綠,按川中的農事規律,收完油菜和小麥之

後,就該放水泡田,接著插秧了。因為收和種都是需要大量勞力的時候,要趕季節,誤了農時,秋後就會誤了收成。所以這個季節,俗謂「雙搶」。在外地打工的青壯農人,如果走得不遠,這會兒一般都要回鄉幫忙。   這一天是農曆四月初八,老黃曆稱為丁巳月壬子日,丁巳屬火,壬子屬水,日月干支水火交攻,民俗謂之「天沖地剋」。立夏已經六天,盆地開始悶熱;再過九天就是小滿,看著順風順水滿地如金的禾稼,誰都相信豐年在即,馬上就滿倉滿缽了。   這一天按中國古代星象學的說法,值日星宿名「昴」,屬於白虎星之一。按佛曆來說,這一天卻很好,是佛誕日,民間的佛徒要洗佛像,還要放生祈福。但是對於泛神崇拜的華夏民族來說,這一天還是牛王的

生日,要祭祀和感謝給農業帶來了巨大福祉的耕牛。   於是在初夏的陽光下,萬物和平而寫意,盆地特有的眾多寺廟瓦頂,在十方叢林之中,泛濫著溫暖的回光。一個老大娘挽著提籃香燭,蹣跚在山路上,她正要去給菩薩敬香。而區委書記老吳則驅車在高速路上,接通知要去省委黨校學習「十七大」精神。農夫老張在門口磨鐮刀,村長老謝在水庫邊的農家樂請客,某鎮黨委書記在通知幹部開會。   午時三刻,幾乎所有的學校都同時敲響了下午課的鐘聲,孩子們陸續進入教室。誰都沒有想到,這,竟然對許多人來說,會是最後一次聽見的喪鐘。而書記和農夫,也將進入他們平生未遇的艱險時光。

審計準則第四十三號對財務報導穩健性之影響

為了解決中華賓士股票的問題,作者陳怡璇 這樣論述:

我國之審計準則委員會於民國九十五年九月一日,正式發布審計準則第43號公報,且將該號公報定名為「查核財務報表對舞弊之考量」,將我國原本所使用已久之第14號公報取代之。審計準則第43號公報之制定目的在於使查核人員可以依據該準則面對舞弊或其他相關問題,做有關之必要查核程序,釐清查核人員與管理階層之責任,亦增加管理階層防止及偵查舞弊之責任,因此,本研究欲探討43號公報實施後,對整體上市(櫃)公司財務報導之穩健性之影響。 本研究以實證研究方法,對我國自2003年至2008年之上市(櫃)公司,以審計準則第43號公報發佈前後三年作一對照,研究審計準則第43號公報實施後,對整體上市(櫃)公司財務報導穩

健性是否有所影響。再者,又進一步加入財務報導由非四大會計師事務所查核及公司治理之變數,藉以研究由非四大會計師事務所查核之公司及公司治理較差之公司,其財務報導財務報導穩健性之影響。 本研究結果證實,實施審計準則第43號公報後,對於台灣上市(櫃)公司財務報導之會計穩健性有影響;審計準則第43公報實施後,非四大會計師事務所簽證之財務報導穩健性之影響,其不符合預期且未達顯著水準。審計準則第43號公報實施後,公司治理較差之公司之財務報導穩健性之影響較大,財務報導變得較不穩健;最後,由非四大會計師事務所簽證且公司治理較差之公司,於審計準則第43號公報實施之後,財務報導之會計穩健性之影響較大,財務報導

會變得較為穩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