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年號對照表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各種有用的問答集和懶人包

中國年號對照表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周佳榮寫的 大化革新前後的日本 和小牟田哲彦的 大日本帝國時期的海外鐵道:從臺灣、朝鮮、滿洲、樺太到南洋群島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移民署中文網-開放各類人士來臺一覽表也說明:地址:100213臺北市中正區廣州街15號(本署各服務地址) 電話:(02)2388-9393 櫃檯受理服務時間:星期一至星期五08:00-17:00(櫃檯中午受理案件不休息)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商務 和臺灣商務所出版 。

國立屏東科技大學 客家文化產業研究所 謝政道 博士所指導 蔚乙亘的 客家庄婚姻圈的流動-以日治時期萬巒鄉成德村為例 (2011),提出中國年號對照表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婚姻圈、日治時期、萬巒鄉、成德村。

最後網站文書驗證 - 財團法人海峽交流基金會則補充:可向海基會申請驗證之中國大陸公證書有幾種? 如何申辦全民健保在中國大陸醫療費用核退? 在陸未曾返臺逾兩年,戶籍被遷出,國民年金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中國年號對照表,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大化革新前後的日本

為了解決中國年號對照表的問題,作者周佳榮 這樣論述:

  大化革新是日本史上大事,與近代的明治維新互相輝映。本書記述日本古代、中世、近世的政治與社會,探討律令制度、武家政權和幕藩體制,以及大化革新後的文化進程,重點介紹了文史名著、醫藥學術和浮世繪等。讀者藉着本書可以認識日本近代以前的歷史,還有助於考察日本文化的深層結構。 核心賣點   .坊間有關日本史的著作不少,談近代的較多,但談古代和中古的則較少,此書填補了這方面的不足。   .講義形式,易明易看。   .書末附日本歷代年表,方便讀者參考查閱時間、人物、事件等。 一句話推介   日本古代少為人知的方方面面,從它的來路認識它的當下   作者簡介 周佳榮   香港中文大學榮譽文學士

,大阪外國語大學(現大阪大學)日本研究文憑,廣島大學文科碩士,香港大學哲學博士。曾在香港浸會大學歷史系任教日本史多年,現為新亞研究所特聘教授及亞太研究中心主任。著有《近代日本文化與思想》、《細語和風:明治以來的日本》、《亞太史研究導論》等。   序 第一章 時代與文化:日本歷史的分期問題 政治分期法 歷史分期法 唯物史觀分期法 文化史分期法 綜合分期法 第二章 古代日本:文明起源和律令國家的成立 原始社會的生活 古代國家的成立 律令制度的興衰 古典文化的形成 第三章 中世日本:武家政權和封建制度的開展 武家政權的成立 鎌倉時代的政治與文化 室町武家社會的開展 室町文化

與經濟生活 第四章 近世日本:幕府體制和町人文化的興起 統一政權的樹立 幕藩體制的確立和興隆 產業發達與町人文化的形成 西方衝擊與封建社會的沒落 第五章 「記紀」和「物語」:從史書到文學名著 日本最早的兩種史書 從漢詩到和歌集 從早期小說到《源氏物語》 隨筆、日記文學及其他 第六章 醫學文化:歷代發展與中日醫藥交流 古代日本的醫學 近世日本的醫學 近代日本醫學的進展 中日兩國的醫藥交流 中西結合的日本醫學 第七章 「浮世繪」:江戶日本的庶民畫 浮世繪的起源和奠立 美人畫和役者繪 葛飾北齋和安藤廣重 浮世繪與日本版畫的發展 第八章 從政治到文學:宮廷和權力場的女性 日本的女王和女天皇

平安時代的著名女官 古代最具權勢的女性 第九章 和洋接觸:早期日本與西方的關係 槍炮傳入和西教士到來 早期基督教在日本的傳播情形 日本禁教和鎖國 蘭學的形成和發展 西力衝擊與日本開國 附錄一 日本歷代天皇表 附錄二 日本歷史年號表 附錄三 日本幕府將軍表 附錄四 日本國縣對照表 附錄五 日本歷史大事年表 主要參考書目   序   在日本史上,古代的大化革新(日文稱為「大化之改新」)與近代的明治維新互相輝映。前者以中國為學習對象,從而形成日本自己的國風文化;後者以西方為模仿藍本,發展而為日本今日的社會面貌。學習中見更新,模仿中有創造,是日本文化的特色,其文化重層性亦於此可見。  

 明治維新是近代日本重大的歷史事件,然而很少人注意到,要確切認識日本近代以來的進程,必須明瞭大化革新前後的歷史變化和文化發展。筆者編撰本書的原因,主要正在於此。   本書內容分為九章:第一章是日本歷史文化總論,從不同的分期法反映其時代變遷;第二至四章分述古代、中世、近世的政治和社會,集中探討律令制度、武家政權和幕藩體制,大化革新的關鍵意義及其影響,從中可以得到充分的說明;第五至八章通過文史名著、醫藥學術和浮世繪,重點論述日本傳統文化,並以專章介紹近代以前的女性角色,這是中文著作中較少提及的;第九章闡明早期日本與西方國家的關係,展現明治維新的背景及其由來。   本書原是筆者十多年來講授「日本

史」等科目的教材,內容間或有所重複,亦難免詳略不一,這是要請專家學者見諒的。全書宗旨是要指出中日關係由來已久,兩國之間的文化交流根深柢固,這是過往一百幾十年的經歷不能改變的,今後依然舉足輕重。書中加插的照片,主要是王惠子小姐拍攝的,使本書生色不少,謹此致謝。   本書印行之前,筆者已出版了《近代日本文化與思想》《細語和風:明治以來的日本》和《一本讀懂明治日本》,對日本近現代史有興趣的讀者,可以用來一併閱讀。是為序。 周佳榮

客家庄婚姻圈的流動-以日治時期萬巒鄉成德村為例

為了解決中國年號對照表的問題,作者蔚乙亘 這樣論述:

客家庄與豬腳是大多數人對萬巒的第一印象,萬巒在清領時期稱為先鋒堆,隸屬六堆之一。大武山下的萬巒,行政轄區共有 14 個村庄,其中屬於客家庄的有 8 個,其餘是閩籍或是閩埔共居的村落。萬巒鄉的人口結構包括四大族群,分別是客家人、閩籍、平埔族及原住民。現今人口以客家人和閩籍為大宗,約為各半。鄉內的歷任的行政首長,從日治時期、戰後官派鄉長、民選鄉長,幾由客家人擔任。成德村位於萬巒鄉最北邊毗鄰東港溪的上游,傀儡山的出入口,排灣族的佳平、萬安、筏灣在其東邊,南邊有閩埔共居的萬金、赤山村,西邊是五溝村,地名又稱「寮下」,是全鄉面積最大的村庄。成德村以客家人居多數,共有 10 個寮組成,清領時期(1892

)屬鳳山縣港東上里日恭寮,日治時期(1901)屬阿緱廳潮州支廳,始稱成德庄。本文以萬巒鄉成德村為範圍,以保存於萬巒鄉戶政事務所的日治時期戶口調查簿、除戶簿的第一手資料為工具,探討日治時期成德村民的婚姻關係,考察其婚配對象的族群別與地域別,即針對客家社群間、埔漢族群間的婚姻圈,進行族群網絡、地域關係的分析。客家人為何從原本生活領域遷徙他處?遷移路線為何?移民後生活如何?如何通婚?有無他鄉變故鄉?和故鄉來往如何?由於每個地方的族群所碰到的問題不同,因此出現不同的結果。有的是保留原汁原味的客家村,有的和其他ii族群混居,有的被福佬人同化等等,不一而足。而身處六堆先鋒堆的成德村,隔著東港溪和內埔鄉遙望

,旁邊環伺著閩南、平埔和原住民,其婚姻圈、族群邊界是如何流動?這是我們要討論的方向。 本文的研究方法有蒐集文獻資料、抄錄日治時期的戶籍舊簿,針對有疑義的地方做田野調查。研究結果發現成德村的客家人,婚配對象的地域性以同庄居多,鄰庄和本地次之,外地個案極少,除高雄州外,台東州、台南州、台中州都有婚配對象,最遠到達中華民國福建省的福州府。婚配對象的選擇上,以內婚制(endogamy)居多,婚配的模式上多為同質婚(homogamy),招贅婚與納妾比例高,也會和當時稱為「生番」的原住民結婚,但人數不多。究其原因應與日治時期交通不便,婚姻選擇機會不多,且經濟活動多為務農,需要較多幫手有關。

大日本帝國時期的海外鐵道:從臺灣、朝鮮、滿洲、樺太到南洋群島

為了解決中國年號對照表的問題,作者小牟田哲彦 這樣論述:

尋訪歷史,跨海渡洋 從鐵路史洞悉改變中的東亞人群移動與交流 超過160張照片,20幅精美地圖,還原百年前鐵道歷史 日本嚴重缺貨,一書難求!     火車,在航空與公路交通尚未發達,缺乏長距離移動方式的二十世紀初,不管是政府治理國家,或是人們往來各地,都是不二首選。當時,積極擴張海外疆域的大日本帝國,也在轄下的臺灣、朝鮮、滿洲(中國東北)、樺太(庫頁島)、南洋群島,鋪設廣大的鐵道網絡,穩固帝國的統治。與此同時,普羅大眾也利用這些便捷的鐵路,四處旅行,漫遊於東亞地區。   作者小牟田哲彥蒐集豐富的圖像資料,透過輕鬆的筆觸,介紹當時日本海外鐵道發展的歷史,並且描繪當時日本人海外旅行的體驗。他們一

樣考慮有哪些觀光名勝?出入境手續?旅遊安全須知?每個地區也擁有獨特風格的車站、以及風俗民情,呈現相當有特色的旅途風光。搭配本書豐富的歷史照片和地圖,讓人彷彿穿越時空,化身為奔走於火車月台的旅客,踏上一場精采的鐵路之旅。 好評推薦   工頭堅《旅飯》旅行長   胡川安中央大學中文系助理教授   蔣竹山中央大學歷史所副教授暨所長   (依姓氏筆畫排列)   「讓我們以一個時空旅人之身分,買張車票,搭上想像的列車,馳騁在歷史的國度,再度為渴望鐵道旅行的心靈,開啟通往可能性的隧道。」    《旅飯》旅行長 工頭堅   「鐵道承載人來往於各地之間,與居住的空間發生交錯時,不再只是一項工具,而成為

文化憑藉的依據、成為記憶的一部分。」   中央大學中文系助理教授 胡川安   作者簡介 小牟田 哲彦   一九七五年出生於東京。早稻田大學法學部畢業。筑波大學研究所商業科學研究科企業法學專攻課程修畢。專業領域為日本及東亞地區的近現代交通史及鐵路的相關研究及文藝活動,發表過許多遊記作品及論文。平成七年(一九九五年)完成日本國內全部JR路線乘坐體驗約兩萬公里。在全世界七十餘國搭乘過鐵路列車,總長度超過八萬公里。   著有《鐵馬想奔馳──搭乘南北韓分斷鐵路》(鉄馬は走りたい──南北朝鮮分断鉄道に乗る)、《亞洲鐵道之謎與不可思議》(アジアの鉄道の謎と不思議)、《鐵道與國家──「我田引鐵」的近

現代史》(鉄道と国家─「我田引鉄」の近現代史)等。日本文藝家協會會員。 譯者簡介 李彥樺   一九七八年出生。日本關西大學文學博士、臺灣東吳大學日文系碩士。鑽研翻譯理論多年,譯作涵蓋文學、財經、實用叢書、旅遊手冊、輕小說、漫畫等各領域。   導讀 穿越時空的鐵道旅行 胡川安 推薦序 暢遊歷史的時空旅人 工頭堅 前言 繁體中文版序 概說  關於外地的基礎知識 本書提及的大日本帝國海外領土 第1章  臺灣的鐵路旅行 01  臺灣的鐵路情況概觀 原本主要用途為產業鐵路 02  日本統治時期的臺灣觀光發展 充滿南洋風情的溫泉及綠意盎然的環境是最大魅力 03  前往臺灣的路徑 不管是從內

地還是從大陸,都有許多航線可選擇 04  向日本統治下的臺灣邁出第一步 出入境手續、時差、匯兌問題 05  臺灣的鐵路旅行與使用語言 中式名稱與日式名稱互相混雜 06  遍布臺灣的各種鐵路網 從官營鐵路、製糖鐵路到「手押臺車」 07  奔馳在臺灣島上的著名列車 長程快車跟臺車都有頭等座位 08  在臺灣輕鬆旅行的划算車票 「外地」中唯一發行的普通遊覽券相當方便 09  探訪臺灣鐵路著名景點 全日本最高的車站在臺灣 第2章  朝鮮的鐵路旅行 01  朝鮮的鐵路情況概觀 逐漸發展為規格高於內地的國際鐵路 02  日本統治時期的朝鮮觀光發展 主要路線為參觀戰場遺址 03  前往朝鮮的路徑 涵蓋陸、

海、空的多樣化路線 04  朝鮮的出入境情況 明明是日本國內,卻設有海關檢查 05  與內地的時差曾一度陷入混亂 鐵路草創期的時間比內地晚了三十二分鐘 06  朝鮮旅行的匯兌問題 朝鮮銀行券的價值與日幣(圓)相等 07  朝鮮的鐵路旅行與使用語言 站名標示牌上共使用了四種文字 08  朝鮮各地多采多姿的鐵道路線 國營鐵路與民營鐵路為載運觀光客而攜手合作 09  馳騁於朝鮮地區的招牌列車 「望」、「光」列車皆誕生於朝鮮 10  在朝鮮輕鬆旅行的划算車票 不管是在內地還是在當地購買,都有各種車票可以選擇 11  探訪朝鮮鐵路著名景點 朝鮮的傳統車站建築與壯觀的賞景路線 第3章  關東州的鐵路旅行

01  關東州的鐵路情況概觀 從手推車到直通滿洲的跨國路線應有盡有 02  前往關東州的路徑 陸、海、空皆可前往大連 03  在關東州旅行的技巧 貨幣、語言及優惠票等 04  關東州的鐵道路線 旅順線及大連市電如同觀光客的雙腳 第4章  滿洲的鐵路旅行 01  滿洲的鐵路情況概觀 日本與俄國爭奪鐵路權益 02  滿洲的觀光發展 以滿鐵沿線為中心陸續出現觀光景點 03  旅行時的治安問題 滿鐵附屬地以外地區須注意安全 04  前往滿洲的路徑 大連路線與朝鮮路線互別苗頭 05  不需要護照的外國:滿洲 打從屬於中華民國的時期,日本人就不需要護照 06  停在相同月臺的列車卻有時差現象 滿鐵與東

清鐵路差了二十六分鐘 07  鐵路旅客必須掌握好幾種曆制 解讀時刻表內年號的秘密 08  滿洲國成立前沒有統一貨幣時的兌幣技巧 讓旅客傷透腦筋的複雜貨幣問題 09  滿洲的鐵路旅行與使用語言 華語、日語及俄語 10  同時肩負開拓滿洲與聯繫歐亞重任的滿洲各線 滿鐵只佔全滿洲鐵路的一成多 11  跨越萬里長城的日本鐵道路線 超越國家主權的異類鐵路 12  奔馳於滿洲大地的著名列車 具豐富國際色彩的各種滿洲快速列車 13  在滿洲輕鬆旅行的划算車票 滿鐵票價昂貴,必須懂得利用優惠車票 14  探訪滿洲鐵路著名景點 近現代歷史事件現場都在鐵路附近 第5章  樺太的鐵路旅行 01  樺太的鐵路情況概

觀 沿著島嶼的東西兩側海岸北上 02  前往樺太的路徑 冬天要橫渡宗谷海峽相當困難 03  在樺太旅行的技巧 必須以日俄站名對照表確認站名 04  樺太的鐵路景點 擁有壯觀展線的極北鐵路 第6章  南洋群島的鐵路旅行 01  不為人知的南洋群島鐵路 到處都有產業鐵路的神祕島嶼 02  南洋群島的旅行導覽 觀光旅遊手冊上找不到任何說明文字 03  塞班島、天寧島、羅塔島鐵路 包含載客列車的南洋群島代表性鐵路 04  帛琉群島的鐵路 全貌不明的礦石搬運鐵路 【主要參考文獻一覽】   繁體中文版序   本書是《大日本帝国の海外鉄道》(東京堂出版,二〇一五年)的繁體中文版。日文原書出版於五

年前,如今在日本國內陷入嚴重缺貨狀態,就連負責出版本書的東京堂出版社也無法解決無書可賣的問題。在這樣的狀態下,身為本書內容主要介紹地區之一的臺灣卻要出版本書的翻譯版,說起來頗令人莞爾。但站在作者的立場來看,自己的著作能夠在另一個語言世界裡重獲新生,畢竟是件值得欣喜的事。   我在本書的前言中亦曾提到,本書是以「二十世紀前期的日本人在當時的東亞搭乘列車旅行」為假想情境,將介紹的內容彙整成宛如現代隨身旅遊手冊的風格。因此本書立場的大前提是(當時的)日本人在「外地」(日本列島以外的日本領土或特殊權利地區)進行的觀光旅行。   不過當時的日本並沒有依人種或民族訂定旅行上的限制,任何人只要依規定支付

相關費用,就可以在外地進行觀光旅行。因此當時身為日本國民的臺灣人,當然也可以利用本書所介紹的列車及旅客服務,在臺灣全島及朝鮮半島、樺太(現在的庫頁島)、塞班及帛琉等南洋群島旅行。對當時的臺灣人而言,日本列島全土、朝鮮、樺太、關東州(遼東半島前端地區)及南洋群島都算是「國內」,因此到這些地方旅行都算是「國內旅行」。所以藉由本書的內容,也能夠想像出約八十年前由臺灣人以臺灣作為起訖點在整個廣大的東亞地區的觀光旅行。   我特別希望臺灣讀者們注意到的一點,是在當時廣大東亞地區的大日本帝國勢力圈內,並非僅有以日本列島為核心的中央集權式交通設施。除了連結日本列島之外,外地各地區之間也設有相互往來的定期航

班,且曾發行各種方便實惠的聯絡車票。例如當時可以買到臺灣總督府交通局鐵路及南滿洲鐵路之間的直通車票,這意味著當時在臺灣與滿洲之間相互往來的旅客需求並不低。   這些載客航線及直通車票的資訊都記載在當時的日文旅遊導覽手冊上,但由於與日本列島的關聯性較低,因此在日本很難找到關於當時實際搭乘狀況的史料及旅客經驗談等紀錄。同樣的道理,當時雖有許多連結中國大陸的航線,但以日文寫成的相關搭乘紀錄並不多。我衷心期盼這次發行的本書中文版能發揮拋磚引玉的效果,讓我有機會獲得過去無從得知的中文第一手史料及研究文獻,或是有機會聆聽高齡人士述說當年旅行回憶的寶貴經驗談。   除此之外,關於日本統治時期的臺灣交通運

輸狀況及載客服務,相信也有很多內容能夠引起現代臺灣讀者的興趣。例如很多人應該都知道,如今在臺灣各地車站所販賣的「便當」,乃是源自於日文中的「弁当」一詞。那麼在日本統治時期由日本本土造訪臺灣的日本人,對於臺灣鐵路旅行的飲食文化有何評論與感想?針對這一點,本書也藉由當時的日本旅行雜誌及旅遊導覽手冊內容進行了剖析。此外,在這一類以日文寫成的古老史料紀錄中,包含很多珍貴的臺灣本地照片,本書盡量在不違反日本著作權法的前提下大量囊括收錄。當時的臺灣是個什麼樣的地方?有著什麼樣的列車?能夠進行什麼樣的觀光旅行?在閱讀本書的過程中,除了想像這些情境之外,也可以深入思考這些往事以什麼樣的形式在現代的臺灣鐵路旅行

中傳承了下來。   比較臺灣與其它地區的差異,也是閱讀本書所能獲得的知識及觀點之一。當時除了屬於「日本國內」的朝鮮半島等海外領土之外,日本還在中國大陸上擁有南滿洲鐵路、上海共同租界等各種特殊權利,這些地區統稱為「外地」。但同為「外地」,各地區的鐵路及其它交通運輸相關現象卻是截然不同。有些交通設施是以地方性運輸為主要存在意義,有些則是聯繫中國大陸的國際聯繫運輸交通系統的一環,各交通設施的背景都有著地政學上的性質差異。將日本統治時期的臺灣鐵路相關現象,與同時期的朝鮮、樺太等地進行分析比較,有助於更加多元且客觀地理解臺灣鐵路的發展史。   聽說近年來臺灣人對鐵路旅行的興致越來越高昂,在日本也經常

能見到搭乘列車旅行的臺灣觀光客。我希望藉由本書讓臺灣的讀者們知道,其實我們的祖父母或更早一輩的前人們,也曾經像這樣享受過鐵路旅行的樂趣。 令和二(二〇二〇)年六月 作者 臺灣  02  日本統治時期的臺灣觀光發展 充滿南洋風情的溫泉及綠意盎然的環境是最大魅力 由鐵道省(後來的日本國鐵,即現在的JR集團的前身)所編纂的《鐵路時刻表》昭和九年(一九三四年)十二月號的書末,刊登了一則名為〈到臺灣〉的觀光廣告。這則廣告是由臺灣總督府交通局鐵道部所製作,其中列出的「臺灣名勝」包含新高山、阿里山、角板山、鵝鑾鼻海角、太魯閣峽谷及日月潭,「溫泉景點」則有北投、草山、關仔嶺、烏來、礁溪及四重溪。到了昭和十

五年(一九四〇年)十月的廣告,則以這麼一首抒情詩鼓勵日本人到臺灣旅遊: 新高之峰聳於晴朗天空椰子樹梢閃爍耀眼陽光水牛在溪邊小憩遠方傳來祭典音樂木瓜的甜香誘人入夢夜晚月下蕃社杵歌紅櫻翻飛飄落 由這些廣告可以看出,臺灣的主要觀光資源為新高山(即現在的玉山,在當時是日本最高山脈)、日月潭等山巒地帶的自然景勝,以及各地所開發出的溫泉。一年之中並沒有觀光客特別集中的旅遊旺季,但如果要品嚐各式各樣的南洋水果(依規定不得帶回「內地」),最好選擇夏天;而如果想要避暑,當然該選擇冬天。尤其是在屬於熱帶地區的臺灣南部,例如:高雄或屏東,甚至可以穿著短袖迎接新年。但如果是在北部,十二月到二月還是必須準備冬天的衣服。

關於氣候方面的注意事項,跟現代到臺灣旅行並沒有什麼差別。 日本統治臺灣初期,全臺不時有瘧疾、鼠疫等傳染病肆虐,但後來衛生環境大幅改善,到了大正初期據說衛生設施甚至比內地還好。但如果要離開都市前往郊區,即使到了昭和初期,還是必須小心傳染瘧疾的蚊蟲。此外,鳳梨之類的水果雖然深受觀光客喜愛,但如果吃得太多,也有可能罹患臺灣赤痢(阿米巴赤痢)。 到臺灣觀光還有另外一種特殊的玩法,那就是登山。例如臺灣總督府交通局鐵道部幾乎每年都會發行的《臺灣鐵道旅行導覽》,書首總是會強調臺灣的險峻地形,附上高山的實景照片,並以多達數頁的篇幅詳細說明「於臺灣登山時的注意事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