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max發不動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各種有用的問答集和懶人包

國立聯合大學 環境與安全衛生工程學系碩士班 高振山、杜逸興所指導 鄧友翔的 智慧型手機高容量鋰離子電池熱失控 之研究 (2019),提出tmax發不動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高容量方型鋰離子電池、密閉測試、熱失控、放熱溫度、智慧型手機。

而第二篇論文中原大學 電子工程研究所 梁新聰所指導 李承翰的 低功率多掃瞄串測試之正反器分串方法 (2011),提出因為有 轉態延遲障礙、低功率測試、多掃描串測試的重點而找出了 tmax發不動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tmax發不動,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智慧型手機高容量鋰離子電池熱失控 之研究

為了解決tmax發不動的問題,作者鄧友翔 這樣論述:

近年來,隨著時代的變遷,科技蓬勃發展,資訊化時代已融入大眾生活當中,智慧型手機成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市售中的手機種類不論大小、形狀、功能都隨著需求量而改變,但是在使用手機期間卻屢傳爆炸、燒傷、火災等意外事故發生,研判手機高容量方型鋰離子電池是造成此危害的發生源。為了釐清手機鋰離子電池的放熱行為,本研究使用密閉加熱儀器,針對市售常用的手機種類的電池做熱危害量測。實驗使用5種不同型號的智慧型手機電池,如:SAMSUNG Galaxy Note 7、SAMSUNG Galaxy A50、SAMSUNG Galaxy S10+、HUAWEI P30 Pro、HUAWEI Nove 4e,並將電池分別

充電至飽和電壓做測試。實驗測量出電池起始放熱溫度(Tonset)、熱失控最高溫度(Tmax)、熱失控最高壓力(Pmax)、最大升溫速率(dT/dt)max、電池容量和溫度之間的關係等,分析手機鋰離子電池熱失控反應之嚴重度及安全性問題。本研究結果顯示,鋰離子電池在高熱環境下會產生自放熱反應,起始放熱溫度的範圍介於155 ℃ ~ 190 ℃ 之間;研究中則發現,SAMSUNG Galaxy Note 7熱失控溫度最高,溫度達到860℃,且升溫速率也最大,達到19668℃ / min;SAMSUNG Galaxy A50手機電池實驗前、後重量損失相差較大;SAMSUNG Galaxy S10+手機電

池之熱失控起始溫度最高,溫度值為190℃;HUAWEI P30 Pro手機電池測得熱失控起始溫度最低,溫度值為155.4℃,且測得壓力值137.6 psig為最高者;HUAWEI Nove 4e手機電池所測得臨界溫度210.6 ℃為最高;綜合實驗之結果,熱不穩定性排序為: SAMSUNG Note7>HUAWEI P30 Pro>SAMSUNG S10+>HUAWEI Nove 4e>SAMSUNG A50;因此,SAMSUNG Note7 手機鋰離子電池熱失控程度較為劇烈。針對SAMSUNG Note7 手機鋰離子電池在不同SOC之測試,實驗結果為在不同SOC下,皆會產生自放熱反應;實驗後,

25%SOC實驗中,失控後,電池並未觀察到燃燒現象,外觀上無嚴重損毀,外層包裝膜僅局部些微焦黑,而50%SOC實驗中,明顯觀察出電池外觀之外層包裝膜及貼紙上文字說明已燒毀,有較大面積呈現燒焦狀態;兩種SOC 25%與50%相比,SAMSUNG Note 7手機電池50%SOC起始放熱溫度較低,且最高放熱溫度及最大升溫速率較高,熱失控程度較為劇烈且熱安定性較差。

低功率多掃瞄串測試之正反器分串方法

為了解決tmax發不動的問題,作者李承翰 這樣論述:

在此研究中,我們提出一種低功率多掃瞄串測試的正反器分串方法,以測試轉態延遲障礙(transition delay fault, TDF)。我們分析Launch-off-capture(LOC)測試圖樣,以配合多掃瞄串測試架構中,每組圖樣只有位移一串正反器資料,並使用一串正反器進行投值(launch)及抓值(capture)之要求,決定正反器之分串方法。我們為原本測試固值障礙(stuck-at fault)的多掃瞄串分串方法,加入測試圖樣轉態位元(transition bit)數量之考量,分析TDF測試圖樣,以便將正反器分串。在此種設計中,每組測試圖樣有其安排之驅動掃描串(active sca

n chain)及匹配掃描串(match scan chain),可以達成低功率之測試過程。目前已完成部份ISCAS’89電路之實驗,顯示此方法之可行性。未來我們將分析所安排圖樣在測試過程中可以達到的低功率效果,以及將方法應用至較大型之ISCAS’89電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