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m中文名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各種有用的問答集和懶人包

sum中文名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安瑪莉.布隆鐸、卡提亞.畢菲特里耶等寫的 遮蔽的圖伯特:國際藏學家解讀西藏百題問答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泰語第一課 - 泰人聯繫教會也說明:中文, 泰文, 聆聽(男), 聆聽(女) ... 我的名字叫⋯, ผม/ดิฉัน ชื่อ⋯ {姓名} ครับ/ค่ะ. 願神祝福您﹗ ขอพระเจ้าอวยพรคุณ ครับ/ค่ะ. 洗手間在哪裡?

中原大學 應用外國語文研究所 李家遠所指導 李賢齊的 漢語拼音與威妥瑪:譯音系統作為文化工及其在台灣對於身份認同的影響 (2017),提出sum中文名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漢語拼音、威妥瑪、中文名、國語、譯音、發音、身份、台灣。

而第二篇論文開南大學 觀光運輸學院碩士班 李汾陽所指導 郭昊昀的 大稻埕歷史街區活化再利用之研究(1970~2017) (2017),提出因為有 大稻埕歷史街區的重點而找出了 sum中文名的解答。

最後網站SUM汽車網| 中古車賞車網二手車買車賣車保證保固則補充:地址: 新北市三重區重陽路三段2號(中山高速公路下直走第六個紅綠燈口,捷運為三重菜寮站,【SUM連續45季第一名SUM模範店】). 營業時間: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sum中文名,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遮蔽的圖伯特:國際藏學家解讀西藏百題問答

為了解決sum中文名的問題,作者安瑪莉.布隆鐸、卡提亞.畢菲特里耶等 這樣論述:

  圖伯特(即中文習稱的西藏)──其民族、文化與宗教──長久以來不只讓人心神嚮往,也是爭議的焦點。自從一九五九年中國對雪域(註:雪域高原)進行「和平解放」,在拉薩導致人民起義以及達賴喇嘛流亡印度以來,圖伯特就一直處於爭論的核心。一九八九年,中國政府出版了一本名為《西藏百題問答》的小冊子,試圖針對達賴喇嘛與其支持者所發出的批評,一一作出反駁,並且提供一套中國版本的「西藏真相」。本書就是對那本小冊子的回應。   在本書中,國際藏學家針對中國的一百個問題,提供了清楚明確、不偏不倚的回答,並且公平處理中國對圖伯特的、對達賴喇嘛與他的支持者的看法。雖然這些學者駁斥了中國的許多說法,他們卻不對圖伯特運動作

出全面性的背書。相對的,他們是提供一個正確、有歷史根據的評估,考量到的層面不只是圖伯特的過去,還有麻煩不斷的現在。   本書的設計,更是針對普通的讀者,以期作一部簡明的參考書。去除了強烈主觀又沒有事實根據的看法與攻訐後,期待可撥開籠罩圖伯特爭議之烏雲,讓真相終於能夠水落石出。 作者簡介 本書作者群(排序比照英文版)Robert Barnett羅伯.巴聶特   (紐約哥倫比亞大學兼任教授、圖伯特資訊網創辦人之一) Anne-Marie Blondeau安瑪莉.布隆鐸   (巴黎高等研究實用學院宗教科學部資深教學主任) Katia Buffetrille卡提亞.畢菲特里耶   (巴黎高等研究實用學

院宗教科學部研究員) Anne Chayet安娜.莎耶   (法國國家科學研究中心前研究主任) Thierry Dodin提耶里.多登   (德國波昂大學藏學家、圖伯特資訊網創辦人之一) Andrew M. Fischer安竹.費雪   (荷蘭海牙社會科學研究院高級講師) Janet Gyatso珍內特.嘉措   (哈佛大學神學院教授、2000-2008國際藏學協會主席) Amy Heller阿米.海勒   (巴黎東亞文明研究所特約顧問) Samten G. Karmay卡爾梅.桑丹   (法國國家科學研究中心前研究主任、1995-2000國際藏學協會主席) Per Kvaerne倍爾.克維那

  (挪威奧斯陸大學退休教授) Fernand Meyer費南德.邁爾   (巴黎高等研究實用學院科學史與思想史部門研究主任) Jampa L. Panglung強巴洛桑邦隆   (德國巴伐利亞科學與人文學院中亞研究委員會前研究員) Tsering Shakya茨仁夏加   (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大學亞洲研究所教授) Elliot Sperling艾略特.史伯嶺   (美國印第安那大學中亞研究系副教授) Helga Uebach海爾格.尤巴克   (德國巴伐利亞科學與人文學院中亞研究委員會前研究員) 譯者簡介 謝惟敏   台灣花蓮人。台灣大學歷史學學士,多倫多大學歷史學碩士。  目前旅英從事翻

譯工作,另譯有《龍在雪域》(左岸)。 唐納德.洛佩茲前言英文版前言 銘謝                 縮寫與體例   地圖               第一部 歷史事實 1. 某些在國外的西藏流亡者一直聲稱:西藏和中國是兩個不同的國家。歷史事實究竟是怎樣的?圖伯特帝國∕海爾格.尤巴克元朝∕艾略特.史伯嶺 2. 有些西藏人說,元朝皇帝忽必烈與西藏的教派領袖八思巴只是建立了「施主與喇嘛」的關係,並非隸屬關係。這種說法對嗎?艾略特.史伯嶺 3. 元朝是怎樣在西藏行使主權的?艾略特.史伯嶺 4. 有人說,西藏在元朝列入中國版圖,是當時蒙古人征服中國的結果,這與當時英國侵佔的殖民地印度和緬甸一樣

;正如印度不能把緬甸看作印度的一部分,中國也不能把西藏看作是它的一部分。你們對這個觀點的見解如何?艾略特.史伯嶺 5. 中國明、清兩個王朝在西藏是否繼續行使了國家主權?明朝∕艾略特.史伯嶺清朝∕安娜.莎耶 6. 請具體談談達賴喇嘛與班禪額爾德尼的產生經過。他們的就任與中央政府有什麼關係?安娜.莎耶 7. 有些什麼歷史文獻能證明西藏是中國的一部分?安娜.莎耶 8. 早在本世紀初期就出現了「西藏獨立」的問題,這是怎麼回事?茨仁夏加、安瑪莉.布隆鐸 9. 還有人說,中國只是對西藏擁有宗主權。這種說法對嗎?茨仁夏加 10. 英國與美國過去與西藏的政治有何牽連?茨仁夏加、安瑪莉.布隆鐸 11. 世界各國

政府是怎樣看待「西藏獨立」的?安瑪莉.布隆鐸 12. 一家美國報紙聲稱:說西藏自一九五○年才成為中國的一部分;七十年代後期,美國卡特政府時才正式承認中國對西藏的主權要求。這符合歷史事實嗎?安瑪莉.布隆鐸 13. 中國人民解放軍是在什麼情形下決定進軍西藏的?卡爾梅.桑丹 14. 中國中央政府與西藏地方政府簽定的《關於和平解放西藏辦法的協議》的內容是什麼?安瑪莉.布隆鐸 15. 達賴喇嘛當時對這個協議持什麼態度?安瑪莉.布隆鐸 16. 西藏和平解放後,中國政府在西藏實行了哪些政策?艾略特.史伯嶺 17. 一九五九年西藏發生叛亂的原因是什麼?強巴龐隆 18. 中國政府是怎樣處置一九五九年參加叛亂人員

的?艾略特.史伯嶺 第二部 人權問題 19. 一九五九年民主改革以前,西藏的人權情況如何?羅伯.巴聶特 20. 現在西藏人民享受哪些權利?羅伯.巴聶特 21. 有人說,西藏有幾百所監獄,關押了幾千名政治犯。又有人說,西藏現有七十三座監獄,關押八萬犯人。事實究竟如何?羅伯.巴聶特 22. 有的外報報導:中國人屠殺了一百萬多萬西藏人。這是真的嗎?羅伯.巴聶特 23. 一九八七年西藏處決了兩個犯人。他們是政治犯嗎?羅伯.巴聶特 24. 美國國會要求釋放「思想犯」格什.洛桑旺珠。究竟是怎麼回事?羅伯.巴聶特 25. 有人說,中國在西藏不按法律程序審判,將犯人交群眾大會公審後立即處決。真相是這樣嗎?羅伯

.巴聶特 26. 有人說,中國在西藏搞「種族隔離」、「種族歧視」。真相是否如此?羅伯.巴聶特 27. 有人說,藏族人在西藏沒有行動自由,藏族幹部和十八歲以下的兒童不許出國。真是這樣的嗎?羅伯.巴聶特 28. 達賴喇嘛等人說,西藏兒童被剝奪了受教育的權利,西藏變成了文盲地區。真實情況是這樣嗎?羅伯.巴聶特 29. 據說藏族人中失業與童工現象嚴重。情況究竟怎樣?羅伯.巴聶特 30. 達賴喇嘛身邊的人還說,西藏的醫院只為漢人提供醫療服務。這是真的嗎?羅伯.巴聶特 31. 西藏的藏族人的現在平均壽命多少?可否與和平解放之前的情況進行比較?羅伯.巴聶特 32. 有人說,中國在西藏強迫絕育和殺嬰,實行種族

滅絕,真是如此嗎?羅伯.巴聶特 第三部 對達賴喇嘛的政策 33. 中國政府對達賴喇嘛採取什麼政策?倍爾.克維那 34.  達賴如果回國,能不能定居西藏?倍爾.克維那 35. 對於達賴喇嘛出訪其他國家,中國政府持何態度?倍爾.克維那 36. 中國政府和人民同達賴喇嘛的根本分歧是什麼?倍爾.克維那 37. 中國政府對達賴喇嘛一九八七年九月在美國提出的「五點建議」持何態度?倍爾.克維那 38. 中國政府對達賴喇嘛於一九八八年六月在法國的斯特拉斯堡就西藏問題提出的「新建議」如何評價?倍爾.克維那 39. 中國對達賴身邊的某些人提出的「大藏族自治區」的設想作何評價?安瑪莉.布隆鐸 40. 中國為什麼不能

同意在西藏實行「一國兩制」?安瑪莉.布隆鐸 41. 對跟隨達賴流亡國外並已加入外國國籍的藏人,中國政府允許他們回國嗎?如果允許,需要辦理什麼手續?安瑪莉.布隆鐸 42. 流亡在國外的達賴喇嘛與在國內的班禪大師關係如何?他們之間有無聯繫?安瑪莉.布隆鐸 第四部 人口問題 43.  一九五一年和平解放以來,西藏的藏族人口是否減少了?安竹.費雪 44. 達賴等人說,中國向西藏遷移了七百五十萬漢人,使藏族在西藏淪為少數民族。真實情況是這樣嗎?安竹.費雪 45. 中國藏族人口一共有多少?他們的分布情形怎樣?安竹.費雪 46. 中國共有多少個民族?人口較多的少數民族除藏族外,還有哪些民族?安竹.費雪 47

. 西藏自治區內有哪些少數民族?分布情況怎樣?安竹.費雪 第五部 宗教信仰 48. 中國政府對西藏的宗教信仰採取什麼政策?安瑪莉.布隆鐸 49. 有人說,中國共產黨在西藏毀滅了宗教。這是事實嗎?安瑪莉.布隆鐸 50. 還有人說,中國政府撥款維修西藏寺廟是為了招徠外國遊客。是這樣嗎?安瑪莉.布隆鐸 51. 藏族人能自由參加宗教活動嗎?安瑪莉.布隆鐸 52. 寺廟的管理機構及其領導人是怎樣產生的?他們與政府是什麼關係?安瑪莉.布隆鐸 53. 西藏有專門培養宗教人才的學校嗎?安瑪莉.布隆鐸 54. 請介紹一些喇嘛的情況。他們的生活非常緊張嗎?安瑪莉.布隆鐸 55. 西藏有哪些著名寺廟?這些寺廟的現況

如何?安瑪莉.布隆鐸 56.  藏傳佛教是如何興起的?它有哪些教派?安瑪莉.布隆鐸 57. 據報導,中國將要成立「藏傳佛教指導委員會」。此委員會的任務是什麼?安瑪莉.布隆鐸 第六部  自治權利 58. 中國政府對少數民族採取什麼政策?提耶里.多登 59. 西藏自治區是何時建立的?中國一共有幾個民族自治區?提耶里.多登 60. 西藏作為一個民族自治區,它有哪些自治權利?提耶里.多登 61. 西藏自治區制定了哪些自治法規?提耶里.多登 62.在西藏自治區的政府官員中,藏族人和漢族人各占多少?提耶里.多登 63. 西藏自治區歷屆的政府首腦是誰?他們都是藏族人嗎?提耶里.多登 64. 歷任西藏自治區人

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的主任是誰?他們都是哪個民族的人?提耶里.多登 65. 西藏自治區下轄多少縣、市?這些縣、市的縣長、市長都是哪個民族的人?提耶里.多登 66.除了西藏自治區外,中國還有哪些藏族自治的地方?提耶里.多登 67. 為什中共西藏自治區黨委第一書記都不是藏族人?提耶里.多登 第七部  文化教育 68. 中國對於西藏的傳統文化採取什麼政策?阿米.海勒與安瑪莉.布隆鐸 69. 有的外國報刊說,中國不重視西藏的歷史文化。情況究竟怎樣?阿米.海勒 70. 中國政府是如何對待西藏傳統文學藝術的?阿米.海勒與安瑪莉.布隆鐸 71. 在保護西藏文化古跡方面做了哪些工作?阿米.海勒 72. 中國對

藏學的研究情況怎樣?阿米.海勒與安瑪莉.布隆鐸 73. 藏學研究中心是幹什麼的?負責人是誰?阿米.海勒 74. 據說藏族醫藥學很有特色。中國在發展藏醫藥學方面作了哪些努力?費南德.邁爾 75. 藏文的使用情形怎樣?阿米.海勒與安瑪莉.布隆鐸 第八部 經濟發展  歷史性的比較 安竹.費雪  過去五十年來國家干預對於圖伯特地區的影響 安竹.費雪 76. 西藏經濟發展情況怎樣?  發展的限制與優勢 安竹.費雪 77. 中央對西藏經濟發展採取什麼政策?提供了哪些幫助? 78. 西藏經濟發展有哪些優勢? 83. 當前西藏經濟發展面臨哪些困難?  外國投資與貿易 安竹.費雪 79. 目前,外國在西藏有無合

資、獨資經營項目? 80. 西藏還打算在哪些方面與外國廠家合作? 81. 外國人如何去西藏投資? 82. 西藏的旅遊資源情況怎樣?外國人如何去西藏旅遊?卡提亞.畢菲特里耶 84. 據報導,中國在西藏布署核武器,傾倒核廢料,破壞環境。這是事實嗎?提耶里.多登 第九部 人民生活 85. 現在西藏人民的生活情況怎樣?與過去相比有何變化?卡提亞.畢菲特里耶 86. 西藏人民的生活水平為什麼比其他漢族地方的低?安竹.費雪 87. 藏人與漢人是否同工同酬?卡提亞.畢菲特里耶 88. 藏族人有哪些風俗習慣?卡提亞.畢菲特里耶與珍內特.嘉措 89. 西藏有哪些節日?卡提亞.畢菲特里耶與珍內特.嘉措 第十部 關

於拉薩騷亂 90. 有人說,去年(一九八七年)與今年(一九八八年)在拉薩發生的是「和平示威」,卻受到鎮壓。真是如此嗎?羅伯.巴聶特 91. 騷亂的起因是什麼?與達賴集團有無關係?羅伯.巴聶特 92. 有人說,拉薩警察在制止騷亂中亂抓人、打人。還打死不少人,情況究竟怎樣?羅伯.巴聶特 93. 在騷亂中被逮捕的人目前已釋放了多少?還有多少人在押?待遇如何?準備怎樣處理?有沒有因參加騷亂而被處決的?羅伯.巴聶特 94. 幾次騷動中有無外國人在場?有無任何外國人被拘留、被警告、被驅逐?羅伯.巴聶特 95. 宗教領袖和拉薩市民對一九八七年九月以來發生的幾次騷亂持何態度?羅伯.巴聶特 96. 為什麼騷亂期

間不讓外國人去西藏旅遊、採訪?為什麼限制外國記者去西藏?羅伯.巴聶特 97. 幾次騷亂後,西藏自治區有無領導人因此被革職或升遷?有無向西藏派去更多的軍隊和警察?羅伯.巴聶特 98. 騷亂後當局採取了什麼防範措施?是否還允許民眾遊行示威?羅伯.巴聶特 99. 現在西藏的形勢怎樣?羅伯.巴聶特 100. 有的外國報紙說,最近西藏當局派人進入寺廟,要把參加騷亂活動的喇嘛、尼姑趕出寺院。情況是否如此?羅伯.巴聶特 圖伯特與中國的比較年表解釋名詞參考書目本書作者群 中文版前言 圖伯特、Tibet與命名的力量   唐曰烏斯國、明曰烏斯藏  今曰圖伯特、又曰唐古忒 -《西藏誌》   上述文字是清初一個關於

地名沿革的有趣評語,徵引自一部十八世紀佚名作者的Tibet方志,也許會讓讀者感覺是瑣碎而玄秘的藏學知識,雖然令人感到好奇,卻似乎與今日理解Tibet議題沒有什麼相干。而它也確實相當奇怪:作者說在他的時代,這個地方稱為「唐古忒」(“Tangut”),又稱為「圖伯特」(Tibet)。這一點真的與現代讀者無關嗎?正好相反,作者藉由告訴我們「圖伯特」這個名字在清朝就是Tibet的名字之一,碰觸到一個二十一世紀初嘗試以中文寫作Tibet的人都必須面對的問題:若要以完整而不可分割的文化與民族整體來稱呼那一塊廣袤的土地,而不只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內部數個行政區之堆砌時,究竟該怎麼辦?   這個問題的急迫性之所以

未引起重視,很大的程度正是因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內指稱Tibet與Tibetans的名詞已經非常僵化。然而那樣的拘泥與束縛早該讓我們質疑建構在這些名詞之上的人為結構。即使我們不談意識形態或後現代的術語(以及囈語),然而在這個例子裡,語言就是力量。因為中國能夠安排、限定關於Tibet詞彙的意義與範疇,因此有了界定Tibet、定義Tibetans的本事。它允許中國在討論Tibet議題時,可以單方面決定其最基本的條件。這些議題將在本文之後的章節陸續提到。   現在我們看到有愈來愈多以中文寫作的文章、部落格的貼文──有些來自圖伯特的作家、許多來自台灣的網友、甚至還有想辦法突破中國網路防火牆的人──正在接續

上述這位十八世紀的不知名中文作者所未完成的,就是使用「圖伯特」,或者它的一個變化形式,「圖博」,來稱呼Tibet,是一件令人欣喜和期待的事。而就是為了本文即將闡明的理由,本書將使用「圖伯特」來指稱Tibet文明所在的世界和博巴(譯按:亦即中文習稱的「藏族」)所生活的地方,一個疆界遠比今日西藏自治區更加悠遠遼闊的國度。   大部份使用中文的人所習用的Tibet 正式名稱,是西藏。這個名詞的來源廣為人知,從官方修訂的歷代正史與其他常見的文獻所紀錄的用法,亦一目瞭然,容易理解。西方的圖伯特支持者有一種普遍的錯誤觀念,那就是西藏意謂著「西方的藏寶屋」,而會如此命名是因為中國視此區為一礦藏極為豐富、有待

開採開發的寶地,這當然是大錯特錯。西藏一詞的「藏」字,雖然可以意謂「儲存」,但在這裡只是因為它音譯了Gtsang,指的是組成此區的一部份,一般稱為圖伯特中部地區,也就是博伊(譯按:即中文習稱的「藏文」)裡的Dbus-Gtsang。在明代,Dbus-Gtsang被翻譯成「烏斯藏」。 清朝時,這個名詞則變成了「衛藏」(也是Dbus-Gtsang之音譯),最後再演變為「西藏」,以表示其方位在西邊,而其兩個音節的聲音,又與之後中華民國政府為圖伯特東南部的康區(Khams)創建之行省「西康」相類似。   這一切所造成的結果是,「西藏」至今指稱的,依舊只有圖伯特中部以及一小部份的康區,而這個名詞所傳達的,

就是上述的定義,也唯有那層意義而已。然而藏學研究的更廣闊世界,也是博巴所思維感知的世界,係將Tibet看成是三個主要地區所組成的地方:圖伯特中部(衛藏)、康與安多。目前有許多來自圖伯特、台灣、中國的作者與部落格作家,愈來愈體會到這一點,因此,也愈來愈多人使用圖伯特(或圖博)來指稱博巴所理解的Tibet。這當然具有顛覆的意義:博巴在中文的書寫裡,使用一個他們自己選擇的名字,是為了重新掌握他們被剝奪的,並且採取行動來定義他們自己。   今日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有一整套少數民族和各種與民族相關的語系,充滿了藉由定義以遂控制目的的政治操作。「少數民族」這個名稱本身,就已將所有如此被稱呼的民族貶降為同一層

次,不論他們是人口數百萬、曾是一個政治強權、不但有自己的政府、還有嫻熟自己語言的官僚系統、擁有一部充滿自覺的歷史;或者人口不過數萬、沒有國族史的族群。   我們如果聰明的話,就應該記取「西藏」的意義先天即由政治所定義的事實:在國民黨統治時期,其定義的範圍甚至比現今更小得多,因為康區的絕大部份(甚至一部份的「衛」,Dbus),都被畫進國民政府的西康省地圖裡,雖然國民政府對此區鞭長莫及,只有在名義上統治而已。更不要說,今日位於青海、雲南、甘肅境內的圖伯特區域,都不包括在一九四九年以前所定義的「西藏」之內,一如它們今天也都不被涵括在其中。因此,傳統與歷史的Tibet,至今都沒有一個單一的、中國官方所

承認的中文名詞來指稱。當然,我們可以使用說明性的文字來描寫它,如「藏族居住地區」。然而,那是個描述,而不是個稱呼。這麼多作者漸漸偏好使用圖伯特一詞,顯然其來有自。   描述圖伯特地區的詞彙,以其特殊的拘泥和僵化,拖累了描述博巴作為一個民族的詞彙,使之蹇滯難通。如果Tibet只能等同於西藏,而西藏∕Tibet僅只能指西藏自治區,描述博巴整體的名稱也被附加人為的僵硬規矩。他們可以被描述為「藏族」,然而「西藏人」只能單指西藏自治區內的居民。中國官方甚至指定,博伊也必須依樣畫葫蘆,分別使用Bod-rigs(藏族) 與Bod-pa(西藏人)來顯示這兩者之間的區別。這是一個相當晚近才創造出來的區分,而這一

點,由紅軍回憶長征時經過康區的一些地方所做的紀錄可以清楚地看出來,在這些作品裡,我們發現中國人是有意識到,至少在一九四九年以前,博伊的名詞Bod-pa(亦即中國官方指定翻譯中的「西藏人」)並不限定於達賴喇嘛政府轄下(也就是現今的西藏自治區)的居民而已。因此我們讀到了紅軍建立一個壽命很短、只在康區一些地方運作的「圖伯特人民的政府」,他們稱為「波巴人民政府」,「波巴」就是音譯博伊的Bod-pa。除了博伊以外,目前世界上所有的現代語言之中,在談到博巴所屬的整體文化與歷史世界時,都使用Tibet一字的各種變化形式來表示。在那些語言裡,現代中文所產生的束縛限制、種種用來支持中國對Tibet與Tibeta

ns作政治定義的設限與規矩,都不適用。愈來愈多圖伯特、台灣與中國的作者與網路作家選擇使用「圖伯特」一詞,顯示了他們對這個問題的瞭解,不但深刻,而且是嚴肅懇切的。除了圖伯特以外,許多人在他們的作品中紀錄了Tibetans 作為一個民族的名稱(「博彌」、「博巴」,亦即博伊中的Bod-mi、Bod-pa),Tibetan作為一種語言(「博伊」、「博蓋」,Bod-yig、Bod-skad)等等,都是為了避免使用中文名詞「藏」,特別是它與「西藏」有關時,所影射的限制。   諷刺的是,中文裡唯一一個 “Bod” (譯按:博伊中的Tibet)被正式規定為可以名正言順地指稱Tibet的地方,是唐朝稱呼Tibe

t的名字吐蕃(音:Tufan),這個名詞的發音受到官方的指定,現在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各處,都已經被讀作Tubo、也依此音譯為羅馬化的漢語拼音字母。然而,這個唸法早在一百年前已被法國語言學家也是漢學家的伯希和(Paul Pelliot)徹底地剖析、清楚地顯示為謬誤了。我回想起許多年前參加一個研討會,會中一位中國同行不斷地提起 “the Tubo Kingdom”(吐蕃王朝)。一位藏學界的泰斗傾身對我低語:「難道沒有人要同情一下這個可憐的人,告訴他伯希和早在一九一五年即已說明了那個字不能念成bo?」當然,我們的中國同行有可能早就知道伯希和對此問題的評析;然而,政治無疑在這裡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對中國

學者而言,去想像Bod這個名字,唐代人早有所悉,並揉和於當時指稱圖伯特國家的中文名字裡,顯然是馬克思主義歷史目的論裡一個不容造次的成分:它似乎在表面上顯示,即使是在那麼古老的時代裡,博巴與漢族已經愈來愈接近,勢不可擋了。   有趣的是,如同伯希和所顯示的,希望把吐蕃唸成Tubo,想見到Bod這個名字出現於中文書寫之中,其濫觴並不來自於中國官修正史的傳統,而是來自西方十九世紀的東方學專家(Orientalists)的作品,從雷慕沙(Jean-Pierre Abel-Remusat, 1788年-1832年)到柔克義(William Woodville Rockhill, 1854年-1914年)

與其他人等等,此一傾向殊為明顯。我們可能會注意到,就算我們接受了蕃(fan)應該念成bo,我們還是得解釋第一個字,吐(Tu)的問題,而關於這個問題,他們的想像簡直到了天馬行空的地步。伯希和文中所提到的一些東方學者,幻想著古代的圖伯特使用 “Mtho-Bod” 或者 “Stod-Bod” 這樣的名字。這兩個名字皆翻譯成類似於「高博」(High Tibet)或「上博」(Upper Tibet)的說法。然而,這樣的名字,在古代的博伊文獻裡並沒有證據可以支持。更重要的是,它們也不曾出現於圖伯特帝國時期的雙語史料中,其中Tufan只是翻譯成Bod而已。未得到這些史料的佐證, “Stod-Bod”與 “M

tho-Bod”看起來只不過是十九世紀為了炮製一個並不存在的名字,而在字典裡、辭表裡搜求尋覓,所牽強附會的結果而已。   事實上,圖伯特高原對於唐代以前的此地居民而言,並非統一的畛域。我們所知的圖伯特帝國早期、或帝國尚未建立時期的每一件事,皆告訴我們這是一個四分五裂、沒有明顯齊一現象的地方──族群、語言、與宗教上皆如此──也一直沒有任何 “Bod” 作為一個大地理區域之意識的文獻證據,一直到圖伯特皇帝與他們的軍隊遠征吐谷渾(’A-zha)、蘇毗(Sum-pa)、象雄(Zhang-zhung)、瓊波(Khyung-po)及其他族群的地區,並且創造出Bod的意識為止。雖然如此,我們確實擁有Bod這

個名字在更早期就被使用的證據,然而其來源僅囿限於高原的中南部地區,而我們知道這件事,是因為成書年代大約在公元前一千五百年至公元前九百年之間的印度文學《吠陀經》裡曾談到 “Bhoja”(波札) ,然而它並不是一個在帝國之前遍及圖伯特高原的名詞。而確實,鑑於帝國建立之前與帝國建立初期,高原上的居民所處的分裂狀態,它又豈能不是如此?去假設那個時期住在圖伯特高原上的人都視自己統一在一個旗號之下,或者他們全都瞭解高原以外地方的地形,因此普遍地認為他們所住的地方是「上」、「高」圖伯特,這是完全經不起檢驗的看法。   事實是,如同伯希和在一九一五年時所解釋的,在唐朝的正史中,對吐蕃這個名字之起源有一個合理而

令人滿意的解釋。我們在《舊唐書》〈吐蕃傳〉的開頭找到一段文字描述它起源,據說它是來自一個鮮卑的族名「□髮」(Tufa),並由後來建立南涼國(397年-414年)的後人繼承此名:「以□髮為國號,語訛謂之吐蕃」。換言之,吐蕃之所以變成Tibet的名字,就是因為其正確的名字「□髮」在發音時以訛傳訛所導致的結果。而一開始用來指稱Tibet這個地方的,就是□髮(Tufa)的族名;直到後來它才音訛地變成吐蕃(Tufan)。「□髮」的古代發音實際上更加接近 “Tupat”,並早在公元八世紀,即由中亞的突厥人所紀錄,寫為突厥語的Tupet從這裡,它再輾轉西傳,進入阿拉伯語及波斯語,寫成Tubbat與其他類似的

拼法。稍後,在中世紀末期的歐洲,馬可波羅(1254年-1324年)的遊記將它拼寫為Tebet,另外類似的寫法也出現在中古時期不同歐洲旅行者的紀錄中。 “Tibet”與其他類似的稱呼就此陸續進入歐洲各國的語言之中。   一個部族的名字歷經長途的旅程,最後轉變成為一個地理的名字,也許看起來十分迂迴曲折,然而這並非鮮見的例子,畢竟,「亞美利加」( “America”)也有類似的經歷。更重要的,一個小地方的名字(□髮∕吐蕃,似乎一開始只局限於圖伯特高原的東北部邊緣一帶),漸漸轉變成為指涉一個大地區的名字,並非罕見, 另外類似的例子有「亞細亞」(“Asia”,亞洲)與 「阿非利加」(“Africa”,非

洲),這兩個名詞的指涉範圍,後來備受擴張,遠超過它們在古希臘羅馬時代地中海諸古典語言裡的原始意義。因此,這個帶點地方性質的、在唐代以前出現的名字,「□髮∕吐蕃」,後來在中文裡已經澈底改頭換面,指稱的是它原來的地點以西的廣大圖伯特地區。這個名字,與實際居住在此高原上的原住民所使用的各種名字(如蘇毗、象雄等),並無關連,就如同「亞美利加」與西半球上任何本土名字(如馬雅、阿茲特克等)皆不相關一樣。   值得一提的是,當學者端智嘉與陳慶英把《舊唐書》與《新唐書》中的〈吐蕃傳〉翻譯成博伊時 ,他們肯定知道舊有的Stod-Bod(上博)概念,然而他們似乎拒斥了它,把Tufan翻譯成Thu-Bhod。我們可

以想像他們不能全然拒斥已經政治化、作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根本教條的Tubo,然而他們可以很有技巧地處理它,或許將它翻譯成近似 “Tibet”的名詞,而不是直接了當地將fan/bo 與Bod等同劃一。   簡言之,《舊唐書》〈吐蕃傳〉開頭所提到的中文名字,可以被視為在圖伯特之外、也是現代中國以外的世界各地,所普遍所使用的名字──Tibet──的一個雛型。而Tibet,作為普世所接受的一個文化與歷史的畛域,並不是現代的「西藏」。令人欣悅的是,新一代以中文書寫或發表網路文章的作者們已經重新發現、並採納了「圖伯特」,作為這塊他們深深關懷的土地一個清晰明朗、無法混淆的稱呼。 艾略特.史伯嶺

漢語拼音與威妥瑪:譯音系統作為文化工及其在台灣對於身份認同的影響

為了解決sum中文名的問題,作者李賢齊 這樣論述:

在過去的兩個世紀中,發展出了許多中文譯音系統。其中,漢語拼音系統逐漸獲得了全球的共識,也為當前國際標準化組織(ISO)所採認的系統。然而,台灣卻是唯一一個沒有將譯音系統標準化的中文地區。本研究指出拒絕使用拼音會成為台灣宣傳其文化認同的能力的一個障礙。在對於中國出生的受訪者的訪談中發現,漢語拼音的淺顯的拼寫法使得他們能夠在自己名字的拉丁拼寫與漢字字義間建立聯結。同時,在參與者是之前從未學過中文的西方英語母語者的實驗中發現,對外國人與中文母語者而言,漢語拼音在華語口說,學習和聽力方面均能形成高度積極的印象。而另一方面,威妥瑪的問題就在於它將兩種文化都導向以西方語言為規範的方向。本研究提出,如果能

統一採用漢語拼音系統,台灣將能更好的主張自己的華語文化認同及社會政治價值觀。原因有兩個方面:1、透過漢語拼音,外國人能夠更好的建立與華語文化間的社會及語言層面的聯結;2、當中文母語者聽到正確的中文發音,並能夠聯結語義與拼寫時,他們更願意維持使用自己的中文名字,繼而維持其他心理層面的華語認同。而來自於相對不完善的譯音系統中的發音拼法及語義則會導致台灣人在與外國人的互動過程中,採用西方的標準來判斷自身文化。本研究依托維高斯基(Lev Vygotsky)的社會文化理論和馬歇爾麥克盧漢(Marshall McLuhan)的媒體理論,對於譯音媒介是如何從華語文化內部及外部對文化觀念造成影響的進行了解釋。

大稻埕歷史街區活化再利用之研究(1970~2017)

為了解決sum中文名的問題,作者郭昊昀 這樣論述:

中文摘要:世代交替時序更迭大稻埕曾經是繁榮的國際城市人文薈萃,1860年淡水開港後外商紛紛來此設立洋行,逐漸形成市街,從事茶葉貿易帶動大稻埕地區蓬勃的商貿發展至19世紀末大稻埕儼然成為臺灣北部貨物集散中心。日本統治臺灣時期,臺北城城內較多日人居住,大稻埕位於城外居民從事南北雜貨批發生意的重要據點,20世紀末,隨著都市變遷臺北市經濟重心逐漸東移昔,日繁華的大稻埕商圈因中、下經銷商流失產業不振走向沒落,而後歷經都市更新與歷史建築保存維護的兩難爭議,近年來大稻埕的核心街道迪化街,透過古蹟保存計畫、設置藝文活動據點等方式,重拾文化老街的風采。大稻埕迪化街街道上仍保存歷史建築,呈現清代與日治時期不同形

制的建築特色。時過境遷,老建物的外觀可藉由建築工法修復保存,而昔日生活在老建物裡的人、所發生過的故事,則有賴在地居民傳承延續透過在地家族的新生代來活化,藉由家族相關史料及檔案文書的記載留存、文物、居家飲食,教育文化、風俗民情,更傳承家族品牌再利用的方式來發揚大稻埕傳統精神,為現代人提供重珍貴的現歷史記憶與體驗,將迪化街百年老商店、老品牌店的商業再加以利用讓大稻埕成為代表台灣的地方品牌活躍了起來,展現老台北的味道從陳悅記家族的食、衣、住、行、育、樂因而我們可以親身體驗前人的生活與智慧工藝呈現在眼前,讓這個街區更充滿過去生活風華,尤其是在北街大橋頭的葉晉發商行其家族以「米」為主題發展出多角化的米食

經營也將家族傳統產業加以精緻化,重新塑造品牌形象更加發揚光大。近年台北市政府投入很多的資源想要積極活化這個代表台北早期重要發展的舊城區,透過都市更新處發起的計畫URS全名英文是Urban RegenerationStation,中文名稱是台北市都市再生前進基地,這個計畫是邀請不同於大稻埕外來的民間單位進駐,透過舉辦展覽跟活動來活化保存下來的空間,計劃目的其實是台北市從2000年經過年政府研擬「大稻埕特定專用區整體發展計畫」,近300棟完成都市設計審議,容積移轉案例達370件,老的房子透過政府機制保留下了風貌, 2010年全台北市推動「臺北市大同區大稻埕歷史風貌特定專用區細部計畫」,藉由容積移轉

機制與維護事業計畫進行都市再生不過維護事業計畫未能實際落實迪化街越往北邊閒置空間、無經營的比例越高,珍貴文化資產及特色產業未加以延伸運用產業優勢不再。在大稻埕URS計劃第一個執行的進駐單位就是URS127,當時是由淡江大學建築系經營,2010年時候URS127的空間命名為「公店」,意指這個空間是屬於大家的民眾都可以隨意進來的公共性的空間而不只是一個店鋪,從2013年10月開始就是由我們蔚龍藝術所進駐,爾後大稻埕共出現5個URS都市再生前進基地,目前因當初都更處規劃執行單位主管調職在推動上有些落後,民眾也越來越無感。2000年在文建會時代開始的「老屋新生」是將指定的歷史建築委託給民間單位,每年由

地方政府補助全部的金額委托給社會知名人士經營,但直至2012年的「老屋新生」其實指的是沒有被指定的一般老屋,是沒有被指定為文化資產但是大家覺得是可以透過再利用的方式來活化,2012年更名為「老屋新生大獎」目的是為挖掘更多精彩的老屋再利用案例,為提升老屋生命傳承意義,強化人與老屋之間的互動與連結,2012年由政府委託民間辦理徵選卻吸引台北市很多年輕人進駐去實踐創意進而創業,進而鼓勵市民對老舊建築的關注與改造用新型態的空間經營方式重新再利用;「老屋新生大獎」跟過去的老屋新生是不一樣的概念,主要是滿足民眾對環境的懷舊氛圍而不強調法定歷史建築本身的老屋新生是以延續地方紋理、與周邊環境共生為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