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15曲軸問題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各種有用的問答集和懶人包

淡江大學 化學工程與材料工程學系碩士班 林國賡所指導 徐翊瑄的 應用CAE技術探索射出機台真實生產品質效能之研究 (2017),提出r15曲軸問題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射出成型、數值模擬分析、生產品質效能、射出機台。

而第二篇論文朝陽科技大學 營建工程系碩士班 金文森所指導 張雅芳的 有瑕疵構件的構架彈塑性分析 (2008),提出因為有 非彈性、非線性、瑕疵、側推分析、極限載重的重點而找出了 r15曲軸問題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r15曲軸問題,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應用CAE技術探索射出機台真實生產品質效能之研究

為了解決r15曲軸問題的問題,作者徐翊瑄 這樣論述:

隨著科技快速的發展,現代人對產品之生活功能性及美感要求也日益嚴苛,射出成型製程產品品質與精度要求也越來越高,加上射出成型過程非常複雜,也使得射出成型產品與模具開發之挑戰越來越大,其中翹曲變形為最常見問題;而此等品質缺陷,在產品及模具設計固定不變時,往往受其射出機台種類與功能差異,以及操作歷程深刻地影響。為解決品質缺陷問題,產學界已廣泛利用CAE模擬分析技術之輔助並有一定成效。然而,基於實務條件取得不易,加上CAE成員整合經驗缺乏,常導致模擬分析與實驗射出成品有一定差距,此等差距常困擾著產學界,卻無法確知此等差距來源與改善方向。有鑑於此,本研究選定圓平板系統進行射出成型程序,針對翹曲變形品質之

機理探索,並採用數值模擬分析與實驗驗證研究。當我們以目標直徑偏移量為比較參數,並以保壓百分比做操作參數,進行一系列試模,初步結果顯示,兩者收縮量值差距約為0.3 mm,但深入探索發現數值模擬分析與實際實驗所穫得收縮量值變化之趨勢相當吻合。為了解結果差異來源,我們進一步從產品翹曲變形品質差異性探討分四塊:流動行為驗證比對、螺桿位置校正、射速校正、射出壓力歷程曲線差異分析進行比較觀察,再根據各項響應差異進行參數修正,了解實務與模擬間存在保壓壓力不足以及充填時間延遲問題後,並藉由兩品質差異性修正方案:啟動保壓補償、啟動射速響應校正,縮減模擬與實射間平均收縮量值差距,最後掌握機台性能,啟動射速響應校正

後,可使收縮量值差距大幅修正約54%。另外考量材料黏彈性可更有效修正差距,而啟動射速校正可更大幅修正約79%,模擬與實射間平均收縮量值差距約為0.05 mm。另外以不同材料驗證研究流程之可行性,結果顯示本研究流程可有效地掌握機台生產品質效能以及對於縮減模擬與實射間平均收縮量值差距有一定成效。

有瑕疵構件的構架彈塑性分析

為了解決r15曲軸問題的問題,作者張雅芳 這樣論述:

地震過後或建造疏忽,使建築物出現一些破壞與瑕疵,例如構架側傾,部份樑或柱斷面尺寸縮小,一根或多根柱子建造時因疏忽或為了建築設計而旋轉,建築物的樑上凸或下凹及柱內凹或外凸等現象,對構架的承載力可能會降低或增加。本文即針對有瑕疵或特殊構件的構架利用SAP2000第七版程式進行非線性彈塑性靜力側推分析,並研究構架的極限承載力,載重-位移曲線,塑性鉸產生的位置,分析構件軸力、剪力、彎矩的分佈,比較正常構架與有瑕疵構架的行為差異。在研究中發現樑有瑕疵的構架,不管是將樑部份斷面尺寸放大或縮小極限載重都很相似。做典型案例分析,發現SAP 2000第7.10版尚稱準確,而第12版都高估了極限承載能力,原因可

能是因為塑性鉸的準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