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t100電阻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各種有用的問答集和懶人包

pt100電阻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陳瓊興寫的 LabVIEW與感測電路應用(第四版)(附多媒體、範例光碟) 和陳瓊興的 LabVIEW與感測電路應用(附多媒體、範例光碟)(第三版)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TECPEL PT100-5mm-3M 白金電阻溫度線也說明:PT100 -5mm-3M 白金電阻溫度線,具有高精密溫度感應,適合用於低溫及常溫環境使用。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全華圖書 和全華圖書所出版 。

國立臺北科技大學 電能轉換與控制產業碩士專班 練光祐所指導 邱柏鈞的 汲取熱能之電路應用於無線感測模組 (2014),提出pt100電阻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熱電晶片、汲能系統、超級電容、ZigBee。

而第二篇論文南台科技大學 電機工程系 魏兆煌所指導 王宥甯的 高速主軸馬達監控系統之設計與實現 (2012),提出因為有 馬達監控、高速加工機器、高速主軸、Visual Studio、C#程式語言的重點而找出了 pt100電阻的解答。

最後網站热电阻温度转modbus数据采集模块pt100转rs485則補充: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pt100電阻,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LabVIEW與感測電路應用(第四版)(附多媒體、範例光碟)

為了解決pt100電阻的問題,作者陳瓊興 這樣論述:

  本書依不同屬性共分為Part1至Part3三個部分。Part1為程式篇,以淺顯易懂及詼諧的口吻描述LabVIEW圖形化程式設計的工作環境及指令功能來奠定讀者程式撰寫之基礎;Part2為進階篇,描述一些與網路相關的進階程式設計功能與NI網路資料傳輸(DataSocket)的使用;Part3為感測篇,描述NI資料擷取卡(DAQ卡)的硬體設定與使用。 本書特色   1.獨家收錄目前全球正夯的物聯網概念,將iOS與Android的手持式裝置與LabVIEW做結合,並利用簡單範例來引導初學者入門。   2.本書依不同屬性共分為程式篇、進階篇、感測篇三個部分,以淺顯易懂的口吻

描述LabVIEW圖形化程式設計的工作環境與網路相關的進階程式設計功能與NI網路資料傳輸(DataSocket)的使用。   3.本書所附的光碟內提供了許多實用的感測範例。更收錄Report Generation、分散式遠端資料擷取(FieldPoint)等許多實用的程式範例與詳細的使用步驟。

汲取熱能之電路應用於無線感測模組

為了解決pt100電阻的問題,作者邱柏鈞 這樣論述:

本研究主要目的在於設計熱源汲能系統,並實際應用於ZigBee無線感測模組,做為唯一的電源供應。熱源汲能系統的概念是藉由收集環境中的廢熱,將其熱能轉換成電能,做為後續電子裝置之電源。諸多熱源汲能系統因汲取能量微小,需藉由外部電源或蓄電池做為電子裝置的輔助電源,因而降低了實質應用與便利性。 本文設計一具有兩種功能的獨立裝置(a standalone device)。其中第一種功能是使用PWM脈衝寬度調變,調整獨立裝置上的RGB_LED之輸出電壓Duty cycle。使用者可根據其顏色的變化,得知被量測物體的溫度區間高低;第二種功能則是以裝置上的無線感測模組配合微控制器,將其溫度值以無線傳輸

的方式,傳遞至電腦作為監控機台之應用。 本文使用嵌入式微控制器技術,使微控制器與熱電晶片相結合,汲取熱能轉換成電能。之後,以超級電容與儲能充放電電路相結合,累積儲存微小的電能。再以自行撰寫的程序控制程式,能適時自動地進入睡眠節能模式或啟動模式。本嵌入系統能有效率地利用所汲取的微小電能,供應系統本身以及量測模組的正常運作。本研究實現了在有熱源的環境下,如何以自給自足、利用熱電轉換方式,成功應用於無線感測網路節點之資料管理與傳遞。

LabVIEW與感測電路應用(附多媒體、範例光碟)(第三版)

為了解決pt100電阻的問題,作者陳瓊興 這樣論述:

  本書依不同屬性共分為Part1至Part3三個部分。Part1為基礎篇,以淺顯易懂及詼諧的口吻描述LabVIEW圖形化程式設計的工作環境及指令功能來奠定讀者程式撰寫之基礎;Part2為進階篇,描述一些與網路相關的進階程式設計功能與NI網路資料傳輸(DataSocket)的使用;Part3為感測篇,描述NI資料擷取卡(DAQ卡)的硬體設定與使用。 本書特色   1.獨家收錄目前全球正夯的物聯網概念,將iOS與Android的手持式裝置與LabVIEW做結合,並利用簡單範例來引導初學者入門。     2.本書依不同屬性共分為基礎篇、進階篇、感測篇三個部分,以淺顯易懂的口吻描述LabVIEW

圖形化程式設計的工作環境與網路相關的進階程式設計功能與NI網路資料傳輸(DataSocket)的使用。   3.本書所附的光碟內提供了許多實用的感測範例。更收錄ReportGeneration、分散式遠端資料擷取(FieldPoint)等許多實用的程式範例與詳細的使用步驟。 第1章LabVIEW是啥? 第2章LabVIEW的特色 第3章LabVIEW的安裝 3-1LabVIEW2015試用版下載與安裝 3-2LabVIEW2015正式版的安裝 3-3創立捷徑和執行畫面 第4章LabVIEW的工作環境 4-1人機介面 4-2圖形程式區 4-3工具面板 4-4工具列 4-5下拉式選單

4-6鍵盤快捷鍵 4-7浮動式面板與固定式面板 4-8前置面板的面板設定 4-9元件說明視窗 第5章五大元件介紹 5-1元件圖示 5-2元件連結 第6章數值 6-1元件路徑 6-2使用 第7章陣列與叢集 7-1陣列 7-2叢集 第8章圖表 8-1元件路徑 8-2使用 第9章布林 9-1路徑 9-2使用 第10章對話框 10-1路徑 10-2使用 第11章迴圈 11-1WhileLoop 11-2ForLoop 第12章表單與字串 12-1字串 12-2表單 第13章時間 13-1路徑 13-2使用 第14章程式架構 14-1條件架構(CaseStructure) 14-2循

序架構(SequenceStructure) 第15章區域變數 15-1路徑 15-2使用 第16章檔案存取 16-1路徑 16-2使用 第17章聲音 17-1Sound 17-2啟動語音 第18章分頁 18-1路徑 18-2使用 第19章裝飾元件 19-1路徑 19-2線條 第20章編輯元件 20-1Slide 20-2LED 第21章程式IC化sub.vi 21-1製作副程式(sub.vi) 21-2sub.vi圖形外觀編輯 第22章Include子VI-包裝成llb檔 第23章建立執行檔exe檔 23-1建立LabVIEW執行檔 23-2安裝Run-TimeEngine

23-3專案練習 第24章網路篇 24-1網路概論 24-2資料傳輸(DataSocket之應用) 第25章遠端監控 25-1LabVIEWWeb網頁伺服器 25-2LabVIEW網頁之美化 第26章手持裝置 26-1LabVIEW與Android系統結合 26-2LabVIEW與IOS系統結合 第27章DAQ-資料擷取與控制 27-1DAQ概論 27-2訊號輸入的模式 27-3如何下載驅動程式及安裝 27-4DAQ卡驅動軟體安裝、測試與程式撰寫 27-5DAQ小幫手內部架構介紹 第28章光反射器 28-1光反射器的原理 28-2NX5-M30BD介紹 28-3光反射器元件與DAQ

卡連結 28-4LabVIEW程式設計(防盜系統) 第29章水位及液位感測器 29-1常用液位檢測原理分析 29-2自行研發之水位控制器 29-3訊號處理 第30章電晶體當作開關 30-1電晶體和繼電器原理介紹 30-2程式撰寫 30-3LabVIEW程式的撰寫(電晶體當作開關量測) 第31章半導體式溫度感測器(LM335) 31-1LM335感測器的原理 31-2訊號類型 31-3訊號處理 31-4資料擷取 31-5程式撰寫 31-6自我挑戰題溫室栽培自動化系統 第32章電阻式溫度感測器(Pt100) 32-1Pt100感測器的原理 32-2訊號類型 32-3訊號處理 32-4程式撰

寫 32-5使用LabVIEW搭配自激源量測Pt100電阻轉換溫度 32-6程式撰寫 第33章荷重元感測器 33-1壓力感測器的原理 33-2重量感測器的原理 33-3元件特性 33-4訊號處裡 33-5程式撰寫 第34章pH感測器 34-1pH感測器的原理 34-2元件特性 34-3pH感測器的保養 34-4pH感測器的量測 34-5程式撰寫*電子書置於光碟 附錄1lm335 附錄2lm317 附錄3pH感測器 附錄4光反射NX5 附錄5光反射中文

高速主軸馬達監控系統之設計與實現

為了解決pt100電阻的問題,作者王宥甯 這樣論述:

在這個高科技精緻產品當道的時代,各廠商都想盡辦法增加自家商品的市佔率,而產量之外還要能兼顧商品的品質。今日,精緻產品的外殼或製造模具都是經由高精密度的高速加工機器來完成,而高速主軸則為此類加工機的核心元件,其運轉的狀況會直接影響到該加工機的製造品質與效率,所以確保加工機內部高速主軸的品質與使用壽命就變得十分重要。在本研究中,將使用 Microsoft 的Visual Studio 2010 軟體開發套件,並以C#物件導向程式語言來開發一個馬達即時監控系統,用於控制高速馬達及監視馬達運轉的狀態,其中包括了溫度、轉速、電壓電流以及馬達之震動等。完成的系統具有自動量測、緊急停機、簡易的圖控操作介面

、與易讀的歷程圖表顯示功能等優點。此系統只需使用一台電腦,經由 RS485 介面串列連結後可同時監控32 台馬達,並可24 小時無人監控自動運轉,以縮短高速主軸製造時的測試時間及減少人為的誤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