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lot dr.grip 4+1筆芯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各種有用的問答集和懶人包

國立陽明大學 物理治療暨輔助科技學系 蔚順華、宋文旭所指導 蔣尚霖的 翻身能力測試系統的研發與應用 (2015),提出pilot dr.grip 4+1筆芯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翻身能力、低活動力、臥床、褥瘡、老人。

而第二篇論文長庚大學 物理治療學系 連恒裕所指導 王冠儒的 修正式鏡像治療於腦中風患者上肢動作功能之療效 (2011),提出因為有 腦中風、鏡像治療、肌力訓練、上肢功能恢復、上肢、肌力訓練的重點而找出了 pilot dr.grip 4+1筆芯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pilot dr.grip 4+1筆芯,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翻身能力測試系統的研發與應用

為了解決pilot dr.grip 4+1筆芯的問題,作者蔣尚霖 這樣論述:

研究背景 隨著醫療科技的進步,人類壽命的逐漸延長,使的長期臥床病人將越來越多,而長期臥床病人會有許多的併發症,例如褥瘡等。而翻身是臥床者主要的活動之一,好的翻身可以預防褥瘡及低活動力,然而臨床上並沒有適當地的偵測翻身能力系統。研究目的 本研究研究目的為(1) 發展床墊受力翻身測量系統使其有好的信效度,並應用於健康受試者,並分析比較可能影響翻身參數的生理因子例如性別、體重、年紀等。(2)量化及觀察正常人及中風後病人翻身時的軀幹控制能力。研究方法 本研究均為橫斷性研究(cross-sectional study)。本研究之系統利用四個床腳下的力感應器收集訊號,使用Lab view做低階的訊號輸入

輸出之程式撰寫,並做高階的資料分析可提供給使用者的重要分折參數。收集了29個健康受試者及17個輕到中度中風後病人(Brunstrom stage 3-4),觀察其翻身時的重心移動的時間、距離、速度、及翻身反作用力。受試者初始時平躺於床面的中心上,在口頭指示”翻身”後開使動作,直到手、腳接觸床面,等待大於10秒後(穩定後),口頭指示”翻回” ,重複十次後換向另一側翻身。研究結果 利用發展出的活動力監測系統,測試了29位健康受試者(17位男性,12位女性)平均年紀46.1 ± 19.64歲(範圍23至86歲),結果顯示,年紀越大使的翻回時間越長(

修正式鏡像治療於腦中風患者上肢動作功能之療效

為了解決pilot dr.grip 4+1筆芯的問題,作者王冠儒 這樣論述:

研究背景與目的:腦中風是導致成年人失能的最主要的疾病,也是導致患者上肢失能與降低生活品質的主要原因。現行的訓練方式對於腦中風患者上肢功能雖具療效,但在使用上各有所限制。而鏡像治療(Mirror therapy, MT)是近年來發展出的一種新興,複合性治療手法,雖可促進腦中風病患動作控制能力,但在提升患側手的動作功能、日常生活功能以及生活品質上,較無顯著的效益。由近期之研究顯示,肌力訓練可以有效的提升腦中風患者患側上肢功能性活動能力,但是傳統的鏡像治療訓練內容多著重於手部主動關節活動度訓練,且在肌力提升的效益上並不顯著。因此,本研究改良現行的鏡像治療訓練手法,將功能性阻力訓練納入訓練內容,並比

較與傳統鏡像治對慢性腦中風患者患側上肢動作、功能之療效。研究方法:本研究之進行採用分層、單盲且隨機分派配對之AB/BA交叉設計研究,其中,A為修正式鏡像治療,B為傳統鏡像治療,每種訓練方式各進行一個月,兩訓練期間加入一個月的廓清期。本研究以方便取樣,在台北、桃園與林口地區徵招18位符合收案表準之慢性腦中風患者參與實驗。本研究評估受測者患側上肢動作控制能力、動作功能、肌力、動作靈活度與患側手於日常生活中使用頻率與動作品質。結果:12位受測者(AB組:7位;BA組:5位)完成本研究訓練。在綜合訓練效益方面,受測者的上肢動作控制能力、動作功能、動作靈活度、握力皆有顯著的提升(p=0.002~0.04

6),但在拇指側捏力(p=0.062)、患側手於執行日常生活上肢活動時之使用量(p=0.139)與動作品質(p=0.106)評估分數雖有進步,但皆未達統計上顯著差異。然而在兩種訓練方式的訓練效益比較上,兩種訓練方式並無任何顯著的訓練效益差別(p=0.113~0.762)。結論與討論: 本研究合併兩階段之訓練可以顯著的提升慢性腦中風患者的動作能力與功能,但無法將此訓練效果轉移至提升患側手的日常活動使用狀況上;而修正式鏡像治療雖合併了阻力訓練,增加了雙手的本體感覺回饋,但與傳統鏡像治療對慢性腦中風患者上肢動作能力與功能的訓練效益上無顯著差異,推測其可能原因:1.修正式鏡像治療的阻力訓練時間較短,無

法顯著增加肌肉纖維的肥厚,限制了肌力提升的效益。2.視覺回饋相較於本體感覺回饋,於修正式鏡像治療回復機制中相對強勢。臨床意義:將短期的阻力訓練納入鏡像治療的訓練內容中,無法顯著的提升鏡像治療對慢性腦中風患者患側上肢功能。而往後的研究則需注重於如何調整訓練內容,使修正式鏡像治療對腦中風患者患側手的日常生活實際使用狀況有更佳的訓練效益。此外,亦可嘗試延長訓練期至6~8週以充分發揮阻力訓練之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