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rientation中文意思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各種有用的問答集和懶人包

orientation中文意思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埃里希.佛洛姆寫的 愛的藝術(史上最暢銷心理學不朽經典世紀新譯本):心理學大師佛洛姆談愛的真諦,一本學習如何去愛的聖經 和(美)安妮·布洛克希瑟·亨得利的 成長型思維訓練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Hofstede's的Long-Term Orientation 和short-Term ... - 知乎也說明:Hofstede's的Long-Term Orientation 和short-Term Orientation 是什么意思? 因为我看了解释之后觉得和我们平常说的长期导向和短期导向不同为什么短期的会更注重面子更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木馬文化 和上海社會科學院所出版 。

國立嘉義大學 外國語言學系研究所 龔書萍所指導 張雅筑的 可移動性和路徑樣貌在處理中文虛擬移動語句之影響 (2021),提出orientation中文意思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形象化語言、無形狀訊息移動動詞、虛擬移動動詞、形狀訊息移動動詞、反應時間。

而第二篇論文佛光大學 樂活產業學院碩士班 羅智耀所指導 TANG MIAO EN(鄧妙恩)的 以綠色餐飲管理經營蔬食餐廳的成功因素探討 (2021),提出因為有 綠色餐飲、蔬食餐廳、餐飲業之成功因素、修正式德菲法、層級分析法的重點而找出了 orientation中文意思的解答。

最後網站orientation - CSS(层叠样式表) - MDN Web Docs則補充:CSS 媒体属性屏幕方向(orientation)可用于测试视口viewport(或者对于分页媒体而言的页面框盒)的横纵方向。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orientation中文意思,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愛的藝術(史上最暢銷心理學不朽經典世紀新譯本):心理學大師佛洛姆談愛的真諦,一本學習如何去愛的聖經

為了解決orientation中文意思的問題,作者埃里希.佛洛姆 這樣論述:

台灣四、五年級生的青春讀本 韓國天團BTS推薦給歌迷的精神指引 出版65年.34種語言.全球暢銷3000萬冊 心理學大師佛洛姆跨時代不朽經典.全新繁體中譯本 獨家收錄佛洛姆珍貴照片、書信摘文,與撰寫《愛的藝術》之思考歷程   父母、配偶、兒女、兄弟姊妹、朋友、職場共事者,人身處在各種人際關係中,被關心,也付出情感,有時互動良好,有時身心俱疲。但,愛這種被歸為情感層面的東西,真的如此飄忽不定,無法以理智控制,無法學習?永遠只能讓人在愛中傷痕累累之後,才能累積經驗,得到一絲安穩的感受?   佛洛姆是第一位認為「愛」和「愛的能力」值得談的心理學學者,1956年,談愛的專書《愛的藝術》問世

。佛洛姆告訴讀者,愛和世上所有的技藝、學問一樣,也是可以學習的;愛不是讓人捉摸不定、求之不得,或任人玩弄於鼓掌的東西,愛有紮實的理論與實踐的方法。他提出的主張是:   「沒有愛,人類連一天也不能存在。」(愛的重要性)   「愛是人身上的主動力量。」(愛的能力不需外求)   「如果我真正愛一個人,我就會愛所有人,就會愛世界,就會愛生命。」(愛的極致表現)   佛洛姆從所有層面探索「愛」。不只是羅曼蒂克、讓人沉浸於錯誤觀念和虛幻期待的愛,更包括親子之愛、手足之愛、男女愛、自愛,以及對神的愛。他更進一步指出,愛其實是人格培養,人想發展愛的能力,謙恭、勇敢、真誠地愛他人,可藉由努力發展人格來達

成。   「愛是一種行動,是人的力量的發揮。」於是我們明白,愛是人與生俱來的能力,也因此《愛的藝術》能廣為流傳,繼續鼓勵人們:了解愛,學習愛,實踐愛。 名人推薦   【58位跨世代跨領域意見領袖齊聲推薦】(按姓氏筆畫排序)   子慶(好樂團GoodBand吉他手)   文森說書(YouTuber)   瓦基(閱讀前哨站站長)   吳在媖(兒童文學作家、99少年讀書會發起人)   吳佳璇(精神科醫師)   呂旭亞(榮格心理分析師)   呂秋遠(律師)   宋怡慧(作家、丹鳳高中圖書館主任)   李明璁(社會學家/作家)   李屏瑤(作家)   李崇建(台灣青少年教育協進會前理事長/親子作家

)   李惠貞(獨角獸計畫發起人)   貝莉(出版社編輯/作家)   周慕姿(心曦心理諮商所諮商師)   林書煒(POP Radio電臺臺長/主持人)   林婉瑜(詩人/作家)   林達陽(詩人/作家)   林靜如(律師娘)   邱昊奇(作家/演員)   柚子甜(心靈作家)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紀金慶(師範大學通識中心助理教授)   美秀集團   孫中興(台灣大學社會系教授)   郝慧川(風格作家)   張德芬(暢銷作家)   張鐵志(《VERSE》社長暨總編輯)   許菁芳(作家)   郭重興(讀書共和國創辦人)   郭強生(作家)   陳志恆(諮商心理師/暢銷作家)   陳思宏(

作家)   陳蕙慧(資深出版人)   陶晶瑩(主持人/作家)   幾  米(繪本作家)   彭樹君(作家)   黃之盈(諮商心理師)   愛瑞克(《內在原力》作者/TMBA共同創辦人)   楊佳嫻(作家)   楊斯棓(暢銷書《人生路引》作者)   詹宏志(作家、網路家庭董事長)   歐馬克(蒐集人生故事的podcast節目《馬克信箱》製作人)   歐陽立中(暢銷作家/知名講師)   蔡宇哲(哇賽心理學創辦人兼總編輯/台灣應用心理學會理事長)   蔡伯鑫(精神科醫師/作家)   蔡淇華(惠文高中圖書館主任/作家)   蔣亞妮(作家)   盧郁佳(作家)   鄧善庭(發瘋心理師/諮商心理師)   

鄭俊德(閱讀人社群主編)   謝盈萱(演員)   謝哲青(作家/知名節目主持人)   瞿欣怡(作家)   簡嫚書(知名演員)   顏擇雅(出版人/作家)   瓊  文(好樂團GoodBand主唱)   蘇絢慧(諮商心理師)   鐘  穎(愛智者書窩版主/諮商心理師)      子慶(好樂團GoodBand吉他手)   看完之後讓人開始反思,如何在『愛人、被愛、自愛』中找到平衡,成為一個自己。   文森說書(YouTuber)   什麼是愛?我們尋遍天涯海角,偶然間,剛好進到我們手掌裡的,我們以為那是愛。再過一會兒,我們要不是栽在愛情的磨合期,要不就是冰塊漸漸融化,稀釋了濃烈的愛情飲品。我們悻

悻離去,質問自己,愛為何物?作者佛洛姆透過心理學上的分析專業,搭配他的哲學底蘊,孕育出親密關係裡的跨時代巨作。                                  李崇建(台灣青少年教育協進會前理事長、親子作家)   《愛的藝術》這本書,我放在案頭近20年。此書對我意義重大,對我踏入教育界,走上親子教養與師生互動,堪稱重要的寶典之一,本書的概念簡潔,方式明瞭易懂,即使問世多年了,這本書依然如寶石,在我的教育之路上,發出燦爛光芒,給予我清晰的指引,讓我感到明確且篤定。   李惠貞(獨角獸計畫發起人)   佛洛姆對「愛」的議題咀嚼之深,讓他能以非常淺白的文字,說出精闢的見解。他確

實指出方向和方法,也把背景源由道理說給你聽;你會讀到情人之愛、父母之愛、手足之愛,會學到每一種愛的侵略、自私和盲點,以及,《愛的藝術》要教給我們的,愛真正的自足、自在和成功。這是一本奠基於人性之上的謙遜的書。   柚子甜(心靈作家)   愛之所以為愛,在於它如此困難,困難得明明出於人性,卻又極其違反人性,極其美麗,在跨越困難之後,抵達的境界如此的無瑕,像是靈魂經掏洗過的純粹。 世人以為愛是人的本能,是鋪天蓋地的浪漫與依附。然而透過佛洛姆透徹的筆 觸,愛其實是藝術,是需要紀律、專注與耐心的千錘百鍊,才能真正抵達的樂園。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在愛情中的困境,常被認為是豬隊友的問題,而

不去檢視自己是否有愛人的能力。成熟的愛,既能突破人與人之間的隔閡,又能保有自己。這些道理,我們從小很少被教導,但藉著大師留下來的經典,我們可以放在生活中實行。這是一生的功課,而且沒有人能代替我們完成。祝願您,能真正愛一個人,而不是汲汲營營把對方改造成滿足我們需要的物品!   修齊(美秀集團吉他手)   當藝術家淪為資本主義社會的一環,將「愛」簡化為一種奶嘴娛樂的口號,佛洛姆在《愛的藝術》中追求的愛,彷彿回頭定義了藝術的本質。      郝慧川(風格作家)   情愛、愛情往往被認為是感性的產物,但佛洛姆將它一一拆解,如醫學、工藝般,愛是一門藝術、技能。透過理性的分析,他告訴我們「愛」是可以習得

的,它不是空泛抽象的名詞,而是可以落實的動詞。宗教經典、流行歌詞裡的「愛」如果讓你感到迷惘,那麼這本書的清楚的分析和確實的步驟,可以幫助你知其所以,去了解愛,也懂得愛。   許菁芳(作家)   《愛的藝術》有嚴謹的推論,完整的分析架構,學者的銳眼與洞見——但最重要的,這本書源於一種溫暖的愛。深刻的愛己,愛智,愛人的精神,讓這本書讀來充滿挑戰卻不受冒犯。讀者會反覆地內省批判,卻感覺煥然一新,會願意不斷地重返字字珠璣,用自己的生命經驗與它交流,在每一次交流之間獲得了解與關照,更加尊重自我,也負起付出的責任。閱讀本書是獲得愛的體驗。這本書在我的書架上具有永久的地位,我將會一再地讀它,也會邀請所有我

重視的朋友與它相遇。   歐馬克(蒐集人生故事的podcast節目《馬克信箱》製作人)   對於「愛」、「自由」、「財富」、「投資」、「藝術」等詞彙,我們常常只渴望其好處,卻對其相應需付出的承諾視而不見。通往美好的道路是實踐,有紀律的實踐。   蔡宇哲(哇賽心理學創辦人兼總編輯、台灣應用心理學會理事長)   愛,是自古至今恆久存在的人性,並不因社會文化的改變而有太大的變化。愛說來簡單,但實際上卻又有各自巧妙不同,說是門藝術真的一點也不為過。《愛的藝術》一書對愛的描述清楚、細膩與深刻,雖然已歷經逾一甲子,依然歷久彌新。對愛徬徨或不知所措時,書中會給出溫柔的回應,讓人明白愛的本質,進而理解如何

去實踐。   鄧善庭(發瘋心理師、諮商心理師)   距離佛洛姆寫出他對愛的想法已經過了數十年,他對愛的認識卻沒有隨著科技發展而變得淺薄,「愛」因為網路、手機、社群媒體而更加強調表象,我們習慣透過貼文包裝愛的華麗與唯美,但在《愛的藝術》書中所提,愛應該是充滿著能量與積極主動的涵義,是需要被學習的一門藝術,我很希望所有人都能閱讀此本書,重新理解愛的本質,進而在生活中實踐真正的愛。   鄭俊德(閱讀人社群主編)   兩千多年前《聖經》的智慧就告訴我們:「愛是恆久忍耐又有恩慈。」   而忍耐與恩慈並非與生俱能,而是後天透過人與人的關係互動中培養與學習的。   所以如果你不懂如何愛,你可以透過《愛的

藝術》這部經典,了解更多愛的方法與心態思維,讓你的愛更加完整。   瓊文(好樂團GoodBand主唱)   愛的探索是一輩子的功課,包含了與自己的對話以及與他人的連結。在人生旅程中,我們時常對愛感到困惑、壞疑與不解。在《愛的藝術》閱讀過程中,我能夠有條理地慢慢思考,漸漸地將這份思考融入生活,開始屬於我的練習。   蘇絢慧(諮商心理師)   「要學習自愛是什麼,什麼又是愛人,那就絕對不容錯過閱讀《愛的藝術》。佛洛姆對愛的闡述及思想,讓對於愛感到茫然的現代人,無疑指出了一條明路,同時滋養了我們內心乾枯的心靈,引領我們洞察關於愛的真理。」   蔡淇華(惠文高中圖書館主任、作家)   佛洛姆告訴

我們:   不成熟的愛是——因為我需要你,所以我愛你。   成熟的愛是——因為我愛你,所以我需要你。   是我們重新閱讀《愛的藝術》的時候了!讓我們一起學會愛,一起學習相屬需求,最後實踐佛洛姆愛的理論:超越需求、落實需求、統合需求、定向需求,成為真正活在愛中的幸福人。

可移動性和路徑樣貌在處理中文虛擬移動語句之影響

為了解決orientation中文意思的問題,作者張雅筑 這樣論述:

本論文的目的是想探討可行走的主體以及含有形狀訊息的移動動詞是否會影響人類理解虛擬移動動詞的語句。我們進行了兩個實驗。實驗一是虛擬移動動詞語句的線上理解任務,其中材料包含圖片和中文語句。圖片包含兩種類型:(1) 圖片涉及可行走的主體 (2) 圖片涉及不可行走的主體。此外,中文語句包含兩種類型 (1) 語句的主詞涉及可以行走主體 (例如,小道走進農田 xiǎo dào zǒu jìn nóng tián “A path goes into the farm”) (2) 語句的主詞涉及不可以行走主體(例如,圍籬穿過沙地 Wéi lí chuān guò shā dì “The fence thro

ugh the sand”)。受試者會被指示閱讀一個語句,圖片會接著出現,受試者必須判斷語句是否與上一張圖片相關。實驗1的結果顯示,在虛擬移動動詞語句中,可行走主體語句的無形狀訊息移動動詞理解時間明顯短於不可行走主體的語句,這表明了主體的可行走性會影響無形狀訊息移動動詞的處理。此外,第2個實驗是想測試在處理可行走主體和不可行走主體語句時,移動動詞中編碼的形狀訊息是否重要。實驗2的設計與實驗1類似,但是語句中的移動動詞種類不同。實驗1採用的移動動詞不包含形狀訊息,實驗2採用的移動動詞則有編碼形狀訊息,譬如以下包含可行走主體的語句 (e.g., 道路在山坡蛇行 Dào lù zài shān pō

shé xíng “The road snakes on the hillside”) 和包含不可行走主體的語句 (e.g., 水管在山壁蜿蜒 Shuǐ guǎn zài shān bì wān yán “The water pipe meanders on the mountain wall”)。實驗2的結果顯示,在虛擬移動動詞語句中,包含可行走主體語句中的形狀訊息移動動詞理解時間並沒有明顯短於包含不可行走主體的語句。這個結果表明,主體的可行走性並不會影響有形狀訊息移動動詞的處理。本研究對於以漢語作為第二外語的學習者及教師具有非常大的意義,特別是教育者可以指導學生們理解字面上意思和虛構動作

的區別,並鼓勵他們在敘述場景時多加使用含有可行走物體的虛構動作句子。關鍵詞:形象化語言、無形狀訊息移動動詞、虛擬移動動詞、形狀訊息移動動詞、反應時間

成長型思維訓練

為了解決orientation中文意思的問題,作者(美)安妮·布洛克希瑟·亨得利 這樣論述:

安妮·布洛克、希瑟·亨得利著的《成長型思維訓練》的兩位作者都是老師,所以這本書是由老師為老師創作的著作,是作者在自己的課堂培養成長型思維的實踐總結,是一本通過創造性的課程、激勵資訊與革新教學來釋放學生潛能的指南,易讀、易懂、易學,但其理論深度和廣度卻絲毫不遜于學者寫的科普著作。 本書不僅全面應用了德韋克團隊在成長型思維培養方面的成果,還融合了心理學各前沿領域的方法或品質培養的相關內容,例如目標定向、執行意圖、元認知策略、堅毅等。一些成熟有效的策略也貫穿本書,在作者的教學方案中隨處可見,例如SMART 五原則等。本書不僅只是成長型思維的操作指導書,更是整個非認知能力領域精華內容的教育踐行地圖,

對廣大老師、家長都有極高的參考價值。 安妮·布洛克(Annie Brock) 畢業于堪薩斯州立大學新聞學與大眾傳媒專業,並通過沃什伯恩大學取得了教學資格。曾負責過圖書館媒體運營,還擔任過高中語言藝術課的老師。出版有《穀歌課堂介紹》(Introduction to Google Classroom)一書。目前是一位自由撰稿人兼教育技術顧問,與丈夫及兩個孩子一起生活在堪薩斯州。 希瑟·亨得利(Heather Hundley) 一位擁有12年教學經驗的小學教育工作者。目前在格林布希東南堪薩斯教育服務中心(Greenbush Southeast Kansas Educatio

n Service Center)工作,是一名教學支持專家。希瑟在華盛本大學取得了基礎教育學位,並在貝克大學取得了教育與學校領導專業的碩士學位。她曾擔任過華盛本大學的職前教師主管與客座講師。希瑟近期被提名為堪薩斯州2016年數學與科學教學優秀獎的□終候選人。她與丈夫及三個孩子一起生活在堪薩斯州。   中文版序言 給孩子的□好禮物——成長型思維 前言 兩種思維模式 第 1 章 八月:教學是個實踐過程,並不是在追求完美  第 2 章 九月:每個人都能學會!  第 3 章 十月:大腦如同肌肉,也會成長!  第 4 章 十一月:我是這個學習群體中的重要成員  第 5 章 十二月:我

們喜歡挑戰!  第 6 章 一月:回饋是一份禮物,接受它  第 7 章 二月:沒有計劃的目標僅僅是個願望  第 8 章 三月:錯誤是用來學習的機會  第 9 章 四月:不知道與尚不知道之間是有區別的!  第10章 五月:我明白了!  第11章 六月:照顧不好自己便無法照顧其他人  第12章 七月:新的一天是成長的新契機  注釋  致謝    中文版序言 給孩子的最好禮物——成長型思維 黃 臻   我曾經問過很多家長和老師,如果你能給孩子的未來送三件禮物,你會送什麼?大家的回答幾乎都鎖定健康、幸福和成功這幾個方面。如果是我,只能送一件禮物,我會選擇成長型思維模式。 2017

年11月26日,在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主辦的第四屆中國未來學校大會上,香港嶺南大學魏向東院長代表國際科研團隊分享的一項教育實驗結果震驚全場:僅參與2個學時的特殊課程培訓,一學期後,學生的數學成績(相比對照組)提升了近4分。更有意義的是,該課程與數學壓根沒有半點關係。成績提升只不過是課後自然而然發生的結果之一。 大會著重提到的特殊課程是什麼?到底教了孩子什麼?為什麼效果如此神奇?答案就是本書帶給廣大讀者的“成長型思維”。 成長型思維又名成長心態、成長型心理定向,是“性格品質力”家族中重要的一員。性格品質力指對人生成就和幸福起決定性作用的非知識性的、非智力的因素的總稱,學術上,它們被教育經濟學家

稱為非認知能力,而被心理學家叫作非智力因素。成長型思維起源於美國斯坦福大學卡羅爾·德韋克團隊的研究成果。由於成長型思維對教育的巨大意義,2017年12月,德韋克教授榮獲首屆全球大的教育單項獎——“一丹獎”。該獎項突破宗教、種族、國家限制,選擇“全球對教育好的研究成果”,號稱教育界的諾貝爾獎。因此,斬獲首屆“一丹獎”意味著成長型思維被認為是近幾十年來教育學術領域偉大的、值得應用推廣的科研成果。 那麼,到底什麼是成長型思維呢?它是一種以智力可塑為核心信念的系統的思維模式。簡單來說,就是堅信智力、能力都是可以通過努力學習和練習得到不斷提高。由此,成長型思維認為:困難是成長的機會;挫折是收穫的機會;

暴露缺點沒有關係;在別人眼裡只顯得聰明沒有意義,取得實質性進步才重要;天賦只是起點,努力才酷……成長型思維的孩子勝不驕,他們知道在舒適區裡輕易取得的成功,並不能帶來多少提高,不斷挑戰自己才能變得更聰明。成長型思維的孩子敗不餒,他們會告訴自己“NOT YET!”(只是尚未成功),從錯誤中學習,讓每次失敗成為通向成功的階梯。 成長型思維對人的影響有多大呢?首先來看一則真實案例。曉晨是名來自北京中關村某小學的3年級小學生,她曾參加我們科研團隊在中科院心理所的成長型思維教育實驗。每遇到不會做的題目,她曾經會非常焦慮,然後生氣,最後總要大哭一場,一鬧就是一個小時,全家都被這負面情緒交響曲嚇出了“數學恐

懼症”。在接受培訓之後,她全新看待自己,不再被困難嚇倒,而是主動應用有關技能,讓自己的學習過程煥然一新。曉晨告訴媽媽,“每個人都能變得更聰明,而思考難題正是把自己變強的機會”,“只要努力,每個人都能學會”。結果不僅是她整個思維和學習狀態發生了轉變,更讓她自己驚喜的是,數學成績從全班倒數第四,在一個學期之內躍升到前五名。 成長型思維對曉晨的影響不是特例,在國內已開展的教育實驗中,這種成效是普遍現象。從一篇2016年末發表在學術刊物上的論文中,我們還可以看到更大規模資料的研究結果。按照是否是成長型思維,研究者將南美國家智利所有公立學校的十年級學生(約16萬人)分成了兩類,一類傾向于成長型思維,另

一類傾向於與之相反的思維模式,叫固定型思維。結果發現,成績的一般規律是與家庭收入相關——越富人家的孩子,成績越好。然而,無論是貧窮還是富裕,在任何一種社會經濟地位的家庭中,成長型思維學生的學業成績都遠優於固定型思維的學生。優秀多少呢?哪怕是來自窮家庭階層的孩子,當他們是成長型思維時,語文成績竟然和富但是是固定型思維的孩子相差無幾。也就是說,當人們為了幫孩子學業更優秀而拼爹拼媽,想盡辦法給孩子更好的教育資源時,科研大資料告訴我們:如果孩子有了成長型思維,這一項優勢就可能消弭富家庭與□窮家庭的家庭背景差距。而且更多的研究表明,成長型思維的學生會越來越優秀,他們之間的差距會越來越大。 成長型思維對

人生的影響遠不止於學習成績。事實上,它在情緒、態度、人際關係乃至健康方面,都有著深度的決定力。我們中國有句俗話“打蛇打七寸”,意思是說要抓住關鍵的地方。而成長型思維,正像是人生成功的七寸。 成長型思維可以培養嗎?不僅可以培養,而且並不難,只要採用科學系統的方法。本書的作者、兩名美國教師——布洛克和亨得利,踐行多年,引導一批又一批學生摒棄了固定型思維模式(智力天生固定,難以通過努力得到提升),轉變為積極、上進、自信、努力的自主學習者。 在通讀本書之前,當聽說本書的作者是中學教師而不是大學教授時,我曾猜想本書的優點是實操性強,充滿許多接地氣的案例故事,而高度可能不夠。然而我錯了!本書確實極其易

讀、易懂、易學,其理論深度和廣度卻絲毫不遜于專業學者寫的科普著作。我還注意到,本書不僅全面應用了德韋克團隊在成長型思維培養方面的成果,還完美融合了心理學各前沿領域的方法或品質培養的相關內容,例如目標定向(Goal Orientation)、執行意圖(Implementation Intention)、元認知策略(Meta-cognition Strategy)、堅毅(Grit)等。一些成熟有效的策略也貫穿本書,在作者的教學方案中隨處可見,例如SMART五原則等。本書不僅只是成長型思維的操作指導書,更是整個非認知能力領域精華內容的教育踐行地圖。 投身成長型思維的教育會是一種怎樣的體驗呢?教育者

會看到,首先收穫的是自己的成長,並感到深深的快樂。當年我剛開始從事成長型思維教育時,曾認為自己原本就是百分之百成長型思維的人,不可能更進一步了。然而這些年來,我仍然出乎意料地收穫了巨大的進步。每當遇到看起來完全無解的麻煩時,壓力感、焦慮感甚至憤怒也會不請自到,但只要我對自己說“我是成長型思維的人,總能有辦法的”,負面情緒便立刻煙消雲散,讓我能從容地將思考集中於如何克服困難,自己怎麼做能把事情變好,哪怕只是變好一點點。於是,我發現,還真沒有過不去的坎兒。不僅成功,連幸福其實都取決於人們自己的選擇。因為決定我們快樂與否的,不是外在的事情本身,而是我們對事情的看法。而決定我們有怎樣“看法”的,正是思

維模式。在成長型思維模式下,任何際遇,不管是被褒揚還是被責駡,不管是成功還是失敗,不管是輕鬆還是艱苦,不管是有趣還是無聊,都會被我們看作是進步的機會。於是,成長就會真的發生。 最後,也許大家還會有這樣一個疑慮:這本書對美國孩子有益,對中國孩子同樣適用嗎?作為一名科研工作者,我對此問題是非常關心的。我在中科院做的大量教育實驗也驗證了,成長型思維訓練對中國學前班至初三學生都有顯著效果。如果一定要問中國讀者應特別注意哪些文化差異的話,我想建議大家特別著重學習本書的第6章到第8章。中華傳統文化中不缺對努力的重視,但相比西方文化,我們更缺乏鼓勵。傳統教育者更嚴厲地批評孩子,甚至不是分析行為,而是評判人

格。事實上,沒有與毛病一直綁定的學生,也沒有只需要發展新技能的孩子。鼓勵孩子看到希望,堅信進步的可能性,這猶如將陽光灑在他們的心田,會滋養生機勃勃的心靈。 感謝青豆書坊迅速為我國引入這本書,可謂從頭到尾、渾身上下都是寶。我想充滿激情地將它推薦給廣大教育工作者、家長甚至年齡較大的青少年。本書既可以作為學校班級實施的教案,又可以作為家庭教育的教材,還可以是開闊視野、自我提升的工具書。試想,如果我國數億青少年和兒童都能從這種世界的品質教育中受益,都積極、上進、陽光、自信、歡迎挑戰、擁抱錯誤、百折不撓、堅持到底,世界將有多麼美好?捧起本書時,正是這個夢想開始的地方。   2017年歲末  

以綠色餐飲管理經營蔬食餐廳的成功因素探討

為了解決orientation中文意思的問題,作者TANG MIAO EN(鄧妙恩) 這樣論述:

追求有機、在地的食材,不只是對健康與食品安全的重視,更是永續生活方式的一個部份,特別在最近氣候變遷導致的極端環境衝擊,以永續方式維持經濟活動的趨勢,是大家刻不容緩的功課。在國際上,永續餐廳或綠色餐廳的認證跟評比已經行之有年。美國的綠色餐廳協會 Green Restaurant Association (GRA) 以及英國的永續餐廳協會 The Sustainable Restaurant Association (SRA)等,研議出多項指標,針對餐廳的食物來源、能源管理、廢棄物處理方式以及員工福利等面向進行評比,並鼓勵消費者在選擇外食餐廳時能參照這些指標,實踐永續消費。米其林綠星(MICHE

LIN Green Star)於2020年由米其林正式亮相;2021年版的米其林指南也被陸續引入;米其林綠星是一項年度獎項,頒發給在永續行為領先的餐廳。他們在道德與環保有著一定的堅持並且與注重永續的供應商和生產者進行合作;以達到減少浪費甚至是不適用塑料與其他無法回收之材料。吃素食是一個不殺生,以養生且環保的一種飲食習慣。現在的消費者或是餐飲業者對於綠色一詞背後的寓意不了解,會將綠色一詞與素食一詞誤以為是同樣的意思。事實上經營一間素食或蔬食餐廳的背後是否能確切的達到對環境的永續及環保是值得我們去審思的。本研究探討關於以綠色餐飲管理經營蔬食餐廳的成功因素。首先,本研究先收集國内外文獻,整理出五大構

面分別是: 食材品質, 消費動機, 產品烹調技術, 服務品質, 綠色餐飲行銷,以及十九項評估準則;接下來會採用修正式德菲法,根據業界以及學術界的專家進行問卷調查,將專家們的意見經過整理後,建立出以綠色餐飲管理經營蔬食餐廳的成功因素之層級架構。最後,使用層級分析法進行問卷調查,針對各項評估準則進行權重分析,並進行一致性驗證與檢驗。研究結果得知,食材品質為重要因素,其次是消費動機、產品烹調技術、服務品質、綠色餐飲行銷。研究分析結果期望能夠提供相關建議給素食或蔬食的餐廳相關業者參考,以達到真正對環境的永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