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mos開關設計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各種有用的問答集和懶人包

nmos開關設計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李景宏寫的 數字邏輯與數字系統(第5版) 和(美)林康-莫萊的 模擬集成電路設計--以LDO設計為例(原書第2版)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問題] 將mos設計為開關的方法- 看板Electronics也說明:目前對於mos的應用有點搞不太清楚該如何將mos設計為一開關使用若將mos設為開關,需控制在歐姆區操作Vgd>Vt, Vgs>Vt,此時Vds很小就能當作開關使用有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電子工業出版社 和機械工業所出版 。

中原大學 電子工程學系 陳淳杰所指導 徐志豪的 一個十位元每秒兩千萬次取樣帶冗餘位逐漸趨近式類比數位轉換器 (2021),提出nmos開關設計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逐漸趨近式類比數位轉換器、分段式電容陣列、帶冗餘位演算法。

而第二篇論文元智大學 電機工程學系乙組 李建育所指導 蔡桓宇的 數位可調式電容器與具共模抑制枝幹耦合器設計與實現 (2021),提出因為有 數位可調式電容器、枝幹耦合器的重點而找出了 nmos開關設計的解答。

最後網站MOSFET管开关电路设计 - 百度文库則補充:MOSFET管开关电路设计-导通的意思是作为开关,相当于开关闭合。NMOS的特性,Vgs大于一定的值就会导通,适合用于源极接地时的情况,只要栅极电压达到4V或10V就可以了。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nmos開關設計,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數字邏輯與數字系統(第5版)

為了解決nmos開關設計的問題,作者李景宏 這樣論述:

本書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國家級規劃教材和國家精品課程教材,依據教育部電子電氣基礎課程教學指導分委員會修訂的課程教學基本要求,為適應電子技術的不斷發展和應用水準的不斷提高修訂而成。   全書共分10章,內容包括:數位邏輯基礎、邏輯門電路、組合邏輯電路、觸發器、時序邏輯電路、半導體記憶體、可程式設計邏輯器件、脈衝波形的產生與整形、數模轉換和模數轉換、數位系統分析與設計等。附錄包括VHDL硬體描述語言簡介、電氣圖用圖形符號二進位邏輯單元簡介、常用邏輯符號對照表等實用內容。

一個十位元每秒兩千萬次取樣帶冗餘位逐漸趨近式類比數位轉換器

為了解決nmos開關設計的問題,作者徐志豪 這樣論述:

如今電子產品除了要效能好,亦追求低功耗與輕薄短小,由於半導體製程技術的進步,帶動了積體電路設計的成長,許多低功耗的晶片得以實現,在眾多類比數位轉換器中,逐漸趨近式(Successive-Approximation)由於大部分元件皆由數位邏輯電路所構成,且整個電路僅需一組比較器即可,大幅地降低了資料轉換所需的功耗。本論文完整製作一個10-bit 20MS/s SAR ADC,架構採用分段式電容陣列數位類比轉換器,使用TSMC 0.18um 1P6M CMOS製程,電源供應1.8V,輸入頻率為1.97265625MHz進行模擬,訊號雜訊與失真比(SNDR) 60.71 dB,有效位元數(ENOB

) 9.79-bit,功耗0.92 mW,品質因數(FOM) 52f J/conversion-step,核心晶片佈局面積0.31*0.21〖mm〗^2,晶片總佈局面積1.163*1.169〖mm〗^2。最後設計規格同樣為10-bit 20MS/s SAR ADC,架構改成帶冗餘位演算法,將MSB電容拆解並分配至原電容陣列中,達到電容切換速度的提升,並在栓鎖電路前加上一級前置放大器,用以降低誤差,提高比較器的精準度。使用相同製程與輸入頻率進行模擬,訊號雜訊與失真比(SNDR) 61.93 dB,有效位元數(ENOB) 9.99-bit,功耗3.024mW,品質因數(FOM) 148.7f J/

conversion-step。關鍵字:逐漸趨近式類比數位轉換器;分段式電容陣列;帶冗餘位演算法

模擬集成電路設計--以LDO設計為例(原書第2版)

為了解決nmos開關設計的問題,作者(美)林康-莫萊 這樣論述:

本書借由集成線性穩壓器的設計,全面介紹了模擬集成電路的設計方法,包括固態半導體理論、電路設計理論、模擬電路基本單元分析、反饋和偏置電路、頻率響應、線性穩壓器集成電路設計以及電路保護和特性等。本書從面向設計的角度來闡述模擬集成電路的設計,強調直覺和直觀、系統目標、可靠性和設計流程,借助大量的實例,向初學者介紹整個模擬集成電路的設計流程,並引導其熟悉應用,同時本書也適用於有經驗的電源集成電路設計工程師,不僅能幫助他們對模擬電路和線性穩壓器的理論有更深刻的理解,而且書中所呈現的線性穩壓器的技術發展也可以給予他們很多啟發,是一本難得的兼具實用性和學術價值的模擬集成電路和集成線性穩壓器設計的教科書和參考

書。Gabriel Alfonso Rincón-Mora博士,1994~2003年供職於德州儀器公司,擔任一個高級集成電路設計團隊的領導。1999年Rincón-Mora博士受聘為佐治亞理工學院的兼職教授,並在2001年受聘為全職教授,自2011年起,受聘為台灣成功大學的客座教授。他是IEEE和IET院士,同時也是38項專利的發明人/共同發明人和超過160篇論文的作者/共同作者。Rincón-Mora博士已經寫過8本着作,成功設計26余款商用電源芯片,並且獲得了多項獎勵。目前他主要致力於利用微型電池和環境能量為無線和移動設備供電的集成電路系統的研究。 譯者序 原書前言 作

者簡介 第1章電源系統1 1.1電源管理中的穩壓器1 1.2線性穩壓器和開關穩壓器的對比2 1.2.1響應時間的折中3 1.2.2噪聲4 1.2.3功率轉換效率4 1.3市場需求5 1.3.1系統5 1.3.2集成6 1.3.3工作壽命6 1.3.4電源凈空7 1.4電源8 1.4.1早期電池8 1.4.2鋰離子電池9 1.4.3燃料電池9 1.4.4核能電池10 1.4.5能量收集器10 1.5計算機仿真11 1.6總結12 1.7復習題13 第2章線性穩壓器14 2.1工作區域14 2.2性能指標15 2.2.1精度15 2.2.2功率轉換效率25 2.2.3工作要求27 2.2.4品質因

子29 2.3工作環境30 2.3.1負載31 2.3.2穩壓點32 2.3.3寄生效應33 2.4分類34 2.4.1輸出電流34 2.4.2壓差34 2.4.3補償34 2.4.4類別35 2.5模塊級構成36 2.6總結37 2.7復習題38 第3章微電子器件39 3.1電阻39 3.1.1工作原理39 3.1.2寄生元件40 3.1.3版圖40 3.1.4絕對精度和相對精度42 3.2電容43 3.2.1工作原理43 3.2.2寄生元件44 3.2.3版圖45 3.2.4絕對精度和相對精度45 3.3PN結二極管46 3.3.1工作原理46 3.3.2寄生元件49 3.3.3版圖和匹配

50 3.3.4小信號模型52 3.4雙極型晶體管(BJT)53 3.4.1工作原理53 3.4.2縱向BJT56 3.4.3橫向BJT57 3.4.4襯底BJT58 3.4.5小信號模型59 3.5金屬-氧化物-半導體場效應晶體管(MOSFET)61 3.5.1工作原理61 3.5.2寄生電容66 3.5.3P溝道MOSFET67 3.5.4晶體管變化67 3.5.5版圖和匹配69 3.5.6小信號模型71 3.5.7MOS電容73 3.5.8溝道電阻73 3.6結型場效應晶體管(JFET)73 3.6.1工作原理73 3.6.2P溝道JFET75 3.6.3大信號模型75 3.6.4版圖和

匹配76 3.6.5小信號模型76 3.6.6相對性能78 3.7絕對精度和相對精度78 3.8總結79 3.9復習題80 第4章單晶體管基本單元82 4.1二端口模型82 4.2頻率響應83 4.2.1極點84 4.2.2零點85 4.2.3米勒分裂87 4.2.4電容-分流-電阻法88 4.3信號流89 4.3.1輸入和輸出89 4.3.2極性89 4.3.3單晶體管基本單元90 4.4共發射極/共源極跨導器90 4.4.1大信號工作90 4.4.2小信號模型91 4.4.3頻率響應93 4.4.4發射極/源極負反饋95 4.5共基極/共柵極電流緩沖器99 4.5.1大信號工作99 4.5

.2小信號模型100 4.5.3頻率響應103 4.5.4基極負反饋104 4.6共集電極/共漏極電壓跟隨器104 4.6.1大信號工作104 4.6.2小信號模型105 4.6.3頻率響應108 4.7小信號概括和近似109 4.7.1功能109 4.7.2電阻110 4.7.3頻率響應112 4.8總結113 4.9復習題114 第5章模擬電路基本單元115 5.1電流鏡115 5.1.1工作原理115 5.1.2小信號模型118 5.1.3帶基極電流校正的電流鏡119 5.1.4電壓校正共源共柵/共射共基(Cascode)電流鏡120 5.1.5低電壓Cascode電流鏡121 5.2差

動對123 5.2.1大信號工作124 5.2.2差分信號125 5.2.3共模信號127 5.2.4發射極/源極負反饋128 5.2.5CMOS差動對129 5.3基極/柵極耦合對130 5.3.1大信號工作130 5.3.2小信號響應132 5.3.3輸入參考失調和噪聲134 5.4差動級136 5.4.1大信號工作137 5.4.2差分信號138 5.4.3共模信號140 5.4.4輸入參考失調和噪聲143 5.4.5電源抑制145 5.4.6折疊式Cascode147 5.5總結151 5.6復習題152 第6章負反饋154 6.1反饋環路154 6.1.1環路構成154 6.1.2調

整155 6.1.3輸出轉化156 6.2反饋效應156 6.2.1靈敏度156 6.2.2阻抗157 6.2.3頻率響應160 6.2.4噪聲162 6.2.5線性度163 6.3負反饋結構166 6.3.1跨導放大器166 6.3.2電壓放大器167 6.3.3電流放大器168 6.3.4跨阻放大器169 6.4分析170 6.4.1分析過程170 6.4.2疊加器173 6.4.3采樣器174 6.4.4跨導放大器175 6.4.5電壓放大器179 6.4.6電流放大器183 6.4.7跨阻放大器188 6.5穩定性193 6.5.1頻率響應193 6.5.2補償195 6.5.3反相零

點200 6.5.4嵌入式環路202 6.6設計202 6.6.1設計概念202 6.6.2系統結構設計203 6.6.3頻率補償204 6.7總結204 6.8復習題205 第7章偏置電流和基准電路207 7.1電壓基元207 7.2PTAT電流208 7.2.1交叉耦合四管單元209 7.2.2鎖存單元210 7.3CTAT電流213 7.3.1電流采樣BJT214 7.3.2電壓采樣二極管214 7.4溫度補償215 7.4.1帶誤差補償的BJT電流基准源216 7.4.2基於二極管的電流基准源217 7.4.3帶誤差補償的基於二極管的電流基准源218 7.5啟動電路218 7.5.1連

續導通啟動電路219 7.5.2按需導通啟動電路220 7.6頻率補償222 7.7電源噪聲抑制223 7.8帶隙電流基准源224 7.8.1基於BJT的帶隙電流基准源224 7.8.2基於二極管的帶隙電流基准源225 7.9帶隙電壓基准源226 7.9.1電流-電壓轉換226 7.9.2輸出電壓調整227 7.10精度230 7.11總結231 7.12復習題232 第8章小信號響應234 8.1小信號等效電路234 8.2無補償時的響應236 8.2.1相關電容和電阻236 8.2.2環路增益236 8.3頻率補償239 8.3.1輸出端補償240 8.3.2內部補償242 8.4電源抑制

245 8.4.1分壓器模型246 8.4.2饋通噪聲247 8.4.3米勒電容253 8.4.4分析255 8.4.5結論261 8.5補償策略對比261 8.6總結262 8.7復習題264 第9章集成電路設計265 9.1設計流程265 9.2功率晶體管266 9.2.1備選方案266 9.2.2版圖269 9.3緩沖器276 9.3.1驅動N型功率晶體管276 9.3.2驅動P型功率晶體管278 9.3.3版圖290 9.4誤差放大器290 9.4.1凈空291 9.4.2電源抑制294 9.4.3輸入參考失調296 9.4.4版圖299 9.5總結307 9.6復習題309 第10章

線性穩壓器310 10.1低壓差穩壓器310 10.1.1輸出端補償的PMOS穩壓器310 10.1.2米勒補償的PMOS穩壓器314 10.2寬帶穩壓器318 10.2.1內部補償的NMOS穩壓器319 10.3自參考穩壓器322 10.3.1零階溫度無關性322 10.3.2溫度補償323 10.4性能增強330 10.4.1功率晶體管330 10.4.2緩沖器333 10.4.3環路增益335 10.4.4負載調整率336 10.4.5負載突變響應339 10.4.6電源抑制340 10.5電流調整343 10.5.1電流源343 10.5.2電流鏡344 10.6總結347 10.7復

習題347 第11章保護與特性349 11.1保護349 11.1.1過電流保護349 11.1.2熱關斷353 11.1.3反向電池保護355 11.1.4靜電放電保護356 11.2特性358 11.2.1模擬負載359 11.2.2調整性能360 11.2.3功率性能366 11.2.4工作要求368 11.2.5啟動370 11.3總結371 11.4復習題371 片上系統(SystemonChip,SoC)集成需求正不斷增大,由於線性穩壓器具有噪聲小、對負載突變的響應速度快等優點,在模擬和混合信號芯片中占據越來越重要的地位。本書是佐治亞理工學院Rincón-Mor

a教授的最新著作,是作者20多年的商用電源微電子芯片開發經驗以及引領電源和能量調節集成電路領域技術發展的傑出研究工作的總結。本書組織嚴謹,內容豐富,涵蓋了包括固態半導體理論、電路設計、模擬電路基本單元分析、反饋和偏置電路、頻率響應、集成電路設計以及電路保護等模擬集成電路設計的所有基本方面。並且,在講授這些內容時,本書十分強調直覺和直觀,通過本書的學習,可以培養讀者對於模擬電路的洞察力。本書的另一個特色是,整本書就是一個自頂向下再到頂(top-down-top)的設計實例,以線性穩壓器設計的角度,從抽象視角開始系統分析,然后進入器件級進行基礎分析,之后逐漸上升到電路設計,最后再到系統設計,但最終

設計以晶體管級的形式實現。因此,本書是一本十分難得的兼具實用性和學術價值的參考書籍。本書由華中科技大學的陳曉飛組織翻譯,參加翻譯工作的人員主要有陳曉飛、鄒望輝、劉政林和鄒雪城。在本書的翻譯工作中,華中科技大學超大規模集成電路與系統研究中心的劉小瑞、張纓潔、王玄、許澤華、資海平、董一帆、鄒大鵬等研究生同學提供了許多幫助並參加了部分內容的翻譯,機械工業出版社劉星寧老師給予了很大支持,在此一並表示衷心的感謝。譯者2016年4月

數位可調式電容器與具共模抑制枝幹耦合器設計與實現

為了解決nmos開關設計的問題,作者蔡桓宇 這樣論述:

可調式電容器在現今已經運用在許多電路當中,為了方便使用電腦控制電容器,做到多變的電容組合,而且又可以減少電路的使用面積,因此提出此數位可調式電容器,其概念為利用電腦透過SPI (Serial Peripheral Interface Bus)控制五位元移位暫存器,達到控制電容器內的五個電容通道開關,最後將整體電路實現在晶片內,並對此晶片做量測與討論。耦合器為重要的射頻元件,並且可應用在不同的電路中,在平面射頻電路中,通常以枝幹耦合器實現 90度分合波器,然而傳統枝幹耦合器是由四分之一波長單端傳輸線所組成的,其電路面積較大,因此本論文提出具共模抑制枝幹耦合器。使用差動式等效修正T模型去取代傳統

枝幹耦合器的每段傳輸線,再以被動積體電路(IPD)製程完成 2.5 GHz微小化枝幹耦合器之設計,實現出差動形式與共模拒斥的能力,最後再對此電路進行量測並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