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h100噪音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各種有用的問答集和懶人包

臺北市立大學 地球環境暨生物資源學系環境教育與資源碩士班 黃基森、徐榮崇所指導 宋承殷的 流水學習法運用於聲景教學之行動研究-以台北市麗湖國小中年級學生為例 (2021),提出nh100噪音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流水學習法、聲景、聲景教學、十二年國教、行動研究。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特殊教育學系 陳小娟所指導 張宸瑋的 單側聽損成人主觀與客觀聽力評估的比較 (2018),提出因為有 空間聽覺、單側聽損成人、語音誘發聽覺皮質下反應、噪音下華語語句聽辨測驗的重點而找出了 nh100噪音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nh100噪音,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流水學習法運用於聲景教學之行動研究-以台北市麗湖國小中年級學生為例

為了解決nh100噪音的問題,作者宋承殷 這樣論述:

由於國內缺乏國小學童之聲景教育,尤其針對中年級學童的基礎課程更是付之如闕,故而適合國小學童聲景教育之相關課程有其急迫性。因此本研究運用流水學習法之教學流程於聲景教學中,設計發展出適合國小中年級學童之「麗湖尋聲趣」校園聲景教學課程,並運用行動研究法予以檢視。研究結果顯示,學生對『麗湖循聲趣』聲景課程方案表示喜愛,於接受課程後對校園環境覺察均有提升。另本研究提出直接體驗階段與分享啟示階段的課程節數可再增加;中年級學童於教學活動時可採用異質性的座位安排;教師必須給予孩子具體的想像引導詞,才能更快地讓學童進入專注聆聽的狀態中…等結論。另本研究建議未來可設計從校園內擴展至校園外的聲景探索課程;向下擴展

至低年級使成銜接低、中、高年級之統合課程;在校園中播放自然類音源之因子,以尋求最適改善校園環境之聲景營造方案等。

單側聽損成人主觀與客觀聽力評估的比較

為了解決nh100噪音的問題,作者張宸瑋 這樣論述:

目 錄摘要 iAbstract iii第一章 緒論 1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背景 1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 10第三節 名詞釋義 12第二章 文獻探討 14第一節 以具備語音特質之刺激音誘發聽覺皮質下反應 14第二節 sASCR與噪音下語音辨識表現之關係 23第三節 單側聽損者聆聽問題及相關研究 29第三章 研究方法 42第一節 研究主軸與實驗設計構念 42第二節 研究方法與程序 44第三節 統計分析 57第四章 結果與討論 59第一節 研究參與者的基本資料 59第二節 客觀聽力評估―語音誘發聽覺皮質下反應(speech-evoked auditory sub

cortical response, sASCR) 65第三節 主觀聽力評估―MHINT-T & CSHQ-T 110第四節 主、客觀測驗用於評估單側聽損者之聽覺表現的臨床應用與限制 125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132第一節 研究結論 132第二節 研究建議 136參考文獻 139附錄一 The Spatial Hearing Questionnaire 147附錄二 台灣版中文空間聽覺自評問卷(Chinese Spatial Hearing Questionnaire Taiwan version, CSHQ-T) 149附錄三 170 ms CV音節/da/之波形圖 15

1附錄四 CV音節/da/之頻譜圖 152附錄五 40 ms CV音節/da/之波形圖 153附錄六 40 ms CV音節/da/誘發的反應波形 154附錄七 170 ms CV音節/da/誘發的反應波形 155附錄八 水平聲源定位測試聲場音箱配置圖 156附錄九 單耳直接(MD)與單耳間接(MI)刺激模式 157附錄十 國內、外探討單側聽損者於HINT測驗表現之文獻整理 158附錄十一 MHINT-T聲場測試情境示意圖 159附錄十二 IHS SmartEP ABR system內建刺激語音之聲學資料 160附錄十三 IHS SmartEP ABR儀器校正報告 161

附錄十四 人體研究倫理審查通過證明 162附錄十五 受試者基本資料表 163附錄十六 研究參與知情同意書 164附錄十七 單側聽損組相關基本資料 167表目錄表2-1-1 語音聲學的時序特性和語言學對比之對照表 16表2-1-2 語音誘發聽覺皮質下反應之成分與言語聲學特性之對應 20表3-2-1 sASCR反應波成分分析項目和方法 51表3-2-2 click及語音/da/電生理檢查刺激參數設定列表 55表3-2-3 click及語音/da/電生理檢查紀錄參數預設列表 56表4-1-1 不同性別與聽力組別之年齡比較(N = 39) 60表4-1-2 不同性別與聽力組別於年齡

之二因子變異數分析摘要 61表4-1-3 雙耳聽力正常組與單側聽損組之好耳人次及好耳PTA統計分析摘要 61表4-1-4 單側聽損組的壞耳於各頻率聽力損失程度人次/比例 62表4-1-5 聽力組別與性別在click-evoked ABR好耳第V波絕對潛時之描述統計 64表4-1-6 聽力組別與性別在click-ABR好耳第V波絕對潛時之二因子變異數分析摘要 64表4-2-1 起始期波峰V與波谷A絕對潛時之描述性統計 69表4-2-2 起始期複合波VA振幅與斜率之描述性統計 70表4-2-3 波峰V絕對潛時之三因子混合設計變異數分析摘要 71表4-2-4 波谷A絕對潛時之三因子混

合設計變異數分析摘要 71表4-2-5 複合波VA振幅之三因子混合設計變異數分析摘要 72表4-2-6 複合波VA斜率之三因子混合設計變異數分析摘要 72表4-2-7 單耳與雙耳刺激模式於起始期各分析數據統計摘要(N = 20) 74表4-2-8 波谷C、D、E、F絕對潛時於安靜和噪音情境之描述性統計 80表4-2-9 測驗情境與聽力組別在波谷C潛時之二因子混合設計變異數分析摘要 80表4-2-10 測驗情境與聽力組別在波谷D潛時之二因子混合設計變異數分析摘要 81表4-2-11 測驗情境與聽力組別在波谷E潛時之二因子混合設計變異數分析摘要 81表4-2-12 測驗情境與聽力組

別在波谷F潛時之二因子混合設計變異數分析摘要 81表4-2-13 單耳與雙耳刺激模式於共振峰轉換期各波谷絕對潛時分析統計摘要 82表4-2-14 測驗情境與聽力組別20-60ms RMS振幅描述性統計 83表4-2-15 測驗情境與聽力組別在20-60 ms RMS振幅之二因子混合設計變異數分析摘要 84表4-2-16 單/雙耳刺激模式20-60ms RMS振幅相依樣本t考驗結果(n = 20) 84表4-2-17 波谷D-E和E-F波間潛時之描述性統計 85表4-2-18 不同聽力組別在波谷D-E和E-F波間潛時之單因子變異數分析摘要 85表4-2-19 單/雙耳刺激模式之週期

反應波的波間潛時相依樣本t考驗結果 86表4-2-20 sASCR共振峰轉換期最大自相關係數、最佳潛時延遲位移與週期頻率之描述性統計 88表4-2-21 聽力組別與測驗情境在sASCR共振峰轉換期最大自相關係數之二因子混合設計變異數分析 88表4-2-22 聽力組別與測驗情境在sASCR共振峰轉換期最佳潛時延遲位移之二因子混合設計變異數分析 88表4-2-23 聽力組別與測驗情境在sASCR共振峰轉換期最佳潛時延遲位移之混合設計單純主要效果考驗 89表4-2-24 單/雙耳刺激模式之最大自相關係數與潛時延遲位移之相依樣本t考驗(n = 20) 90表4-2-25 測驗情境與聽力組別

之60-180ms RMS振幅描述性統計 92表4-2-26 聽力組別與測驗情境在60-180 ms RMS振幅之二因子混合設計變異數分析摘要 92表4-2-27 單/雙耳刺激模式之60-180ms RMS振幅相依樣本t考驗結果(n = 20) 93表4-2-28 60-180ms區段內最大自相關係數、最佳潛時延遲位移與週期頻率之描述性統計 94表4-2-29 聽力組別與測驗情境的60-180 ms最大自相關係數之二因子混合設計變異數分析 94表4-2-30 聽力組別與測驗情境在60-180 ms最佳潛時延遲位移之二因子混合設計變異數分析 94表4-2-31 NH組內單/雙耳刺激

模式之60-180 ms最大自相關係數與最佳潛時延遲位移之相依樣本t考驗結果(n = 20) 95表4-2-32 測驗情境與聽力組別在F0、H2、F1與HF頻譜振幅之描述性統計 97表4-2-33 聽力組別與測驗情境在F0頻譜振幅之二因子混合設計變異數分析 98表4-2-34 聽力組別與測驗情境在F0頻譜振幅之單純主要效果考驗 98表4-2-35 不同聽力組別於F0頻譜振幅受噪音干擾強度之統計分析摘要 99表4-2-36 聽力組別與測驗情境在H2頻譜振幅之二因子混合設計變異數分析 99表4-2-37 聽力組別與測驗情境在F1頻譜振幅之二因子混合設計變異數分析 100表4-2-38

聽力組別與測驗情境在HF頻譜振幅之二因子混合設計變異數分析 100表4-3-1 聽力組別於MHINT-T測驗安靜情境之結果(N = 39) 110表4-3-2 聽力組別與不同噪音來向情境於MHINT-T測驗表現(N = 39) 113表4-3-3 聽力組別與MHINT-T噪音情境之二因子混和設計變異數分析摘要 114表4-3-4 聽力組別與MHINT-T噪音情境之混合設計單純主要效果考驗摘要 115表4-3-5 聽力組別之遮蔽信息空間釋放指數摘要(N = 39) 116表4-3-6 聽力組別與遮蔽信息空間釋放指數之二因子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116表4-3-7 聽力組別與遮蔽信息空

間釋放指數之混合設計單純主要效果考驗 116表4-3-8 兩次CSHQ-T問卷平均得分、t考驗以及Cronbach’s α分析結果 119表4-3-9 皮爾森積差相關考驗三個因素構念個別的重測信度(n =15) 120表4-3-10 聽力組別於CSHQ-T填答結果與統計分析(N = 39) 121表4-3-11 NH組在SRFM與CSHQ-T之皮爾森相關係數分析摘要 123表4-3-12 UHL組在SRFM與CSHQ-T之皮爾森相關係數分析摘要 123表4-4-1 NH組以主、客觀聽力評估結果預測MHINT-T噪音來自前方RTSs之逐步多元迴歸分析摘要 127表4-4-2 UHL

組以主、客觀聽力評估結果預測MHINT-T噪音來自前方RTSs之逐步多元迴歸分析摘要 128圖目錄圖3-2-1 語音/da/波形圖及聲譜圖 46圖3-2-2 標準聲壓計量測輸出音量 48圖3-2-3 研究程序圖 54圖4-1-1 雙耳聽力正常組和單側聽損組好耳與壞耳之平均聽閾圖 61圖4-2-1 四位雙耳聽力正常者在三種測驗情境之平均sASCR波形 66圖4-2-2 語音/da/誘發sASCR之三個分析時間區段 67圖4-2-3 起始期安靜和噪音情境之sASCR波形 68圖4-2-4 比較不同聽力組別與施測情境於sASCR起始期之各項數據 73圖4-2-5 單/雙耳刺激模式於

雙耳聽力正常組內sASCR起始期之波形 75圖4-2-6 (a)聽力正常組與(b)單側聽損組在安靜和噪音情境sASCR15-60 ms波形、各波谷標記與潛時比較圖 79圖4-2-7 安靜情境單/雙耳刺激模式於sASCR之共振峰轉換期反應波形 82圖4-2-8 (A)雙耳正常聽力組;(B)單側聽損組之sASCR週期頻率分布 89圖4-2-9 (A)雙耳聽力正常組與(B)單側聽損組在安靜及噪音情境下sASCR之60-180 ms反應波形 91圖4-2-11 不同聽力組別在有無噪音情境下F0頻譜振幅之變化 99圖4-2-12 三種用於單側聽損者sASCR研究的噪音頻譜示意圖 105圖4

-3-1 NH組和UHL組於MHINT-T三種噪音情境之RTSs表現 113圖4-3-2 MHINT-T三種噪音情境於NH組和UHL組之RTSs表現 114圖4-3-3 NH組和UHL組在空間聽覺自評問卷各因素構念之評分結果 121圖4-3-4 SRFM(前方-好耳方)與CSHQ-T的定位/方向辨識關係散布圖 124圖4-4-1 NH組在sASCR噪音情境20-60 ms區段最佳潛時延遲位移與MHINT-T噪音來自前方RTSs之關係散布圖 128圖4-4-2 UHL組在(A) sASCR安靜情境F0頻譜振幅;(B)sASCR噪音情境F0頻譜振幅;(C)CSHQ-T的定位/方向辨識與M

HINT-T噪音來自前方RTSs之散布圖 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