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m705規格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各種有用的問答集和懶人包

逢甲大學 化學工程學系 曾怡享所指導 高浚維的 二氧化鈦改質與光催化還原二氧化碳反應參數調控 (2019),提出lm705規格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二氧化鈦、仿生、茶葉、光催化、二氧化碳還原、疏水性。

而第二篇論文逢甲大學 化學工程學系 曾怡享所指導 吳瑋騫的 二氧化鈦負載於天然模板應用於二氧化碳光催化還原反應 (2018),提出因為有 二氧化鈦、仿生合成、茶葉、光催化、二氧化碳還原的重點而找出了 lm705規格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lm705規格,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二氧化鈦改質與光催化還原二氧化碳反應參數調控

為了解決lm705規格的問題,作者高浚維 這樣論述:

致謝 i摘要 iiiAbstract v目錄 vii圖目錄 x表目錄 xvi第一章 緒論 11.1 前言 11.2 研究動機與目的 3第二章 文獻回顧 42.1 二氧化碳再利用 42.1.1 二氧化碳簡介 42.1.2 二氧化碳處理技術介紹 62.1.3 二氧化碳光催化反應原理 72.2 光觸媒簡介 102.2.1 光觸媒原理 112.2.2 光催化還原二氧化碳反應機制 132.2.3 提高光觸媒之催化活性方法介紹 162.3 二氧化鈦簡介 192.3.1 二氧化鈦之結構與特性 192.3.2 二氧化鈦製備方法 2

12.3.3 二氧化鈦應用 252.4 二氧化鈦光催化反應之文獻 262.4.1 二氧化鈦於光催化分解水產氫之應用 262.4.2 二氧化鈦於光催化有機汙染物降解之應用 302.4.3 二氧化鈦於光催化二氧化碳還原之應用 352.5 仿生結構之二氧化鈦複合材料文獻 39第三章 研究方法 553.1 實驗藥品與儀器設備 553.1.1 實驗藥品 553.1.2 實驗儀器型號與規格 563.2 實驗步驟 583.2.1 天然模板前置酸處理 583.2.2 二氧化鈦/天然模板光觸媒之製備 593.2.3 代號說明 613.3 觸媒特徵分析 6

33.3.1 特徵分析之儀器型號與規格 633.4 溫度程控脫附儀(TPD) 653.4.1 熱程控脫附反應 653.5 光催化還原二氧化碳反應 683.5.1 光催化反應器 683.5.2 反應產量檢測 723.5.3 光觸媒之二氧化碳催化反應效率評估 79第四章 結果與討論 804.1 觸媒特性鑑定與分析 804.1.1 掃描式電子顯微鏡(SEM)分析 804.1.2 比表面積(BET)分析 884.1.3 熱穩定性(TGA)分析 914.1.4 化學分析電子能譜(ESCA)鑑定 944.1.5 紫外光-可見光(UV-vis)吸收光譜分析

1024.1.6 螢光(PL)光譜分析 1064.1.7 熱程控脫附(TPD)檢測 1084.2 二氧化鈦光催化還原反應 1104.3 光能量轉換效率比較 118第五章結論 119參考文獻 120附錄一 : 標準氣體分析報告 133附錄二 : TLT-0.05g-500℃-Air4 SEM圖 134附錄三 : GC分析圖譜 135

二氧化鈦負載於天然模板應用於二氧化碳光催化還原反應

為了解決lm705規格的問題,作者吳瑋騫 這樣論述:

本研究利用二維結構材料茶葉作為天然模板並複合二氧化鈦光觸媒以提升二氧化鈦於光催化還原二氧化碳之活性並探討製得之複合材料-二氧化鈦/天然模板性質以及應用於二氧化碳光催化還原之反應,評估其特性對光催化反應之影響,期望開發出無毒性、容易製備且可取自天然資源之高效能光催化劑。 選用茶葉作為附載二氧化鈦之載體並添加鈦酸四丁酯經溶膠-凝膠法結合熱溶劑法製備二氧化鈦/天然模板光觸媒(Ac-t-TL-g-Ti、Ac-t-TL-g-Ti-airx)。二維平面結構的天然模板Ac-t-TL-g能夠使二氧化鈦均勻生長,避免二氧化鈦奈米顆粒的團聚,並且具有高比表面積。SEM結果證實二氧化

鈦成功均勻分散於天然模板表面;ESCA結果顯示天然模板與二氧化鈦之間有Ti-O-N鍵形成,證實了天然模板與二氧化鈦之間具有明確的相互作用;UV-vis結果顯示,天然模板的添加有助於提升光吸收能力產生紅位移並使調節能隙,有助提升可見光區段的響應能力;PL顯示,天然模板的存在明顯使PL強度降低,證實天然模板有助於增進電荷傳輸並抑制光生電子-電洞對再結合,最後,分別以紫外光源(365 nm)與可見光源(LED)進行光催化還原二氧化碳實驗,實驗結果顯示添加天然模板在紫外光下減少了一氧化碳的生成量,推測過多的天然模板形成屏蔽效應(Shielding effect),降低光催化活性,而可見光源下的反應,二

氧化鈦/天然模板光觸媒成功還原二氧化碳成一氧化碳,而一氧化碳產量為1.409 μmol/gc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