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d崁燈散熱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各種有用的問答集和懶人包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 機電工程學系 黃宜正所指導 徐煥炬的 利用數值模擬與實驗驗證設計LED崁燈散熱模組 (2017),提出led崁燈散熱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LED照明、自然對流、發泡金屬、散熱器、積層製造、選擇性雷射燒熔、數值模擬。

而第二篇論文聖約翰科技大學 工業工程與管理系碩士在職專班 許坤定所指導 謝錦昇的 運用品質機能展開於LED 崁燈設計與開發 (2014),提出因為有 品質機能展開、LED 崁燈、品質屋、產品設計的重點而找出了 led崁燈散熱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led崁燈散熱,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利用數值模擬與實驗驗證設計LED崁燈散熱模組

為了解決led崁燈散熱的問題,作者徐煥炬 這樣論述:

本研究的目的為:1.以新穎的材料與製造技術創新研發散熱器,並將傳統散熱器予以最佳化。2.設計及製備各型散熱器以確保緊湊型LED崁燈維持低的接面溫度,符合能源之星(Energy Star)對室內LED崁燈的壽命要求。創新研發散熱器包含新穎通孔型發泡銅(Copper foam)散熱器(Type 1),傳統梯形鋁鰭片散熱器(Type 2),以及以新穎選擇性雷射燒熔(Selective Laser Melting, SLM)製程以AlSi10Mg材料製備的傳統梯形散熱鰭片加橫向矩陣孔散熱器(Type 3)及類似發泡金屬三維矩陣孔散熱器(Type 4)。利用數值模擬與實驗驗證,應用於限制空間內以自然對

流散熱的LED崁燈,並分析各型散熱器的優勢與潛力。為設計傳統及創新高性能散熱能力的散熱器,分析計算相關重要的參數包含自然對流熱傳相關無因次參數及對流熱傳係數h,進行數學模型於數值模擬。各型散熱器分別組裝於10 W緊湊型LED崁燈提供其高散熱能力,並安裝於105 mm L × 105 mm W × 100 mm H測試箱內預測在高環境溫度及自然對流條件下此崁燈的壽命。利用LED工作時產生的接面溫度及高環溫進行溫升測試,在限制空間內以自然對流熱傳散熱,維持LED低於接面溫度限制,確保緊湊型LED崁燈達到長期保固壽命,利用數值模擬並以實驗驗證,針對所設計的各種散熱器建立相應的流體、固體及多孔介質熱傳

於自然對流條件耦合之模型。此崁燈通過實驗驗證測試,依據溫度加速壽命測試模型之阿瑞尼斯方程式(Arrhenius equation),此崁燈安裝所設計的各型散熱器在正常使用溫度下均具有長期保固壽命。數值模擬與實驗結果一致。此崁燈組裝各散熱器於穩態後其相應的LED焊點(Tsp)溫度分別為91.7 °C、91.7 °C、88.6 °C及91.4 °C,計算LED接面溫度(Tj)分別為121.7 °C、121.7 °C、118.6 °C及 121.4 °C低於LED接面限制溫度135 °C。以加速壽命測試的結果,以及基於LED製造廠提供之LM-80資料利用TM-21推測壽命的報告,所進行的就地量測溫度

測試(In-Situ temperature measurement testing, ISTMT)的結果,顯示此崁燈的流明維持率(Lumen maintenance)符合能源之星(Energy Star)的標準。本研究利用數值模擬與實驗驗證設計產品,有助於達成快速產品創新及縮短產品上市時程。藉由前期模擬預知設計的結果是否符合規格標準、安全規格、可靠度等需求,導引正確的策略方向以提供最佳化且具成本效益的產品設計,並確認數值模擬與實驗驗證結果符合。

運用品質機能展開於LED 崁燈設計與開發

為了解決led崁燈散熱的問題,作者謝錦昇 這樣論述:

本研究主要的關鍵是,運用品質機能展開(Quality Function Deployment)於LED 崁燈設計與開發,開發出能滿足客戶需求之產品—「第三代直下式LED 崁燈」。藉由品質機能展開的品質屋,羅列出顧客需求,進而展開工程作法,逐步引入品質機能展開,再朝技術目標前進,比較出傳統的橫插加玻崁燈、第一代貼片式LED 崁燈、第二代側發光LED 崁燈,與市面上類第三代LED 崁燈,綜合四種世代的崁燈變化,和三種LED 崁燈的優劣分析。這些資訊將整合於新產品的設計及製程中,以明確的針對LED 崁燈用戶的需求與改善品質的目標,進而改善第二代側發光LED 崁燈之缺失與不足,並超越客戶之期望,發展

出能符合新式裝潢的第三代直下式LED崁燈,也唯藉由研發新產品,才能保有先機,成功的獲取市場佔有率,以及提昇企業自身的利潤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