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pact動詞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各種有用的問答集和懶人包

impact動詞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HarryCollins寫的 百年大疫,照護彼此(醫學的張力+照護的邏輯) 和廖柏森的 英文研究論文寫作:搭配詞指引(第二版)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神農子醫藥英語也說明:和介詞to連用的動詞很多,將這些動詞改成名詞使用時也和介詞to連用,將動詞改成形容詞連用時 ... to healthcare system has a great impact on the pharmacy practice.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左岸文化 和眾文所出版 。

國立中正大學 教育學碩士在職專班 王雅玄所指導 吳天馨的 彼岸的彩虹—解析恐同症在同性戀/異性戀的視域及其對同志教育的啟示 (2021),提出impact動詞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性傾向、性認同、恐同、內化恐同、同志教育。

而第二篇論文南臺科技大學 應用英語系 黃大夫所指導 林志鴻的 TED Talks技術主題演講語料庫分析研究 (2021),提出因為有 TED演講、英語學習、單字表、詞彙涵蓋率、語料庫的重點而找出了 impact動詞的解答。

最後網站102 年統測(四技二專)英文題解分析則補充:動詞. 主詞. 動詞. 受詞. 主要子句. 從屬名詞子句. 12. According to studies, drinking one or two glasses of wine a week during pregnancy can have an impact on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impact動詞,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百年大疫,照護彼此(醫學的張力+照護的邏輯)

為了解決impact動詞的問題,作者HarryCollins 這樣論述:

疫苗開放給人民自己去選擇, 一切就沒事了嗎?   《醫學的張力》X《照護的邏輯》,面對複雜難料的醫學,我們相互守候     ★ ★ ★     《醫學的張力》     ◉為什麼沒有完美的疫苗?   ◉「科學問題就用科學方法解決」這句話沒問題嗎?   ◉應該說服別人選擇特定廠牌的疫苗嗎?   ◉醫學不確定,在一個民主社會,我們如何一起面對?     我們常把「科學的問題就用科學的方法解決」掛嘴邊,但是,醫學這門特別的知識,它的「科學面」,因為身心互動的隱晦難解,有時候很難釐清因果關係,不僅古代如此,就連醫學發達的當代也依舊被深深困擾著,這就是作者所指的「醫學的破洞」。      這個破洞讓疫

苗不完美,讓療效不確定,讓許多爭議發生。面對這樣難以脫身的困境,我們個人該如何面對?一個民主的社會又該如何一同思考對話呢?     當疫苗的不良反應持續發生,科學檢視無法證明有因果關聯,群體大尺度的人口流行統計學又無法排除可能的因果關聯,我們該如何拿捏個人的利益和群體的福祉之間的權重?     就算遵從醫學的黃金定律「隨機雙盲臨床試驗」也無法保證這就是好科學,因為有實驗組,就有安慰劑組,誰會願意被分到安慰劑組呢?過去曾有病患權益運動挑戰了這樣的金科玉律,結果產生了更好的醫學、更好的醫生和更有力量的病人。     本書從八個案例討論醫學的複雜性,層層剝除我們的迷障,釐清不同層次的知識特性,幫助我

們理性思考利弊得失,長遠來說,群體的利益最終很可能反過來也保護了個體健康。討論健康議題等於在討論政治,裡面充斥著各式價值觀,無論如何,科學不完美,但很可能還是我們的最佳選項。     *原書名為《科倫醫生吐真言:醫學爭議教我們的二三事》   *新版內容經過重新編修、收錄新譯序,並增加各界推薦理由     《照護的邏輯》     入圍二○一○年英國社會學協會(BSA)「健康與疾病社會學」書卷獎     與疾病共處,是我們逃不了的命運,   但「什麼是好的照護?」     我們以為,醫護人員給予病人越多的資訊、越詳盡的解釋、越透明的知情同意,醫病關係就越順暢,病人越能做出正確的決定,過著更理想的生

活,但實情比這個還複雜。     過去,我們共同抵抗醫療霸權,擘畫出更多病人的主動性,但「選擇的邏輯」並沒有打造出對病人最適合的照護情境。在「選擇的邏輯」下,病人表達了意願,做出了選擇之後,一切就要自行負責,無論疾病多麼不可預期,日常多麼出乎意料,一旦事情出了差錯,病患只能抱持悔恨和罪惡感。     透過荷蘭某家醫院的民族誌田野觀察,作者以糖尿病患為研究對象,結合哲學、人類學、社會學等面向,提煉出「照護的邏輯」。照護不只是「溫柔的愛」,在這邏輯之下,「行動」先於「判斷」,「實作」先於「事實」,沒有什麼事情是被保證的,沒有什麼決定是做了就能心想事成的。病患、醫護人員、技術、儀器等各項元素在日常中

不斷協調、不斷修補(doctoring),我們得持續堅定地做些嘗試。生活(名詞)的好壞不是重點,要點是如何「過生活」(動詞)。     照護的邏輯講求「關注」,在病患做了選擇之後,仍不斷地給予關注,才能彌補選擇之後,病患被施予的「忽略」。照護的邏輯期望病人主動積極,醫護人員實踐醫療專業更多的可能性。不過,不要超過極限,因為我們終究得(學會)放手,面對死亡。     作者長期蹲點荷蘭地區醫院,用人類學之眼,加上哲學思辨,凝視現代人的重要疾病——糖尿病,以此為觀察焦點,提出「照護的邏輯」之下的病患該如何自處,外人又該如何協助讓他們與疾病共存。這本書描繪一個理想的照護體系,適合醫護人員、政策制定者和

社會科學愛好者作為思想的種子。   名人推薦     《醫學的張力》   吳易叡(History of Social Medicine國際期刊共同主編)   吳嘉苓(《照護的邏輯》譯者)   郭文華(East Asian Science, Technology, and Society國際期刊主編)   陳信聰(公視「有話好說」製作人兼主持人)   劉紹華(《麻風醫生與巨變中國》作者)   推薦     新版譯序 李尚仁(中研院史語所研究員)      《照護的邏輯》   推薦序 陳俐伊(護理師、陽明科技與社會所碩士)          專文推薦 林文源(清華大學通識中心教授)      各界

好評     《醫學的張力》   李尚仁,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研究員——   本書討論了不尋常的醫學案例,乍看之下或許會讓人覺得作者是要找醫界的麻煩;若知道兩位作者是沒有醫學背景的社會學者,可能還會懷疑這是人文社會學科的「仇醫」論述;或覺得這是懷疑科學、攻擊醫學的「後現代」著作。然而,作者提出的主張卻是:在這個醫學資訊取得便利的時代,常民不要以為讀過一些醫學文獻或網路文章就能以專家自居,因為醫療技能需要長久的訓練和實作才能取得;公共資源不應用於沒有科學基礎、未經臨床試驗檢證過的另類療法……這種對比似乎令人出乎意料。要如何解釋與理解這樣的違和感?最好的辦法,當然就是閱讀下去。     吳易叡

,History of Social Medicine國際期刊共同主編——   從七○年代以降,研究知識的社會學者開始對自命不凡的「科學」展開解析和批判,本書的兩位作者便是其中兩位先鋒。他們藉著親身的田野經驗、詳讀同行作品,深度剖析了人與「醫學」複雜而撲朔的關係。醫學不像其他「硬科學」那麼艱澀,但正因生死攸關,每天都沉浸在骨肉難題的我們,對於眼前依舊充滿不確定的知識能投注多少信任?誰才配擁有或詮釋這些知識?面對不斷變化的新知,我們要如何自處?這些問題讓我們與醫學的關係,不論在理智或情感上都更加矛盾。   《醫學的張力》從成書到現在已經超過十六年,科學知識的生產方式、醫學的公共性、全球和地方的健

康體系都已經過劇烈演變,但兩位知識的分析師所提出的核心問題,依然是讓我們面對眼前迷霧時實用的提燈。在新型冠狀病毒席捲全球的同時,閱讀此書更有益我們培養清晰的思辨,看清自己的位置,洞悉議題背後的各種政治和商業動機,以利社會上面對爭議時更能開展理性而積極的辯論。     郭文華,《東亞科技與社會國際期刊》EASTS主編、家醫科專科醫師  ——   無庸置疑,《醫學的張力》(原書書名 Dr. Golem)是科技與社會研究(science, technology, and society, STS 研究)的經典。它是 Golem 系列在新千囍年的精采壓軸,以紮實案例點出打開科技黑箱後醫療徘徊在專家與常

民,技術與知識之間,作為救助與科學的挑戰。   時隔十年,在東亞 STS 研究方興未艾之際,打出反思爭議旗號的 Dr. Golem 現身中文世界。台灣不乏醫療糾紛,坊間也有以揭發醫界黑幕為重點的報導。與一味地批判專業不同,Dr. Golem 秉持開放精神,一方面指出臨床實作與理念的落差,一方面鼓勵使用者加入討論,爭取相互理解,協作共創的空間。    2020年的新冠肺炎疫情是對全球醫療與社會的考驗,也是檢證 Dr. Golem,測試 STS 研究實戰力的試金石。在病毒遭遇戰中台灣以口罩漂亮展示 STS 研究並非紙上談兵,但隨著疫情膠著,各界對疫苗研發、把關與分配的眾說紛紜,顯示 STS 研究如

果僅糾結在爭議,似乎未及關照醫療兼顧即時救助與實證累積的張力。   這是 Dr. Golem 中文版的再版原因。不僅書中的案例適時提供疫情亂世的安住之道;面對一手執著真理,一手炒作民粹的台灣,Dr. Golem 對差異的肯認與對稱論述,帶領讀者回歸科學知識社會學(Sociology of Scientific Knowledge),體會它執兩用中,歷久彌新的魅力。   隨順疫情,全新進化,讓我們從重裝上陣的Dr. Golem《醫學的張力》開始!     劉紹華,《麻風醫生與巨變中國》作者  ——   後疫情時代,這本科普好書重新出版,新瓶舊酒卻予人全新風味之感。現實如此貼近,更為彰顯醫學的不確

定性,及其與決策倫理和社會認知的關係。在COVID-19之前,對多數人而言,疫病與醫學僅在某些生命時刻才體現意義。而今關於此意義的恐懼、謠言、困惑、猶豫、政策、抉擇突然成為眾人的日常,這是大疫帶給世人的警惕、也是禮物,讓我們再度關注常受忽略的生命知識。   疫苗是當前最引人關注的議題,也是本書的重要討論。身陷混雜的傳媒資訊中,閱讀本書,你將會有撥雲見日之感,明白為何參與疫苗實驗者會打破雙盲設計去驗抗體?為何這會成為新聞?為何不願接種或挑選疫苗是爭議行為?為何疫苗政策應公開透明且不宜受到傳媒或民眾認知的過度影響?   醫學充滿不確定性,人亦有利己傾向,面臨重大傳染病,該如何保護自己、也期待被社會

保護?本書處處攸關這些本質性問題。其中,三合一疫苗的著名爭議,堪為認識當前疫苗政策的借鏡。該爭議的產生是因「並沒有真正的專家間爭議;整個辯論是醫學專業和大眾之間的辯論,而大眾是被新聞記者和網民所鼓動。……讓科學知識不良的公眾意見扮演正當角色是很危險的。」   只是,公眾不可能沒有意見,那該怎麼辦?最好的方式,就是開始提升我們的知識與思考。閱讀本書是個起點,讓我們成為具備良好科學知識的公民,以適當地監督和參與疫苗等重要政策論辯。     Christopher Lawrence,Medicine in the Making of Modern Britain, 1700-1920作者  ——  

 「對現代醫學的辯護者和批評者而言,《醫學的張力》是一劑絕妙的解藥。一如他們之前對科學與科技所做那般,兩位作者以博學的幽默直搗醫學的核心,揭露其最技術性的思考在本質上是一種人的活動。安慰劑效應、冒牌醫師、扁桃腺切除、另類醫療等等,都在社會學手術刀的剖析下,顯露出醫學的科倫式『笨拙』。他們主張醫學中的科學是我們治療疾病的最強大工具之一,但只有完全了解我們是如何製造出這個工具後,才能用它為人類帶來最大的福祉。」      Noah Raizman, 《刺胳針》 ——   「作者透過理解醫學知識如何被建構與使用,仔細地梳理出其中關鍵的衝突;他們同時致力於闡明醫學決策必然是件複雜的事情…作者既不趕搭批

評的潮流,也不為醫學的失敗辯護;而是指出醫學發現的步調和即時救助需求間的必然落差,是醫師和病人必須攜手因應的。」     《照護的邏輯》     這本書會讓你看到,荷蘭健康照護人員做得最好的一面,這些醫護人員如何提供既嚴格又寬容的照護……呈現她們對道德主義的保留、善體人意的鼓勵,以及充滿創意的彈性調適。――安瑪莉•摩爾(本書作者)      近年來社會人文研究,有一些探索理想的新取向。無論是真實烏托邦、性別化創新,還是本書所談的「照顧的邏輯」,既能敏銳於學界批判的任務,也意圖建立一些新作法,很值得刺激本地討論。――吳嘉苓(台大社會系教授)     我認為本書是最重要的當代經典之一,對於反思醫療

、科技與社會、哲學研究,甚至醫療實務工作都有相當幫助。――林文源(清華大學通識教育中心教授)     在臨床上,要想區分病人究竟是「不想做」還是「不能做」從來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可是透過摩爾的分析我們卻能清楚發現,唯有看見決策背後那緊密交織的顧慮及擔心,醫療人員才有辦法針對病人所面臨的困難,提出具體有效的解決方式。――陳俐伊(護理師、陽明大學科技與社會所碩士)

impact動詞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You made an impact that matters to me.

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

英語学習方法を提供しているATSUです!

【英語学習サイト Atsueigo.com】
細かい英語学習方法、各試験別の学習方法などについては公式サイトでまとめています!月間PVが30万超える、個人が運営する英語学習サイトの中では最大級のサイトです。多くの投稿者がバラバラの内容の記事を投稿するサイトとは違い、ATSU一人が投稿者として一貫性のある情報を提供しています!
http://atsueigo.com/

【オリジナル英単語帳 Distinction I & Distinction II】
ネイティブに近づくための、英語を本気で学習したい人のためのオリジナル英単語帳です!

・400語収録(レベル別4段階分け)
・各レベルに語彙→同義語、同義語→語彙のチェックリスト付き
・発音記号=IPA式発音記号
・発音記号、音の変化の法則解説
・Atsueigo式単語の覚え方解説
・句動詞の解説
・赤シート付き
・ネイティブ(カリフォルニア出身、米語)によるMP3音声つき

これをやればスピーキングの能力&点数 (TOEFLやIELTS)、ほぼ間違いなく上がる自信があります!!!

ショップサイト:https://www.atsueigo.shop/
Distinction I 紹介ページ: http://distinction1.atsueigo.com/
Distinction II 紹介ページ: http://distinction2.atsueigo.com/

【オリジナル英単語学習本 VOACABULARIST】
ATSUの英単語暗記メソッドをとことん解説したオリジナル英単語暗記本 VOCABULARIST。

- 本書の3つの特徴
特長1:ATSUがこれまでに行ってきた英単語学習の集大成
▶本書で紹介する学習法は、誰かの学習法の寄せ集めではなく、すべてATSU本人が長い時間と労力を割いて確率・最適化してきたもの。ATSUの思考回路をまるごとインストールできる一冊です。

特長2:目的、目標、戦略、戦術。しっかり体系づけされた方法論
▶そもそも英語学習の目的って?なぜ単語学習が重要?具体的な学習方法は?・・・「なんとなく」ではなく、しっかりと体系づけられた方法論なので、すべてのアクションに明確な理由があるのです。

特長3:全編にわたりイラストや図表を多用し、ヴィジュアライズ
▶全編にわたり、文章を読むだけではなかなか理解しづらい「概念」や「構造」にはイラストや図表を用意。また、巻末の『接頭語・接尾語マップ』には30個の書き下ろしイラストを収録しました。

- その他VOCABULARIST詳細
・全190ページ
・巻頭6ページフルカラー
・巻末付録「接頭語・接尾語マップ」付き

- 目次
Chapter 1 英単語学習の意義
Chapter 2 英語学習の流れ
Chapter 3 英単語学習の全体像
Chapter 4 英単語学習の目標
Chapter 5 英単語学習の戦略
Chapter 6 英単語学習の 3 つの基本戦術
Chapter 7 英単語学習の応用戦術〜構造分析
Chapter 8 英単語学習の応用戦術〜画像(イメージ)暗記
Chapter 9 英単語学習の応用戦術〜クロスレファレンス暗記
Chapter 10 英単語学習の応用戦術〜語源暗記
Appendix 巻末付録: 接頭語・接尾語マップ

【英語思考法講座】
英語の勉強をする上で必要な思考法を惜しみなく講座で伝授しています。今後迷いなく英語学習をドンドン進めていきたい方にお勧めの講座です。
http://english.intelligence.atsueigo....

【Twitter】
告知や日々の生活、英語学習に関する意見の発信などはツイッターにて行っています。
https://twitter.com/atsueigo

【Instagram】
ATSUの日常や役立つ情報を写真やストーリーで定期的に紹介しています!
https://www.instagram.com/atsueigo/

【Facebook】
動画、コンテンツサイトの更新はFacebookページでも行っています!
https://www.facebook.com/ATSU-1554748...


【自己紹介】
こんにちは!

ATSUと申します。
私は現在オーストラリアのメルボルンにて世界4大会計事務所の一つで、ネイティブ環境の中公認会計士として働いています。ですが学部まではずっと日本で過ごしてきたいわゆる純ジャパです。

しかし
英検1級 (2010 - 大学2年生)
TOEIC970点(L495、R475) (2010 - 大学2年生)
⇒その後990点獲得 (2014-大学院2年生)
TOEFL iBT 103(R26 L23 W28 S26) (2010 - 大学2年生)
⇒その後114点(L30 R28 S27 W29)を獲得(2015)
米国公認会計士試験全科目合格 (2013 - 大学院1年生)
IELTS8.5 獲得しました。(L9.0 R9.0 W7.5 S8.0 OA8.5)(大学院2年生)

を獲得しています。

本チャンネルを軸では日本で22年過ごした純日本人として生きてきた私が培った「英語学習方法」や「英語に対する考え方」をシェアしています。英語のフレーズを紹介するといったことがメインではなく、あくまで英語に対してどうアプローチすべきかについて私の考えを体系的に共有するチャンネルです!

彼岸的彩虹—解析恐同症在同性戀/異性戀的視域及其對同志教育的啟示

為了解決impact動詞的問題,作者吳天馨 這樣論述:

本研究旨從性別平等教育之觀點剖析性認同發展歷程對恐同生成的影響,藉由質性半結構式訪談四位不同性傾向者,瞭解經由家庭成長、求學階段和職場生涯所形塑的性認同對恐同生成的影響情形之探究,以敘事分析法由不同的視域觀點解析性認同發展對恐同成因的影響,以作為性別平等教育上探討同志教育之啟示和恐同相關議題的參考。本研究主要以Cass的性認同發展模式、McDonald的同性戀認同發展階段和Kristine和Falco女同性戀發展四階段論,檢視同性戀的性認同建構,佐以Herek對於恐同的定義及Lourde探討恐同的影響層面,作為理論基礎,收集、分析訪談資料後,歸結出以下的研究結論:1. 同志看待自身的性認同形

構歷程,認為性別認同與性傾向為並存的,兩者間不具有因果關係或相互影響的關聯性;異性戀視自身的性認同形構發展為先出現性別認同,才發展出性傾向且認為兩者具有因果關聯性。2. 異性戀者視性認同發展為統一由性別認同過渡到性傾向之過程,故較難察覺到許多觀念和迷思與父權有關,因此將恐同類歸為社會常態之一;而同志的恐同隨著不同階段的發展歷程,呈現轉化性的消長且各階段面對的難題不一。3. 校園恐同為影響同志青年內化恐同的關鍵,成年後確立同志性認同者,因未直接地受到校園恐同的從眾效應影響,故內化恐同的作用並不明顯,然內化恐同仍是每位同志所需面對的挑戰。4. 同志視恐同為源於異性戀霸權的壓迫;異性戀者以「異常性認

同」論同志因而不覺恐同的存在,然兩者皆忽略父權實為真正的操弄者。5. 父權社會中異性戀家庭觀為恐同的啟蒙,而校園恐同則經由從眾效應得以強化,社會恐同為潛藏的意識型態,使得恐同成為打擊多元社會的延續性迫害。6. 同志教育需注意教師的潛在課程並納入以批判性思維檢視社會常態及爭議,從而化解恐同以破除父權的挾持並養成尊重差異的態度。關

英文研究論文寫作:搭配詞指引(第二版)

為了解決impact動詞的問題,作者廖柏森 這樣論述:

第一本介紹論文搭配詞用法的寫作指引, 正確搭配詞彙,提升學術寫作專業度!   以搭配詞 (collocation) 學習英文的觀念,近年來已日益普及而受到重視。本書針對常用的學術寫作詞彙及其常見的搭配形式整理而成,讓學習者避開中式英文的陷阱,有效率地寫出自然而流暢的英文論文,不再「搭錯」詞。   舉例來說:「『犯』罪」稱作 “commit” a crime,「『犯』錯」是用 “make” a mistake,而「『犯』法」則是 “break” the law。   對於論文寫作者而言,搭配詞的選擇尤須謹慎,因為學術寫作涉及專門的領域和特殊文體要求,許多詞彙在一般英文及學術英文的使用上

,就有語義上的差異。   例如:approach作為動詞,在一般英文中常表「接近」,但在學術英文中,卻比較常當作「處理」,如approach the problem(處理此問題);又如argue,一般常作「爭論」,在學術英文中,argue則解釋為「主張」,如the research argued...(此研究主張…)。   國內第一本學術搭配詞專業書籍   作者廖柏森教授,累積多年來所蒐集的學術寫作高頻用字,依詞性分類,整理出4000種字詞搭配變化。寫作者依文境直接選用搭配,不但省去查證時間,讓用字更顯靈活。   全新第二版,新增了搭配詞彙的用法說明、搭配例句和練習題數量,同時也刪除部

分相對簡易的搭配詞彙和例句,讓內容難易度一致。另外,書中從國際英文期刊、學術書籍及語料庫中,篩選出實際的豐富例證,讓寫作者能確實掌握英文論文寫作的精準度,全面提升學術英文論文的專業水準!   廖柏森教授的「英文研究論文指引」系列一套六本,分別從關鍵句、文法、搭配詞、段落、口語報告及摘要六個主題,結合理論與實務,兼顧深度與廣度,指引寫作者從點線面發展出一篇英文論文,是每位有撰寫英文論文需要的學術工作者不可或缺的案頭書。 名人推薦   國立清華大學資工系暨資訊系統與應用研究所教授  張俊盛   廖教授針對常用學術詞彙,選取例句加以翻譯,並透過搭配詞分析,指引學子在寫作論文時適當地用字遣詞。相

信讀者熟讀本書後,對於正式的學術詞彙就能運用自如,熟練英文的名詞、動詞、形容詞、副詞、介系詞等的搭配使用,寫出接近英語母語者的流暢文字。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英語學系教授 陳浩然   廖教授的新作針對國內學子學術英文寫作的主要困難──搭配詞,進行深入的介紹及講解。本書內容豐富,充分納入學術期刊、書籍和語料庫的搭配句型實例。對於需要以英文撰寫學術論文的研究人員及莘莘學子必定會有極大的助益。  

TED Talks技術主題演講語料庫分析研究

為了解決impact動詞的問題,作者林志鴻 這樣論述:

本研究分析2021年TED Talks技術主題觀賞次數前100名視頻的語料庫。本論文研究主題包含(1)理解TED Talks技術主題觀賞次數前100名的視頻需要多少BNC/COCA字族才能達到 95% 和 98% 的字彙涵蓋率,(2)ASWL字族在TED Talks技術主題觀賞次數前100名視頻的字彙涵蓋率,(3)探索TED Talks技術主題觀賞次數前100名視頻中的高頻詞和這些單字的詞類(名詞、動詞、形容詞和副詞)分佈,(4)分析高頻單字與其詞類是否有顯著關聯。本研究使用AntConc及AntWordProfile語料分析軟體與R語言和R Studio統計分析軟體進行資料分析。研究結果顯

示:(1)學習者分別需要具備3,000和6,000字的BNC/COCA字族才能有條理和輕鬆地理解TED Talks視頻;(2)ASWL字族涵蓋了TED Talks技術主題觀賞次數前100名視頻91.95%的字彙涵蓋率;(3)在TED Talks技術主題觀賞次數前100名視頻語料庫的高頻單字中,虛字佔43.2%,實字佔56.8%,共有1399個的實字在TED語料庫重複出現了12次以上;(4)TED語料庫的高頻單字與其詞類之間存在顯著相關性。在統計上,非高頻名詞單字使用比率顯著比預期多,而非高頻動詞和副詞單字使用比率顯著比預期少。此研究不僅顯現了有效理解TED Talks視頻的重要性,且TED T

alks語料庫分析也為EFL學習者提供了選擇英語學習材料的重要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