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oling fins中文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各種有用的問答集和懶人包

明志科技大學 機械工程系機械與機電工程碩士班 章哲寰所指導 瓦吉特的 Numerical Study on Heat Transfer and Flow Characteristics of a Micro-Pin-Fin Heat Sink With Variable Density, Diameter, and Pitch Arrangement (2021),提出cooling fins中文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均勻冷卻、電子冷卻、微型散熱鰭片、ANSYS Fluent。

而第二篇論文中原大學 機械工程學系 翁輝竹所指導 吳坤達的 NACA翼型針狀鰭片對微流道熱沉之熱傳性能影響 (2021),提出因為有 NACA翼型、微流道、針狀散熱鰭片、熱性能、數值模擬的重點而找出了 cooling fins中文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cooling fins中文,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Numerical Study on Heat Transfer and Flow Characteristics of a Micro-Pin-Fin Heat Sink With Variable Density, Diameter, and Pitch Arrangement

為了解決cooling fins中文的問題,作者瓦吉特 這樣論述:

隨著電子產業的發展,電子元件的溫度均勻性已成為可靠度的一個嚴重問題,因為電子元件上因溫度不均勻所產生不必要的熱應力會降低其生命週期和性能。本論文對細微針狀鰭片散熱器進行了數值分析,針對細微針狀鰭片直徑變化與排列密度與節距變化,以實現均勻的溫度分佈,同時達到降低電子元件溫度的目標。整個研究分為兩個部分:第一個部分探討排列密度變化的影響:而第二個部分則分析直徑變化和排列節距變化的影響。研究中所有散熱器的尺寸皆為18 mm x 19 mm x 4 mm,散熱器底部均提供500 KW/m2固定的熱通量。結果顯示所有配置中最佳散熱器的有效熱阻值為0.258 K/W,同時最佳的溫度梯度為 1.34 K/

mm,但是此二極值並未同時發生。此外,當增加細微針狀鰭片直徑與減少排列節距加熱面時,發生最高溫度的位置會往流場上游移動,同時加熱面溫度分布的均勻性會更好。同時發現排列節距變化散熱器的溫度梯度為1.36 K/mm,在所給定的壓降範圍內遠低於之前文獻所得出的數值。

NACA翼型針狀鰭片對微流道熱沉之熱傳性能影響

為了解決cooling fins中文的問題,作者吳坤達 這樣論述:

本論文完成針狀鰭片形狀對於開放式微通道散熱器性能之數值研究,主要探討鰭片在不同的截面幾何外型與攻角的改變,應用在開放式微通道散熱器內對流熱傳性能的影響。考慮NACA0012、NACA2412、NACA4412、NACA6412、長矩形及片狀矩形六種幾何形狀,在雷諾數200到800之間、攻角0o到20o之間,並利用計算流體力學分析其流場與熱場性能及分布情況。首先,本研究使用ANSYS Fluent進行文獻驗證以及網格獨立性測試,結果顯示整體趨勢相當吻合先前文獻數值。再進一步探討不同幾何形狀的熱流場性能差異,數值模擬結果發現,流場擾動效應主導了散熱器整體的散熱能力,增加流體流速可以提升努賽爾數,

而流道內結構會使流場混合更均勻也能效提高微流道的散熱能力。在固定總表面積與熱通量下,努賽爾數隨著雷諾數和攻角增加而增加,片狀矩形鰭片的壓降增加量最小。在攻角為0o及雷諾數為800下,長矩形鰭片有最佳的對流熱傳效果,相對於無鰭片之微通道的努賽爾數提升127.64%。其中,NACA系列鰭片具有讓冷卻液較貼合鰭片表面流動的特性,也能夠觀察到在鰭片後緣處產生擾流,機翼型鰭片相比其他兩的幾何形狀壓降增加率較低。以綜合評估熱性能來看,使用NACA 6412做為微通道散熱器中針狀鰭片的幾何形狀是最佳選擇,最大性能指數(TPF)為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