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da比賽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各種有用的問答集和懶人包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傳統音樂學系碩士班 賴秀綢所指導 鐘琦芳的 李博禪琵琶與鋼琴《晚秋》之分析與詮釋 (2018),提出coda比賽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晚秋》、李博禪、琵琶與鋼琴、張雅迪、演奏詮釋。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臺南藝術大學 中國音樂學系碩士班 歐光勳所指導 洪嘉鎂的 李博禪《楚頌》 雙胡琴協奏曲樂曲分析與演奏詮釋 (2017),提出因為有 李博禪的重點而找出了 coda比賽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coda比賽,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李博禪琵琶與鋼琴《晚秋》之分析與詮釋

為了解決coda比賽的問題,作者鐘琦芳 這樣論述:

近年在國際作曲大賽深獲多個大獎,和兩岸國樂界十分活躍的中國青年作曲家李博禪,本篇研究以他第一個為琵琶與鋼琴所創作之作品《晚秋》為題。《晚秋》為2014年受演奏家張雅迪委託為拔尖創意人才結業音樂會(The Best of the Best,BOB)所創作,此曲為拱形結構加上尾聲(Coda)樂段,《晚秋》不但旋律優美,和弦運用上也較其他琵琶作品不同,每個音符及音樂情緒透過演奏者可以帶領聽者進入秋天離別帶來的蕭瑟及惆悵感。本篇研究以樂曲分析、訪談及樂曲詮釋為主,透過資料整理、訪談法,多方面了解李博禪音樂創作理念、音樂思想及音樂觀,而後使用樂曲分析形式剖析《晚秋》的段落及和弦運用,並從中探討及思考《

晚秋》音樂美學。

李博禪《楚頌》 雙胡琴協奏曲樂曲分析與演奏詮釋

為了解決coda比賽的問題,作者洪嘉鎂 這樣論述:

李博禪為現今20世紀當紅的作曲家, 14歲始得獎無數。李氏當今作品多以國樂器樂為主,其中弦樂作品佔最多數,著名作品包含《楚頌》、《曾侯乙傳奇》等等。雙二胡協奏曲《楚頌》完稿時,李氏年僅21歲,於由中央音樂學院民樂系主辦的「2014年第二屆北京胡琴藝術節」進行首演。 李氏現今的創作,大多以快速音群節奏變化、調性極速轉換等等作為創作手段。由於《楚頌》的調性及節奏明瞭,音樂旋律變化簡單,此作品也成為在台灣比賽及演出的經典曲目。本文從作曲家簡介與創作理念,及分析樂隊的鋪陳到雙獨奏胡琴聲部中音程和聲的行進、節奏互補、齊奏安排,為不同段落的氣氛營造進行音樂的情緒。概念及演奏技術的音樂分析包含音色之

剛柔、揉絃之濃淡、弓段之分配以及雙胡琴間的默契要求展開對作品的演奏詮釋並表現楚漢相爭英雄與愛情的故事。其加以吾師的對於曲子的處理,希望能有更深層次的理解與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