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sp開發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各種有用的問答集和懶人包

bsp開發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徐成寫的 Windows CE內核定制與驅動程序開發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國立中正大學 電機工程研究所 朱元三所指導 藍彥凱的 應用於機聯網之IEEE1588時鐘同步系統之FPGA實現與晶片設計 (2021),提出bsp開發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IEEE 1588、時間同步、工業物聯網、FPGA、Petalinux。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中興大學 國際政治研究所 楊三億所指導 藍振源的 美國北冰洋戰略之研究 (2020),提出因為有 美國、北極地區、北冰洋、氣候變遷、地緣政治的重點而找出了 bsp開發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bsp開發,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Windows CE內核定制與驅動程序開發

為了解決bsp開發的問題,作者徐成 這樣論述:

徐成、秦雲川、劉彥編著的《WindowsCE內核定制與驅動程式開發》以普通軟體發展人員的視角,由淺入深地介紹了有關WindowsCE內核定制與驅動程式開發的相關知識。 《WindowsCE內核定制與驅動程式開發》分四篇共18章。第1篇是第1~3章,主要介紹了嵌人式系統的基本概念以及WindowsCE作業系統的一些基本知識;第二篇是第4~9章,主要介紹了WindowsCE作業系統定制的機制以及系統運行所依賴的關鍵元件的移植和開發,包括BootLoader和OAL;第三篇是0~17章,主要介紹了WindowsCE作業系統下常見驅動程式的開發知識,包括流介面驅動程式以及其他專用介面驅動程式;第四篇

是在前三篇的基礎上進行舉例說明,主要介紹了一個基於WindowsCE的滑鼠設備的驅動程式開發過程。 《WindowsCE內核定制與驅動程式開發》可作為高等院校電子資訊、電腦等專業本科生、研究生學習嵌人式WindowsCE的參考書目或自學教材,也可供廣大從事嵌入式系統開發的工程技術人員參考使用。 前言 第1篇 基礎知識篇 第1章 Windows CE概述 1.1 嵌入式系統的概念 1.2 嵌入式系統的特點 1.3 嵌入式系統基本結構 1.4 嵌入式系統發展歷程 1.5 嵌入式系統的應用 1.6 嵌入式作業系統 1.7 Windows CE發展歷史 1.8 Windows C

E的特點 本章小結 第2章 建立Windows CE映射 2.1 開發平臺的搭建與配置 2.2 Windows CE內核定制流程 本章小結 第3章 初識Windows CE映射檔 3.1 內核與檔案系統 3.2 BIN和NB0 3.3 NK文件 本章小結 第2篇 內核移植篇 第4章 內核定制 4.1 Windows CE 6.0的目錄結構 4.2 內核的構建過程 4.3 系統的設定檔 4.4 Catalog Item文件 本章小結 第5章 匯流排與處理器 5.1 嵌入式處理器 5.2 嵌入式處理器構架 5.3 記憶體與外設介面 5.4 靜態記憶體 5.5 動態儲存裝置器 5.6 虛擬位址與真

實位址 5.7 系統運行機制 本章小結 第6章 深入理解Windows CE 6.0 6.1 系統結構概覽 6.2 系統內核 6.3 記憶體管理 6.4 檔案系統與存儲管理 6.5 裝置管理員 6.6 圖形視窗事件子系統 第7章 初識BSP開發 7.1 BSP概述 7.2 Eboot的基本結構 7.3 OAL層的基本結構 第8章 EBOOT開發實例 8.1 PXA255嵌入式處理器 8.2 Eboot引導過程 8.3 開發板的網路介面 8.4 Eboot的網路下載代碼 8.5 開發板的Flash晶片 8.6 Eboot燒寫Flash過程 第9章 OAL開發實例 9.1 建立存儲映射 9.2 O

AL的內核啟動過程 9.3 Production-Quality OAL 9.4 OAL的硬體抽象功能 9.5 BSP的設定檔 第3篇 驅動開發篇 第10章 流驅動程式 10.1 概述 10.2 流驅動程式介面 10.3 裝置管理員 10.4 流驅動實例 10.5 設備驅動程式的訪問註冊表 10.6 設備驅動程式的記憶體管理 10.7 設備驅動程式的中斷處理 10.8 Production—Quality Drivers 10.9 驅動程式的電源管理 第11章 串口驅動程式 11.1 硬體原理 11.2 內核配置 11.3 代碼分析 本章小結 第12章 網路驅動程式 12.1 EthDbg驅

動程式 12.2 NDIS微埠驅動 12.3 NDIS驅動開發程式設計要素 12.4 主要功能及相關函數 本章小結 第13章 顯示驅動程式 13.1 概述 13.2 顯示驅動程式的註冊鍵 13.3 內核調用中的顯示驅動介面 13.4 PXA255 LCD控制器 13.5 使用GPE實現顯示驅動程式 13.6 DDI函數參考 本章小結 第14章 觸控式螢幕驅動程式 14.1 觸控式螢幕的工作原理 14.2 觸控式螢幕驅動程式的軟體結構 14.3 觸控式螢幕驅動的設計實例 本章小結 第15章 OSB驅動程式 15.1 USB的基本原理 15.2 USB Function驅動程式 15.3 USB主

機驅動程式 15.4 USB驅動程式情景分析 15.5 USB設備驅動程式實例 第16章 SD匯流排驅動程式 16.1 SD匯流排概述 16.2 MMC/SD卡設備介面 16.3 微軟SD匯流排協定棧 16.4 SD匯流排控制器驅動程式的結構 16.5 SD客戶驅動程式 本章小結 第17章 驅動程式調試與測試 17.1 中斷點 17.2 控制調試資訊的輸出 17.3 CE測試套件 17.4 硬體輔助測試工具 第4篇 工程實踐篇 第18章 HID設備開發實例 18.1 小Q的HID設備 18.2 搭建開發環境 18.3 複製代碼 18.4 加入驅動程式到系統映射 18.5 等待印表機的出現 1

8.6 從印表機到滑鼠 18.7 清除感嘆號 18.8 加入應用程式 18.9 運行程式 本章小結 參考文獻

應用於機聯網之IEEE1588時鐘同步系統之FPGA實現與晶片設計

為了解決bsp開發的問題,作者藍彥凱 這樣論述:

隨著工業自動化和物聯網 (IoT) 等技術發展,如機器控制、資料擷取、智慧工廠等應用,對於資料間傳輸更仰賴即時性,使得高精度的時間同步變得至關重要。一般常見的網路設備的時鐘來源由晶體振盪器提供,但便宜的振盪器往往會隨功率、老化和溫度而變化。不能保證兩個相似的振盪器以相同的頻率振盪。用高成本的時鐘源替換計算機內的低成本廉價時鐘對於大型基礎設施是不切實際的。因此,一種有效的時間同步方法來同步分佈式系統的時鐘是必不可少的。網絡時間協定 (NTP) 是時鐘同步最廣泛使用的解決方案。但傳統的 NTP 只能提供毫秒至微秒級的時間精度,仍然不能滿足現代測量儀器和工業物聯網所需的精度。因此提出了 IEEE

1588 精確時間同步協定,也稱 PTP。PTP 基於主從層次結構和訊息交換。主設備利用參考時鐘建立時間拓樸並將包含時間戳的訊息發送到從設備,從設備與之同步。因此,它可以提供亞微秒級甚至奈秒級的時間精度。 本論文建立出一種使用 FPGA 與 PTP 協定相匹配的時鐘同步系統。在Petalinux 的 Xilinx Zynq-7000 SoC 平台上,實現基於 PTP 協定在 LinuxPTP 應用程式中的硬體解決方案,經實驗驗證,該實作結果具有高時鐘同步精度,滿足現代工業以太網對高精度時鐘的要求,也大大降低了開發成本和難度具有優良的移植性和擴展性等優點。 要提升精度則必須考慮振盪器間先天性的頻

率誤差,亦提出一個加入動態頻率補償的 PTP 輔助時間戳,並將其設計為晶片,實驗結果表明,在 45nm 下(TN40G)能操作於 370MHz,達到 2.7 ns resolution,減少協定堆疊的延遲並提高時間的精度,能夠達到使可應用在更多的需求上。

美國北冰洋戰略之研究

為了解決bsp開發的問題,作者藍振源 這樣論述:

1867 年美國向沙俄購買阿拉斯加,從而成為北冰洋國家。冷戰時北冰洋特殊的地緣位置成為美蘇兩國軍事對抗的前緣陣地,冷戰後北冰洋逐漸消失在國際舞台上,而現在氣候變遷正在重繪北冰洋的地緣政治地圖。溫度升高使北極圈的永久凍土和海冰以驚人的速度融化,其影響將對整個地球造成災難性的後果,雖然該地的氣候議題引起了全球關注,但美國、俄羅斯、加拿大、丹麥、挪威、瑞典、芬蘭和冰島同時將其視為獲得豐富自然資源和新的航運路線之機會,遽增的戰略價值,驅動環北冰洋各國爭奪北冰洋主權,非北冰洋國家也努力彰顯自身在北冰洋的存在感,其中又以中國最為積極。隨著全球秩序向多極體系演進,這種競爭態勢可能在未來幾年變得更劇烈。

本文從地緣政治的觀點來探討身為世界第一強權的美國,面對北冰洋急遽變化的環境,如何考量其內外因素調整其北冰洋政策,以維護其國家利益及霸權地位。首先是北極地區環境變化使龐大的經濟利益浮現開發可能,而目前北極地區的政治與經濟現況及未來發展潛力是如何,然後介紹各國在北冰洋的戰略經營與發展,最後以美國為核心來解析其戰略意圖與實踐方式是如何牽動整個北冰洋的區域穩定與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