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inger 舒適度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各種有用的問答集和懶人包

國立屏東科技大學 車輛工程系所 曾全佑所指導 廖德軒的 輪椅動力輔助套件之控制策略設計 (2018),提出Zinger 舒適度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卡爾曼濾波、系統辨識、遞迴式最小平方估測法、推力估測、動力輔助系統、輪椅。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臺北科技大學 車輛工程系所 黃國修所指導 楊子儁的 車艙節能暨安全系統之設計與實現 (2016),提出因為有 車艙安全、空氣流管理、區域性空調的重點而找出了 Zinger 舒適度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Zinger 舒適度,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輪椅動力輔助套件之控制策略設計

為了解決Zinger 舒適度的問題,作者廖德軒 這樣論述:

本研究針對一種可加裝於手推輪椅後側的動力輔助套件進行控制策略設計。目的為當使用者推動輪椅時,動力輔助套件統提供一輔助力銜接使用者推力,以減少使用者頻繁手推輪椅,而提升使用者行動自主能力,並方便使用者維持活動量,使身心機能活化。本研發團隊已經完成一種具備行駛穩定性與轉彎靈活性的動力輔助機構,可快速拆裝於手推輪椅後側,其輔助機構之動力源來自輔助套件中24V350W輪鼓馬達進行驅動;本文主要探討該動力輔助套件的控制策略設計,目標為發展系統辨識能力並估測出不同負載條件下系統參數之差異,再透過控制器計算出適應各負載條件下的輔助力進行輔助,最後以ISO舒適度指標和使用者主觀感受作為控制最佳化依據,主要技

術核心包含了線上系統辨識、使用者推力估測以及控制器輔助力設計。本研究已完成一動力輔助控制方法,控制目標在於面對不同負載時控制器能提供最合適的輔助力推動輪椅,且以室內模式固定車速與室外模式可變車速兩種方式進行輔助。實車測試結果顯示,在控制器未加入系統辨識時,從車速表現中可觀察出輔助啟動瞬間產生延遲或過快的現象,造成較重的使用者(90kg)在輔助過程中產生輔助不足的感受,而較輕的使用者(60kg)在輔助過程中則感受到輔助過量的問題;從系統辨識參數之結果顯示,在室內輔助模式過程中透過辨識方法清楚分辨出不同負載之人重對於系統參數的差異,且從推力估測中辨別出使用者推力與馬達輔助力,將系統辨識結果運用於控

制器中設計輔助量,使系統面對不同負載時都能提供平緩且舒適的輔助力驅使馬達推動輪椅前進,輔助性能指標皆能符合ISO之舒適度指標範圍內,亦即加速度小於0.315m/s^2,衝度(Jerk) 介於±1.16m/s^3~±2.06m/s^3。

車艙節能暨安全系統之設計與實現

為了解決Zinger 舒適度的問題,作者楊子儁 這樣論述:

車輛目前已成為現代人們日常生活中主要之交通工具,如何讓車輛更安全、節能、舒適和人性化,一直是車輛工程師努力的目標。考量車艙中人員的安全性與舒適度之需求,本研究將針對乘坐者之生、心理層面與安全性等人因需求,利用空氣流管理(Air Flow Management )的技術進行車艙內流場結構的控制,將能量及物質精準地控制在選定之需求區域內,使每一位乘坐者皆可依照個人之喜好或需求,擁有各自獨立之溫度空間(Occupied-Zone)。其中,車艙安全系統能於車輛熄火靜止時,持續監測車艙內溫度並連動空氣流管理系統,讓人們於車艙內熱中暑致死的憾事不再重演,且避免因車廂悶熱、含氧量不足等因素造成人員及寵物窒

息之意外發生,進而提升車艙環境之安全性。本研究於區域性空調部分,可於車艙內形成溫差高達8℃之獨立流場空間,且降低風口出風量需求約60%與鼓風機功耗需求約54W;於車艙安全部分,空氣交換率最高可達到89 ACH,15分鐘內最高可降低車室溫度達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