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S 1327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各種有用的問答集和懶人包

國立雲林科技大學 環境與安全衛生工程系 楊茱芳所指導 張弼弦的 探討雙相系統水解木質纖維素生質物生成暨萃取 5-羥甲基糠醛之研究 (2020),提出TES 1327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5-羥甲基糠醛、雙相系統、酸催化劑、有機溶劑萃取、無機鹽類、田口法、分配係數。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嘉義大學 農藝學系研究所 黃文理所指導 陳誌宏的 乾旱逆境對不同茶樹品種植株形態、生理反應及化學成分之影響 (2019),提出因為有 茶樹、乾旱逆境、外表型指標、生理指標、化學成分、土壤含水率、品種的重點而找出了 TES 1327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TES 1327,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探討雙相系統水解木質纖維素生質物生成暨萃取 5-羥甲基糠醛之研究

為了解決TES 1327的問題,作者張弼弦 這樣論述:

隨著科技發展,人類對於化石燃料與原油衍生化學品的需求日漸增長,化石燃料是諸多基礎化合物的供給者,可將其提煉並生產塑膠等產品,然未來終將面臨石油枯竭的到來,因此開發可源自生質物的基礎化合物相關製程為當前重要的議題。蔗渣及稻稈屬台灣目前主要農業廢棄生質物,具料源穩定且需提升再利用率的特性,故為理想之基礎化合物原料;以蔗渣及稻稈進行高溫酸水解後,纖維素及半纖維素將釋出六碳單醣,經過一系列水解反應可形成綠色平台化合物5-羥甲基糠醛(5-Hydroxymethylfurfural, 5-HMF)。實驗室前人分離有5-HMF轉化菌Burkholderia cepacia H-2,可將5-HMF生物轉化為

另一高價基礎化合物2,5-呋喃二甲酸(2,5-furan-dicarboxylic acid, 2,5-FDCA),本研究目的為產製大量5-HMF提供5-HMF轉化菌株轉化所用。雙相系統(biphasic reaction system)主要分為水相及有機溶劑萃取相,前者作用在5-HMF生成,後者在於5-HMF萃取,其中水相主司酸水解反應,藉由酸催化劑破壞生質物中纖維素及半纖維素結構進而釋出單醣,再將單醣轉化形成5-HMF;有機溶劑萃取相則萃取水相中的5-HMF,從而避免5-HMF持續水合形成甲酸、乙醯丙酸及腐植質等副產物,另於水溶液相額外添加無機鹽類,可改變液體組成,促進水相及有機相之互溶性

,進而提高5-HMF選擇性。本研究目的為探討不同酸種類、有機溶劑種類、鹽種類、鹽類濃度、反應時間及反應溫度等各項因子對產製5-HMF之影響。批次結果顯示,以3%研磨之蔗渣及稻稈,分別添加1%及3%氯化鈉於3%硫酸水溶液結合甲基異丁基酮(methyl isobutyl ketone, MIBK),經160℃下水解30分鐘,可獲得最佳5-HMF產率分別為11.88%及0.57%;進一步使用田口直交表設計以蔗渣產製5-HMF,於反應溫度160℃、反應時間30分鐘、蔗渣濃度5%、酸濃度4%及鹽濃度1.5%之最佳條件下,可使蔗渣產製5-HMF產量達49.25 mg,5-HMF產率達17.11%。依據田口

法最佳因子產製5-HMF條件再探討有機溶劑比例添加及不同有機溶劑混溶效應之影響,當有機溶劑MIBK與水比例為5:1時,可有效將5-HMF分配係數由1.5提升至1.88;而在水相與有機相體積比例固定為1:1情況下,有機相為不同混溶比例的MIBK與2-丁醇,發現於MIBK與2-丁醇比例為9:1之情況下,可使5-HMF分配係數提升至1.69。

乾旱逆境對不同茶樹品種植株形態、生理反應及化學成分之影響

為了解決TES 1327的問題,作者陳誌宏 這樣論述:

茶樹(Camellia sinensis (L.) Kuntze)是一種重要的經濟作物,易受乾旱影響。臺灣茶園主要分布在丘陵地或中高海拔山區,多數無穩定灌溉水源,且目前山區茶園灌溉系統設置仍未普及,主要仍依靠降雨提供茶樹生長所需,近年來因氣候變遷導致降雨趨於極端化,乾旱影響茶葉生產及品質日益嚴重,國內外對茶樹遭遇乾旱逆境相關之研究甚少,本研究以盆栽種植三年生臺茶12號(TTES No. 12)及青心烏龍(CSO)茶樹為材料,以電容式水分感測器測定土壤含水率(VWC, %),以比較兩品種耐旱能力,另建立不同茶樹品種在不同土壤水分條件下之外表形態指標及光合作用相關生理指標。,試驗結果顯示當土壤含

水率仍高於25%以上時,茶樹外觀沒有明顯變化,當降至25%以下時,植株葉片會開始出現萎凋現象並且其生長勢較緩慢,之後隨著土壤含水率下降葉片萎凋情形逐漸加重,並開始有黃化落葉現象。另外,在斷水乾旱處理過程於中午高溫下,TTES No. 12葉片溫度明顯低於環境溫度。而從各項葉綠素螢光參數、淨光合作用參數和各項生理化學成分之測值結果中顯示,TTES No. 12耐旱性明顯優於CSO。最後,初步整理出利用葉片與莖桿夾角、葉色之簡易判讀茶樹乾旱逆境下之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