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22 vs Road 5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各種有用的問答集和懶人包

國立臺灣大學 應用力學研究所 趙聖德所指導 張育銘的 利用量子化學方法建立分子二聚體分子間作用力數據庫與SAPT分析 (2017),提出S22 vs Road 5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相互作用能數據庫、微擾理論、偶合簇理論、非共價相互作用力、分子間作用力、團基相互作用。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臺灣大學 應用力學研究所 趙聖德所指導 曾志踴的 醯胺分子分子間作用力之取代效應與多肽分子分子間作用力量子化學計算 (2014),提出因為有 氫鍵、甲醯胺、乙醯胺、丙醯胺、N-甲基甲醯胺、N-甲基乙醯胺、N-甲基丙醯胺、多肽、beta-摺疊片層、振動光譜、wB97XD、SAPT、Gaussian09的重點而找出了 S22 vs Road 5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S22 vs Road 5,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利用量子化學方法建立分子二聚體分子間作用力數據庫與SAPT分析

為了解決S22 vs Road 5的問題,作者張育銘 這樣論述:

第一部分為分子間相互作用力數據庫的建立,由於非共價相互作用在化學、生物學和材料科學……等等許多領域都是很重要的研究,在過去幾十年中,新的量子化學方法發展之快速,皆在改善結果的準確度,但作為學術的價值最終都必須與實驗結果比較來確認,理想下所有的經驗模型都是基於實驗數據建立而來,可惜的是,很多情況下,我們所需的參數無法直接從實驗得來,因此有必要建立準確且可用於參數化和驗證經驗模型的數據庫。為了系統性的建立一組以ab initio force field針對非共價相互作用能數據庫,我們選擇以烷、烯、炔(色散能主導)及常見的官能基分子二聚體醇、醛、酸、酮、醯胺(靜電能主導)為計算的對象,使用Gaus

sian09套裝軟體來模擬和計算二聚體的構型及分子間作用力,經過BSSE(Basis Set Superposition Errors)修正的微擾理論(Møller-Plesset Perturbation Theory,MP2)、偶合簇理論(Coupled Cluster Method)等量子力學理論來計算分子間作用力,其中使用MP2及CCSD(T)方法搭配aug-cc-PVXZ(X=D、T、Q)的基底來計算最佳化構型,另外,與不同基底函數用外插法得到的基底極限值CBS(Complete Basis Set limit)比較,探討基底函數與CBS收斂性的關係。 在建立相互作用能數據庫後

,我們使用PSI4軟體中的SAPT(Symmetry-Adapted Perturbation Theory)方法分解出靜電能、誘導能、交換能與色散能,以分析分子間作用力的排斥力及吸引力對分子二聚體的穩定性影響。了解分子間作用力的組成後,我們希望能在比SAPT分析更仔細一步探討這四項能量個別是由分子中哪些團基的相互作用得來,我們將這些團基的相互作用力稱作分子片段團基相互作用力(Molecular segment interaction),由每一類分子從碳數小的分子出發,期許能找到構成相互作用力的規則,並能應用於預估更大分子的相互作用能。

醯胺分子分子間作用力之取代效應與多肽分子分子間作用力量子化學計算

為了解決S22 vs Road 5的問題,作者曾志踴 這樣論述:

透過以烷基取代醯胺分子以研究對於N-H...O=C型氫鍵的影響,使用軟體為Gaussia09軟體並以wB97XD/aug-cc-pVDZ計算甲醯胺、乙醯胺、丙醯胺、N-甲基甲醯胺、N-甲基乙醯胺與N-甲基丙醯胺單體、二聚體的最佳化構型與振動頻率並計算二聚體間的N-H...O=C型氫鍵的作用力,研究以烷基取代對於單體結構、官能基振動頻率與二聚體氫鍵作用力之影響,另外配合PSI4軟體透過SAPT方法分解分子間氫鍵作用力為靜電能、誘導能、色散能與交換能,以更進一步的分析烷基取代對於N-H...O=C氫鍵的影響。接著第二部分為多肽模擬beta-摺疊片層結構,我們改以wB97XD/6-31+G*進行計

算,最佳化出八種單體結構與對應的反平行beta-摺疊片層結構。討論分子內C5氫鍵變化與反平行beta-摺疊片層結構的分子間氫鍵作用力。最後為甲醯胺、乙醯胺與丙醯胺模擬光譜的計算,我們透過wB97XD/aug-cc-pVDZ計算簡諧與非簡諧振動頻率,從模擬光譜中可以看到醯胺分子主要官能基的振動型態,且在比較單體與二聚體光譜可用來觀察氫鍵造成振動頻率的紅移情形。接著與實驗比較後,可以驗證模擬結果的正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