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ce 100 六期 缺點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各種有用的問答集和懶人包

國立臺灣大學 土木工程學研究所 許添本所指導 趙晉緯的 人行空間綜合評估指標建立之研究 (2002),提出Nice 100 六期 缺點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人行空間綜合評估指標、交通功能性、使用親和性、社會永續性、服務水準。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Nice 100 六期 缺點,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人行空間綜合評估指標建立之研究

為了解決Nice 100 六期 缺點的問題,作者趙晉緯 這樣論述:

「步行」是最基本之運輸方式,無論使用何種運具最終皆需經過「步行」此項旅運方式,所以「步行空間」應該是從事都市運輸規劃與設計時最應受到重視的內容,但卻往往最被忽視。人行空間是都市發展的重要元素,如果都市發展能夠規劃良好的行人步行空間,提供對於行人步行美好的願景,將會為我們的都市環境產生重大的變化。 本研究以系統性之步驟,利用文獻探討之方式,以大眾運輸導向之都市發展的發展概念,找出人行空間評估架構中所有可能影響人行空間評估之因素,共計24項評估指標,可有效的評估人行空間街道元素的客觀績效。透過折衷權重法確定各評估指標因子之相對權重,因此構建出人行空間綜合評估指標。一般的人行空

間評估指標,多著重於人行空間「效率」之評估,對於「品質」、「公平」的討論較少;而一般針對人行空間品質的評估,多只考慮單一面向之問題,少有綜合性完整之評估。而本研究之評估指標則是從人行空間的交通功能性討論「效率」的問題,從使用親和性討論「品質」的問題,從社會永續性討論「公平」的問題,對於人行空間進行綜合地、完整地評估。本研究續配合評估指標,建構了人行空間評估權數(PEV),搭配決策評估表,以評估現有人行空間之問題。另一方面利用問卷調查行人主觀感受,引入模糊理論,決定了人行空間服務水準與分級門檻值,最終建立一套易於評估與應用的人行空間評估模式。 本研究之研究範圍設定為大眾運輸場

站週邊半徑五百公尺的範圍,人行空間則包含人行步道與行人廣場。本研究選定四個調查地點,分別為:大安區科技大樓站、信義區信義計畫區、大安區忠孝復興站、文山區景美站。分析此四個調查地點,信義計畫區之人行空間評估權值PEV最高(8.3836),其次為科技大樓站(6.4510)、忠孝復興站(5.4098)、景美站(4.6565)。若按照本研究所建立之人行空間服務水準分級標準,信義計畫區為A級服務水準,科技大樓站為B級服務水準,忠孝復興站為C級服務水準,景美站為D級服務水準。而隨著PEV值越高,各調查地點的滿意程度亦會隨著增加,可見得PEV值與人行空間的滿意程度具有高度正相關。本研究分析四個調查地點之PE

V得分情形,針對各調查地點評估之缺失,提出了改善建議,而本研究之評估結果與現有的評估調查相比,結果相去不遠,可見得本研究之研究具有可靠度及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