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D崁燈 壽命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各種有用的問答集和懶人包

另外網站影響車用LED壽命的4大因素|內含選購LED燈的建議也說明:#LED 晶片第一殺手是溫度! LED對環境溫度非常敏感,過低或過高的溫度都會大幅降低LED晶片的壽命,也會造成亮度衰退 ...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 機電工程學系 黃宜正所指導 徐煥炬的 利用數值模擬與實驗驗證設計LED崁燈散熱模組 (2017),提出LED崁燈 壽命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LED照明、自然對流、發泡金屬、散熱器、積層製造、選擇性雷射燒熔、數值模擬。

而第二篇論文亞洲大學 光電與通訊學系 陳榮燊所指導 許哲瑋的 LED散熱機構熱流分析 (2013),提出因為有 LED、Inventor、CFDesign、散熱機構的重點而找出了 LED崁燈 壽命的解答。

最後網站超高功率LED崁入筒燈/LED嵌燈 - 文筆天天網則補充:重量 · 500g ; 耗電量 · 6.5W ; 頻率 · 50/60Hz ; 平均壽命 · >30,000hrs ; 防護等級 · IP20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LED崁燈 壽命,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利用數值模擬與實驗驗證設計LED崁燈散熱模組

為了解決LED崁燈 壽命的問題,作者徐煥炬 這樣論述:

本研究的目的為:1.以新穎的材料與製造技術創新研發散熱器,並將傳統散熱器予以最佳化。2.設計及製備各型散熱器以確保緊湊型LED崁燈維持低的接面溫度,符合能源之星(Energy Star)對室內LED崁燈的壽命要求。創新研發散熱器包含新穎通孔型發泡銅(Copper foam)散熱器(Type 1),傳統梯形鋁鰭片散熱器(Type 2),以及以新穎選擇性雷射燒熔(Selective Laser Melting, SLM)製程以AlSi10Mg材料製備的傳統梯形散熱鰭片加橫向矩陣孔散熱器(Type 3)及類似發泡金屬三維矩陣孔散熱器(Type 4)。利用數值模擬與實驗驗證,應用於限制空間內以自然對

流散熱的LED崁燈,並分析各型散熱器的優勢與潛力。為設計傳統及創新高性能散熱能力的散熱器,分析計算相關重要的參數包含自然對流熱傳相關無因次參數及對流熱傳係數h,進行數學模型於數值模擬。各型散熱器分別組裝於10 W緊湊型LED崁燈提供其高散熱能力,並安裝於105 mm L × 105 mm W × 100 mm H測試箱內預測在高環境溫度及自然對流條件下此崁燈的壽命。利用LED工作時產生的接面溫度及高環溫進行溫升測試,在限制空間內以自然對流熱傳散熱,維持LED低於接面溫度限制,確保緊湊型LED崁燈達到長期保固壽命,利用數值模擬並以實驗驗證,針對所設計的各種散熱器建立相應的流體、固體及多孔介質熱傳

於自然對流條件耦合之模型。此崁燈通過實驗驗證測試,依據溫度加速壽命測試模型之阿瑞尼斯方程式(Arrhenius equation),此崁燈安裝所設計的各型散熱器在正常使用溫度下均具有長期保固壽命。數值模擬與實驗結果一致。此崁燈組裝各散熱器於穩態後其相應的LED焊點(Tsp)溫度分別為91.7 °C、91.7 °C、88.6 °C及91.4 °C,計算LED接面溫度(Tj)分別為121.7 °C、121.7 °C、118.6 °C及 121.4 °C低於LED接面限制溫度135 °C。以加速壽命測試的結果,以及基於LED製造廠提供之LM-80資料利用TM-21推測壽命的報告,所進行的就地量測溫度

測試(In-Situ temperature measurement testing, ISTMT)的結果,顯示此崁燈的流明維持率(Lumen maintenance)符合能源之星(Energy Star)的標準。本研究利用數值模擬與實驗驗證設計產品,有助於達成快速產品創新及縮短產品上市時程。藉由前期模擬預知設計的結果是否符合規格標準、安全規格、可靠度等需求,導引正確的策略方向以提供最佳化且具成本效益的產品設計,並確認數值模擬與實驗驗證結果符合。

LED散熱機構熱流分析

為了解決LED崁燈 壽命的問題,作者許哲瑋 這樣論述:

由於,LED晶片體積較小,累積的熱能不易散發,造成其亮度減低、壽命減短與波長飄移等問題,因此,在研發LED產品時,散熱機構的設計是一個很重要的課題。本研究針對產學合作廠商所開發的LED崁燈,先以Autodesk Inventor繪製散熱機構,再匯入CFDesign中,設置其材料係數、邊界條件及網格劃分等步驟後,進行散熱機構熱模擬分析,以實驗數據與模擬結果互相比對,確認模擬的材料係數、邊界條件及網格設置之正確性。再以此模擬條件進行散熱機構之參數變化,來探討在自然對流的情況下,各種設計對散熱效果之不同影響。最後模擬結果得知,當散熱機構材質更改為導熱系數較高的材質時,散熱效果較佳。更改鰭片數目與間

距比較得知,不管散熱機構直徑增加或是縮小,在鰭片數目與間距之設計為5mm效果最佳。關於燈具擺設角度,本論文模擬出擺設為90度 時,散熱溫度上升8.64%,影響散熱效果最明顯。最後,以相同之體積進行兩款散熱機構設計,得到散熱效果有明顯差異。經由本研究得知,散熱機構之設計(材質、間距、鰭片數、鰭片構型)、和擺設位置都會影響LED燈具的散熱性能,本研究方法、過程和結論,可以提供LED燈具產業製作散熱鰭片的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