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J25 NA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各種有用的問答集和懶人包

國立政治大學 英國語文學研究所 尤雪瑛所指導 張銀玲的 台灣大學生英文議論文中人稱代名詞使用之功能分析 (2011),提出EJ25 NA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人稱代名詞、人際關係標記、篇章功能。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EJ25 NA,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台灣大學生英文議論文中人稱代名詞使用之功能分析

為了解決EJ25 NA的問題,作者張銀玲 這樣論述:

為了呼應將人際層面融入寫作教學的趨勢,本論文將透過分析人稱代名詞(一種明顯的人際關係標記)在議論文中的使用功能來探討不同程度的台灣大學生如何使用人稱代名詞建構作者與讀者之間的關係。本研究的第一部份著重在七十六篇文章的文本分析。首先,這些文章按照評分結果將其分成高、中、低三組,然後分析人稱代名詞最常出現的搭配語言形式,並歸納出不同人稱代名詞的篇章功能。第二部份則是分析學生問卷及訪談學生,藉以作進一步的闡述。問卷的目的在找出學生對議論文寫作的看法,而訪談學生則是想找出使用不同人稱代名詞的原因。本研究發現不同程度的三組學生在人稱代名詞的整體使用數量、種類、及頻率分配上都有不同,程度高的一組明顯少於

中間程度及較低組。同時,結果也顯示這些學生會搭配不同的語言形式(例如動詞、助動詞、加強標記等)來行使不同的篇章功能,而且不同程度的學生在功能運用上也會有所差異。整體而言,低組同學呈現較多的自我投射,中間組同學比較注重與讀者和其他外人的關係,而高組同學在呈現觀點時較為客觀。在選擇人稱代名詞時,學生會從自己本身、讀者、文章寫作等三方面的相互關係作出考量,決定採取主觀或客觀的觀點、表達權威或謙卑的態度、顯示親近或疏離的關係、使用直接或間接的策略。大致上來說,這些學生使用較多的人性訴求來凝聚跟讀者之間的關係,同時也強化自己論點的力道。這樣的策略充分反映出台灣文化中的人道主義和集體主義。本研究發現學生在

議論文寫作中會以功能和人際關係為導向來選擇和使用人稱代名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