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x 9 超級測試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各種有用的問答集和懶人包

國立中正大學 化學工程研究所 李元堯所指導 許皓翔的 合成二氧化錳-奈米線材料與靜電紡絲法製備金屬觸媒碳纖維並利用在鋅空氣電池 (2016),提出Cx 9 超級測試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二氧化錳、奈米、靜電紡絲、集電網。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中正大學 化學工程研究所 李元堯所指導 翁加尚的 利用多元醇還原法合成二氧化錳奈米線於超級電容器上之應用 (2015),提出因為有 二氧化錳、超級電容器的重點而找出了 Cx 9 超級測試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Cx 9 超級測試,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合成二氧化錳-奈米線材料與靜電紡絲法製備金屬觸媒碳纖維並利用在鋅空氣電池

為了解決Cx 9 超級測試的問題,作者許皓翔 這樣論述:

本研究第一部分為利用奈米碳球(CNC)與中孔性碳材(MPC)兩種碳材作為碳晶種,經由多元醇法與低溫回流的方式合成出晶種為碳材之二氧化錳奈米線(CNC/MnO2 N.W.與MPC/MnO2 N.W.)。經由XRD與XPS分析得知合成材料為Cryptomelane型態的二氧化錳。利用旋轉電極測試CNC/MnO2 N.W.添加導電碳材CNT後,其有最大電子轉移數為3.94。接著進行全電池測試,固定電流密度50 mA/cm2,放電電壓為1.1 V,比電容值為819 mAh/g。由極化曲線結果,可得知最大功率密度為131 mW/cm2。在循環充放電300圈後,CNC/MnO2 N.W.+CNT擁有89

.2 %的電壓保留率,相較於市售白金觸媒78.8 %高。第二部分為利用靜電紡絲法製備載體為碳纖維之金屬觸媒,以自行合成之PI系高分子與氯化鈷、鈷乙醯丙酯進行靜電紡絲。由EDS得知纖維由C、O、Co元素所組成,經XRD分析結果,鈷為立方β相之結構的純鈷金屬態。且CoCl2/PI-CNF與Co(acac)2/PI-CNF,其電子轉移數為別為3.83、3.75。接著將CoCl2/PI-CNF進行全電池測試,固定電流密度50 mA/cm2,放電電壓約為1.1 V,比電容值分別為799 mAh/g。極化曲線結果得知CoCl2/PI-CNF擁有最大功率密度為112 mW/cm2。在循環充放電測試中,經30

0圈的測試後,得知CoCl2/PI-CNF擁有91.7 %的電壓保留率,相較於市售白金觸媒78.8 %高。第三部分為利用不同材料集電網進行全電池測試,經由極化曲線測試,其碳紙與碳布之最大功率密度分別為57 mW/cm2、73 mW/cm2,相較於金屬集電網(如:鎳網122 mW/cm2)低。並使用鎳網、銅網、鈦網、不銹鋼網作為集電網使用,其最大功率密度大小為:鎳網(122 mW/cm2)> 銅網(120 mW/cm2)> 鈦網(119 mW/cm2)> 不鏽鋼網(85 mW/cm2)。同時探討不同大小之不銹鋼網,其最大功率密度大小為:500 mesh(119 mW/cm2)> 450 mesh

(114 mW/cm2)> 10 mesh(109 mW/cm2)> 16 mesh(106 mW/cm2)> 200 mesh(96 mW/cm2),因500 mesh反應電荷傳輸阻抗較小,使得電池效能達到最佳化。關鍵詞:二氧化錳、奈米、靜電紡絲、集電網

利用多元醇還原法合成二氧化錳奈米線於超級電容器上之應用

為了解決Cx 9 超級測試的問題,作者翁加尚 這樣論述:

本論文主要以合成二氧化錳奈米線氧化物結構為活性材料並應用於儲能裝置-超級電容器上,合成方式以多元醇還原法並且於不同反應時間迴流下得到束狀二氧化錳奈米線,結果顯示以6小時製備可得線狀比例較佳之一維結構二氧化錳奈米線,直徑為3–20 nm,此材料再通入氮氣於250 oC、定溫1小時進行下鍛燒可得結晶結構較佳的二氧化錳奈米線。我們以掃描式電子顯微鏡觀察合成之二氧化錳奈米線形態和結構,再以熱重損失分析儀(TGA)、穿透式電子顯微鏡(TEM)、X光繞射儀(XRD)、X射線電子能譜儀(XPS)和拉曼光譜儀(Raman)進行材料特性分析。在超級電容器的研究方面,以石墨電極為電極,將合成之二氧化錳奈米線與鍛

燒後的二氧化錳奈米線塗佈於石墨電極上並作電化學測試,測試循環伏安、充放電測試,於掃描速率2 mV/s下,二氧化錳奈米線之電容值為136.11 F/g;而鍛燒後的二氧化錳奈米線之電容值為304.66 F/g,於掃描速率100 mV/s下,長時間循環伏安5000圈測試後,電容值仍有70 %之保留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