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75公車班次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各種有用的問答集和懶人包

國立臺中教育大學 區域與社會發展學系碩士班 李麗日所指導 李齡華的 公車駕駛員之職涯經驗-以台中市○○客運為例 (2017),提出875公車班次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公車駕駛員、職涯經驗、工作壓力。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中央大學 土木工程學系 謝浩明所指導 賴玟霖的 高鐵車站接駁公車營運前後服務水準之評估與比較-以苗栗高鐵站為例 (2015),提出因為有 台灣高鐵、電子票證資料、地理資訊系統、服務指標、最小統計區(BSA)的重點而找出了 875公車班次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875公車班次,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公車駕駛員之職涯經驗-以台中市○○客運為例

為了解決875公車班次的問題,作者李齡華 這樣論述:

公車駕駛員的駕駛表現攸關乘客及廣大用路人的生命安全,本研究之目的在瞭解公車駕駛員之職涯經驗,從工作動機、工作狀況、角色信念、工作價值、工作壓力及未來工作規劃等面向,深入探索公車駕駛員實際工作與生活情況。本研究邀請14位任職於台中市○○客運的現任公車駕駛員為研究參與者,並透過半結構式深度訪談方式進行資料蒐集、整理與分析。研究發現與結論如下:一、公車駕駛員的主要從業動機為賺取較高薪資,工作價值主要為實質的工作收入, 但也認為努力付出與實質收入之間無法達成平衡。二、公車駕駛員長時間坐在狹小的駕駛座上,從事固定繁瑣的例行事務,又必須因應各種突發狀況,認真出勤才能賺取高額獎金。三、公車駕駛員認為自己是

代表公司服務乘客的第一線,負責守護乘客的安全,並應遵守公司的規定。四、公車駕駛員的工作價值主要為薪資收入,其次為乘客的認同與家人的敬愛。五、公車駕駛員的直接壓力來源主要為班次緊湊、沒時間休息,間接壓力來源主要為沒空陪伴家人。六、公車駕駛員對未來工作規劃不加以設限,以轉換其他公車業者或類似行業為其首選,資深者則傾向開公車直到退休。最後,根據研究發現與結論,本研究分別針對上級主管單位、公車業者、當事人、當事人之家屬及未來研究者,提出相關建議事項。

高鐵車站接駁公車營運前後服務水準之評估與比較-以苗栗高鐵站為例

為了解決875公車班次的問題,作者賴玟霖 這樣論述:

高速鐵路是國內重大交通建設之一,具有高運能、快速、準點及安全的特性,若高鐵站的聯外運輸(接駁)系統不好,將影響民眾搭乘的意願及地區發展。故本研究即是以新設的高鐵苗栗站(12/1/2015開通)營運前後的客運公車及以營運後快捷與客運公車服務指標的分析比較,作為本研究探討的主要課題。本研究經審慎評選以路線編號5816作為高鐵苗栗站開通前客運公車營運前後比較的示範路線;另外,縣府也選擇路線編號101適於營運的快捷公車路線,除了高鐵苗栗站進出乘客人數為重要影響因數外,其他因素亦值得探討,故本研究運用由公部門或業界可取得的資料庫,以大數據的操作、運算、分析以建立營運路線服務指標值、案例實證、實用參考值

及應用,應可提供政府部門、客運業者及後續研究的參考。本研究參考過去路線評估指標文獻、經由專家的訪談及透過相關資料庫,包括票證、最小統計區等資料庫,以擷取需要的票證資料及應用地理資訊系統的空間分析,研究結果顯示,高鐵苗栗站營運前後客運公車的產生利用率之上午尖峰服務指標值有顯著的下降50%。另一比較為客運公車在高鐵苗栗站營運後與高鐵快捷公車產生利用率之尖峰時段服務指標值有顯著下降70%至90%,由於客運公車營運方式與新導入的快捷公車有顯著的差異,也造成客運與快捷公車服務指標值有顯著差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