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00k燈泡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各種有用的問答集和懶人包

明新科技大學 電子工程系碩士班 陳肇業、顧鴻壽所指導 洪梓翔的 光譜型擬日光照明系統之穩定性研究與探討 (2019),提出6500k燈泡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光譜、色溫、Arduino、LabVIEW、Python、太陽光模擬器、光譜儀、演算法、補光系統。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臺灣大學 動物科學技術學研究所 魏恒巍所指導 廖旻毅的 發光二極體之輻照度與色溫對白肉雞生長表現的影響 (2019),提出因為有 白肉雞、單色光發光二極體、色溫、波長、輻照度、白色螢光燈管、白熾燈泡的重點而找出了 6500k燈泡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6500k燈泡,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光譜型擬日光照明系統之穩定性研究與探討

為了解決6500k燈泡的問題,作者洪梓翔 這樣論述:

本論文採用 16 種 LED 的不同光譜組合,模擬出我們生活中常見的色溫光譜,例如 2700K~6500K 色溫,並且可以當作一個補光系統,當需要某種色溫光源時,假設室內的自然光強度不足時可以透過此系統自動補足光源,同時達到節能與優質光環境的效果。 本實驗系統採用 Arduino Micro 作為 LED 亮度控制的媒介,透過 Arduino 給予占空比 (Duty ratio) 來控制 LED 亮度,並且加裝熱電偶模組做環境檢測。再由LabVIEW 人機介面平台(通稱 G 語言)去設計出一個可以輸入占空比訊號強度的程式介面,並且設計一個可以抓取 Arduino Port 的程

式。藉此讓 Arduino 微控制器與LabVIEW 人機介面平台能戶相連結,經由 LabVIEW 端給予占空比訊號透過 USB Port把訊號傳給 Arduino Micro 微控制器,收到占空比訊號後 Arduino Micro 可以控制 LED亮度,組合出目標的色溫光譜,並且將熱電偶模組感測的數值回傳給 LabVIEW 畫出波形圖即時觀察室內環境,最後使用光譜儀(USB2000+)去檢測光譜準確性。 改善光譜穩定度的方式本論文使用 Python 編寫演算法,透過光譜儀(USB2000+)檢測光譜的準確性,若有光譜偏差、不穩定情況會即時自動的修正占空比參數,最後使光譜達到穩定的目標,

大幅度降低熱效應、老化問題。

發光二極體之輻照度與色溫對白肉雞生長表現的影響

為了解決6500k燈泡的問題,作者廖旻毅 這樣論述:

發光二極體(Light-emitting diode,LED)由於具有省電之特性,現今在養禽場的使用越來越普遍。家禽的生長表現受到光波長所影響,綠色光LED燈可促進白肉雞早期體增重,而藍色光LED燈可促進白肉雞後期體增重。然而,目前研究較少探討單色光LED燈之輻照度對肉雞生長表現的影響,另外,在比較單色光LED燈時,較少探討白色光之色溫對肉雞生長表現的影響,因此本研究乃就上述問題進行探討。本研究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旨在探討綠色光發光二極體之輻照度對白肉雞生長表現的影響,並找出飼養白肉雞時,綠色光LED燈之最小輻照度。本實驗以剛孵化未滿一日之雄性白肉雞(Arbor Acres Plus)進行

生長試驗,波長選用白色(全光譜)或綠色光(約566 nm)發光二極體,輻照度分別為0.01、0.03、0.05、0.08或0.10 W/m2,進行2×5之複因子設計。另外,以入雛時間的批次來當作區集,共兩區集,採用隨機完全區集設計。結果顯示,白肉雞在10與21日齡的體重,顯示波長與輻照度無交感效應,主效應的白光組顯著重於綠光組(P < 0.05)。在雞隻35日齡時,波長與輻照度兩因子之間無交感效應(P > 0.05),波長之主效應並無顯著差異,而輻照度之主效應顯示白肉雞飼養在輻照度0.08 W/m2的組別顯著重於輻照度0.01 W/m2組。第二部分旨在研究白熾燈泡、螢光燈與發光二極體之色溫對白

肉雞生長表現的影響,探討是否不同波長與色溫之燈具,將會影響白肉雞生長表現。本實驗以剛孵化未滿一日之雄性白肉雞進行生長試驗,分為10組。燈具、色溫與波長之組合選用白熾燈泡(色溫為2300 K)、三種白色螢光燈管(色溫分別為3000 K、5000 K或6500 K)、三種白色發光二極體(色溫分別為3000 K、5000 K或6500 K)、藍色(約463 nm)、綠色(約566 nm)或紅色光(約632 nm)發光二極體,共十種燈具,輻照度皆為0.10 W/m2。另外,以入雛時間的批次來當作區集,共兩區集,採用隨機完全區集設計。實驗結果顯示,飼養在白色光LED燈色溫6500 K,其雞隻體重及體增重

皆顯著高於白色螢光燈色溫6500 K與綠色光LED燈的組別(P < 0.05),而其餘組別間則無顯著差異。腹脂、胸肌重與胸肌肌纖維大小,各組間差異不顯著(P > 0.05)。另外,依照國際照明委員會(Commission Internationale de l’Eclairage, CIE)所制定標準,將不同燈具之波長,分為紫外(< 390 nm)、紫(390-455 nm)、藍(455-490 nm)、青綠(490-515 nm)、綠(515-570 nm)、黃(570-600 nm)、橘(600-625 nm)、紅(625-720 nm)與紅外(> 720 nm)光,對白肉雞體重進行相關性

測定,結果顯示,白肉雞35日齡體重與綠光之波長呈現負相關(R² = 0.438, P < 0.05)。第三部分實驗,以白熾燈泡為對照組,並選擇以實驗二白色光LED色溫6500 K、藍色光LED與綠色光LED燈,共四組做進一步驗證。本實驗以剛孵化未滿一日之雄性白肉雞進行生長試驗。實驗結果顯示,經過35天的飼養,白色光LED色溫6500 K組和藍色光LED燈組的體重,與白熾燈泡組和綠色光LED燈組相比,有較高之趨勢(P-value = 0.0768),但眼球重量及大小與白熾燈泡無顯著差異。綜上所述,白肉雞飼養在藍色光或白色光色溫6500 K LED燈之環境下,會有較佳的生長表現,若考量到總體經濟效

益,目前以白色光LED燈色溫6500 K飼養白肉雞最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