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0psi混凝土配比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各種有用的問答集和懶人包

國立交通大學 土木工程學系 趙文成所指導 葉峻閣的 改良式水中自充填混凝土 (2009),提出6000psi混凝土配比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水中自充填混凝土、抗沖蝕、特密管。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6000psi混凝土配比,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改良式水中自充填混凝土

為了解決6000psi混凝土配比的問題,作者葉峻閣 這樣論述:

土木工程在施工過程常需要於水中澆置混凝土,諸如橋墩、基樁等,在過去多使用坍度較低、富配比之混凝土,使混凝土具有較好的工作度及黏滯性,此時工程人員最關心的是混凝土離開特密管後,水泥砂漿是否隨著水流失,或者混凝土與水混合而增加水灰比導致強度因而減少。而構造物因配置鋼筋量的增加,較高的鋼筋用量導致間隙更密,除了增加施工的困難性,結構物的品質更是難以控制。若能將水中混凝土達到自行充填的性能且在水中不分散,便能大幅改善水中結構物的品質。 所以本研究以自充填特性和水中不分散、減少凝結時間以及增加抗壓強度為實驗目標,嘗試用不同種類之添加試劑改善初凝、終凝時間,而實驗結果對初凝時間有所提升3~4小時,

終凝時間甚至提升了4~5小時;除了基本的工作性測試需符合自充填混凝土規範之外,並經過抗沖蝕試驗對新拌混凝土之相關性質,達到水中不分散的要求,並在混凝土硬固後測試力學性質,在水中澆置時最高達到6000psi以上;亦測試耐久性與體積穩定性之試驗以確保混凝土之品質,使得施工過程達到快速、環保,降低生態破壞,而水中結構物的品質達到安全、耐久、實用等目的,對我國在混凝土方面上的研究、創新與開發新的技術有所貢獻。關鍵字:水中自充填混凝土、抗沖蝕、特密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