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墾丁三天兩夜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各種有用的問答集和懶人包

國立中山大學 海洋環境及工程學系研究所 李宗霖所指導 林育存的 高雄海岸地區大氣懸浮微粒水溶性離子分析研究 (2015),提出2023墾丁三天兩夜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總懸浮微粒、水溶性離子、富集因子法。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2023墾丁三天兩夜,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高雄海岸地區大氣懸浮微粒水溶性離子分析研究

為了解決2023墾丁三天兩夜的問題,作者林育存 這樣論述:

本研究為瞭解高雄海岸地區之大氣氣膠濃度及水溶性離子特性,特於中山大學海洋環境及工程學系系館頂樓設置一處採樣站,利用PS-1高流量採樣器進行大氣總懸浮微粒採樣為期一年(2012年3月至2013年3月),並分析其水溶性離子成份,藉以探討高雄海岸地區之總懸浮微粒濃度及其水溶性離子受季節之相關性。本研究主要成果如下,總懸浮微粒濃度其夜間平均高於日間之值,季節性以秋、冬季濃度高於春、夏季,並以冬季時最高,其次則依序為秋季>春季>夏季。總懸浮微粒之水溶性離子Cl-、Na+及Mg2+濃度日間比夜間時高,而微粒上SO42-及NO3-之濃度則夜間大於日間,亦顯示由於白天吹海風,晚上吹陸風,因此晚上之陸風會把內

陸都會區之微粒向海岸區傳輸。高雄海岸地區總懸浮微粒中水溶性離子濃度以二次無機性氣膠(secondary inorganic aerosols, SIA)為主,其SO42-、NO3-和NH4+約佔水溶性離子成份的60%,且呈現秋、冬、春三季大於夏季趨勢。日間與夜間之[NO3-]/[SO42-]比值約為0.83,其高雄海岸地區總懸浮微粒受到固定污染源之影響比移動污染源略高,另因採樣點位於船舶進港海域附近,船舶使用燃料含有硫化物成分,故SO42-值較高另一原因為船舶緣故。透過富集因子分析法結果顯示,微粒上之Na+、Cl-及Mg2+主要來自海水飛沫;而微粒上之SO42-、K+及Ca2+可能分別來自人為

活動(固定污染源、生質燃燒、營建)及地殼元素所貢獻。氯損失(chloride deficit)平均值為51.3%,日間及夜間之氯損失差異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