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pironics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各種有用的問答集和懶人包

respironics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美)肯尼思·B.卡恩寫的 PDMA新產品開發手冊(第3版·修訂版) 和丹尼爾.高曼等的 哈佛教你打造健康人生:工作與生活平衡+理性與感性兼具=你的全方位成功策略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電子工業 和哈佛商業評論全球繁體中文版所出版 。

長庚大學 資訊工程學系 謝萬雲所指導 應婷婷的 以非侵入式感測工具量測吞嚥功能與舌壓,呼吸之協調性 (2019),提出 respironics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非侵入性、吞嚥評估、傳感器、FSR、舌壓。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政治大學 企業管理研究所(MBA學位學程) 于卓民所指導 彭棋鈺的 拉丁美洲目標市場選擇與通路策略之研究—以台灣一家醫療器材公司為例 (2017),提出因為有 目標市場選擇、通路策略、拉丁美洲、阿根廷、國際市場擴張、醫療器材的重點而找出了 respironics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 respironics,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PDMA新產品開發手冊(第3版·修訂版)

為了解決 respironics的問題,作者(美)肯尼思·B.卡恩 這樣論述:

企業要發展壯大,具有一套優秀的新產品開發流程是必不可少的。產品開發與管理協會(PDMA)集合美國企業界、學術界的新產品開發管理方面的大量專家,通過不斷地總結和提煉,形成了一套完善的知識體系,用以指導企業的新產品開發。   本書講述了新產品開發過程的每個階段的實用資訊,從創新到實施,直到產品生命週期結束,並結合大量的圖表和實例,為企業中所有參與新產品與服務開發的人士提供了行之有效、立竿見影的應用工具。 肯尼士·B.卡恩博士,佛吉尼亞聯邦大學市場行銷學教授,達芬奇創新中心總監。他的教學和研究內容包括產品開發、產品管理及現有產品和新產品的需求預測。卡恩博士曾在多種期刊發表過著作,包

括《產品創新管理雜誌》(Journal of Product Innovation Management)、《商業研究雜誌》(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經濟視野》(Business Horizons)、《預測雜誌》(Journal of Forecasting)、《商業預測雜誌》(Journal of Business Forecasting)、《行銷管理》(Marketing Management)及《研究與發展管理》(R & D Management)。另外,他還著有多部作品,包括《產品計畫精要》(Product Planning Essentials)

及《新產品預測:實踐應用》(New Product Forecasting:An Applied Approach),並擔任了《PDMA新產品開發手冊》(第2版)的主編工作。   卡恩博士有十分豐富的從業經驗,曾擔任過惠好公司(Weyerhaeuser)的工業工程師和專案工程師,以及偉康公司(Respironics. Inc)的製造工程師。他曾為無數企業提供過諮詢和培訓服務,客戶包括埃森哲、愛可、可口可樂、康尼格拉、哈雷大衛森、霍尼韋爾、約翰迪爾、樂高、麥克尼爾、寶潔及SAS軟體研究所。卡恩博士于1989年加入PDMA。 馬新馨,翻譯專業碩士畢業,英語專業八級,翻譯經歷包括RED HAT 紅

帽新品發佈會演講稿、Facebook 使用者協議、Canada Petro 市場檔、Nokia 產品發佈稿件、Microsoft市場調查報告、協助北京林業大學教授翻譯《消費心理學》的部分章節、《人人需要知道的50種商業心理學模型》、《銷售專家的秘密》、《將培訓轉化為商業結果實踐手冊――學習發展項目6D法則實施案例、工具、方法 》等。 第1部分 開始之前 第1章 新產品――區別優勝者與失敗者的因素和驅動成功的因素 2 1.1 引言 2 1.2 專案層的關鍵成功因素 4 1.3 企業層面的關鍵成功因素 13 1.4 小結 23 作者簡介 23 第2章 創新管理框架――幫助管理者提

升業績的模型 25 2.1 引言 25 2.2 創新管理框架 26 2.3 IM框架結構 28 2.4 小結 35 作者簡介 36 第3章 服務開發 37 3.1 引言 37 3.2 服務開發的獨特之處 38 3.3 服務開發流程 41 3.4 服務開發的最新趨勢 46 3.5 小結 48 作者簡介 49 第4章 商業模式創新:核心之外的創新 50 4.1 引言 50 4.2 公司實現商業模式創新的模型 50 4.3 拓展 52 4.4 持續創新 53 4.5 價值網路創新 54 4.6 預期回報率創新 56 4.7 混合創新:融合預期回報率創新與價值網路創新 57 4.8 小結 58 作者簡

介 59 第5章 開放式創新和成功的風險投資 61 5.1 引言 61 5.2 創新矩陣 62 5.3 開放式創新漏斗圖 63 5.4 風險投資 63 5.5 風險投資戰略 66 5.6 風險投資組合風險管理 68 5.7 組織結構如何助力風險投資成功 68 5.8 風險投資流程 70 5.9 文化氛圍 72 5.10 小結 73 作者簡介 73 第6章 如何成功地面向新興市場進行新產品開發 75 6.1 引言 75 6.2 新興市場中的機遇和風險 76 6.3 新興市場中成功的新產品開發 79 6.4 國際收益 83 6.5 西門子醫療保健產品案例研究 84 6.6 小結 85 作者簡介 8

5 第2部分 開始 第7章 創新前端的高效實踐 88 7.1 引言 88 7.2 NCD模型總覽 89 7.3 組織資源和氛圍 90 7.4 團隊和協作 93 7.5 漸進式產品開發的活動要素 95 7.6 突破式產品開發的活動要素 96 7.7 小結 98 作者簡介 99 第8章 獲得火花和衝擊――構思和概念的產生 100 8.1 引言 100 8.2 制定構思規則:關注焦點的奧秘 101 8.3 形成團隊 103 8.4 構思會議 105 8.5 概念篩選和構思改進 111 8.6 小結 113 作者簡介 114 第9章 產品創新組合管理 115 9.1 引言 115 9.2 組合管理的

定義 115 9.3 組合管理中可能出現的問題 116 9.4 組合管理的四個主要目標 116 9.5 如何評估組合管理――優秀範例 117 9.6 組合管理出現問題的預兆 119 9.7 制定戰略和戰術組合管理概要 119 9.8 界定戰略匯總 120 9.9 戰術組合管理 122 9.10 對組合進行審查 122 9.11 小結 123 作者簡介 124 第10章 發現新業務機遇:麥哲倫流程 125 10.1 引言 125 10.2 康寧集團的創新方式 126 10.3 麥哲倫流程:發現和審核新構思 127 10.4 實踐麥哲倫流程 132 10.5 成果展示 133 10.6 小結 13

5 作者簡介 135 第11章 新產品開發團隊的相屬關係、知識分享和績效 137 11.1 引言 137 11.2 相屬關係的定義 137 11.3 NPD團隊中的相屬關係 139 11.4 相屬關係對NPD績效的影響 142 11.5 小結 145 11.6 致謝 146 作者簡介 146 第12章 新產品開發中的虛擬團隊:特徵與挑戰 147 12.1 引言 147 12.2 虛擬性程度 147 12.3 溝通 149 12.4 人際/關係構建 150 12.5 協作 151 12.6 績效 152 12.7 ICT選擇 153 12.8 小結 155 作者簡介 156 第3部分 執行開發

第13章 獲取客戶對產品開發的需求 158 13.1 引言 158 13.2 獲取客戶需求的方法 160 13.3 詳細瞭解客戶需求的方法 163 13.4 收集客戶需求資訊的實踐方面 168 13.5 小結 170 作者簡介 170 第14章 產品創新使用者調研:定性法 171 14.1 引言 171 14.2 深入瞭解資訊 171 14.3 進行深入瞭解的定性方法 172 14.4 人種學 173 14.5 網路人種學 174 14.6 實地考察和獨立訪談 175 14.7 眾包 175 14.8 領先用戶 176 14.9 客戶工具 177 14.10 即時市場驗證:運用實驗法進行實驗

性學習 178 14.11 小結 179 作者簡介 179 第15章 定量市場調研 180 15.1 定量市場調研步驟 180 15.2 定量市場調研能夠回答的問題 182 15.3 問題一:我們應該瞄準哪些客戶 184 15.4 問題二:他們的真正需求是什麼 189 15.5 問題三:哪些新產品最有市場前途 192 15.6 小結 196 作者簡介 196 第16章 新產品預測的方法 197 16.1 引言 197 16.2 確立預測目標 197 16.3 新產品開發流程中的預測 199 16.4 預測方法 199 16.5 新產品預測策略 205 16.6 新產品預測標杆 206 16.7

新產品預測流程 207 16.8 小結 208 作者簡介 208 第17章 社交媒體和產品開發 209 17.1 引言 209 17.2 定義 209 17.3 發揮社交媒體在產品生命週期中的作用 211 17.4 常見問題及解決方法 212 17.5 成功的三個基本步驟 213 17.6 成功案例 215 17.7 未來會怎樣――探討未來趨勢 216 17.8 小結 217 作者簡介 217 第4部分 完成開發任務 第18章 開發智慧產品 220 18.1 引言 220 18.2 智慧產品的特點 220 18.3 智慧產品帶給企業的機遇 222 18.4 智慧產品推廣中的潛在障礙 223

18.5 開發智慧產品的建議 225 18.6 小結 227 作者簡介 228 第19章 NPD治理改善戰略 229 19.1 引言 229 19.2 挑戰 229 19.3 治理流程 231 19.4 開始治理 236 19.5 高效治理專案帶來的好處 237 19.6 小結 238 作者簡介 239 第20章 新產品發佈的供應鏈管理 240 20.1 引言 240 20.2 發佈階段的缺陷 241 20.3 發佈策略 242 20.4 柔性供應鏈與精益發布 244 20.5 電腦行業案例 246 20.6 精益發布案例:貝納通公司 247 20.7 小結 248 作者簡介 248 第2

1章 發佈之後的產品管理 250 21.1 引言 250 21.2 發佈後的產品管理 251 21.3 發揮跨職能團隊的作用 252 21.4 審計發佈結果 253 21.5 管理現有產品 255 21.6 產品績效維度 256 21.7 優化產品組合 258 21.8 下游產品戰略 260 21.9 小結 262 作者簡介 262 第22章 通過管理創新悖論實現組織雙元化 263 22.1 引言 263 22.2 創新和組織雙元化 264 22.3 創新悖論及管理 265 22.4 企業高級管理層:盈利與突破 266 22.5 項目:實驗與限制 267 22.6 員工個人:規則與激情 267

22.7 保持組織雙元化 268 22.8 小結 269 作者簡介 270 第23章 常見的智慧財產權類型及其在產品開發流程中的應用 271 23.1 引言 271 23.2 最常見的智慧財產權類型及其保護 271 23.3 智慧財產權對產品開發的影響 275 23.4 智慧財產權申請流程 279 23.5 智慧財產權所有權及合資企業 281 23.6 商業機密和專利權之間的權衡 281 23.7 小結 282 作者簡介 282 第5部分 PDMA研究 第24章 從傑出公司創新者中學到的 284 24.1 引言 284 24.2 概覽 284 24.3 關於傑出公司創新者獎 285 24.4

獲獎者的共性與特徵:1988―2003年 287 24.5 獲獎者的共性與特徵:2004―2010年 288 24.6 小結 295 作者簡介 297 第25章 物品開發與服務開發的區別:PDMA CPAS研究性學習 300 25.1 引言 300 25.2 物品和服務的區別 300 25.3 項目細節 301 25.4 研究成果 301 25.5 物品和服務實踐的區別 303 25.6 前端開發和商業化程度 307 25.7 小結 307 28.8 致謝 308 作者簡介 308 第26章 產品創新學科的興起及其對未來研究的影響 309 26.1 引言 309 26.2 產品創新研究的興起

310 26.3 創新研究發展歷程 310 26.4 創新研究中的新興主題 312 26.5 小結 315 作者簡介 316 附錄 產品開發與管理協會(PDMA)簡介 317 新產品開發術語表 324

respironics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以非侵入式感測工具量測吞嚥功能與舌壓,呼吸之協調性

為了解決 respironics的問題,作者應婷婷 這樣論述:

Table of ContentsRecommendation Letter from the Thesis AdvisorThesis/Dissertation Oral Defense Committee CertificationAcknowledgements........................................ iiiChinese Abstract........................................ vEnglish Abstract........................................ viTABL

E OF CONTENTS....................................... viiList of Figures......................................... viiiList of Tables...........................................ixChapter 1 Introduction...................................11.1 Swallowing Process...................................21.2 Coor

dination of Deglutition with Respirationand Tongue Pressure......................................41.3 Swallowing Disorder..................................61.4 Motivation...........................................71.5 Research Goal........................................8Chapter 2 Literature Review.

.............................10Chapter 3 Methods........................................143.1 Participants.........................................143.2 Materials and Instrument.............................153.3 Signal Collection....................................193.4 Signal Analysis..............

........................223.5 Automatic Clinical Application forSwallowing Assessment....................................293.6 Sensor Validation....................................31Chapter 4 Results and Discussion.........................354.1 Results.........................................344.2 P

earson Correlation.............................514.3 Discussion......................................62Chapter 5 Conclusion and Future Work ....................65Bibliography.............................................66Appendix A: Statistical Graphs...........................69List of FiguresFigur

e 1-1 Swallowing stages.............................3Figure 1-2 Top 10 global causes of deaths................7Figure 3-1 Electromyography..............................15Figure 3-2 FSR throat belt...............................17Figure 3-3 Air-bulb IOPI.................................18Figure 3-4 B

iopac 150....................................18Figure 3-5 The diagram of designated system..............19Figure 3-6 Participant wears the devices.................19Figure 3-7 Pink car with clinical machines...............20Figure 3-8 Experiment instruments........................20Figure 3-9 Standa

rd Operating Procedure (SOP)............21Figure 3-10 Signals before filtering.....................22Figure 3-11 Signals after filtering......................22Figure 3-12 Integrate filter.............................23Figure 3-13 Low pass filter..............................23Figure 3-14 Signal ana

lysis..............................24Figure 3-15 Onset and Offset Detection...................28Figure 3-16 Onset and Offset Detection of Respiration....28Figure 3-17 Auto-detected program........................30Figure 3-18 Sequential correlations between VFSS and FSR.31Figure 4-1 The Average of

sEMG duration by gender......35Figure 4-2 The Average of sEMG duration by age group...36Figure 4-3 The Average of SRP duration by gender.......37Figure 4-4 The Average of SRP duration by age group....38Figure 4-5 The Average of ET by gender.................39Figure 4-6 The Average of ET a

ge group.................40Figure 4-7 The Average of 2nd DEF by gender............41Figure 4-8 The Average of 2nd DEF by age group.........42Figure 4-9 The Average of TET by gender................43Figure 4-10 The Average of TET by age group..............44Figure 4-11 The Average of TP total d

uration by gender...45Figure 4-12 The Average of TP total duration by age......46Figure 4-13 The Average of TP onset to peak by gender....47Figure 4-14 The Average of TP onset to peak by age.......48Figure 4-15 The Average of TP peak amplitude.............49Figure 4-16 The Average of TP peak amplitu

de.............50List of TablesTable 3-1 The characteristics of Participants............14Table 4-2 Specifications of Pro-Tech Pressure Transducer.16Table 3-3 sEMG parameter.................................25Table 3-4 Nasal airflow parameter........................25Table 3-5 Laryngeal excursion par

ameter..................26Table 3-6 Tongue pressure parameter......................27Table 3-7 Definition of time points ofthe VFSS and FSR.........................................32Table 3-8 Average of VF and waveform events..............33Table 4-1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sEMG duration..........36

Table 4-2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SRP duration...........38Table 4-3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ET ....................40Table 4-4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2nd DEF duration.......42Table 4-5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TET....................44Table 4-6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total duration of TP...46Table

4-7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onset to peak duration.48Table 4-8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peak amplitude.........50Table 4-9 Pearson correlation of TP totaland swallowing parameter.................................52Table 4-10 Pearson correlation of TP onset to peak.......53Table 4-11 Pearson correlati

on of TP totaland swallowing parameter.................................54Table 4-12 Pearson correlation of TP onset to peak.......55Table 4-13 Pearson correlation of TP total by gender.....56Table 4-14 Pearson correlation of TP onsetto peak by gender........................................57Table 4-

15 Pearson correlation of TP total by age group..58Table 4-16 Pearson correlation of TP onset to peakby age group.............................................59Table 4-17 Pearson correlation of TP total by age group..60Table 4-18 Pearson correlation of TP onset to peakby age group...................

..........................61

哈佛教你打造健康人生:工作與生活平衡+理性與感性兼具=你的全方位成功策略

為了解決 respironics的問題,作者丹尼爾.高曼等 這樣論述:

對職場上的你來說,成功的定義是什麼? 是成為領導人、是事業經營一帆風順、是高度發揮專業? 為了這些外在定義上的成功,你願意做出多大的犧牲? 其實,你無須犧牲,更不必妥協。 你真正需要的,是積極的自我管理。   本書以「健康人生」為主題,你可以從這本書開始,學習如何在高度競爭的職場與商業環境中,找出工作與生活上的最佳平衡、拚事業與顧健康的雙贏人生!本書收錄的八篇文章,都是從全球頂尖管理雜誌《哈佛商業評論》中,依相關主題嚴選出來的作品,篇篇都是經得起千錘百鍊的經典文章,幫助你除了取得專業上、事業上的成功之外,更能看到圓滿、充實的人生風景。   本書依不同主題,分成「養精蓄銳」「重燃熱情」「自

我管理」「雙贏人生」四個部分,提出以下的見解與建議,激勵讀者邁向「全方位成功之路」:   ■拒絕成為不眠不休的「極限工作者」。   ■思考是否過著自己真正想要的生活。   ■從挫敗中燃起鬥魂,重返事業高峰。   ■打造「情緒靈敏度」,讓領導力更上層樓。   ■學會「能量管理」,讓工作效率與品質都倍增。   ■追求事業成功,也無須犧牲家庭與私人生活。   除了《哈佛商業評論》的經典文章之外,本書也收錄天成醫療集團董事長張育美的案例分享,訴說她如何引領「吾齡時代」,享受熟齡生活。 專業推薦   本書作者群給主管的建議:   「不管從事的是強烈的心靈探尋,或只是暫時脫離企業生涯,人們幾乎都

會發現,喊暫停可讓自己充滿活力。」   ──暢銷書《EQ》作者丹尼爾.高曼 Daniel Goleman   凱斯西儲大學講座教授理查.波雅齊斯 Richard Boyatzis   賓州大學資深研究員暨管理博士學程主任安妮.瑪琪 Annie McKee   「企業投資員工,協助他們建立並維繫自身的價值;員工的回報,則是發揮自身能量,全心全力投入工作。」   ──紐約能量計畫公司創辦人兼總裁東尼.史瓦茲 Tony Schwartz   能量計畫公司資深副總裁凱瑟琳.麥卡錫 Catherine McCarthy   「高成就的專業人士現在已經不再是可憐的勞碌命,他們比過去付出更多的勞力,擔起

更多的責任,得到更高的報酬,而且這種人愈來愈多。」   ──非營利組織「工作與生活政策中心」總裁席薇雅.安.惠烈 Sylvia Ann Hewlett   Ernst & Young全球製藥業部門領導人凱洛琳.芭可.魯斯 Carolyn Buck Luce   「生活中永遠有選擇的餘地,就算失敗也不例外。我們或許會失去健康、失去愛人、失去工作,然而還是有許多事物可以挽救。」   ──耶魯大學管理學院資深執行副院長傑佛瑞.桑能菲爾德 Jeffrey A. Sonnenfeld   喬治亞大學管理學助理教授安德魯.華德 Andrew J. Ward   「當領導人把太多注意力放在自己內心喋喋不

休的對話上,消耗了原本可以更妥善運用的重要認知資源時,就會犯錯。」   ──證據基礎心理學公司執行長蘇珊.大衛 Susan David   證據基礎心理學公司合夥人克里絲緹娜.康格爾頓 Christina Congleton   作者簡介 丹尼爾.高曼   《EQ》(Emotional Intelligence)等書的作者。他曾擔任哈佛大學客座教授,以及美國羅格斯大學(Rutgers University)組織EQ研究協會(Consortium for Research on Emotional Intelligence in Organizations) 聯合主席,並提供領導與組織發

展等方面顧問服務。    席薇雅.安.惠烈   紐約非營利組織「工作與生活政策中心」總裁、哥倫比亞大學國際與公共事務學院「性別與政策研究計畫」召集人。    凱洛琳.芭可.魯斯   「隱性人才外流研究小組」主席、紐約Ernst & Young會計師事務所全球製藥業部門領導人(該所在台灣的加盟會員是致遠會計師事務所)。    查爾斯.柴斯勒   哈佛大學講座教授, 並擔任多家公司的顧問, 包括瑟法隆、可口可樂、好眠(Hypnion)、輝瑞、賽諾菲安萬特、武田、萬代(Vanda)、Actelion、Respironics 等。    布朗溫.傅萊爾   《哈佛商業評論》英文版資深編輯。  

  理查.波雅齊斯   凱斯西儲大學(Case Western Reserve)講座教授,以及組織行為、心理與認知科學系教授。與安妮。瑪琪和弗朗西斯。約翰斯頓(Frances Johnston)合著《成為產生共鳴的領導人》(Becoming a Resonant Leader, HBP , 2008)。    安妮.瑪琪   美國賓州大學(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資深研究員暨管理博士學程(Pennclo ExecutiveDoctoral Program)主任,也是泰里歐斯領導力研究中心(Teleos Leadership Institute)創辦人。她與丹尼

爾。高曼(Daniel Goleman)、理查。波雅齊斯(Richard Boyatzis)合著有《打造新領導人》(Primal Leadership),另著有《共鳴領導人》(Resonant Leadership )、《成為產生共鳴的領導人》(Becoming a Resonant Leader)。    傑佛瑞.桑能菲爾德   耶魯大學管理學院資深執行副院長、管理學院講座教授、高階主管領導研究中心主任。    安德魯.華德   喬治亞大學管理學助理教授。    蘇珊.大衛   「證據基礎心理學」公司(Evidence Based Psychology) 執行長、指導學院(the In

stitute of Coaching)的共同創辦人,以及哈佛大學心理學教師。    克里絲緹娜.康格爾頓   之前在美國麻州總醫院擔任腦部研究員,目前為證據基礎心理學公司的合夥人,同時也是經認證的指導教練。 東尼.史瓦茲   紐約能量計畫公司(Energy Project)創辦人兼總裁。與人合著《能量全開:身心積進管理》(The Power of Full Engagement: Managing Energy, Not Time, Is the Key to High Performance and Personal Renewal)。    凱瑟琳.麥卡錫   能量計畫公司資深副

總裁。    菲南度.巴托羅梅   西班牙皇家研究院(Instituto de Empresa)管理學教授,也是位於法國楓丹白露(Fontainebleau)的歐洲工商管理學院(European Institute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INSEAD)的客座教授。與人合著有《成功一定要付出這麼大的代價嗎?》(Must Success Cost So Much?)一書。巴托羅梅從1968年就開始研究工作與生活的均衡,擔任許多美國、歐洲、拉丁美洲與亞洲跨國公司在這個主題與其他組織行為方面的顧問。    保羅.艾文思   歐洲工商管理學院(European In

stitute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INSEAD)組織行為學教授,他的研究和諮詢領域為國際人力資源管理。與人合著有《成功一定要付出這麼大的代價嗎?》、《跨國企業人力資源管理》(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in International Firms)、《全球化挑戰》(The Globalization Challenge)。    哈佛教你打造健康人生 推薦序 工作表現極限,人生不極限 台灣百靈佳殷格翰股份有限公司(Boehringer Ingelheim Taiwan Limited)總經理 邱建誌 第一篇 

養精蓄銳 第一章 超人也不能超時工作 Extreme Jobs: The Dangerous Allure of the 70-Hour Workweek 席薇雅.安.惠烈 Sylvia Ann Hewlett 凱洛琳.芭可.魯斯 Carolyn Buck Luce 第二章 睡眠為競爭力之母 Sleep Deficit : The Performance Killer 查爾斯.柴斯勒 Charles A. Czeisler 採訪:布朗溫.傅萊爾 Bronwyn Fryer 第二篇 重燃熱情 第三章 重新喚醒工作熱情 Reawakening Your Passion for Work 理查.

波雅齊斯 Richard Boyatzis 安妮.瑪琪 Annie McKee 丹尼爾.高曼 Daniel Goleman 第四章 重返英雄戰場 Firing Back: How Great Leaders Rebound After Career Disasters 傑佛瑞.桑能菲爾德 Jeffrey A. Sonnenfeld 安德魯.華德 Andrew J. Ward 第三篇 自我管理 第五章 作自我情緒的領導人 Emotional Agility 蘇珊.大衛 Susan David 克里絲緹娜.康格爾頓 Christina Congleton 第六章 能量管理新顯學 Manage

Your Energy, Not Your Time 東尼.史瓦茲 Tony Schwartz 凱瑟琳.麥卡錫 Catherine McCarthy 第四篇 雙贏人生 第七章 別把工作當成不回家的藉口 The Work Alibi: When It's Harder to Go Home 菲南度.巴托羅梅 Fernando Bartolomé 第八章 成功的代價一定高? Must Success Cost So Much? 菲南度.巴托羅梅 Fernando Bartolomé 保羅.艾文思 Paul A. Lee Evans 第五篇 台灣案例分享 第九章 引領「吾齡時代」,享受熟年「

心」生活! 分享人:天成醫療集團董事長 張育美   推薦序 工作表現極限,人生不極限 台灣百靈佳殷格翰股份有限公司(Boehringer Ingelheim Taiwan Limited)總經理 邱建誌   相較於其他產業,我個人身處的健康醫療產業,已經自然的協助我拉近同仁與健康工作與健康人生等觀念與行動意識的緊密度,但企業領導人是否因此就更容易推動相關方案,來協助同仁過著更健康的生活?我想這本書協助探討了諸多面向。   感謝遠見天下文化所屬的《哈佛商業評論》全球繁體中文版這次出版本書時邀約我寫序,在比大家早一步閱讀書稿的同時,我也為台灣百靈佳殷格翰和自己做了一番檢視,藉由書中分享的

工時、睡眠、熱情、挫折管理、情緒管理、家庭生活……等層面,再與我個人從業以來的學習與觀察,有相當多的學習與發現。這並不是一本生硬且教條式的管理書,相對的,有許多有趣且深具啟發的故事與觀點散布全書。   來自德國的百靈佳殷格翰(Boehringer Ingelheim,簡稱BI)是全球前二十大領先的製藥公司之一,更是全球最大的家族企業藥廠,研發、製造和銷售對人類與動物健康方面高治療價值的藥物與疫苗。成立於1885年的總公司迄今已132年,並於1975年開始在台灣42年的扎根,也因此,我個人得以觀察來自國際與台灣的企業轉變。   過去,傳統台灣以勤勞刻苦的農業社會起家,相對的,個人與公司對工作

心態的要求也是如此,所以,台灣人在國際間長久以「勤工」形態出現。但隨著國際的交流,歐美國家重視休閒與個人時間和空間的生活形態,透過文化交流與外資企業導入,台灣目前人人掛在嘴邊的是work / life balance,在此同時,新的「勤勞國家」出現了,印度與大陸因為人與人之間高度的競爭,企業員工工作起來一天12小時、15小時的大有人在,台灣環境中的工作價值與雇主角色都有大幅的轉變。   另一方面,在高階主管的領導統御上,從權威式領導到「帶人帶心」,再到「使命發動」與「員工自己啟發自己」等,大家都可以看見潮流改變,而我也確實在我的工作場合,發現在本書稱為「極限工作者」這樣的新形態工作同仁大量興

起。   他們是充滿使命感的!您可以清楚的感受到他們被自我的理念驅策向前,尤其是像我們這樣每日工作與人類和動物健康息息相關的工作內容,同仁每日辛勤工作很多都不只為了一份薪水,很多都為了幫助人與自我實現而努力!   他們是充滿能量與熱情的!這類型同仁的表現都優於水準許多,持續挑戰執掌的天花板,更也改寫很多普遍定義,當然,這也花他們很長的時間,但,你絕對不會聽他們抱怨工作時間,反而,你會聽見他們害怕平庸、時常希望能帶動團隊有更多的成長與更好的表現,對於百靈佳殷格翰近年來持續的兩位數成長,有非常多的貢獻!   不過,不同於歐美,台灣文化重視家庭價值,這群同事在家庭的照顧也都表現非常稱職,許多甚

至小孩都還只是初上幼稚園或小學!也就是說,我並沒有看見它們「犧牲」了什麼來成就工作表現,正如說書中分享:「……不認為自己是需要外人拯救的工作狂,而是包著一股榮譽感認真履行他們的工作承諾……」   不過,我也要釐清,這樣的優秀同仁並不局限於「年輕人」,有工作三十多年的同事,我發現他們還在繼續學習成長與創新;沒有工作經驗的新鮮人,也頗能迅速的融入團隊,用篤實與踏實的態度面對工作。   相對地,我身為一個企業領導人的思考是,如果幫助這群人能同時在工作上能有更多學習成長的空間,如何幫助企業提供足夠的家庭連結,如何確保同仁工作條件符合國家法規,以及如何讓同仁能有健康生活、健康人生,誠如本書重點。正因

如此,請容我誠摯的推薦這本書,在面對轉型階段的企業、在高速變化產業中的企業、在大幅成長或擴展的企業……如果您觀察到您的企業中出現「極限工作者」,或許是一件非常值得高興的事,但,相對重要的,便是如何協助這樣的同仁,得以表現極限,而人生不極限,而這本書提供很多面向的思考點。   在百靈佳殷格翰,實際運動行為的發生是我們每年的重點之一,不論是透過心率裝置結合全體同仁的app團隊評比平台,或是引入每週免費專業教練課程、運動比賽、知名專家與藝人的運動課程,更千方百計介紹諸多新的運動方式,如TRX等,即使在運動「認知度」高的製藥企業,還是必須下足了力氣號召行動(call for action),因為,它

非常容易被擺放在工作與小孩之後。不過,即使辛苦與費力,這是非常值得的!   行動是一切的根本,沒有真正展開健康人生的實踐,有再多的知識都沒有差距!我看到運動心率觀念深植人心、我看到同仁主動揪團上課、看到社群平台上大家秀的是自己從事的運動,有別於美食、美酒等的內容。更進一步,團隊凝聚與企業活力也會有「質」上的變化。   也是企業整體良善的循環,讓我們得以投入更多心力來繼續提升整體企業,幫助同仁該在他領導時成為有效領袖,用開放的環境讓同仁享受工作與不偏廢生活,打造健康人生,繼續透過創新而產生更多價值。 第三章 重新喚醒工作熱情Reawakening Your Passion for Wor

k 每個人偶爾都會因個人存在意義這個問題而掙扎:「我是否過著自己想要的生活?」對數百萬人而言,美國911恐怖攻擊事件,讓這個問題成為最優先而且最重要的議題,但是每隔一段時間,我們多數人仍會以較溫和的方式檢討自己的生活。這種質疑是健康的;商業界領導人每幾年就需要這種檢討,以便補充本身的能量、創造力與投入,以及對工作的熱情。 理查.波雅齊斯 Richard Boyatzis安妮.瑪琪 Annie McKee丹尼爾.高曼 Daniel Goleman 2001年9月,全球數百萬人一臉難以置信地盯著電視機螢幕,看著世界貿易中心的雙塔完全倒塌,許多人除了感到震驚與悲傷之外,還有另一種感覺,就是想要檢討自

己的生活。人類生命的脆弱本質,在事件中明顯地暴露出來,讓人難以忍受,人們被迫自問一個潛藏已久的問題:「我是否真的過著自己想要的生活?」 我們畢生一直為個人存在意義這個問題而掙扎。 2001年9月11日的恐怖攻擊事件,在剎那間讓這項議題成為眾所矚目的焦點,但是每隔一段時間,我們大多數人仍會想在較不具衝擊性的情況下檢討自己的生活。舉例來說,閱讀這本雜誌的資深主管似乎就在達到事業高峰時為這項問題而掙扎。為什麼?許多企業主管四、五十歲時在職場上穩定地邁進,此時也正好是其雙親生命接近尾聲的時攝。這提醒了我們,每個人終有一天會死亡。此外,許多個性特質與事業成功息息相關,例如解決問題的才能與全然不屈不撓的精

神,帶領人們在困境中堅持下去,以期扭轉情勢。然後,有那麼一天,一種感覺悄悄爬上心頭:有某件事不對勁。這項察覺就引發了我們過去14年間在指導經理人和企業主管時所目擊的過程,這種歷程已發生過數千次了。 這種過程並不容易度過,但我們發現這種甦醒是健康而且必要的;領導人人物每幾年就要歷經一次這種過程,以便補充能量、創造力與投入,並重新發現自己對工作與生活的熱情。誠然,如果領導人人物不了解自己的夢想,就無法持續達成新目標並激勵身邊的人。

拉丁美洲目標市場選擇與通路策略之研究—以台灣一家醫療器材公司為例

為了解決 respironics的問題,作者彭棋鈺 這樣論述:

Numerous Taiwanese companies pursue expansion to the international market mainly to achieve higher sales revenue, and emerging markets such as Latin America present great business attractiveness. In this research, a case study with the Taiwanese medical devices company ACS Medical Corporation is be

ing presented to explain the process of evaluation and analysis when selecting the target country and the corresponding channel strategies.Secondary data analysis shows that Argentina is the most recommended target country for first entry in Latin America, with strong market potentials for medical d

evices, in this case, CPAP. It is recommended that ACS should adopt a direct exporting entry mode to Argentina, in collaboration with some local importers of the leading CPAP brand Philips Respironics. Additionally, the retailers that are suggested by sleep centers and doctors must definitely be app

roached. Furthermore, it is learnt that the presence of a showroom of products and device rental programs are important influencing factors in the consumer purchasing decision of a CPAP.The process of data gathering, evaluation and analysis in this research may also be a reference for those companie

s with similar interests in expanding business to the Latin American mark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