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聯合醫院中醫部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各種有用的問答集和懶人包

高雄聯合醫院中醫部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劉大元寫的 你不可不知的另類健康法(三版) 和花蓮慈濟醫學中心中醫部,吳立萍的 東方的一道光:花蓮慈濟醫學中心中西合療之路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書泉 和經典雜誌出版社所出版 。

國立臺北護理健康大學 護理研究所 江慧珠所指導 何臻佩的 中西醫療信念及求醫行為之相關研究-以嘉義地區居民為例 (2020),提出高雄聯合醫院中醫部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醫療信念、中醫優勢信念、西醫優勢信念、求醫行為、求醫行為。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臺北護理健康大學 醫護教育研究所 許麗齡所指導 張妙如的 中醫護理人員自評臨床照護能力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 (2015),提出因為有 中醫護理人員、中醫臨床照護能力、醫療輔助行為的重點而找出了 高雄聯合醫院中醫部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高雄聯合醫院中醫部,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你不可不知的另類健康法(三版)

為了解決高雄聯合醫院中醫部的問題,作者劉大元 這樣論述:

  本書作者是受過西醫專業訓練的醫生,因為多病的成長歷程,還有一根不該裝在他的心臟的支架,讓他開始積極專研另類療法,並以自己、家人與患者的親身體驗,證實整合醫學確實可以多元治癒疾病,更快速的獲得健康。     在你不可不知的另類健康法中,詳細介紹十幾種另類醫學,強調每一種醫療方式,都有其獨到之處,方法越多,醫治疾病的手段就越多,治癒病患的速度和效果就越快。顛覆你對自然養生法的認知。重金屬汙染潛藏在生活周遭,危害人體甚鉅,它將告訴你排除體內重金屬的方法,體驗真正健康的感受!

中西醫療信念及求醫行為之相關研究-以嘉義地區居民為例

為了解決高雄聯合醫院中醫部的問題,作者何臻佩 這樣論述:

背景與動機:臺灣民眾用以保健或治療疾病的醫療資源,主要為西醫與中醫專業醫療體系。醫療信念可能是影響求醫行為的因素。目的:了解中西醫療信念與求醫行為的關係以及可能的影響因素。方法:採橫斷式研究設計,以嘉義地區居民為研究對象,使用問卷收集人口學、中西醫療信念及求醫行為等資料,探討其之間的關係。結果:(1)315位研究對象平均年齡 58.4(±7.71)歲,近四成為年齡65歲以上的人。教育程度為國中含以下、無工作、每月平均收入二萬元以下者約占3成或3成以上。(2)中西醫療信念量表之「西醫優勢信念」次量表的平均總得分(72.97±8.91)較「中醫優勢信念」次量表的平均總得(66.75±8.07)略

高。(3)「西醫優勢信念」次量表中,以「西醫對急性病的治療比中醫好」的得分最高,「西醫的素質比中醫平均」的得分是最低的。「中醫優勢信念」次量表中,以「中藥的藥效比較溫和」得分最高,「中醫為主,西醫為輔」得分最低。(4)62.9%採複合式求醫的人,以為了診治肌肉骨骼系統問題及腦血管疾病為主要目的。34.9%只看西醫,目的在於處理急性病症、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等 。只看中醫的人僅占2.2%,主要是為了治療肌肉骨骼系統方面的問題。(5)年齡、教育程度、婚姻、 工作 、每月平均收入、宗教與「 中醫優勢信念 」有顯著相關。年齡、教育程度與「 西醫優勢信念」有相關。(6)工作、每月平均收入與求醫行為有相

關。(7)邏輯斯迴歸,每月平均收入與「中醫優勢信念」可解釋求醫行為總變異量為 10.6%。 中醫優勢信念得分增加,只看西醫的勝算比1.806 (95%信賴區間: 1.904,2.981),西醫優勢信念得分增加,只看西醫的勝算比為0.787(95%信賴區間 :0.479, 1.294)。結論與建議:超過六成的研究對象採複合式求醫,每月平均收入與「中醫優勢信念」為預測求醫行為 的主要因子。未來宜將民眾求醫行為的原因及特徵,納入護理進階教育的課程規劃。

東方的一道光:花蓮慈濟醫學中心中西合療之路

為了解決高雄聯合醫院中醫部的問題,作者花蓮慈濟醫學中心中醫部,吳立萍 這樣論述:

身為醫師,中西醫都是在為病患謀取最佳的醫療方式; 中西合療彼此互補,開創全人醫療最具展望性的道路。   傷口長久不癒,金創膏去腐生肌,   國家隊選手賽前扭傷、腹瀉,中醫緊急緩解症狀;   嚴重腦傷患者,針灸幫助甦醒,   新冠病毒猛烈侵襲,本土中草藥加強防護!   花蓮慈濟醫學中心的中醫團隊用行醫故事告訴我們:   當傳承千年以上的中醫,遇上現代西方醫學技術,   會產生怎樣的合作共振、展現讓人驚歎的療效──   從運動傷害到腦中風,看現代華陀如何妙手回春!   ★「醫界葉問」、「武醫」何宗融,與十位花蓮慈濟醫院中醫師分享經典案例   一般人的觀念裡,認為中醫只能治療慢性病以及調

養身體,無法治療急症、重症,這樣的認知並不正確。中醫不僅能緊急緩解運動傷害及腸胃炎,配合西醫雙管齊下,對於中風、癌症,甚至對抗新冠病毒也有功效。   花蓮慈濟醫院為守護花蓮乃至全臺民眾的健康,推動中西醫合療,致力中草醫藥研究;並成立中西醫合療運動醫學中心,設置專責的中醫病房「自在居」,讓中醫不再只是輔助醫療的角色,可以提供住院患者更多的中醫專業照護。   在本書中,花蓮慈院中醫部精心挑選了外傷科、針灸科、內科、兒科、婦科的經典案例,醫病、親屬間的溫馨故事配合相關的「中醫行醫筆記」,讓大眾以輕鬆的方式認識中醫的妙用和中西醫合療的功效,並為讀者補充中醫方面的知識,能以符合當代醫學與科學原理的眼

光,進一步了解對提升健康大有助益的傳統中醫、中藥以及中西醫合療。   期待藉由本書,能夠喚起更多人對中西醫合療的重視和信任;讓東方的這道醫療的光,更加發揚光大,提供病人及病人家屬有更多的醫療選項,為「守護生命、守護健康、守護愛」作出貢獻。 齊聲讚譽   感恩何副院長催生這本中醫專書,不僅讓讀者見證中醫的博大精深,也為病者帶來福音:萬一身體不太調和,接受西醫療治、解除病痛的同時,也能求諸中醫保養,中西合療,厚植身體實力。──證嚴法師(佛教慈濟功德會創辦人)   本書精心挑選了傷科、針灸科、內科、兒科、婦科的經典案例,並輔以精采的中醫行醫筆記,做了閱讀性很高的補充說明,讓大家能進一步以符合

當代醫學與科學原理的眼光,來看待這些對提升健康福祉大有助益的中西醫合療大要,真是醫者仁心,令人敬佩。──黃榮村(考試院院長、前教育部長)   包括花蓮慈院等多所慈濟醫療體系的醫學中心,都在推動中西醫合療且成效卓越。非常樂見終於有一本適合普羅大眾閱讀的中西醫合療專書,讓大眾以輕鬆的方式認識中西醫合療;相信未來將可更加普及並邁向國際,守護更多人的健康。──林昭庚(中國醫藥大學講座教授)   小自傷風感冒、大至腦傷植物人、癌症等,期待透過個案病患及家屬現身說法,喚起更多人對中西合療的重視和信任;讓東方的這道醫療的光,更發揚光大,給病人及病人家屬有更多的醫療選項,為「守護生命、守護健康、守護愛」作

出貢獻。──王端正(慈濟基金會副總執行長)   何副院長帶領中醫部團隊,撰寫《東方的一道光》,敘述大醫王苦病患所苦、樂病患所樂,不能醒如何讓他醒?不能動如何讓他動?如《無量義經》偈:「天人象馬調御師,能調不調無不調」,大醫王之悲心令人敬佩與感動。──林碧玉(慈濟基金會副總執行長)   透過每一個真實的個案故事,可以讓大家看見花蓮慈院中醫部的醫師們如何發揮身為醫師的專長,讓病人重拾健康,也能感到幸福快樂;在每一個故事的背後,更體現出慈濟醫療與人文並重的目標。相信這本書會讓大家看到中西醫整合的各個面相,非常值得推薦。──林俊龍(慈濟醫療財團法人執行長)   在何副院長的率領下,花蓮慈院已建構

中醫全方位的醫療體系,並邀請各科專長的師資來花蓮,為培育人才貢獻所學及經驗。由於病人對於急診室由中西醫會診的滿意度非常高,健保署目前也全力推動急診中西合療,這是一個好的開始。──林欣榮(花蓮慈濟醫學中心院長)

中醫護理人員自評臨床照護能力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

為了解決高雄聯合醫院中醫部的問題,作者張妙如 這樣論述:

背景 自1995年中醫正式被納入健保,中醫醫療工作隨之蓬勃發展,醫學中心陸續設有中醫部,護理人員亦已積極參與中醫照護業務。為提升中醫的照護水準,訂立中醫護理人員具照護能力之標準已是刻不容緩。因此評量中醫護理人員之臨床照護能力,是目前很重要的議題。目的 本研究目的主要在探討中醫護理人員中醫臨床照護能力自評之情形、中醫臨床照護能力之差異性、及分析影響中醫護理人員中醫臨床照護能力之相關因素,包括個人基本資料、臨床實務經驗及中醫護理學習。方法 本研究採橫斷式問卷調查,方便取樣自某醫療財團法人北中南各院區中醫臨床護理人員,研究工具為自擬結構式自評中醫護理臨床照護能力問卷。本研究共發放322份問卷

,有效問卷數為301份,回收率93.5%。資料分析使用描述性統計和變異數分析與線性迴歸的推論性統計。結果 中醫護理人員自評中醫臨床照護能力整體平均得分為2.51分(SD=0.54 ),平均得分最高題項為依遠紅外線燈操作程序協助執行中醫針灸護理3.61分(SD= 0.64)和最低題項為依藥浴程序協助執行中醫傷科護理1.20分(SD=1.39)。中醫護理人員自評中醫臨床照護能力之教育程度、進修狀態、中醫護理工作總年資、護理進階職級、工作場所、工作單位、在中醫護理單位之工作意願、中醫護理學習經驗有顯著差異性。多元線性迴歸顯示工作場所、參與專案或研究、受過中醫護理基礎訓練為中醫護理人員自評中醫臨床照

護能力顯著預測因子,可解釋中醫護理人員自評中醫臨床照護能力26.3%變異量。結論 中醫護理人員中醫臨床照護能力之自評平均數偏低(2.51)( 5分法),教育程度、進修狀態、中醫護理工作總年資、護理進階職級、工作場所、工作單位、在中醫護理單位之工作意願、中醫護理學習經驗具顯著差異性,及工作場所、參與專案或研究、受過中醫護理基礎訓練為顯著預測因子。研究結果可做為中醫護理人員在職教育課程規劃之參考、培訓中醫護理人員能力之指標依據、提升行政資源對於中醫人才培育之支持、加強跨團隊合作及落實全人照護之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