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監理站假日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各種有用的問答集和懶人包

南開科技大學 車輛與機電產業研究所 郭家源所指導 張時修的 車輛檢驗流程實務研究─以中部某監理站為例 (2019),提出高雄監理站假日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車輛檢驗、工作研究、ECRS。

而第二篇論文亞洲大學 休閒與遊憩管理學系碩士在職專班 陳朝鍵所指導 梁朝武的 貨運業駕駛休閒運動參與現況及阻礙因素之研究 (2018),提出因為有 貨運業駕駛員、休閒運動參與、阻礙因素的重點而找出了 高雄監理站假日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高雄監理站假日,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車輛檢驗流程實務研究─以中部某監理站為例

為了解決高雄監理站假日的問題,作者張時修 這樣論述:

台灣交通便利,使得國人重視假日休閒活動,民眾用車輛逐日增加,至108年6月各類型機動車輛計有(21,996,182輛)〔1〕,對於監理單位在車輛檢驗業務上,造成莫大影響。政府為了加強車輛及乘客安全,要求各監理單位對遊覽車在定檢過程更加嚴格,使得車輛符合行車安全之標準,以保障乘客旅遊品質。當遊覽車檢驗項目增多,對於排隊驗車車主必增加等候時間,形成檢驗線壅塞情況,讓多數車主陷入漫長等待,嚴重地影響民眾對政府的觀感,也影響到監理站驗車效率。基於上述問題,適時地找出問題癥結,以確保車輛檢驗服務品質,因而孕育了本研究之動機。本研究針對流程問題使用工作研究作為改善工具,並繪製出遊覽車之操作流程圖、流程程

序圖與線圖。藉由流程程序圖來發掘遊覽車在定檢過程中存在的流程問題,並利用刪除、合併、重組及簡化的ECRS技巧,以排除檢驗中不必要的時間浪費。同時,引用PDCA持續改善方法,重新繪製流程程序圖與線圖,其主要目的使檢驗員對於遊覽車在定檢過程中能夠提早完成車輛檢驗作業,以縮短車主等待驗車時間。本研究結果發現,改善前與改善後之流程程序圖對照後,共刪除(2)個步驟、合併(6)個步驟及簡化(5)個步驟。檢驗作業由原本(74)項減少為(66)項,移動距離減少(142.9)公尺,而時間減少了(377.1)秒,在效率方面提升了20.29%,對於日後車輛檢驗流程改善有很大幫助。本研究貢獻,從改善後檢驗合格之遊覽車

效率提升20.29%來計算,每星期可多檢驗2.74台,即每個月可多檢驗10.96台。大幅改善車輛檢驗之動線,同時降低車主等待驗車之困擾,並提升政府形象。針對本研究有濃厚興趣者提出建議:1、可以將國內汽車定檢學習日本汽車定檢制度規定,汽車前往政府單位受檢車輛需掛號 (電話可),依時前往。2、將LED/HID頭燈試驗器放置於第一車道與第二車道之間,可以提升檢驗線機動性,若檢驗區域更寬闊,則能使檢驗員移動作業順暢。將前兩項建議納入流程實務研究,讓車輛檢驗動線更順暢,效率再提升,縮短民眾等候驗車時間。

貨運業駕駛休閒運動參與現況及阻礙因素之研究

為了解決高雄監理站假日的問題,作者梁朝武 這樣論述:

參與休閒運動是紓解工作壓力、消除疲勞及促進身心健康的最好方法。本研究目的在瞭解貨運業駕駛員在繁忙的工作中其休閒運動參與的現況及阻礙情形。研究採用問卷調查法,以南投縣貨運業駕駛員為研究對象,並以「貨運業駕駛休閒運動參與及阻礙因素之研究」量表為研究工具,共發出400份問卷,扣除無效問卷70份後,共計回收有效問卷330份,回收率82.5%。問卷資料以 SPSS 25 統計軟體進行資料分析,包括描述性次數統計、獨立樣本t檢定、單因子變異數分析、雪費法事後比較及相關分析等統計方法進行資料分析與處理,結果發現:貨運業駕駛有規律從事運動習慣者比率不高(27.6%);從事休閒運動的目的主要是希望身體更健康;

參與休閒運動的時間在假日與非假日皆有,參與運動的時段以下班後最多,運動項目以快走為主;貨運業駕駛員參與休閒運動的阻礙因素以工作因素阻礙最大,其次依序是環境與經濟因素阻礙、場地因素阻礙、個人內在因素阻礙;不同背景變項之貨運業駕駛員,在不同年齡、不同平均每月收入及不同每日開車時間等項對於休閒運動阻礙上達部分顯著差異,其餘各項並無顯著差異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