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動車研究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各種有用的問答集和懶人包

電動車研究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鄒國棠寫的 電動汽車電機及驅動設計、分析和應用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聖約翰科技大學 機械與電腦輔助工程系碩士班 温富亮所指導 陳建廷的 以 3D 幾何考模式探究燃油車與電動車輪胎底盤定位設計之差異 (2020),提出電動車研究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四輪定位、電動車、底盤設計、油電車。

而第二篇論文淡江大學 大眾傳播學系碩士班 陳玉鈴所指導 江義章的 以新產品屬性與知覺價值探討不同品牌純電車購買意願 (2020),提出因為有 品牌形象、新產品屬性、環境變數、知覺價值、購買意願的重點而找出了 電動車研究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電動車研究,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電動汽車電機及驅動設計、分析和應用

為了解決電動車研究的問題,作者鄒國棠 這樣論述:

總結了作者所在課題組在電動汽車技術中電機及驅動系統方面20多年的研究成果,內容涉及多種電機及驅動系統的結構、設計、分析、控制及應用。在深化傳統電機驅動系統如直流電機、交流感應電機、開關磁阻電機、永磁無刷直流電機系統的基礎上,本書對當今前沿電機及驅動系統如定子永磁電機、磁齒輪複合電機、永磁游標電機、新型無永磁體電機、ISG以及電子無級變速系統等進行了討論和分析。 本書不僅對多種電機及驅動系統進行了詳細的理論和模擬分析,同時還提供了大量的實驗資料和應用案例,供讀者瞭解在電動汽車電機及驅動系統研究方面的研究成果。 鄒國棠,男,分別於1988年、1991年和1993年在香港大學獲

榮譽學士學位、碩士學位和博士學位,于1995年加入香港大學,現任香港大學電機電子工程學系教授及國際電動車研究中心主任、電氣工程學士學位委員會主任。主要致力於純電動和混合電動汽車驅動系統研究,美國電氣電子工程師學會會士(IEEE Fellow),英國工程技術學會會士(IET Fellow)。曾擔任電動汽車領域的多種國際期刊編輯和編委以及多個國際會議的組委會委員,同時也是電動汽車技術領域的國際顧問。 主要教學和研究方向為純電動和混合電動汽車、電機及驅動、清潔和可再生能源技術,在相關領域共發表超過400篇學術論文和大量工業報告。鄒國棠教授在教學和科研方面遵循《禮記》中“教學相長”的教育哲學。 鄒

國棠教授是教育部“長江學者獎勵計畫” 講座教授,獲“卓越創新教學科研獎”以表彰其在教學及科技方面的突出貢獻,獲“卓越環保運輸獎” 以表彰其在教育、培訓和環保意識等方面的卓越貢獻。此外,鄒國棠教授還獲得過香港大學“傑出青年研究學者獎”等獎項。 譯者序 原書前言 本書結構 致謝 作者簡介 第1章 緒論1 1.1 什麼是電動汽車1 1.2 電動汽車面臨的挑戰概述3 1.2.1 純電動汽車4 1.2.2 混合動力電動汽車4 1.2.3 可並網混合動力電動汽車5 1.2.4 燃料電池電動汽車6 1.3 電動汽車關鍵技術概述6 1.3.1 電機驅動技術7 1.3.2 能源技術9 1.

3.3 電池充電技術12 1.3.4 車輛到電網技術14 參考文獻17 第2章 直流電機驅動系統19 2.1 系統結構19 2.2 直流電機20 2.2.1 直流電機結構20 2.2.2 直流電機工作原理21 2.2.3 直流電機數學模型22 2.3 DC-DC變換器24 2.3.1 DC-DC變換器的拓撲結構24 2.3.2 DC-DC變換器的軟開關拓撲結構26 2.4 直流電機控制28 2.4.1 轉速控制28 2.4.2 再生制動30 2.5 設計準則32 2.6 設計案例33 2.7 應用案例36 2.8 直流電機在電動汽車中的應用是否衰退37 參考文獻37 第3章 感應電機驅動系

統38 3.1 系統結構38 3.2 感應電機39 3.2.1 感應電機結構39 3.2.2 感應電機原理40 3.2.3 感應電機建模41 3.3 感應電機用逆變器43 3.3.1 PWM逆變器44 3.3.2 軟開關逆變器47 3.4 感應電機控制48 3.4.1 變壓變頻控制48 3.4.2 磁場定向控制49 3.4.3 直接轉矩控制53 3.5 設計準則56 3.6 設計案例58 3.7 應用案例60 3.8 是否是電動汽車的成熟技術61 參考文獻62 第4章 永磁無刷電機驅動系統63 4.1 永磁材料63 4.2 系統結構65 4.3 永磁無刷電機65 4.3.1 永磁無刷電機結構

66 4.3.2 永磁無刷電機工作原理68 4.3.3 永磁無刷電機建模71 4.4 永磁無刷電機用逆變器75 4.4.1 逆變器要求75 4.4.2 無刷交流運行的開關策略76 4.4.3 無刷直流電機的開關策略76 4.5 永磁無刷電機控制79 4.5.1 永磁同步電機控制79 4.5.2 永磁無刷直流電機控制83 4.6 設計準則85 4.7 設計案例88 4.7.1 行星齒輪永磁同步電機驅動88 4.7.2 外轉子永磁無刷直流電機驅動91 4.8 應用案例95 4.9 是否是電動汽車的優選技術96 參考文獻96 第5章 開關磁阻電機驅動系統98 5.1 系統結構98 5.2 開關磁阻

電機99 5.2.1 開關磁阻電機結構99 5.2.2 開關磁阻電機工作原理100 5.2.3 開關磁阻電機模型102 5.3 開關磁阻功率變換器105 5.3.1 開關磁阻功率變換器拓撲105 5.3.2 軟開關開關磁阻功率變換器拓撲107 5.3.3 電動汽車用開關磁阻功率變換器對比111 5.4 開關磁阻電機控制111 5.4.1 轉速控制111 5.4.2 轉矩脈動最小化控制112 5.4.3 無位置感測器控制116 5.5 設計準則118 5.5.1 電機初始化設計118 5.5.2 雜訊抑制122 5.6 設計案例123 5.6.1 行星齒輪開關磁阻電機驅動123 5.6.2 外轉

子開關磁阻輪轂電機驅動126 5.7 應用案例128 5.8 是否成熟應用於電動汽車驅動128 參考文獻129 第6章 定子永磁電機驅動系統130 6.1 定子永磁和轉子永磁130 6.2 系統結構131 6.3 雙凸極永磁電機驅動技術132 6.4 磁通反向永磁電機驅動技術139 6.5 磁通切換永磁電機驅動技術141 6.6 混合勵磁永磁電機驅動技術143 6.7 磁通記憶永磁電機驅動技術145 6.8 設計準則153 6.9 設計案例156 6.9.1 外轉子混合勵磁雙凸極永磁電機驅動系統156 6.9.2 外轉子磁通記憶雙凸極永磁電機驅動系統159 6.10 應用前景170 參考文獻

171 第7章 磁齒輪複合電機驅動系統173 7.1 系統結構173 7.2 磁齒輪174 7.2.1 變換型磁齒輪175 7.2.2 磁場調製型磁齒輪177 7.3 磁齒輪複合電機180 7.3.1 磁齒輪複合電機工作原理180 7.3.2 磁齒輪複合電機模型185 7.4 磁齒輪複合電機驅動用逆變器185 7.5 磁齒輪複合電機控制186 7.6 設計準則189 7.7 設計案例189 7.7.1 磁齒輪永磁無刷直流輪轂電機驅動190 7.7.2 磁齒輪永磁無刷交流輪轂電機驅動191 7.8 應用前景197 參考文獻197 第8章 永磁游標電機驅動系統199 8.1 系統結構199 8

.2 永磁游標電機200 8.2.1 永磁游標電機與磁齒輪電機的比較200 8.2.2 永磁游標電機的結構201 8.2.3 永磁游標電機的運行原理204 8.2.4 永磁游標電機的建模206 8.3 永磁游標電機的逆變器選型207 8.4 永磁游標電機的控制209 8.5 設計準則209 8.6 設計案例211 8.6.1 外轉子永磁游標電機驅動211 8.6.2 磁通可控外轉子永磁游標電機驅動212 8.7 應用前景219 參考文獻220 第9章 新型無永磁型電機驅動系統221 9.1 什麼是新型無永磁型電機221 9.2 系統結構222 9.3 同步磁阻(SynR)電機223 9.4

雙凸極直流(DSDC)電機225 9.5 磁通切換直流(FSDC)電機227 9.6 游標磁阻(VR)電機230 9.7 雙饋游標磁阻(DFVR)電機232 9.8 軸向磁通無永磁型電機235 9.9 設計準則237 9.10 設計案例237 9.10.1 多齒雙凸極直流電機237 9.10.2 多齒磁通切換直流電機240 9.10.3 軸向雙凸極直流電機242 9.10.4 軸向磁通切換直流電機247 9.11 應用前景251 參考文獻252 第10章 起動發電一體機系統254 10.1 混合動力汽車分類254 10.2 ISG系統結構258 10.3 ISG電機259 10.4 ISG運

行模式261 隨著全球石油資源面臨枯竭,以及日趨緊迫的全球大氣環境污染和溫室效應,以節能、環保為目標的電動汽車近20年來得到迅猛發展與應用。國務院正式發佈的《“十三五”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再一次明確了新能源汽車產業的戰略地位。作為電動汽車關鍵技術之一的電機驅動技術,其水準高低直接影響著電動汽車的整車性能。研究適合於電動汽車的車用驅動電機及其驅動技術,已成為電動汽車研究領域近年來的熱點內容之一。 本書作者 K.T.Chau為香港大學電機電子工程學系教授及國際電動車研究中心主任,同時還擔任了東南大學客座教授、教育部“長江學者獎勵計畫” 講座教授。他從事電動汽車電機及

驅動的研發已超過了20年,在該領域有著非常豐富的經驗。 K.T.Chau在電動汽車電機及驅動領域擁有非常高的知名度。他治學嚴謹,科研成果豐富。本書是作者所在課題組對電動汽車,特別是電動汽車電機及驅動方面20多年來研究成果的總結,其中既有應用於電動汽車的傳統電機驅動系統如直流電機、交流感應電機、開關磁阻電機、永磁無刷電機的介紹,又有對當今前沿電機及驅動如定子永磁電機、磁齒輪複合電機、永磁游標電機、新型無永磁體電機、ISG系統以及電子無級變速系統等的討論和分析,內容豐富,創新性強。本書引用大量高水準參考文獻,能夠最大限度地反映近20年來國內外電動汽車電機及驅動的發展和最新成果,非常值得深入研究和

體會。 本書的主要翻譯工作由東南大學樊英教授負責統稿,樊英教授負責第1、2章和第7~9章的翻譯工作,王偉老師負責第3、4章的翻譯工作,張淦老師負責第5、6章的翻譯工作,花為教授負責第10、11章的翻譯工作,王政教授負責第12、13章的翻譯工作。 譯者所在的科研團隊從事電動汽車電機及驅動的設計、分析及相關研究多年,對國內外電動汽車電機及驅動的發展及最新動態均保持著密切關注。非常感謝機械工業出版社給予的這次翻譯機會……。希望能夠通過我們的努力,為國內相關從業者、科研機構帶來方便,為我國電動汽車行業發展貢獻出一份綿薄之力。 由於譯者學識和能力有限,書中翻譯內容難免會出現不能準確反映作者思想之處

,敬請有關專家和讀者給予批評指正。

電動車研究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上週,特斯拉的股票衝上去,
成為美國最有價值的汽車公司。

剛好這個時間點,想跟大家談談自動駕駛碰到的其中一個瓶頸:
「道德兩難」的問題。
當人開車面對「怎麼做都會有人受傷」的時候,
必須要在很短的時間內做出抉擇,
在路上沒有人能等你。
而自動駕駛,是以車內的演算法來做出決策,
必須要有「足夠的數據」以及「了解車主」的判斷才行。
但這都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最後的法律責任,是否能夠讓「演算法」來承擔呢?
這一集研究生,來跟大家從特斯拉談談自動駕駛的道德兩難。
會談到:
1. 特斯拉 — 美國最有價值的汽車公司
2. 自動駕駛的難處
3. 經典哲學問題 -電車問題
4. 法律,人性,演算法
--
「研究生 Talk」Podcast:
https://yanjo.soy/Talk-Podcasts

記得訂閱研究生的 Youtube 頻道:
http://bit.ly/2Cmb190

研究生的臉書在這邊:
https://www.facebook.com/pointsjourney

還有也要追蹤研究生的 IG:
https://www.instagram.com/pointsjourney

#特斯拉
#自動駕駛
#電車問題

以 3D 幾何考模式探究燃油車與電動車輪胎底盤定位設計之差異

為了解決電動車研究的問題,作者陳建廷 這樣論述:

論文摘要本文依據傳統的汽車轉向輪定位理論的基礎上,進一步探究燃油車與電動車底盤系統之四輪定位差異設計。以Ackerman轉向角基本理論,結合四輪定位量測技術、紅外線信號分析與數據處理的基本實驗架構;推導出汽車四輪定位參數的空間幾何關係。通過對汽車四輪定位理論及義大利SICE A92型四輪定位儀量測,以3D幾何模式思考模式,分別對燃油車、油電車與電動車所影響之定位角度加以探討;進而衍生車輛底盤設計參數及其檢測原理、系統構成等方面進行實證研究。本文提出正確使用四輪定位設備的基本原則、方法及未來車輛底盤結構設計的發展趨勢。電動車現已是汽車產業發展的重心,電動車的底盤系統基本上也還是會使用目前常見之

懸吊系統,四輪定位的技術傳承亦是在全球技職教育有一定程度的重視。關鍵詞: 四輪定位、電動車、底盤設計、油電車

以新產品屬性與知覺價值探討不同品牌純電車購買意願

為了解決電動車研究的問題,作者江義章 這樣論述:

2020年全球受到疫情影響,全球汽車產業銷量下滑,電動車銷售輛卻逆勢成長,EV-volumes電動車研究數據顯示,2020年全球純電動車(純電車及插電式油電混合車)銷量共324萬輛,和2019年226萬輛銷量相比成長43%,可看出電動車市場潛力。在全球市場中,能看到幾個共通點,第一,皆能看到特斯拉Model 3的銷售成功。第二,平價電動車款展現出市場潛力。第三,各國政府對電動車的政策補助,有利於加速產業的發展。接著透過不同車款的市場定位,可以發現純電車廠主要發展的兩大方向,以科技性能為取向,及降低成本以平價為取向,分別吸引不同的消費族群。本研究從上述市場觀點,選擇台灣純電車入門車款,在台灣市

場上,多數為歐洲豪華品牌電動車,目前相對親民及低價的款式為特斯拉Model 3及NISSAN Leaf,故本研究選擇普遍消費 能接受的特斯拉Model 3及NISSAN Leaf 兩者進行分析,以純電車品牌的角度,探討純電車的品牌形象、新產品屬性及環境變數差異,藉此了解特斯拉Model 3在台灣成功因素,及對消費者購買意願之影響。研究結果顯示,(1)品牌形象對購買意願皆呈現正向顯著影響,意即在消費者心中品牌形象較高者,能提升消費者對純電車的購買意願。(2)新產品屬性會對購買意願產生正向顯著影響,純電車產品所提供的技術符合多數消費者需求。(3)知覺價值會對購買意願產生正向顯著影響,純電車的科技及

軟體配備帶來的附加價值,能有效提高消費者對產品的興趣。(4)環境變數對購買意願皆呈現正向顯著影響,普遍受試者很滿意純電車政策補助,有利台灣純電車產業的發展,若能有效降低純電車的價格,縮小純電車與燃油車的價差,純電車若要普及,還是需依靠平價車款推動,藉此吸引大眾消費者購買。另外,透過兩款純電車的分析,可以看出消費者對傳統車廠與新興電動車廠品牌購買意願差異,以及目前台灣消費者對純電車共通的疑慮,看出消費 如何在百年工藝與符合時代科技的汽車廠牌中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