雌部首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各種有用的問答集和懶人包

雌部首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寫的 新世紀20年詩選(2001-2020)上 和章愷的 正說元朝十五帝(新版)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雌字的说文解字原文及注解 - 汉辞宝也說明:雌字位于说文解字卷四,部首为隹, 【雌】字说文解字原文:鳥母也。从隹此聲。此移切。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九歌 和大地所出版 。

中國文化大學 生活應用科學系 王惠珠所指導 黃郁婷的 芽菜之總酚、黃酮與抗氧化活性 (2021),提出雌部首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芽苗菜、抗氧化、總黃酮含量、總多酚含量。

而第二篇論文國防大學 戰略研究所 沈明室所指導 康曉嵐的 從各國軍用無人系統發展反思我國防衛作戰之運用 (2020),提出因為有 無人系統、無人作戰系統、反制無人作戰系統、無人飛行/地面/水面/水下載具的重點而找出了 雌部首的解答。

最後網站雌- 部首、筆畫、相關詞- 查字典 - 教育部線上國語辭典則補充:陰性、母的。與「雄」相對。 例:雌雄、雌蕊、雌兔[名] 1.母鳥。《說文解字.隹部》:「雌,鳥母也。」《詩經.小雅.小弁》:「雉之朝雊,尚求其雌。」 2.特稱女性。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雌部首,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新世紀20年詩選(2001-2020)上

為了解決雌部首的問題,作者 這樣論述:

  新世紀的第一個二十年,從電腦、筆電到平板、智慧型手機,網路的普及,以及臉書、Line成為交誼、謀生的新工具,人人都是自媒體,擁有發表園地,能盡情書寫,讓詩的創作與相關出版品,多於上世紀的後半段。   《新世紀20年詩選》由蕭蕭、白靈、向陽、陳義芝、焦桐共同編選,以「為歷史刻畫真實軌轍,為詩人與讀詩人留下精彩篇章」做為選材標準,精選二○○一年到二○二○年間六十位臺灣重要詩人創作的精彩詩作,並分工撰寫詩人評傳,引導讀者了解詩人生平,以及如何閱讀賞析詩作,呈現新世紀二十年詩壇的轉變與風采。   有從上世紀就筆耕不綴的詩人,在新世紀創作仍不間斷,如洛夫、余光中、楊牧等,詩藝

更上高峰;跨越新舊世紀的中生代詩人,如陳克華、鴻鴻、劉克襄等,從個人出發,關注全球、性別、身體自由、社會、人文與在地化等議題;還有以母語創作呈現臺灣文化多元,如向陽的台語詩、張芳慈的客語詩等;而達瑞、崔舜華等新生代詩人,則開啟解嚴後的新詩新風貌。   全套分為二冊,第一冊從周夢蝶到焦桐,有跨越新舊世紀不斷持續創作,如管管、張默、席慕蓉等,展現驚人的創作能量,還有關心土地議題的吳晟與描繪臺灣風物的陳黎、詹澈,透過詩人們的筆,呈現新世紀二十年詩的不同風貌。 本書特色   ★    精選華文新詩創作從二○○一年到二○二○年,選出新世紀的二十年,重要的六十位詩人。除詩作之外,主編蕭蕭和編委白靈、

向陽、陳義芝、焦桐分工撰寫作者評傳,引導讀者了解詩人,以及如何閱讀賞析詩作。   ★    本書為其中一冊,收錄三十位重要詩人及其作品,從周夢蝶到焦桐,包含華文新詩、台語詩與客語詩。  

芽菜之總酚、黃酮與抗氧化活性

為了解決雌部首的問題,作者黃郁婷 這樣論述:

近年來醫學研究指出許多疾病的發展與自由基對細胞的傷害為息息相關。自由基會因人體正常新陳代謝過程或外在因素的影響產生變化,倘若體內自由基不平衡,超出體內抗氧化防禦能力,則會引發DNA、蛋白質或脂質的傷害而產生疾病的發生,因此瞭解自由基會對體內分子造成何種傷害對於疾病的發展與預防上是相當重要,而人們可藉由天然食材或保健食品中補充抗氧化成分減緩自由基的產生。因此,本研究以甲醇萃取市面上常見芽菜類及苗菜類農產品,進行萃取液之抗氧化研究。抗氧化分析有四種: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還原能力、螫合亞鐵離子、總抗氧化能力,以及總黃酮類與總多酚之定量,藉以瞭解芽菜樣品之抗氧化活性能力之差異。研究結果顯示芽苗類

屬於高水分的食材。在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以小麥草最佳,其次為蕎麥苗與豌豆苗。還原能力是以紫蘿蔔苗最高,其次為蕎麥苗與紫高麗菜苗。螯合亞鐵離子能力以小麥草最佳,其次為黑豆芽。總抗氧化能力以葵花苗最佳,其次為葫蘆巴豆芽。至於抗氧化化合物,總黃酮含量以蕎麥苗最高,其次為小麥草,而總多酚含量以蕎麥苗最高,其次為紫色高麗菜芽。以上結果顯示芽菜類及苗菜類農產品具有相當程度的抗氧化能力,其中小麥草與蕎麥苗顯示較多元的抗氧化性。

正說元朝十五帝(新版)

為了解決雌部首的問題,作者章愷 這樣論述:

解密歷史真相‧走出「野史」誤區   蒙古地區自古以來是諸游牧部落的活動場所,自夏、商以來大大小小的部族和部落出沒在這塊廣闊的草原地帶,各部族和部落興衰、更替的歷史直到十三世紀初才告結束,最終形成了穩定的民族共同體──蒙古民族,而在這個偉大的民族中也産生了一個偉大的黃金家族。   蒙古人建立了中國第一個少數民族統一的政權,大元帝國的疆域在中國歷史上是空前絕後的。成吉思汗在蒙古族統一中國的歷史進程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並産生了重大的影響,而了解蒙古起源的歷史對於了解人類歷史上版圖最大的王朝──元朝有重要的意義。   本書詳述元朝十五位皇帝,對於想了解元朝歷史的讀者,本書是絕佳讀本。 作者簡介

章愷   本名張凱,湖北孝感市人,畢業於首都師範大學歷史系,首都師範大學歷史系碩士班,已出版作品有《一生的忠告全集》、《正說清朝十二妃》、《正說元朝十五帝》等,並發表多篇學術論文。 引言:蒙古淵源的歷史與傳說╱009 元太祖 成吉思汗 草原戰國的終結:「四大戰役」建立大蒙古國╱016 成吉思汗構建新帝國╱025 逐鹿中原:攻夏滅金╱030 遠征歐亞:掀起黃色風暴╱035 一代天驕的遺產╱042 元太宗 窩闊台 繼位之謎╱060 八大政策與南北分治╱067 繼承父業:滅金伐宋╱074 歐洲之末日審判:千年王國的陰影╱079 拖雷之死與窩闊台之死╱084 元定宗 貴由 脫

列哥那稱制╱092 貴由奪權 樹立權威╱096 貴由之死╱099 元憲宗 蒙哥 輕鬆的政變╱106 蒙哥的鐵腕統治╱109 蒙古大軍第三次西征的狂飆:旭烈兀西征╱112 出師未捷身先死╱116 元世祖 忽必烈 治理中原:漢化的忽必烈╱122 「農耕」抑或「游牧」:忽必烈與阿里不哥的汗位之爭╱127 締造新帝國:漢蒙雜糅╱131 一統中華╱138 帝國的危機:叛亂四起╱144 帝國朝政的升沉:經濟危機╱151 鐵蹄與神風之戰:中日關係的轉折╱158 元成宗 鐵穆耳 帝王寶座的第一次爭奪╱170 守成之君╱175 蒙古帝國的和平之路╱179 元武宗 海山 武成授受之變╱186 武宗「新政」╱189

仁宗 愛育黎拔力八達 破天荒:順利登基╱198 推行科舉以興治道╱199 「漢法治國」的失敗╱203 元英宗 碩德八剌 英宗奪權╱210 至治改革╱214 南坡之變:英宗之死╱216 泰定帝 也孫鐵木兒 清除叛黨╱224 更張政治╱225 生不逢時有實無名╱228 天順帝 阿剌吉八 大都政變╱232 兩都之戰╱235 元明宗 和世 明宗之死╱240 元文宗 圖帖睦爾 文宗復位╱246 元朝最博學的皇帝╱249 元寧宗 懿璘質班 短命天子╱256 元惠宗 妥懽貼睦爾 身世之謎:元惠宗是趙宋後代嗎?╱260 報仇‧奪權‧革新╱263 人禍:天子的墮落╱269 天災:全國性的自然災害╱273 內憂

:皇太子的奪權之爭╱275 外患:元末人民大起義╱281 帝國餘暉 元朝滅亡之後的蒙古帝國╱292 相關參考書目╱301 引言 蒙古淵源的歷史與傳說   蒙古地區,自古以來是諸游牧部落的活動場所。自夏、商以來,大大小小的部族和部落出沒在這塊廣闊的草原地帶,各部族和部落的興衰、更替的歷史,直到十三世紀初才告結束,最終形成了穩定的民族共同體--蒙古民族。而在這個偉大的民族中也產生了一個偉大的黃金家族。蒙古人建立了中國第一個少數民族統一的政權,大元帝國的疆域在中國歷史上是空前絕後的,而了解蒙古起源的歷史對於了解中國歷史上版圖最大的王朝--元朝有重要的意義。蒙古族在中國歷史上,甚至在世界歷史上

都是赫赫有名,聲震天下。   在蒙古人的眼裡,他們是上天所賜,是吉祥的象徵,是不可戰勝的。蒙古人可追溯的最遠的祖先,是從成吉思汗上溯到二千年前的捏古斯和奇顏。傳說中的捏古斯和奇顏,可能是遠古時代兩個氏族的名稱,他們在額爾古涅‧昆生息繁衍四百年,從原氏族群體中分出七十個分支--斡孛黑(蒙古語的氏族)。蒙古人的斡孛黑,是出自共同男祖先的人們所組成的血緣集團。每個斡孛黑都保持血緣上的絕對純潔性,有明確而詳細的世系族譜,世代相傳。親族間不能互為婚姻,只能與外族通婚,這種古老的族外婚制在蒙古保留了十分長的時間,在十二世紀的蒙古社會中依然能看到此種跡象。     民族的歷史起源 根據史學家考證,我們現

在可以大致得出這樣的結論:蒙古人的祖先是東胡,與匈奴、鮮卑、烏桓等具有同一族源,他們曾與匈奴人發生過大的流血衝突,但被打敗四散奔走,形成幾種名稱不同的部族。西元前五至前三世紀,東胡各部還處於原始氏族社會發展階段,各部落過著依水草而遷徙,居無常處的生活。西元前三世紀末,形成東胡人的部落聯盟與匈奴為敵,不斷向西侵襲。冒頓單于(前二○九~前一七四年在位)時,匈奴遂強,東襲東胡,破滅東胡各部,大掠其民眾及牲畜。東胡各部均受匈奴人統治達三個世紀之久(西元前三世紀末至西元一世紀末)。西元四十八年,匈奴分裂為南匈奴和北匈奴,勢力衰落。烏桓、鮮卑乘機而起。   烏桓、鮮卑是東胡人的後裔。西元前二○九年,冒頓

單于破滅東胡以後,一部分東胡人居於遼河流域的烏桓山,一部分居於潢水流域的鮮卑山,故稱烏桓、鮮卑。據《後漢書》記載,東漢和帝永元年間(八九~一○五年),漢朝擊破匈奴,北單于出走他地,鮮卑人轉徙到該地居住。匈奴餘者十萬餘,皆自稱鮮卑。鮮卑至此便強盛起來,到二世紀中葉,即檀石槐統治時期,據《三國志》描述:盡據匈奴故地,佔據東西萬二千餘里,南北七千餘里的廣大地區,建立起一個空前強大的鮮卑部落軍事聯盟。各部首領割地統禦,各有分界。檀石槐死後,鮮卑部落軍事聯盟也隨之瓦解。   根據考古發掘與漢籍中記載的有關鮮卑人的風俗習慣和語言,也基本證明蒙古人與鮮卑人有淵源關係。   四世紀中葉,鮮卑人的一支自號契

丹,生活在潢水和老哈河流域一帶。居於興安嶺以西(今呼倫貝爾地區)的鮮卑人則稱為室韋。室韋,始見於《魏書》,作失韋。室韋與契丹同出一源,以興安嶺為界,南者為契丹,在北者號為失韋(《北史》卷九四《室韋傳》)。六世紀以後,室韋人分為南室韋、北室韋、缽室韋、深末怛室韋、大室韋等五部,各部又分為若干分支。文字記載蒙古之稱謂,始見於《舊唐書》,稱作蒙兀室韋,是大室韋的一個成員,居住在額爾古納河以南地區。「蒙古」者,即長生的或永恆的部落。這和拉施特《史集》記載的蒙古歷史傳說也基本吻合。   民族的神話傳說 傳說距今大約兩千年前,古代被稱為蒙古的部落與另一些突厥部落發生戰爭。這些部落戰勝了蒙古人,對他們進行

大屠殺,使他們只剩下兩男兩女。這兩家人逃到了一處人跡罕至的地方,那裡四周唯有群山和森林,除了通過一條羊腸小道,歷盡艱難險阻可達其間外,任何一面別無途徑。在這些山中間,有豐盛的草原和良好的氣候。這個地方名叫額爾古涅‧昆。額爾古涅‧昆意指額爾古納河以南的山林地帶。   但到了唐朝中期,蒙古族在山林中日益繁衍,地盤日益狹窄而無法容納,因而他們想向外發展。由於草木叢生,當年祖先進來的通路已經被堵塞,他們想了各種辦法,最後找到了一處鐵礦。他們準備了大量的木材和煤,又捕殺了七十頭牛馬,剝下整張皮做成鍛鐵的風箱,然後七十個風箱一起鼓風助火將鐵熔化,不僅得到無數鐵,而且開闢了一條通路。從此蒙古人離開了那片狹

小的土地到廣闊的草原去游牧,逐步西遷。   這個優美的傳說一直在蒙古部落中廣為流傳,許多部落都自稱「曾拉過風箱」,成吉思汗的黃金家族也沒有忘掉這段美好的往事,在他們的氏族部落中有一種習俗:在除夕之夜,準備好風箱、煤、鐵,把少許鐵燒紅錘打,以此來紀念當初祖先解放部落的偉大功績。   另外,在《蒙古秘史》中的神話,蒙古人的祖先是上天降生的一隻蒼狼和一頭來源不明的白雌鹿。這對夫妻離開一個不為人知的地區,越過同樣不知名的海或湖,然後佔據了不兒罕合勒敦周圍的地區。不兒罕合勒敦是一座山,現在認為即是鄂嫩河與克魯倫河河源附近肯特山脈的大肯特山。在這兒,他們的唯一子嗣巴塔赤罕降生。他是一位男性,是所有的眾

多蒙古部族的始祖。我們獲知,巴塔赤罕的第十一代孫名叫朵奔篾兒干,娶了豁里剌兒部的一位年輕女子阿闌豁阿。在她丈夫在世的時候,她給他生了兩個兒子。朵奔篾兒干死後,她與駕著月光的神人又生了三個兒子。三個兒子中最小的叫孛端察兒,是孛兒只斤斡孛黑的創建者,這是蒙古氏族中最古老的氏族。鐵木真,即後來的成吉思汗,就出生於此氏族。   雖然成吉思汗早期祖先的譜系充滿了奇異和神秘的成分,但它仍透露了蒙古社會結構的一些有趣特點與歷史內涵。首先,巴塔赤罕與成吉思汗之間的聯繫並不是人們所想像的,只是建立在唯一的父系血統基礎之上。根據蒙古人自己的「官方」記載,阿闌豁阿這個婦女,是虛構的歷史血緣系統鏈上的一個關鍵環節。

她在其他均為男性的血緣線中的重要性和尊貴位置清楚地表明了蒙古社會中婦女的崇高地位,預示了她們後來將要在帝國崛起和鞏固中扮演重要角色。其次,部落和氏族有著虛構的祖先。雖然從理論上講,蒙古部落和它的高貴氏族孛兒只斤的所有成員都有親緣關係,但每個部落或氏族的成員都包括非男性親屬的群體。外來成員--他們是出於政治目的而聯合起來的依附氏族或群體--的融合,僅僅用朦朧的傳說「發現」共同的祖先這一權宜之計而實現。這樣,正如我們先前所探討的,部落和氏族在很大程度上是人為產生的,是用編造系譜、用神話傳說的祖先給血統上無關的各部落提供虛構的血緣親屬關係來實現的。這樣的做法使無關的種族群落間有了後來製造出來的共同血

統,它是草原游牧部落間國家形成過程中的一個共同與必要的因素。   成吉思汗的祖先 在成吉思汗的祖先中,海都似乎是史料最齊全的第一人。在老一輩世系中,他是孛端察兒的玄孫。根據波斯史學家拉施特保存的材料,海都在幾個蒙古氏族之中實行了鬆散的宗主權力而且成功地使一個沿克魯倫河從事游牧生活的部落--札剌亦兒處於他的控制之下。雖然沒有提供確切的時間,但海都顯然在遼王朝(九一六~一一二五年)的最後幾十年中都很活躍。然而,人們通常認為海都的曾孫合不勒建立了最初的蒙古「國家」。他使用可汗的稱號而且統治著所有的蒙古人。拉施特告訴我們,在合不勒時代,蒙古人和女真人之間的緊張關係加劇了,女真人顯然把蒙古團結一致的發

展看作對他們安全的威脅。為了緩解來自這方面的危險,女真人決定通過談判使蒙古人向他們納貢。他們邀請合不勒來宮廷,但外交行動失敗了。這個蒙古首領,在一次盛宴上飽餐一頓之後酩酊大醉,在激動之餘,他用手抓住皇帝,揪了他的鬍子,接著被人制服。最初,金太宗完顏晟決定寬恕這一魯莽行為,允許合不勒回去。然而出於另外的考慮,他又派官員去追趕,想要把這個自命不凡的首領抓回宮廷進行嚴懲。合不勒殺死來使後起兵抗金,蒙古與金朝進入僵持的局面。   合不勒死後,女真人和蒙古人之間的仇恨持續不減。不久以後,蒙古人通過他們與弘吉剌部的婚姻關係,捲入了與塔塔兒人的嚴重糾紛。女真人向塔塔兒人提供支援以削弱和分化他們桀驁不馴的鄰

居。面對這些難以對付的敵人,蒙古人迅速地召開忽里勒臺(蒙古語的會議),選舉俺巴孩作為他們的新汗。作為泰亦赤兀惕兀氏族的建立者,俺巴孩是海都的第二個兒子察剌孩領忽的孫子,他也是已故合不勒的堂弟。他的統治時期很短暫,當他被塔塔兒人捕獲並移交給金廷後,被釘在木驢上緩慢而痛苦地死去。之後,蒙古人選定合不勒的第三個兒子忽圖剌作為俺巴孩的繼承人。汗位回到孛兒只斤氏族,這使得俺巴孩的子孫泰亦赤兀惕兀氏族產生了怨恨,這是日後兩氏族之間深仇大恨的根源所在。忽圖剌統治時間,我們僅僅知道他為了報復塔塔兒人參與害死俺巴孩而對塔塔兒人開始了一系列不成功的進攻。忽圖剌死時周圍的環境和是否有繼承人都沒有被提及。蒙古人力量和

團結的衰落興瓦解,不管是否由於他的死亡而引起,可以相當肯定地是在十二世紀六○年代,即鐵木真出生的那十年。   雖然在合不勒、俺巴孩和忽圖剌統治下達到的暫時統一構成了向國家形式邁進的第一步,但這只不過是一個不穩定的試驗性階段,是一個意義易被誇大的階段。這三個人從本質上講,是在戰爭期間被推舉的部落軍事首領或汗。他們並不是永久性的皇帝或可汗,而且,甚至沒有恰當的證據顯示這個時候出現過任何類型的行政機構或者獨立的、與傳統的血緣結構相對立的權力系統。對這一短暫統一的經驗和回憶也許對蒙古民族的團結有益,但對於後來蒙古帝國有關制度方面的基本原則來說,它沒有留下任何遺產。初步的工作必須從頭開始。而這個歷史重

任就交給了一代天驕--成吉思汗。 元太祖 成吉思汗 當蒙古外有強敵金兵壓境,內有各部落、氏族互相吞併,無休止的戰爭和殘殺把漠北諸部人民推進貧因、災難和死亡深淵的時代裡。於是產生了客觀的歷史要求:誰能統一諸部,制止掠奪和殘殺,結束混亂和無序的狀態,誰就會贏得人民的擁護,誰就能成為順應時代發展、推動歷史前進的偉大人物。成吉思汗鐵木真就是在這個歷史使命面前應運而生,最終成為統一漠北、振興蒙古的偉大人物。 成吉思汗對於整個歐亞大陸,無疑是一股悲喜交加的龍捲風,其席捲之威力幾乎是空前絕後的。他那銳利的目光往四周一「望」,「天狼」則為之瑟瑟發抖、不寒而慄。高加索山脈以西的「歐城」為之塗炭就是明顯的例證

,而無際的草原和游牧文化的特質正是造就一個善於奔突的民族的主要原因。 草原戰國的終結:「四大戰役」建立大蒙古國 一一六二年,鐵木真出身於迭里溫‧孛勒答合(今蒙古國肯特省達達勒縣境內)。他的家族屬於蒙古部中的乞顏部,其父名也速該,是該部領袖。史載:鐵木真「初出母胎,頭角崢嶸,雙目炯炯有光」,而且「手握凝血如赤石」,此即言貴人自有「吉祥預兆」。恰在這天,其父生擒兩名塔塔兒部人,其中一將領名鐵木真,遂以名子,藉以紀念這一勝利。鐵木真九歲(亦說十三歲)時,其父被塔塔兒部人所害,家產被洗劫,由於氏族的眾叛親離,連牲畜也被叛離者帶走,僅餘九匹馬。鐵木真的母親訶額侖夫人不得不放棄游牧生活,靠拾果子、挖掘野菜

養活兒子們,艱難度日。期間鐵木真還一度被叛部泰亦赤兀惕兀氏的奴隸主捕獲負枷示眾,後趁夜機智地潛逃回家,全家即遠遷不兒罕山(今肯特山)。鐵木真兄弟稍長,在斡難河(鄂嫩河)邊捕魚以奉養母親。困境中,訶額侖夫人經常告誡兒子們要為父親報仇,恢復祖業。

從各國軍用無人系統發展反思我國防衛作戰之運用

為了解決雌部首的問題,作者康曉嵐 這樣論述:

隨資訊及人工智慧科技發展帶動新一波的軍事事務變革,戰爭已經從傳統型態演進至智慧化戰爭,戰具以無人科技為主,在空中、水中及陸地等不同空間蓬勃發展,改變了未來作戰模式。美國國家科學委員會即曾預言,21世紀的核心武器是「無人作戰系統」。本研究採軍事學研究途徑及個案研究途徑,參照2020年世界軍事實力排名前3名的美國、俄羅斯及中共,外加獨特發展的以色列等國發展軍事無人系統之經驗,探討其在我國防衛作戰中的不對稱戰略下的應用,並聚焦於上述各國之軍用無人飛行、水面/下及地面等各類型載具、能力限制、未來發展趨勢、平/戰時運用、反制及國防產業發展等。本研究接續採文獻分析法及對比研究法,反思我國現階段無人作戰系

統發展與運用,並檢討出我們未來仍須強化的問題及目標,結論歸納出興革之處包括我國聯合戰力未規劃軍用無人系統發展、我國軍用無人系統運用缺乏實戰演訓經驗及我國國防產業推動困境;文末提出未來政策建議,包括汲取各國發展經驗、規劃三軍共用發展藍圖;權衡防衛作戰需求,彈性調整獲得來源;建立聯合作戰場景,落實演習模擬驗證;運用產官學研資源,發展軍民通用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