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雨機率50會下雨嗎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各種有用的問答集和懶人包

降雨機率50會下雨嗎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佐佐木彈寫的 一生受用的統計學思維 和涌井良幸的 揭露廣告與媒體的統計學破綻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降雨機率」的真義你懂嗎?教育部揭正解網讚長知識也說明:許多人習慣在出遊的前一日,觀看中央氣象局所報導的降雨機率,來確認隔天的行程是否 ... 到底是30%的機率會下雨,還是30%的面積會下雨呢,dochi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楓葉社文化 和楓葉社文化所出版 。

最後網站天气预报的降雨机率应该怎么理解?原来我一直理解错了則補充:有多少人跟我一样,觉得天气预报经常都不准呢? ‍♀️. 比如两点钟40%的降雨机率,我的理解是在两点到三点这段时间里,有40%的时间会下雨。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降雨機率50會下雨嗎,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一生受用的統計學思維

為了解決降雨機率50會下雨嗎的問題,作者佐佐木彈 這樣論述:

~東大教授的數學革命!職場超有用的統計與機率概念~ 拋開與生活脫節的課本,從加減乘除起步,打造全新的思考策略     ◆◆今天開始,就用機率和統計重新思考生活大小事!◆◆     ●街頭到處可見彩券行,明明收益低,為什麼卻不會關門呢?   ●身體平時明明很健康,可是拿到健檢報告卻是紅字滿滿,難道是醫生的陰謀?   ●飛機一降落就解開安全帶,發生事故的風險機率一定會比不解安全帶高嗎?   不知道各位讀者,是否曾思考過上面的問題呢?     每天打開電視,都能看到「今天下午的降雨機率為20%」這類天氣預報。   天氣預報可說是離我們最近的統計學,不過像是機率、機率預報的定義,我們真的了解嗎?

  所謂的「降雨機率20%」,是指當在100次氣象條件相同的日子裡,其中約有20次會下雨。     【假設一】天氣預報說「降雨機率有20%」,我們是否能解釋為因為有80%的機率不會下雨,所以天氣預報有80%的機率會失準呢?     【假設二】假設根據過去10年的統計,總共有387天的天氣預報告訴我們降雨機率為20%。可是實際上,當中真正下雨的日子只有59天,比例大約15%,明顯低於預報的20%。     這樣的計算結果,可以用來證明天氣預報果然「失準」嗎?     不光是天氣預報,在日常生活當中,還有更多這類深入思考後反而找出矛盾的例子,需要我們作出合理的評價。這時候,正是統計學派上用場的時刻

!     本書將透過這類生活化的題型,一步步展示「機率」的計算與「假設檢定」的思考方式。     不只學習數學層次的抽象運算,更懂得如何實際援引統計概念,藉以判讀新聞媒體揭露的大量訊息,破除假新聞的迷思。     統計學是一門奠基於資料與數據的學問,在資訊進展愈發加快的近未來,統計概念的重要性將不同於以往。唯有扎根基礎學習、廣泛活用於各領域,才能提升自身的軟實力,不被龐大資訊所淹沒。     期望各位在閱讀的過程中,能學會勇於思考,培養新的思維習慣。   本書特色     ◎普林斯頓經濟學博士、東京大學社會科學教授執筆,鎔鑄多年教學現場經驗,從統計學的觀點切入,讓抽象的數學知識真正應用於生活

。     ◎全書架構以各階段的數學教材為軸,分為國中小程度的【基礎篇】、高中職難度的【理論篇】,以及研究分析常見的【應用篇】,由簡而繁,最終學會如何運用。     ◎每個章節皆附有練習題,書末更附詳細解析。培養全新的思維習慣,就從每日的練習開始。

降雨機率50會下雨嗎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人際維基】桌遊體驗會~讓你一玩就懂別人的在乎~ 8/12(日)14:00
活動資訊: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072

【11/6 開課】《學「問」~高難度對話的望聞問切》~第14期
掌握達成共識的關鍵能力!
課程資訊:http://www.koob.com.tw/contents/232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goo.gl/A07zZ0

桌遊【人際維基】~一玩就懂得別人的在乎:https://goo.gl/Ej4hjQ
到蝦皮購買【人際維基】:https://goo.gl/ASruqR
=============================
以下為本段內容文稿:

昨天我跟大家分享,關於科學研究跟科學精神裡面的「可證偽」性。然而在今天我想延續關於「科學精神」的部分哦,我談另外一個層面,叫做「機率」。

在理性上我們都知道,在面對多元且複雜的選擇的時候,我們都要把「機率」考量在裡面。然而事實上,在真實的情境裡面,我們可能都會忽略「機率」,而想要有一個直接的答案,或者是直接的定論。

那也因為這樣的思考盲點,讓我們沒有辦法去做出「最適當」的決定,因為當我們集中在,要找一個固定的答案,要有一個非黑即白的解釋的時候,我們就會忽略它背後會有更多的「可能性」。

剛好我最近讀到了一個研究,它是在1993年美國的賓夕法尼亞大學的心理學家巴倫教授,他進行了一個實驗。而這個實驗呢,他找的是一群小朋友聽一段故事,然後問這一群小朋友,該怎麼做決定?

這個故事是這樣哦,蘇珊和珍妮她們正在爭論,開車的時候應該要繫安全帶,還是不應該繫安全帶。蘇珊覺得應該繫,而珍妮覺得不應該繫安全帶。

珍妮說她聽過,當發生事故的時候,如果車子栽進湖里或者是起火,駕駛會因為繫了安全帶,所以沒辦法逃生的新聞,關於這一點,各位的想法是如何呢?

這個巴倫教授,就把這個問題去問一群孩子,而聽到這個問題的孩子,有些就會回答:「還是要繫安全帶啊!」,然而有些就會覺得不應該繫安全帶,然後開始搖擺不定,不知道該怎麼辦?

巴倫教授把他們討論的內容跟流動,完整的記錄下,他發現一個很有趣的現象,就這一群孩子的互動裡面,沒有人真的認真去考慮,任何事件發生的「機率」。

究竟是一般的交通事故的「發生率」比較高;還是開車的時候栽進湖里,或者是突然起火,它的機率會比較高?

所以簡單來說,對這一群孩子的心智模型,他們都想要有一個非黑即白的「答案」,就是要不就繫安全帶,要不就是不繫安全帶。而不是去思考,如果在什麼樣的前提跟情況底下,繫安全帶或不繫安全帶,才是一個比較好的選擇。

那你聽到這邊,你會覺得哎呀!這是一群小孩啊,我是大人了,我應該不會犯這個錯吧!然而事實上,回到我們的真實生活裡面,你想一下。

如果今天你去看醫生,你的醫生告訴你,如果你不改變你的飲食習慣,你會得到癌症的機率是30%,請問你聽得懂這句話嗎?

你會發現這些字,每個拆看來聽你都知道,而且它都是中文,但是事實上組合起來,在你心中你還真是沒概念。什麼叫做「得癌症機率是30%」?這個時候你就會很想要去問一個問題,叫做「啊!到底是會得,還是不會得?」。

好的!當你的思維走到這裡,事實上你跟那一群孩子是一樣的,你們在考量的叫做「要繫安全帶,還是不繫安全帶?」而忽略了一件事,醫生告訴你的是,如果你的飲食習慣不改變,你得癌症的機率是30%。

而這中間,有一個很重要的前提跟條件,就叫做「你的飲食習慣」是否改變?如果再舉一個例子,你可能會更有感覺。

假設今天你的老闆要評估一個新的事業,是否應該要投入,然後要你去做研究分析跟報告,當你把數據資料分析完之後,報告呈上去,並且做了一個口頭上面的簡報。

你提到很多的變因跟條件,什麼樣的前提底下,可以怎麼樣?所謂的成功率,大概有百分之多少?你可能會發現哦,很多老闆他就會這樣子睜睜的看著你,然後到最後問你一個問題:「啊到底是能夠做,還是不能夠做?」。

你有沒有發現,你的老闆這樣的問題和這樣的反應,他是不是也是非黑即白呢?再多談一個你一定更有感覺的,叫做「天氣預報」。

說實在一點,就連我自己,我常常也都看不懂什麼叫做「降雨機率50%」?我心中很直覺的、很想要知道就是,啊不你就告訴我,到底是會下雨,還是不會下雨?

當我賭它不會下雨,結果我沒有帶傘出門,這個時候還淋了一身濕,說實在的一點,很多人就會開始對氣象局發脾氣了。可是事實上,你對氣象局發的任何脾氣,你都在為難它嘛。

因為它哪有辦法,給你一個確切的答案呢?一切都是「機率」啊!那在我們現在生活環境裡面,時代文明進步的這麼快,新工具跟新科技,不斷的朝我們撲面而來。

這個時候你會發現,我們越是想要有確切的答案,我們就越難做出真正「最適當」的決定。因為一切變得太快之後,凡是你可能就要開始訓練自己,長出對於全盤的思考跟判斷。

而這所謂的全盤的思考跟判斷,它就是一個「機率」的問題,所以很多人想要學習,在這個「機率」的條件底下,我怎麼幫自己趨吉避凶,做出相對適當的決定呢?

其實這就是你需要「策略思考」的能力,所謂的「策略思考」,它並不是要你去追求一個定於一尊的思維信念,或者是標準答案。

「策略思考」它是會讓你去考量所有的條件跟情境,或者是所有你能夠找到的資料;進一步的去評估跟分析,它們發生的「機率」,哪些是你需要在乎的?哪些是你可以忽略的?

當極端的狀況發生的時候,你可以如何?當現象維持在一般多數的情形的時候,你又可以怎麼樣的持盈保泰?

而我自己開的課程裡面,就有這一門課,叫『高難度對話的策略思考』,它是給參與過我其它課程的學員,一個進階的學習。

雖然你可能沒有參與過我其它的課程,然而就在這邊邀請你,希望有機會踏進我的教室;那麼如果你已經是我的學員,你曾經上過『高難度對話的望聞問切』,或者是『CIA通達力』的話,那麼我很鼓勵你可以把握『高難度對話的策略思考』這樣子的學習機會。

越是複雜的環境,越是難以做決定的時代,我們越需要對於自己非黑即白的想法,要有所覺察。回到「策略思考」的本質,才能幫助你生命持續的前進。

希望我今天的分享對你有幫助,我是凱宇。

如果你喜歡我製作的內容,請在影片裡按個喜歡,並且訂閱我們的頻道,別忘了訂閱旁邊有一個小鈴鐺按下去,這樣子你就不會錯過,我們所製作的內容。

然而如果你對於啟點文化的商品,或課程有興趣的話,我們近期的課程,是在8月30號開課的『人際回應力』課程。

在我錄音的這個時候,我們的名額已經在倒數了,所以我很期待你能夠把握這難得的機會。希望在8月30號的教室裡能夠見到你,謝謝你的收聽,我們再會。

#啟點文化 #心理學 #人際關係

揭露廣告與媒體的統計學破綻

為了解決降雨機率50會下雨嗎的問題,作者涌井良幸 這樣論述:

~辯讀真假,讓統計學成為你的有力武器~ 資訊氾濫、假新聞無孔不入的時代 我們需要借助「統計觀點」,透視「數字機制」 向下挖掘廣告媒體傳達的「真相」   □廣告有幾分可信?宣傳標語是如何把「數字」移植到你的腦海裡?   □有臨床試驗背書的健康食品,一定就「吃得安心」?   □稱霸業界的品牌,絕對值得你我安心信賴?   □不同的媒體,為什麼會得出截然不同的民意調查結果?   □網路調查能夠反映「最真實」的民意?   席捲全球的「假新聞」議題,各位自覺了解多少呢?   香港新聞工作者曾針對如何識別假新聞,提出9點基本步驟,其中一項便是──調查及統計數據要細心讀。   本書作者涌井良幸,正

是以其數學專業寫作,透過30個坊間常見廣告、33則新聞報導範例,具體而微地揭露廣告媒體是如何濫用、誤用統計數據,傳播特定立場的訊息。   ✓統計誤用1:研究單位享有共同利益   ▸▸Ex:根據本公司的調查。95%顧客給予本公司保健食品「有瘦身效果」的評價!   廣告中常出現「根據本公司研究所的調查」等標語,看似安心保證的背後,卻也隱含著評價偏頗的風險。別忘了,人只會做出對自己有利的證詞。評估一項產品,應該由與製造、銷售公司完全沒有利害關係的第三方單位進行,才具備正當性與說服力。   ✓統計誤用2:問卷的問題設計不良   ▸▸Ex:〔問卷調查〕只要制定這項規則,所有人就能幸福快樂地生活了。你

贊成或反對制定這項規則? (A)贊成 (B)反對   題目並非針對規則內容解說,讓受訪者自行判斷後再決定贊成或反對,而是以提問者的想法為訴求,強迫受訪者朝特定方向回,這種題目設計就稱為「誘導式問卷」。問卷的設計目的,在於幫助受訪者了解問題的脈絡,誘導式問卷不僅容易得到偏頗的樣本,也無法真實反映群眾的心聲。   ✓統計誤用3:樣本數不具代表性   ▸▸Ex:針對本公司產品的滿意度,對500人進行問卷調查,滿意度高達90%!   大多數研究統計皆採用「隨機抽樣」的調查形式,也就是抽取部分樣本以分析母體。然而樣本數少,易出現誤差;樣本數多,不僅調查困難重重,也無法有效降低誤差而出現邊際效應。我們常

聽到「全國調查數1,068份」這個數字又是根據什麼而來?書中將為你解答!   掌握統計工具,了解問題盲點,正是媒體識讀素養的第一步。   本書將透過對話形式,引領你輕鬆入門統計學,打造數據解讀的基礎能力,   從廣告陷阱突圍,得以客觀地運用各種新聞媒體資訊! 本書特色   ◎國中生也看得懂!以國中數學為基礎,深入閱讀新聞、廣告、報章雜誌的宣傳話語,從統計掌握正確判讀資訊的最核心思路。   ◎不再害怕假訊息!透過「櫻子老師」與「田中同學」問答語錄,洞悉錯誤使用的統計數據,培養當代公民所需的成熟思辨力。   ◎特別收錄「統計學關鍵字」,只要熟悉17個關鍵詞、謹記2大觀念,統計學便將是你思考

明辨的有力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