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根廷金融危機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各種有用的問答集和懶人包

阿根廷金融危機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劉霞 編著寫的 逃不掉的風險︰經濟史上的15大泡沫 和PaulKrugman的 面對失靈的年代:克魯曼談金融海嘯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深度解構】全球須警惕!阿根廷正複製2001年悲劇 - 東網也說明:外國傳媒報道,南美第二大經濟體阿根廷再度陷入債務危機, ... 回看2001年,阿根廷爆發金融危機,結果令貨幣披索貶值60%以上(目前差不多)、全國企業近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上海文化 和時報出版所出版 。

國立中興大學 國際政治研究所 廖舜右所指導 解鈴的 南北差異2.0之研究:由國家單位到人類層次演變分析 (2016),提出阿根廷金融危機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南北差異、全球化、收入不平等、人類安全。

而第二篇論文淡江大學 美洲研究所碩士班 王秀琦所指導 陳彥丞的 阿根廷費南德茲政府外交政策之分析(2007-2015年) (2016),提出因為有 阿根廷外交政策、費南德茲、多邊主義、國家利益的重點而找出了 阿根廷金融危機的解答。

最後網站Page 302 - 金融危機與金融改革則補充:阿根廷 從1991 年起實施釘住美元的聯繫匯率制度( currency board arangements ),因披索釘住美元,匯率波動幅度縮小,市場重拾對披索信心, 促成金融市場之穩定, 通貨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阿根廷金融危機,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逃不掉的風險︰經濟史上的15大泡沫

為了解決阿根廷金融危機的問題,作者劉霞 編著 這樣論述:

自然界的泡沫,五彩繽紛,給人以無限的遐想。然而,經濟學家借用這個名詞描繪的經濟現象卻不那麼令人心曠神怡。從1636年導致一個強大的荷蘭帝國衰落的“郁金香狂熱”,到20世紀90年代日本經濟的十年低迷,再到肆虐全球的金融海嘯,無不給人留下不堪回首的記憶。 那些曾經真實發生過的可笑而又可悲的泡沫故事,提醒我們在工作和生活中時刻保持清醒,避免陷入泡沫的泥潭。然而,正如哲學家黑格爾所說,“歷史的教訓就是人們從不吸取歷史教訓”。所以,盡管人類已吸取了不少教訓,但基于投機心理等各方面因素,可以肯定的是,投機泡沫的悲劇還會不斷地重演。 本書選取歷史上影響最大的15個典型經濟泡沫案例,以

通俗生動的語言,配以大量豐富多彩的圖片,向讀者展示曾經真實發生過的一個個可笑而又可悲的泡沫故事,使讀者不但能通過具體事例了解什麼才是泡沫和泡沫經濟,還能思考這些泡沫出現的深層次原因,以及普通民眾在其中所起的作用,從而為自己在面對泡沫時保持清醒,趨利避害,化危為機提供有益的啟示。 劉霞,畢業于復旦大學經濟學院,獲經濟學博士學位,主要研究領域是宏觀經濟學、金融經濟學、產業經濟學,曾在國家和省部級學術刊物上發表多篇學術論文,並有譯著兩部。現任教于上海金融學院國際經貿學院,講授經濟學、金融經濟學等課程。 前言 1 最“美麗”的泡沫——荷蘭郁金香狂熱(1636年)

2 紙面上的“遍地黃金”——法國密西西比泡沫(1720年) 3 天才也無法計算的瘋狂——英國南海泡沫(1720年) 4 失落的“新時代”——英國的鐵路狂熱(1847年) 5 財富的“象征”——美國歷史上最大的黃金炒作(1869年) 6 瘋狂的時代——德國魏瑪共和國的超速通貨膨脹(1923年) 7 為土地而瘋狂——佛羅里達房地產泡沫(1926年) 8 大崩潰與大蕭條——1929年美國股市崩潰(1929年) 9 發泡的金圓券——中國歷史上最嚴重的通貨膨脹(1949年) 10 最黑“星期一”——1987年的美國股市泡沫(1987年) 11 失去的十年——日本房地產泡沫(1991年) 12 “亞洲奇跡

”的終結——東南亞金融危機(1997年) 13 不堪一擊的“新經濟”——網絡泡沫(2000年) 14 “邯鄲學步”的代價——阿根廷金融危機(2001年) 15 風起于青萍之末——全球金融海嘯(2008年)

阿根廷金融危機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更多新聞與互動請上:
公視新聞網 ( http://news.pts.org.tw )
PNN公視新聞議題中心 ( http://pnn.pts.org.tw/ )
PNN 粉絲專頁 ( https://www.facebook.com/pnnpts/ )
PNN livehouse.in頻道 ( http://livehouse.in/channel/PNNPTS )

南北差異2.0之研究:由國家單位到人類層次演變分析

為了解決阿根廷金融危機的問題,作者解鈴 這樣論述:

隨著第三世界去殖民化,發展問題在國際關係開始醞釀。學界一般將全球國家間的發展不平等問題統稱為「南北問題」或「南北差異」,肇因過去的不平等貿易關係而來。全球化進程中,南北雙方國家也以不同姿態融入或主導世界經濟格局,於是與經濟全球化下獲利大小爭論相伴而生的是關於南北收入差距問題的討論。本研究分析南北雙方國家現階段的發展趨勢,探討「南北差異」質變過程與影響。研究結果發現:(一)全球化令國家之間貧富差距縮小;(二)全球化令國家內部貧富差距變大;(三)採用傳統「國家單位」作為唯一指標分析南北差異已不適用,應納入「人類安全」分析核心,即誰的安全(Security to whom)因素。

面對失靈的年代:克魯曼談金融海嘯

為了解決阿根廷金融危機的問題,作者PaulKrugman 這樣論述:

金融海嘯真的是百年一遇的大災難嗎? 歷史,其實不斷在重演   時間要從1990年代談起,因為當時的亞洲金融危機,正像是替目前的全球危機先來一場預演。1997年,泰銖貶值竟然掀起滔天巨浪,淹沒了亞洲大部分國家;在這不久前的墨西哥,更是因為「龍舌蘭酒危機」,禍延阿根廷,造成超級通膨;日本經濟在90年代,也因為經歷了長達10年的不景氣,陷入了流動性陷阱。回顧這些事件,再對照現今的情況,我們不難從中發現,這世界的某些機制,會將微小的政策錯誤,轉變成重大的經濟災難。   此波的金融海嘯,輪廓已大致明顯:一場起因於美國的房市泡沫,在全球金融化的影響之下,觸發了全球金融體系崩潰。有人說,葛林斯班放任的態

度,助長了股市與房市兩大泡沫,多少要為此事負點責任,因為他雖然曾警告「非理性繁榮」的危險,卻兩手一攤,什麼事也沒做。此外,面對華爾街所創造的一大堆衍生性金融商品,葛林斯班沒有擴大管制,或加大金融安全網,反而大力讚揚這些金融創新。然而,只將錯怪到葛林斯班身上也不盡然正確,例如社區再投資法(CommunityReinvestmentAct)強迫銀行放寬貸款條件,讓原本還不起抵押貸款的少數購屋族群也能取得貸款,再加上主管機關解除太多管制,特別是在1999年廢除葛拉斯-史提格爾法案(Glass-SteagallAct),允許商業銀行經營投資銀行的業務,因而讓銀行體系承受了更多風險,惡意忽視的態度,終於

造成了危機。   雖然目前的危機規模驚人,但克魯曼認為,世界還不到末日,要解決當前的「蕭條經濟」問題,我們要靠凱因斯經濟學,只要透過銀行增資、解凍信用市場,再輔以公共支出,創造充分需求,我們就能找到出路! 作者簡介 保羅.克魯曼(Paul Krugman)   2008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1982 ~ 83年曾任職於美國總統經濟顧問委員會,現任職普林斯頓大學,教授經濟學與國際事務。克魯曼是麻省理工學院經濟系獲得克拉克獎章(John Bates Clark Medal)的第五人,這是只頒給美國四十歲以下優秀經濟學者最崇高的獎項。克魯曼為國家經濟研究局(NBER)成員之一,同時擔任過紐約聯邦準

備銀行、世界銀行、國際貨幣基金、聯合國,甚至是單一國家如葡萄牙、菲律賓等的經濟顧問。   1994年克魯曼擔任麻省理工學院教授時,正確預言亞洲經濟繁榮僅是假象,隨後因亞洲金融危機發生而聲名大噪。1998年獲德國柏林大學頒發榮譽博士學位;倫敦政經學院百年教授(Centenary Professor)。他率先將不完全競爭與規模經濟等概念,引進國際貿易理論,周全地解釋了產業內貿易現象(Intra-Industry Trade)。在國際貨幣經濟學方面,24歲時他就構築出匯率危機的初步模型,成為該領域的開宗祖師。   《編輯與發行人》(Editor and Publisher)雜誌曾選克魯曼為年度專欄作

家,而其廣大影響力更讓《華盛頓月刊》譽為全美最重要的政治專欄作家。1999年起,克魯曼為《紐約時報》專欄主筆,定期發表專文評論美國經濟政策。《財星》雜誌曾喻其為「自凱因斯以降,文章寫得最好的經濟學家」。他的文筆優美又有創意,克拉克獎評審委員會認為足以媲美日本的徘句、狄金蓀的詩和馬蒂斯的油畫。 譯者簡介 羅耀宗   台灣清華大學工業工程系、政治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班畢業。曾任《經濟日報》國外新聞組主任、寰宇出版公司總編輯。曾獲時報出版公司2002年「白金翻譯家」獎。現為財金、商業、科技專業自由文字工作者、《哈佛商業評論》全球中文版特約編譯。設有「一句千鈞」(allinonesentence.b

logspot.com/)個人部落格。   所著《Google:Google成功的七堂課》獲中華民國經濟部中小企業處金書獎。另著有《第二波網路創業家:Google, eBay, Yahoo劃時代的繁榮盛世》。

阿根廷費南德茲政府外交政策之分析(2007-2015年)

為了解決阿根廷金融危機的問題,作者陳彥丞 這樣論述:

每個國家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標,都是在確保是否能在國際社會當中增進或維護其自身的國家利益,尤其是在戰爭明定非法化後,如何運用外交政策達成國家利益對各國來說已成為一大課題。2007年7月費南德茲高票贏得阿根廷總統大選,並於同年12月10日就任阿根廷總統一職,2011年10月23日繼續連任,之後受限於阿根廷憲法每任總統僅得連選連任一次的規定,2015年12月10日她屆滿卸任。回顧2001年的阿根廷金融危機,當時阿根廷不僅在內政、經濟、社會上動盪不安,在國際上其國際社會地位也受到一定的影響。2003年基什內爾上任後,在內政上成功地帶領國家走出衰退的陰霾,在外交上捨棄了梅南政府的親美外交,改用多邊主義外

交政策,讓阿國外交有了新氣象。  有別梅南政府時期的親美外交以及委內瑞拉查維茲政府時期的反美外交,費氏任內採用的多邊主義外交政策具有彈性、務實的性質,對於增進阿根廷的國家利益不失為一帖良藥。爰此,本論文透過費氏所強調的多邊主義理論框架下,釐清費氏政府制定多邊主義外交政策之背景、政策、其他相關作為,最後在筆者的觀點下以分析結果評估阿國國家利益的利弊得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