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渡國小請假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各種有用的問答集和懶人包

國立陽明大學 臨床暨社區護理研究所 穆佩芬所指導 李柳圜的 氣喘學齡兒童家庭因應與病童及母親生活品質相關因素探討 (2008),提出關渡國小請假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家庭因應策略、氣喘學齡兒童生活品質、母親生活品質、立意取樣法。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關渡國小請假,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氣喘學齡兒童家庭因應與病童及母親生活品質相關因素探討

為了解決關渡國小請假的問題,作者李柳圜 這樣論述:

氣喘是全世界最常見的慢性疾病之一,氣喘盛行率在世界各國都有逐年增加的趨勢,台灣兒童氣喘的盛行率亦逐年攀升,據臺北市政府衛生局委託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於96年底調查發現臺北市國小一年級兒童氣喘病盛行率為20.34%。氣喘學齡兒童及家庭除需經歷不同於幼稚園或居家情境的生活場域,尚需面對疾病對身心發展與生活適應的影響。家庭在氣喘病童調適疾病上扮演重要關鍵因素。本研究旨在瞭解氣喘學齡兒童與其母親的生活品質狀況及家庭面對孩子的氣喘使用哪些因應策略,並探討氣喘學齡兒童個人因素、家庭因素、疾病特性及家庭因應策略與氣喘學齡兒童及母親生活品質的相關性。以作為協助護理人員確定出影響兒童及母親生活品質的因素,作為規劃

護理措施的參考。 本研究為採橫斷式與描述相關性研究設計,研究對象為7-12歲學齡兒童及母親,以立意取樣法在北部一所醫學中心及地區醫院之小兒科門診面對面訪談方式蒐集資料。研究工具為結構式問卷,主要包括「個人基本資料問卷」、「家庭健康因應問卷量表」、「氣喘兒童生活品質量表」及台灣「簡明版世界衛生組織生活品質問卷」等四部份,共收得100份有效問卷,並以描述性統計、獨立樣本 t 檢定、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皮爾森積差相關、逐步多元回歸分析之統計方法進行資料分析。 本研究結果主要發現:(1)氣喘學齡兒童家庭最常使用之因應策略為因應型態Ⅲ:家庭與專業團隊的溝通諮詢最高,其次是因應型態Ⅰ:家庭整合、合作

、及情境的樂觀詮釋,最後為因應型態Ⅱ:社會支持、自尊、及心理穩定;氣喘學齡兒童生活品質情形由高而低依序為情緒功能範疇、活動限制範疇、生理症狀範疇;氣喘學齡兒童母親生活品質狀況,最高為社會關係範疇,依序為生理健康範疇、環境範疇、心理範疇。(2)氣喘學齡兒童生活品質,會因「氣喘症狀向學校請假天數」、「氣喘嚴重度」、「氣喘控制程度」、「使用減輕氣喘症狀藥物」及「家庭社經地位」等變項不同而有差異;氣喘學齡兒童母親生活品質,會因「病童因氣喘症狀向學校請假天數」、「病童患病年數」、「氣喘嚴重度」及「家庭社經地位」等變項不同而有差異。(3)家庭因應策略各因應型態與病童生活品質各範疇皆未達顯著相關性;與氣喘學

齡兒童母親生活品質各範疇呈顯著正相關。氣喘控制程度、氣喘治療情形及家庭因應型態Ⅱ(社會支持系統),對氣喘兒童生活品質整體具預測力。家庭因應型態Ⅰ(維持家庭整合)及近三個月使用氣喘保養藥物,對氣喘兒童母親生活品質整體具預測力。藉由研究結果建議,對於氣喘學齡兒童疾病照護計畫內容中,護理人員應協助家庭發展有效之因應策略及評估病童和母親生活適應上的困擾,提供相關照護指導與活動及社會資源的應用:此外,亦可作為醫療專業人員及相關單位,了解氣喘學齡兒童家庭疾病因應策略和病童與母親生活品質狀況及規劃健康照護措施的參考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