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雨的詩句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各種有用的問答集和懶人包

關於雨的詩句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AlainCorbin寫的 樹蔭的溫柔:第一本關於樹的情感年表,看樹如何撩撥想像、觸動心靈、成為生命永恆的連結 (電子書) 和AlainCorbin的 樹蔭的溫柔:第一本關於樹的情感年表,看樹如何撩撥想像、觸動心靈、成為生命永恆的連結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漫遊者文化 和漫遊者文化所出版 。

國立政治大學 中國文學系 蔡瑜、廖棟樑所指導 葉汝駿的 中國古典詩歌篇製原理研究——以近體詩為中心 (2021),提出關於雨的詩句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篇製、原理、近體詩、中國古典詩歌、格律、文體、結構。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政治大學 中國文學系 曾守正所指導 張豔的 王夫之〈落花詩〉析論 (2021),提出因為有 王夫之、落花詩、貞生死以盡人道、正變、戲墨、連章體的重點而找出了 關於雨的詩句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關於雨的詩句,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樹蔭的溫柔:第一本關於樹的情感年表,看樹如何撩撥想像、觸動心靈、成為生命永恆的連結 (電子書)

為了解決關於雨的詩句的問題,作者AlainCorbin 這樣論述:

最多外國人閱讀的法國歷史學家 ★當代感官史巨擎阿蘭.柯爾本撰述,第一本關於樹的情感年表! 2013威立雅基金會環境圖書獎*     (*全球能源轉型標竿企業威立雅基金會,為支持促進公眾認識地球面臨的挑戰的作家和出版商,所頒發的獎項)      如果你對穿過樹葉的光線很敏感,   如果松樹的香味讓你感到興奮,   如果你曾經擁抱過一棵樹……這本書就是為你而寫的。     對於樹千絲萬縷、難以言說的感受,最全面的源頭筆記!     ◎每一種人類的情感,都可以透過樹來表達   樹總是令人著迷。它源源不絕的生命力既是生命的起源,象徵著神聖和永生,更反映人類文明的軌跡,與普遍的情感經驗。   人身上

潛藏著樹的原型,而樹以智慧牽引著人的生命經驗,兩者在物理、精神和情感上融通共感,密不可分。   因此無論是神聖的橡樹、哀戚的柳、孤高的石松……人類愛樹,多半是出於一種精神需求;而每個人心底,也永遠有一棵樹扎根。     ◎樹撩撥人的情感,引發各種想像   從古至今,人們對樹木浮想聯翩,引發的想像多不勝數:     •生命樹:伊甸園中央聳立著「生命樹」,樹上結有十二棵果實,代表十二個月,葉子醫治聖人,為他們免除肉體老病,賜予他們青春永駐。   •引誘之樹:「知善惡樹」是天堂裡最出名的蘋果樹,它的果實美麗又可口,亞當與夏娃明知不可為,卻吃下禁果,被逐出伊甸園。   •羞恥樹:伊甸園裡有一棵有靈

魂和眼睛的「羞恥樹」,會表達恐懼、感到羞恥,是現代人害臊的始祖。   •惡魔之樹:傳說睡在胡桃樹下會發燒、頭疼,或在睡夢中被邪靈附體,其樹根毒性尤強,能讓鄰近牲棚裡的動物暴斃,該納入撒旦的植物志。   •會做夢的童話樹:安徒生童話裡有棵愛思索的老橡樹,它在聖誕夜被狂風暴雨連根拔起之前,於酣眠中回想自己的一生,做了最後一場夢……   •善妒的樹:波斯王愛上了一棵秀麗的懸鈴木,每天都去親吻它,睡夢中也只見得到它,最後這位偉大的君主在摯愛的懸鈴木懷抱中斷氣……   •葡萄樹女:傳說中的「葡萄樹女」嫁接在葡萄樹上,個個美貌無雙,指尖到頭頂都是葡萄藤蔓。她們親吻經過的男性旅人,兩個倒霉鬼的生殖器

被綁住,變成葡萄樹。     ◎樹所引發的感官世界   翻開這本書,你會看見一棵樹是如何與你溫柔繾綣,有時又令你動魄驚心。   如何一方面令你恐懼戰慄,一方面又讓你心生嚮往。     •永生的嚮往:樹木擁有不屬於人類的時間性,將世間記憶濃縮在年輪裡,激發人對永生的嚮往。   •顫慄恐懼:有些樹天生有毒、萬年長青,彷彿與惡魔簽下契約;有些樹渾身是刺、妖形怪狀,被視為邪惡樹木,令人恐懼、毛骨悚然。   •喚起回憶:樹令人想起童年時光,喚起溫柔的回憶,促發非自主的記憶。   •愉悅的慰藉:樹蔭帶來的隱蔽快感,提供人愉悅的慰藉,這樣的簡單樂趣,被視為幸福的頂峰。   •神聖情懷:樹是天地間的信

使,能與靈魂交流、傳達神諭,引發神聖的崇敬情懷。     作者是當代感官史巨擘、專研人類感覺的歷史學家,邀讀者走訪令人激動了數個世紀的樹木。     本書談論的不是植物學意義上的樹,而是樹對於人的文化意義。     書中按照年代順序,羅列歷史上聆聽樹木祕密語言的人們,所被勾起的情感與悸動──從伊甸園的蘋果樹到奧維德、普魯斯特、雨果、梭羅和達爾文,每章依不同的情感主題書寫闡釋,勾勒出前所未有的樹木情感年表。     在這段豐富迷人的樹木感官之旅中,你會發現樹木的每一道弧線都是祈禱,每一片葉子都是一種聲音,回應我們體內的一個欲望;     並從而理解到,人類是如何讓樹木成為我們亙古的知己,以及永恆

神聖的生命導師。     ◎關於樹,你不知道的事   •楓丹白露森林的每一棵橡樹都有自己的名字。   •在法國的孚日省,人們會通知花園裡的月桂樹主人已死。   •人們建造柳條穹頂的植物大教堂,在橡樹洞裡建造房間宴客。   •有人嘗試將身體嵌進樹皮,甚至在臨亡前希望自己的基因能傳遞進墳樹……   •用雙唇親吻苦澀卻光滑的樹皮,會感到我們是同樣土壤孕育出來的孩子。   •躺在山毛櫸林中,吸進春日的暖空氣,你會體會到與大自然的靈魂相通。   •多虧樹木,我們可以用生命而非知識去喜愛、思索、默想,就像以往在伊甸園本該是這個樣子。   各界好評推薦     (按姓氏筆畫排列)   李作婷/植物考古學家

  李惠貞/獨角獸計畫經營者   徐嘉君/《找樹的人》作者    陳大為/臺北大學中文系特聘教授   黃貞祥/國立清華大學生命科學系助理教授   董景生/臺灣環境資訊協會理事   詹鳳春/臺灣第一位女樹醫   楊智凱/國立屏東科技大學森林系助理教授   謝金魚/歷史作家   媒體好評推薦     「柯爾本這本充滿感官體驗的樹木百科全書,徹底反映人類的靈魂……」──《觀點報》     「感性的歷史學家柯爾本以優美的文筆,破解文人、哲學家、博物學家與藝術家面對樹木時的感受。」──《國家地理雜誌》     「柯爾本描敘人類感覺歷史的能力,無人能出其右。」──《費加洛雜誌》     「前所未有、內容豐

富的研究。」──《世界報書評》   讀者好評      •小心!這是一本會讓你流連忘返的書,它會帶你從一個樹木分支來到另一個分支,就像樹上的男爵那樣,樂而忘返。     •這本書可以陪伴你一整個夏天,翻開它,誦讀其中援引的詩句,最終會了解人類是如何讓樹成為我們的知己、情感與智慧的源泉。     •無論是被詛咒的、令人不安的、神聖的、奇妙的、陰暗的、可供做白日夢還是色情的樹,透過本書的引介,你會知道樹木從古至今所有的故事。

中國古典詩歌篇製原理研究——以近體詩為中心

為了解決關於雨的詩句的問題,作者葉汝駿 這樣論述:

「篇製」是詩文作品的章句組織所形成的外在結構形態。凡詩皆有篇製——它是構成詩歌乃至所有文學作品普遍且必備的基礎性形式要素。然而,由於篇製自身屬性、生成過程及表現方式等原因,篇製問題在中國古典詩歌形式的研究中長期受到遮蔽。本書的核心目的即在於揭顯篇製這種實際存在,但又被長期遮蔽的基礎性形式要素的地位與特質,探抉以近體詩為中心的中國古典詩歌篇製隱而未發的詩學原理問題。從構造原理來看,篇製是一個自洽的封閉系統,它由底層的「構件」、中層的「形態」、上層的「格律」三個層級的子系統套疊形成金字塔形的系統架構。其中作為底層系統的構件體系包括「句」、「聯」、「章」、「篇」四個具有套疊關係的層級;中層系統是指

上述篇製構件所呈現出的「長短」、「齊雜」、「奇偶」與「圖形」等基本形態;至於上層系統,則為分別規範上述篇製構件之形態的四種格律——「篇製律」——「長度節制律」、「均齊整一律」、「奇偶相生律」和「幾何構形律」。中國古典詩歌的篇製系統在運行原理上呈現出鮮明的秩序性、封閉性和歷史性的特點。中國古典詩歌的篇製是一系列主客觀因素綜合作用的產物。其中,生理規律、漢字特性、書寫載體、題材內容等客觀因素構成了篇製這種章句秩序的「前規」。與篇製同為中國古典詩歌三大基本形式要素的對偶與聲音,則為影響篇製的最主要因素。其中對偶從形上的思維層面到形下的技術層面皆深刻形塑了中國古典詩歌的篇製;在聲音規則體系中居於控制性

地位的節律,乃是締造篇製的最重要技術因素,而在南朝興起的聲律又成為了中古時期影響篇製的一種新興的關鍵變量——其直接引起了篇製的律化。至於政治權力的介入,主要表現在科舉試詩制度的建立,這一方面標誌著近體詩篇製系統的最終完型,另一方面也造成了它的僵化並引起了篇製的新變。中國古典詩歌篇製的美感兼具聽覺與視覺兩條表現路徑,然篇製的聽覺美感需依附於詩歌的聲音規則(節律、韻律、聲律)以實現,而訴諸視覺表現的「建築美」實為篇製美感的主要面向。以近體詩為代表的中國古典詩歌的「建築美」講求內部要素的絕對均衡,在外在形狀上也造成了一種精準的、方正的幾何圖形,且在靜態性質和動態發展上皆呈現出一種鮮明的「簡化」趨向。

不過由於中國古典詩歌具有鮮明的「主聲」傳統,故這種「建築美」在古典時代以隱性的表現為主。除了篇製本身所內具的「建築美」,形下的篇製還成為諸如「中和之美」、「雅俗之辨」等其他形上的美學觀念的表現載體。近體詩的篇製系統在完型之後停止了自體演化,然而在廣義的詩歌體裁系統中,一系列對近體詩篇製的解構、分化與重構的進程正在悄然發生。這一進程在前現代時期主要發生於兩個脈絡之中:一是「圖形詩」在「主聲」的詩歌傳統之外建構了一個異質的「主形」傳統;一是作為「詩之苗裔」的詞、曲對近體詩篇製的激進變革。不過上述變革皆發生在中國古典詩歌體裁系統的外圍,近體詩篇製系統本身則始終維繫著高度的穩定性。直到漢語新詩的誕生,

近體詩這一篇製傳統的絕對權力與壟斷地位才被徹底解構。同時篇製作為新詩建設的核心議題,在古與今、中與西的宏大時空對照框架中,以近體詩為中心的篇製傳統之特質與價值也重新受到了反思與估定。要言之,以近體詩為中心的篇製系統並非一種機械的、被動的形式外殼,而是一種有機的、能動的「生命的形式」。藉助本書提出的新型闡釋架構,中國古典詩歌篇製的基本原理得以系統揭顯——遮蔽已久的「篇製律」也得以首次歸納,吾人亦可藉此重新發現、認識和理解篇製這種基礎性形式要素之地位與特質,並認識到篇製看似簡單的表象背後實際蘊藏的豐富性與複雜性。同時,本書開展的中國古典詩歌篇製原理之研究,既是踐行中國古典人文學術「內造建構」之闡釋

進路的嘗試,亦為構建確當的中國文體學的應有之義。

樹蔭的溫柔:第一本關於樹的情感年表,看樹如何撩撥想像、觸動心靈、成為生命永恆的連結

為了解決關於雨的詩句的問題,作者AlainCorbin 這樣論述:

最多外國人閱讀的法國歷史學家 ★當代感官史巨擎阿蘭.柯爾本撰述,第一本關於樹的情感年表! 2013威立雅基金會環境圖書獎*     (*全球能源轉型標竿企業威立雅基金會,為支持促進公眾認識地球面臨的挑戰的作家和出版商,所頒發的獎項)      如果你對穿過樹葉的光線很敏感,   如果松樹的香味讓你感到興奮,   如果你曾經擁抱過一棵樹……這本書就是為你而寫的。     對於樹千絲萬縷、難以言說的感受,最全面的源頭筆記!     ◎每一種人類的情感,都可以透過樹來表達   樹總是令人著迷。它源源不絕的生命力既是生命的起源,象徵著神聖和永生,更反映人類文明的軌跡,與普遍的情感經驗。   人身上

潛藏著樹的原型,而樹以智慧牽引著人的生命經驗,兩者在物理、精神和情感上融通共感,密不可分。   因此無論是神聖的橡樹、哀戚的柳、孤高的石松……人類愛樹,多半是出於一種精神需求;而每個人心底,也永遠有一棵樹扎根。     ◎樹撩撥人的情感,引發各種想像   從古至今,人們對樹木浮想聯翩,引發的想像多不勝數:     •生命樹:伊甸園中央聳立著「生命樹」,樹上結有十二棵果實,代表十二個月,葉子醫治聖人,為他們免除肉體老病,賜予他們青春永駐。   •引誘之樹:「知善惡樹」是天堂裡最出名的蘋果樹,它的果實美麗又可口,亞當與夏娃明知不可為,卻吃下禁果,被逐出伊甸園。   •羞恥樹:伊甸園裡有一棵有靈

魂和眼睛的「羞恥樹」,會表達恐懼、感到羞恥,是現代人害臊的始祖。   •惡魔之樹:傳說睡在胡桃樹下會發燒、頭疼,或在睡夢中被邪靈附體,其樹根毒性尤強,能讓鄰近牲棚裡的動物暴斃,該納入撒旦的植物志。   •會做夢的童話樹:安徒生童話裡有棵愛思索的老橡樹,它在聖誕夜被狂風暴雨連根拔起之前,於酣眠中回想自己的一生,做了最後一場夢……   •善妒的樹:波斯王愛上了一棵秀麗的懸鈴木,每天都去親吻它,睡夢中也只見得到它,最後這位偉大的君主在摯愛的懸鈴木懷抱中斷氣……   •葡萄樹女:傳說中的「葡萄樹女」嫁接在葡萄樹上,個個美貌無雙,指尖到頭頂都是葡萄藤蔓。她們親吻經過的男性旅人,兩個倒霉鬼的生殖器

被綁住,變成葡萄樹。     ◎樹所引發的感官世界   翻開這本書,你會看見一棵樹是如何與你溫柔繾綣,有時又令你動魄驚心。   如何一方面令你恐懼戰慄,一方面又讓你心生嚮往。     •永生的嚮往:樹木擁有不屬於人類的時間性,將世間記憶濃縮在年輪裡,激發人對永生的嚮往。   •顫慄恐懼:有些樹天生有毒、萬年長青,彷彿與惡魔簽下契約;有些樹渾身是刺、妖形怪狀,被視為邪惡樹木,令人恐懼、毛骨悚然。   •喚起回憶:樹令人想起童年時光,喚起溫柔的回憶,促發非自主的記憶。   •愉悅的慰藉:樹蔭帶來的隱蔽快感,提供人愉悅的慰藉,這樣的簡單樂趣,被視為幸福的頂峰。   •神聖情懷:樹是天地間的信

使,能與靈魂交流、傳達神諭,引發神聖的崇敬情懷。     作者是當代感官史巨擘、專研人類感覺的歷史學家,邀讀者走訪令人激動了數個世紀的樹木。     本書談論的不是植物學意義上的樹,而是樹對於人的文化意義。     書中按照年代順序,羅列歷史上聆聽樹木祕密語言的人們,所被勾起的情感與悸動──從伊甸園的蘋果樹到奧維德、普魯斯特、雨果、梭羅和達爾文,每章依不同的情感主題書寫闡釋,勾勒出前所未有的樹木情感年表。     在這段豐富迷人的樹木感官之旅中,你會發現樹木的每一道弧線都是祈禱,每一片葉子都是一種聲音,回應我們體內的一個欲望;     並從而理解到,人類是如何讓樹木成為我們亙古的知己,以及永恆

神聖的生命導師。     ◎關於樹,你不知道的事   •楓丹白露森林的每一棵橡樹都有自己的名字。   •在法國的孚日省,人們會通知花園裡的月桂樹主人已死。   •人們建造柳條穹頂的植物大教堂,在橡樹洞裡建造房間宴客。   •有人嘗試將身體嵌進樹皮,甚至在臨亡前希望自己的基因能傳遞進墳樹……   •用雙唇親吻苦澀卻光滑的樹皮,會感到我們是同樣土壤孕育出來的孩子。   •躺在山毛櫸林中,吸進春日的暖空氣,你會體會到與大自然的靈魂相通。   •多虧樹木,我們可以用生命而非知識去喜愛、思索、默想,就像以往在伊甸園本該是這個樣子。   各界好評推薦     (按姓氏筆畫排列)   李作婷/植物考古學家

  李惠貞/獨角獸計畫經營者   徐嘉君/《找樹的人》作者    陳大為/臺北大學中文系特聘教授   黃貞祥/國立清華大學生命科學系助理教授   董景生/臺灣環境資訊協會理事   詹鳳春/臺灣第一位女樹醫   楊智凱/國立屏東科技大學森林系助理教授   謝金魚/歷史作家   媒體好評推薦     「柯爾本這本充滿感官體驗的樹木百科全書,徹底反映人類的靈魂……」──《觀點報》     「感性的歷史學家柯爾本以優美的文筆,破解文人、哲學家、博物學家與藝術家面對樹木時的感受。」──《國家地理雜誌》     「柯爾本描敘人類感覺歷史的能力,無人能出其右。」──《費加洛雜誌》     「前所未有、內容豐

富的研究。」──《世界報書評》   讀者好評      •小心!這是一本會讓你流連忘返的書,它會帶你從一個樹木分支來到另一個分支,就像樹上的男爵那樣,樂而忘返。     •這本書可以陪伴你一整個夏天,翻開它,誦讀其中援引的詩句,最終會了解人類是如何讓樹成為我們的知己、情感與智慧的源泉。     •無論是被詛咒的、令人不安的、神聖的、奇妙的、陰暗的、可供做白日夢還是色情的樹,透過本書的引介,你會知道樹木從古至今所有的故事。

王夫之〈落花詩〉析論

為了解決關於雨的詩句的問題,作者張豔 這樣論述:

  王夫之研究成果雖已豐碩,詩歌創作研究尚有可待開發的空間。壯年時期創作的〈落花詩〉格外受王氏及後代學者重視,因而具有特殊性、重要性。本文採用以王夫之論王夫之的研究方法,聯繫王氏早期學術論著如《周易外傳》等,在其封閉自足的學術體系內闡發〈落花詩〉的內涵。正文分為五章。第二章為王夫之〈正落花詩〉、〈續落花詩〉、〈廣落花詩〉綜論。在回顧落花書寫傳統後,本章探討〈落花詩〉前三組詩如何藉助連章體,表現複雜多元的思想情感主題,闡發貫穿全卷詩始終的「貞生死以盡人道」理念、「戲墨」說等的豐富意涵。  第三章以脫離、解構落花乃至自我的〈寄詠落花詩〉、〈落花諢體〉及反高潮的〈補落花詩〉為研究對象,揭示王夫之如

何在〈落花詩〉後三組中,將前三組蘊含的對生命意義的思索、探尋,提昇到理想的層次、境界。即便轉折,即便反高潮,前三組使用連章體譜成的千迴百轉、婉轉流動樂章,在後三組中並未斷絕,反而因正變交錯而在整體上更具力度與深度。王夫之〈落花詩〉與落花書寫傳統之間,則存在承繼而又反叛的關係,並因此有所創新。  第四章圍繞屈原「原型」及由其拓展出的安身立命方式的不同類型在〈落花詩〉中的呈現展開。屈原「原型」的「忠愛之性」為王夫之推崇的理想人格特質,〈落花詩〉核心思想「貞生死以盡人道」即具現在此「原型」上。宋玉自屈原「原型」延伸出的「愁」與「義」,也隱含於眾多〈落花詩〉詩句中。此卷詩將庾信及宋遺民與屈原連結,但這

些形象選擇於亡國後生存,開創出不同於屈原的安身立命類型。屈原「原型」及由其拓展的不同類型亦為王氏反照自身的憑據,更彰顯上起戰國末期下迄明末,君子堅持不懈,當「亢」則「亢」,當「息」則「息」的生命態度。  第五章以〈落花詩〉中的儒釋道語典為研究對象,揭示王夫之衝破各家思想流派區隔,不執著於一端的思想取向,並從而與大致自儒者立場撰寫的《周易外傳》形成複雜的對話關係。詩人王夫之創作的〈落花詩〉所表現的儒釋道思想,若合而觀之,為他在艱難處境中尋求超越、解脫的精神憑藉,分而觀之,各家思想側重的傾向則各自不同。王夫之學術以儒家思想為根本,然而〈落花詩〉中大量出現的儒家語典非但沒有弘揚儒家積極入世的精神,反

而呈現天道衰微,中國傳統文化岌岌可危的嚴酷現實,甚至透露出世傾向。為超越險惡處境,獲得身心自由,〈落花詩〉援引大量佛教及道家經典內容,傳達尋求開悟解脫、法喜禪悅、逍遙任化、貞生遠害的心願,與《周易外傳》等早期學術論著中反對佛道「空」、「無」思想的立場不無扞格。〈落花詩〉也體現王夫之實踐內丹學的心得,為窺入道教思想堂奧的〈愚鼓詞〉及《楚辭通釋・遠遊》之先聲。雖然,王氏為宣揚儒家正學之外的「異端」思想心存不安,他將〈落花詩〉錄入《戲墨》之舉因此暗藏自我開脫的意圖。正因為如此,〈落花詩〉雖融匯儒釋道語典,卻因「理」與「情」的糾結而未能貫通各家思想,但又因此而彰顯主體活潑潑生命的無限生機與動勢。  第

六章從七律體式的選擇、章法、平仄安排、押韻四個面向分析〈落花詩〉的形式。前三個面向皆以「非法之法」為基礎,既「破」又「成」,密切配合、呼應〈落花詩〉即立即破,不執一端的內容,並在句、聯層次充分利用七律體式封閉但又開放的章法結構,於流連回顧間推進詩意,從而「成」就連章體七律傳達複雜情感內涵的體式特徵。與此對照,押韻則無特別之處,與王夫之詩論中以古體詩為討論對象,重「韻」甚於重「聲」的趨向恰好相反。  第七章總結、反思緒論中提出,正文各章於多處論述的「聞雅」、「貞生死以盡人道」、「戲墨」等理念的意義,由此思考〈落花詩〉的價值,並前瞻未來可再拓展的論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