鈴木客貨車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各種有用的問答集和懶人包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地理學系 洪致文所指導 張家端的 臺灣糖業鐵道客運營業線之空間變遷(1909-1982) (2020),提出鈴木客貨車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糖業鐵道、營業線、空間變遷、臺灣糖業。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 工業教育與技術學系 廖錦文所指導 簡毅的 臺灣鐵路管理局司機員專業能力內涵之研究 (2020),提出因為有 臺灣鐵路管理局、鐵路司機員、專業能力內涵的重點而找出了 鈴木客貨車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鈴木客貨車,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臺灣糖業鐵道客運營業線之空間變遷(1909-1982)

為了解決鈴木客貨車的問題,作者張家端 這樣論述:

臺灣糖業鐵道客運營業線在20世紀的臺灣交通史上是不可忽視的重要存在,然而過去多數研究多將營業線與整個製糖業的脈絡,包括原料採取區域之空間變遷、專用線之沿革與糖業之經營史等等方面一併探討;本研究則嘗試脫離製糖本業之框架,從地方交通的脈絡切入,探討其作為地方交通設施,在臺灣的空間變遷過程。本研究首先透過整理、篩選與檢視各年度糖鐵營業線、專用線以及總和之長度統計資料,發現糖鐵的總長度,在不包含臺車線且不包含側線里程的前提下,實際上從未超過3,000公里。接著透過各製糖會社之營業報告書,考證了製糖所設立、轉手或停閉,以及製糖會社設立或合併等眾說紛紜的年代;在此基礎上,釐清了從第一條營業線開辦客運到最

後一條營業線停辦客運,糖鐵各營業線之開辦、停辦、延長、縮短、改線及易手等變化型態之沿革變遷;對於無法確定變化年代之營業線,本研究也給出了變化年份的上下界。此外,本研究也透過比較臺灣其他私設鐵道(民營鐵道)業者,以及其他日本殖民地之私設鐵道概況,發現臺灣以糖鐵營業線為主的地方鐵道交通路網幾乎不需要國家力量介入來鼓勵其開展或維持其經營,而造成此種特殊性質的主因,乃因糖鐵營業線不需接受私設鐵道補助即可自行維持經營。最後,本研究也發現糖鐵營業線在空間上的變遷,呈現初期快速擴張,最後也急遽衰退,在此期間,多數路線都能夠維持經營而少有停閉。

臺灣鐵路管理局司機員專業能力內涵之研究

為了解決鈴木客貨車的問題,作者簡毅 這樣論述:

本研究旨在探討臺灣鐵路管理局司機員的專業能力,並建構出司機員之專業能力內涵,透過德懷術進行專家小組問卷調查。統計結果以描述性統計分析,檢視專家所認為之專業能力內涵的適當性及意見分布情形,再以無母數的柯史單一樣本檢定及克瓦單因子變異數分析,探討不同專業領域背景的專家,其所評定之重要性是否趨於一致性。本研究分析結果顯示,建構臺鐵局司機員的專業能力內涵,應包含專業知識、專業能力、職業倫理等三大主構面。其專業知識之次構面應包含運轉規章知能、鐵路路線與站場設施和動力車構造知能;專業能力之次構面應包含行車運轉理論、乘務作業能力、行車保安能力和緊急應變能力;職業倫理之次構面應包含專業責任、敬業態度和人格特

質。以上十個次構面再細分八十四個行為細項作為準則依據,並評估了解各專業能力內涵之相對重要性。依據研究目的獲致以下研究結果:主構面中以專業知識及專業能力之重要程度最高,其專業知識之次構面中以運轉規章知能的重要性較高;專業能力次構面中以行車保安能力及緊急應變能力的重要性較高。主構面中以職業倫理之重要程度次之,職業倫理之次構面中以敬業態度的重要性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