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門天氣能見度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各種有用的問答集和懶人包

另外網站中央氣象局氣象報告 - 更生日報也說明:110年11月28日17時0分發布11月28日14時天氣概況:一、 ... 地區及澎湖、馬祖有局部短暫雨,其他地區亦有零星短暫雨,金門為多雲。

國立金門大學 理工學院工程科技碩士在職專班 馮玄明所指導 黃靖涵的 神經網路模型於金門空氣品質PM2.5 預測 (2021),提出金門天氣能見度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空氣品質、神經網路、細懸浮微粒、污染物。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金門大學 理工學院工程科技碩士在職專班 馮玄明所指導 翁洞寧的 運用神經網路預測機場能見度-以金門尚義機場為例 (2020),提出因為有 能見度、濃霧、大數據、倒傳遞類神經網路的重點而找出了 金門天氣能見度的解答。

最後網站機場即時氣象資訊 - 金門航空站則補充:機場名稱 風向(度) 風速(浬/時) 能見度; (公尺) 天氣 溫度(ºC) 雲高(呎) 觀測時間 台北 東 12 9999 多雲時晴 19 12000 28日 00:00 高雄 西 5 8000 小毛雨 24 3000 28日 00:00 台中 南 3 9999 多雲時晴 17 8000 28日 00:00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金門天氣能見度,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金門天氣能見度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民眾迎接清明連假第一天,氣象局表示今天各地大多為晴到多雲的天氣,但針對台南市、高雄市近山區或河谷,發布高溫燈號為黃色燈號,此外,金門、馬祖、基隆北海岸及西半部地區,則發布濃霧特報,金門、馬祖及新竹縣,更出現能見度不足200公尺的現象。

詳細新聞內容請見【公視新聞網】 https://news.pts.org.tw/article/519926

-
由台灣公共電視新聞部製播,提供每日正確、即時的新聞內容及多元觀點。

■ 按讚【公視新聞網FB】https://www.facebook.com/pnnpts
■ 訂閱【公視新聞網IG】https://www.instagram.com/pts.news/
■ 追蹤【公視新聞網TG】https://t.me/PTS_TW_NEWS

#公視新聞 #即時新聞
-
看更多:
■【P sharp新聞實驗室】全媒體新聞實驗,提供新一代的新聞資訊服務。 (https://newslab.pts.org.tw
■【PNN公視新聞議題中心】聚焦台灣土地環境、勞工司法、族群及平權等重要議題。 (https://pnn.pts.org.tw

神經網路模型於金門空氣品質PM2.5 預測

為了解決金門天氣能見度的問題,作者黃靖涵 這樣論述:

鑒於近年來全球工業產業蓬勃發展,各產業在環境保護及永續發展等意識越來越重視,並且政府在針對造成空氣品質污染的管控也相對要求,在這全球化的現今,不論身在這世界的哪一個地方,都希望能夠維持良好空氣品質的生活環境。金門地區造成空氣品質不良的原因,主要為風面強大、氣候乾燥等因素引起的揚塵所致,因為地理位置與氣候的之間的關係,空氣品質的因素也受中國大陸南下空氣影響,其針對空氣流動、氣流穩定度與氣候間的變化,都足以影響到空氣品質的好壞。所以,本研究中蒐集金門地區監測站自2011年1月到2020年12月每天的氣象偵測平均數據,做為本論文的研究資料,其中蒐集的氣象資料內容,包含了相對濕度(%)、溫度(℃)、

風速(m/sec)、降雨強度(mm)與氣壓(hPa)等,並將歷年的觀測數據,彙整的資料做適當整理後,先透過大數據分析,證明上述的氣象資料是會影響空氣污染物擴散的因素,再將相對濕度(%)、溫度(℃)、風速(m/sec)、降雨強度(mm)與氣壓(hPa)等5項影響因素,透過倒傳遞類神經模型(Back-Propagation Neural Network,BPN),來實驗多組的模擬訓練與進行空氣污染物擴散的預測。本研究將空氣污染物細懸浮微粒PM2.5分成50μg/m3以下和51μg/m3以上的二個級距,並依據不同的影響因子組合,進行每天空氣污染物的擴散預測,準確率最低為86.7%,最高可達88.5%

。依據實驗的測試結果,可證明使用倒傳遞神經模型進行金門當地空氣污染物擴散的模擬與預測是可行性的;但是天氣變化多端,金門島嶼型的氣候更是千變萬化、變幻莫測,因此可以再增加更多會影響空氣品質擴散預測的因素,並且結合其他不同預測方法與演算法,以取得更精準的預測結果,以提供金門當地氣象預測之參考,同時也能提供當地民眾外出時的防範作為。

運用神經網路預測機場能見度-以金門尚義機場為例

為了解決金門天氣能見度的問題,作者翁洞寧 這樣論述:

根據歷年飛航安全的統計,飛航事故發生在飛機起飛跟著陸的過程中是比例最高的。其中造成失事的原因又以天氣因素的比例最高,且以能見度不足為最主要的原因。因此飛機的起飛跟著陸過程是飛航安全中最注重的部分,所以各機場也會針對不同的飛機機型以及機場的設備,制定允許飛機起降的最低能見度標準,以確保飛航的安全。造成能見度低的原因,通常為濃霧、濃霾或是降雨等因素所造成,金門機場因為地理位置與氣候的原因,每年的3~5月的時候容易產生濃霧並壟罩機場,使得機場的能見度低於飛航的起降標準,造成飛機無法正常起飛,常使得往返台金的旅客行程大亂。濃霧的形成取決於地形與氣候的變化,因此本研究蒐集金門尚義機場自2014年到20

17年,每天早上6點到晚上8點的逐時氣象偵測數據做為研究資料。資料內容包含相對濕度、風向、平均風速、陣風風速、溫度等氣象資料,並將歷史觀測數據資料做適當的整理後,先透過大數據的分析,證明以上的氣象資料皆為形成濃霧並造成低能見度的影響因素,再將以上的相對濕度、風向、平均風速、陣風風速、溫度等5項影響因子,透過倒傳遞類神經模型(Back-Propagation Neural Network,BPN),進行多組的模擬訓練與進行能見度的預測。本研究將能見度分成900公尺以下、900~1500公尺、1500公尺以上的三個級距,並依據不同影響因子組合進行每小時的能見度預測,準確率最低為96.9%,最高可達

為97.4%。依據實驗的結果證明,使用倒傳遞神經模型進行機場能見度的模擬與預測是可行的,但天氣變化是訊息萬變,飛航安全更是不容許絲毫的疏忽跟不確定性,因此可以再增加更多會影響能見度預測的因子,並結合其他不同的預測方法與演算法,以取得更精準的預測結果,以提供機場塔台跟機師對於飛機起降的決策參考。同時也可改變預測結果的範圍,例如依據早上的數據變化預測下午的能見度,或是依據今天的數據預測明天的能見度,提供旅客行程安排的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