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見雜誌治安滿意度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各種有用的問答集和懶人包

遠見雜誌治安滿意度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蕭富元寫的 看見未來:賴清德的新政實踐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施政滿意度全台居冠徐榛蔚獲五星縣市長肯定 - 新唐人亞太電視台也說明:遠見雜誌 創辦人高希均教授致詞時表示,恭賀花蓮縣、新北市、桃園市、連江縣及屏東縣所有榮獲五星的縣市首長。他提到,在所有公職類別中最辛苦的就是縣市 ...

國防大學 戰略研究所 葛惠敏所指導 林秋明的 習近平主政時期維穩政策之研究:以科技維穩為例 (2021),提出遠見雜誌治安滿意度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維穩、科技維穩、數位威權體制、社會控制。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政治大學 國家發展研究所 童振源所指導 張嘉郡的 雲林縣永續發展的指標建構與因應策略 (2021),提出因為有 地方創生、永續發展、城市競爭力、主成分分析的重點而找出了 遠見雜誌治安滿意度的解答。

最後網站八大施政總體檢/疫情推升醫療滿意度交通、經濟仍需努力則補充:在《遠見》雜誌的縣市長施政滿意度調查中,除調查地方首長的個人民調外,也針對教育、環保、警政治安(後稱治安)、道路與交通(後稱交通)、消防與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遠見雜誌治安滿意度,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看見未來:賴清德的新政實踐

為了解決遠見雜誌治安滿意度的問題,作者蕭富元 這樣論述:

  「賴神的英文就是listen(傾聽),是叫我傾聽各界的聲音。」─賴清德   脫下白袍,穿上西裝,他發揮醫學專業訓練,   打破官僚體系的舊慣性,翻轉台灣地方政治。   台南市長賴清德1500天的地方政治經驗分享   深度解碼  賴式風格的堅持、魄力、執行力   「如果和別人一樣,為什麼要我來當市長?」   賴清德,民意支持度超過八成,連續三年施政滿意度高居全國第一的縣市首長。   網友暱稱他為「賴神」,但他說,他只是一個實實在在的人。賴神的意義是「listen」—傾聽各界的聲音。   本書由作者蕭富元貼身採訪賴清德,紀錄他如何用最少資源、最大創意,扭轉地方政治;

  又如何以1500天的有感施政,寫下台南傳奇。   書中首度公開,賴清德意外的政治旅程,和他的有感施政經驗分享。 關於賴清德   1959年台北縣(現新北市)萬里礦區出生   學歷:   新北市萬里區萬里國小、萬里國中   臺北市立建國中學   國立臺灣大學復健醫學系學士   國立成功大學學士後醫學系學士   美國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碩士   經歷:   1991年起擔任成大、新樓醫院總醫師、主治醫師   1994年民進黨提名陳定南省長競選總部「醫師後援會」分會長   1996年當選第三屆國民大會代表   1998年轉戰第四屆立法委員,四連任至2010年,期間多次獲公民監督國會聯盟

評鑑、國會記者票選為問政表現第一名   2001年立法院跨黨派「厚生會」會長   2004年美國國務院「全球領袖菁英計畫」訪問學人   2005、2008年立法院民主進步黨黨團幹事長   2010年當選第一屆臺南直轄市市長   2014年連任第二屆臺南直轄市市長 重量推薦   高雄市長 陳菊 │台中市長 林佳龍│桃園市長 鄭文燦 │作家 魚夫 │台南人劇團團長 李維睦   「這本書所描繪的賴清德治理風格,不但是一位行動管理者,總能從大處著眼、小處著手,他解決問題的模式也充滿創意,有著內科醫師般的細緻手法。」——前總統  李登輝   「嚴謹的醫學教育,建構賴清德醫師問診、觀察、研判、下藥

、治療、檢核的標準診治模式,將此模式運用在市政處理時,給人清新理性的政治感受。」——國立成功大學校長  黃煌煇   「賴清德是公認的勤政首長,他把官僚體系轉型為服務型政府;他相信現場主義,首創「區里互動座談會」,……從賴市長的每一項政策,可以看出他愛鄉土的深情,這在台灣政界也是少有的。」——成大醫學院臨床醫學教授  韓良誠   「賴市長不搞噱頭的大建設,卻一直擁有市民超高的支持度,也因有足夠的支持度,所以做決定時不必瞻前顧後,能自信的做該做之事。......閱讀本書,從中學習賴市長成功的經驗,應當是我在這本書中最大的收獲。」——台北市長、台大醫學院外科教授  柯文哲

遠見雜誌治安滿意度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根據遠見雜誌針對全台縣市首長滿意度調查,在治安面向台中的滿意度退步四分,成為全台倒數第三!雖然市府聲稱重大案件數量下降、有案必破,但市民的感受卻是治安日益敗壞。

此外,今年以來,海線就發生了兩起偷渡事件,一件在四月底,一件就在本週。志昌非常擔憂,這些偷渡客會不會成為疫情破口?尤其中國疫情因為Delta病毒升溫,這些偷渡客會不會將病毒帶入台灣境內成為看不見的黑數?

習近平主政時期維穩政策之研究:以科技維穩為例

為了解決遠見雜誌治安滿意度的問題,作者林秋明 這樣論述:

「維穩」乙詞為「維護社會穩定」的簡稱,是中共維護政治安全的法寶之一,自現任領導人習近平就任後,伴隨今日資訊科技的發展和中國大陸經濟勢力的崛起,讓維穩工作如虎添翼,產生更大影響與效能。近年來中共「數位威權體制」統治力量,採取資訊扭曲和輿論操控,專注在國家制度建構、國家與市場關係、國家與社會關係與社會力量崛起與國家的回應,以確保其政治安全與共黨政治利益,該作為不僅一直是引人關注的議題,更是兩岸關係研究領域的重要課題,本文希望藉由習近平主政後「科技維穩」之概念切入觀察。首先探究維穩的緣起與歷任領導人維穩脈絡;之後梳理習近平主政後維穩變革、社會治理、社會控制政策,據以探究其主政後藉由中國大陸科技發展

來支撐維穩策略與實踐,對我國產生的影響。本研究最後述及以上發現對我安全事務產生的影響,並檢視我國政府當前對應,策進未來作法。

雲林縣永續發展的指標建構與因應策略

為了解決遠見雜誌治安滿意度的問題,作者張嘉郡 這樣論述:

本研究目的希冀發掘雲林縣的永續發展優劣勢、機遇與挑戰。惟為達成此目的,須先建構含括雲林縣在內臺灣22個縣市的永續發展競爭力指標(SDCI),進而量化評估雲林縣的的優勢、劣勢、機會威脅,最終徵詢與匯整專家學者的寶貴意見,提出雲林縣永續發展的因應策略。本研究發現主要有四:一是永續發展與城市競爭力評估指標,逐步走向整合。特別是,《永續發展目標地方自願檢視報告》(VLR)的問世,更證實建構永續發展競爭力指標(SDCI)的必要性,此亦凸顯本研究切合國際趨勢。惟各城市攫取VLR的評估指標不盡相同,削減跨縣市的可比較性,且上述指標體系都沒有匯整成單一指標,且不利直觀檢視。二是利用主成分分析(PCA),建構

臺灣22個縣市永續發展競爭力指標(SDCI),含括10大構面77個細項指標。PCA是一種統計技術,客觀賦予各細項指標權重,且透過多個穩健性測試──內部一致性信度(Cronbach α)、多變量配對組T檢定(Hotelling's T2)、Kaiser-Meyer-Olkin(KMO)取樣適切性統計量、Bartlett球形檢驗,以及建構效度,並援引Chen and Woo (2010)與Tung, Wang and Yeh (2012)進行調校。實證結果顯示,2019年雲林縣城市永續發展競爭力指標位居全國第14名,居全臺灣中間區段。其中,環境競爭力指標位居全國第八,是拉動整體排名最關鍵的因素。治

理、經濟、教育與科技,以及文化競爭力表現持平,皆居全國第12名。雲林縣治安與基礎建設競爭力成績相對遜色,分別為全國第15名與16名。至於人口、健康與醫療,以及社會福利更有待大力推動,皆屈居全國第19名。準此,不難理解,雲林縣於2021年9月17日召開地方自願視論壇,首波便鎖定「大健康產業」,此凸顯實證結果饒富政策意涵。從時間趨勢來看,雲林縣城市永續發展競爭力指標,由2010年24.0分逐步攀升到2019年的27.9分。2019年雲林縣城市永續發展競爭力指標,位居全國第14名,與《天下雜誌》及《天下雜誌》的排名相近(13名)。換言之,本研究建構的SDCI足以反應現實,且操作方法更具便捷性、低成本

,或可作為全臺VLR的基礎框架。此為第三個研究發現。第四,匯整雲林縣各局處的訪談結果,當前雲林縣政府的永續發展競爭力措施,主要有三:招商引資且瞄準綠能、健康與文化產業。惟根據最終權重(final weught)可知,環境、文化、健康與醫療,最終權重分別為0.040、0.008與0.035,三者合計0.083;反之,基礎建設、政府治理與經濟的最終權重分別為0.132、0.387與0.152。換言之,雲林縣若考量後者,SDCI將可獲得更大程度的躍升。據此,本研究建議,雲林縣政府成立雲林高鐵經濟特區。其經濟意涵有三:一是給予提供生產要素瓶頸產業與新與產業發展稅賦抵免與優惠,從而吸引廠商入駐。二是開闢

高教專區,以一定年限免租金提供國內外大學在此地設立分校、分院或產學合作中心。三是賦予更多財政、人事與主計權力,規劃雲林高鐵站與臺鐵之間的捷運,增進青年赴雲林工作的意願。此外,雲林縣政府各局處的訪談結果指出,雲林縣城市永續發展競爭力提升關鍵在於人口規模。人口規模直接影響經濟成長動能與自籌財源。故雲林永續發展競爭力的提升,尚可結合地方創生。其中,地方創生後續增進舉措有三:一是擴大引才範圍,放諸國際並廣納多元對象。二是加強與大學產學合作,並透過在地工協會協助宣導。三是建立城市品牌,聚焦雲林縣的慢活生活。永續經營的政策建議有四:一協助當地永續經營,特別是系統配套,避免吸引人潮,却無助於在地消費。二協助

廠商尋找供應鏈,提高在陸臺商設廠雲林的誘因。三是連接在地金融與產業,活用當地資金於產業升級與轉型。四是以人工智慧(AI)克服人口外流問題,進而吸引年輕人返鄉工作。最後,綠能低碳的政策建議有四:一是從使用或碳排放的角度切入,釐清各縣市的責任;惟這有賴中央政府的統籌。二是相對的產業轉型,特别是雲林的綠能產業園區,避免碳交易稅壓垮廠商營運。三是思考臺灣整體能源戰略,或建立滾動式討機制――未來再生能源的科技提升後再排除核電。四是綠能低碳仍須因地制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