輪胎扁平比 加 大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各種有用的問答集和懶人包

另外網站沒胎紋當心翻車?專家教你挑對輪胎3技巧也說明:輪胎 可說是車輛安全的守護神,但很多人卻忽略它,直到今年二月蝶戀花遊覽車翻覆 ... 例如185/60R14,185指的是胎寬,數字愈大就愈寬;60是扁平比,數字愈小,輪胎就愈 ...

國立臺灣海洋大學 系統工程暨造船學系 許榮均、邱進東所指導 王彥翔的 輪胎對汽車操縱性能研究 (2016),提出輪胎扁平比 加 大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ADAMS、操縱性、輪胎、滑移角。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臺灣海洋大學 系統工程暨造船學系 郭信川、吳俊仁所指導 許晁榮的 輪胎橫溝紋形狀於濕抓地力特性分析 (2013),提出因為有 濕抓地力性能、有限元素法、流固耦合、橫溝胎紋、LS-DYNA的重點而找出了 輪胎扁平比 加 大的解答。

最後網站輪胎規格尺寸與標示- 忠信實業股份有限公司則補充:在190/55ZR17的情況下,輪胎的總寬度為大約190mm,扁平比為55%,輪胎的高度是190×0.55 =105mm。 因此,輪胎外徑為:輪胎高乘以二再加上輪框的直徑。結果是: 105mm x 2+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輪胎扁平比 加 大,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輪胎扁平比 加 大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新頻道成立!歡迎訂閱及加入:
【游泳私房話】YouTube:http://bit.ly/swimmer_privatetalk
【游泳私房話】FB社團:http://bit.ly/FBswimmer_privatetalk
----------
◉ 訂購 剛剛好水餃:https://shopee.tw/privatetalk

去年中旬大概在七月份左右,我發了一條FB貼文,說到我的橫濱V552輪胎被扎到釘子、沒有辦法補了,所以換了一條別的品牌的輪胎。 其實,早在那次事件之前,我的另一條輪胎也被扎過釘子補了一回;所以,這心中總有一絲絲的無奈,總感覺好像有什麼地方不完美了。(我想這應該是有一些強迫症吧。)
FB貼文:https://www.facebook.com/sniper.harryliao/posts/3111374765576413

這個不痛快的感覺一直放在心裡,然後我就開始尋找下一組輪胎,準備來替換這美好的V552了。

到底要不要繼續沿用V552,其實在我心裡有些掙扎,但本著多方面嘗試多方面體驗的心態,這次我就向性能靠攏,準備換上橫濱ADVAN系列的性能胎-V105。

原則上,兩組輪胎「V552、V105」都屬於比較高端價位的旗艦胎,前者偏向舒適靜音,後者則屬於性能操控導向,有興趣的朋友可以衡量一下自己比較在意哪方面, 不然的話其實還蠻難選擇的。

想了解V552細節的朋友,可參考我之前分享過的影片,這裡就不再贅述了。

而這次的主角V105 ,我覺得比較適合「大馬力」車款;一方面是它胎塊的設計走向,另一方面是整個胎體的加強結構都是針對性能感而來。

尺寸的部分也是以大輪徑、低扁平比、寬胎面為主;所以 適合的車種大概都偏向比較高單價,或者是底盤有改裝的性能車款。

相關細節可以到橫濱輪胎官網參考它的規格資料,而我這邊僅就我安裝兩個月後的心得跟大家做重點的分享。包括油耗表現、性能操控,還有噪音感受的部分,我相信是大家比較在意的。

V105規格介紹:https://www.yokohamatire.com.tw/product/52

◉ 訂購 剛剛好水餃:https://shopee.tw/privatetalk

網站:http://www.autoprivatetalk.com
FB:https://www.facebook.com/harry.liaokang
社團: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autoprivatetalk
主講人/剪輯後製/企劃:廖剛
註:不會有字幕(我手邊沒有人力)(但你有興趣也可以幫我上字幕)、不要用粗話罵人~

#橫濱輪胎 #性能胎 #剛剛好水餃

輪胎對汽車操縱性能研究

為了解決輪胎扁平比 加 大的問題,作者王彥翔 這樣論述:

本文主要利用車輛動態模擬軟體ADAMS/Car建立全車模型,結合擬合完成之輪胎模型,並在指定車速下行經指定路徑,進行車輛操縱性能模擬,結果包括車身滑移角、車體側向加速度及車身翻滾角變化對汽車操縱性能的影響。在車輛操縱性能模型建立,首先需根據輪胎的六分力實驗或模擬數據進行擬合,擬合成輪胎檔案,再分別對所要模擬之車型建立懸吊系統以及整車運動模型,其模型主要是由懸吊系統、轉向系統、動力系統、輪胎模型和車身所組成,接著進行操縱性能模擬,根據分析結果輸出重要參數變化曲線,再與實車試驗結果進行比對,以探討輪胎對汽車之操縱性能的影響。經由比對後發現,模擬與實車試驗結果相當接近,且運動性能及趨勢一致,因此說

明了所建立的全車操縱性能模擬之可行性以及廠商所提供的實驗輪胎可用於表示對車輛操縱性能的影響及實際輪胎動態行為。本文可提供給汽車廠與輪胎廠設計、選用與生產滿足汽車性能要求之輪胎,或提供用於輪胎與懸吊系統搭配設計,及整車性能模擬計算之輪胎力學模型一個相關的依據與建議,以具備完整的整合技術。

輪胎橫溝紋形狀於濕抓地力特性分析

為了解決輪胎扁平比 加 大的問題,作者許晁榮 這樣論述:

摘要車輛行駛在濕滑路面上,在濕路面煞車時,輪胎受到積水影響,使輪胎與路面之間的摩擦係數降低,若濕抓地力性能不足時,將導致煞車距離增長,更容易引發車輛相撞問題,因此輪胎胎溝紋形狀對於輪胎濕抓地力性能影響,是車廠與輪胎廠當今之重要研究議題。歐盟ECE R117輪胎濕抓地力規範於2009年起,強制規定輪胎認證時必須測量濕抓地力,且濕抓地力指標(G)必須達到標準。為能掌握輪胎濕抓地力性能,本文使用LS-DYNA有限元素軟體之流固耦合理論,建立一套輪胎濕抓地力分析程序,分析胎紋橫溝之參數與SRTT胎紋配置對於濕抓地力性能影響程度:(1)相同三直溝及配四種不同外側橫溝深度之胎紋;(2)同直溝及配三種不同

外側橫溝長度之胎紋;(3)同直溝及配三種不同中間橫溝深度之胎紋;(4)同橫溝不同節距數量為60與72個兩種胎紋;(5)SRTT胎紋配置六種;(6)摩擦係數的增加,分別進行輪胎濕抓地力分析。分析結果發現:(a)橫溝胎紋之形狀參數布置以及節距數量的影響程度:外側橫溝深度對於濕抓地力增加達到6%左右,橫溝長度影響僅為2%左右;中間橫溝深度於濕抓地力增加介於5%左右,其深度越深濕抓地力能力越好;相同胎紋橫溝形狀下,節距數越多濕抓地力能力越好;(b)SRTT胎橫溝紋配置:外側橫溝對比僅有直溝胎紋之濕抓地力增加達到8%左右,中間橫溝於濕抓地力增加能達到5%左右,同時配置情況下,濕抓地力能力改善能達到10%

左右;(c)摩擦係數對於輪胎濕抓地力性能的影響:摩擦係數提高25%,輪胎濕抓地力性能提升18.9%。關鍵字:濕抓地力性能,有限元素法,流固耦合,橫溝胎紋,LS-DYNA